大阅兵

第15章


在没有任何退路的情况下,师傅们连夜查找原因,探索解决办法,后来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原来是美国传真过来的图纸出了差错。在众多师傅的努力下,一天一宿,不仅整个天窗线路都重新连接好,而且还自行设计加装了车内几道保险措施。参与工程的所有同志每天都加班加点,4个多月竟没休过一个星期日,最多一次连续奋战36小时不回家,一名老师傅在连续紧张的工作中竟掉下了地沟,险些出大事故。
    国庆50周年选用老一代大红旗检阅车,很多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不用90年代新型、新款的汽车呢?
    "老红旗威风、威武,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志气,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一位负责这次阅兵车辆管理工作的中央警卫局领导不无感慨地说:"这次阅兵也考虑想用新型红旗检阅车,一汽的同志们也是根据指示赶制出两种方案的阅兵检阅车,但是经过几次研究,最后还是选取了老一代红旗检阅车。老一代阅兵车,老百姓最欣赏,也最能接受的还是我们的国车风采。"
    为了符合阅兵检阅车的一系列现代化装置的要求,一汽的能工巧匠们在1999年的检阅车上加装了进口的电动天窗、可翻转式脚踏板、检阅扶手等一整套检阅装置;为了增加其美观性,他们为红旗检阅车新设计了轮辆,采用激光切割的装饰;大大提高了散热性能,保证车辆在任何天气条件下的性能良好。另外,由于国内、国外等各方面紧张因素影响,制造者们加强了整车的防弹性,进一步提高了检阅车的保险系数和安全性。一些制造者最新设计加装上的内、外饰件,为整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车子交付到中南海警卫局后,为确保万无一失,一汽派驻了3名保障人员,负责10月1日阅兵前的检阅车维护保障工作。这3位师傅每天从早5点至晚8点不停地对整车进行跟踪试验,对各方面做检查、维护、保养。从7月份开始,他们跟随整车做高温、低速试验,大、小规模阅兵彩排了50余次,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一天晚上,在天安门广场的阅兵车演练中,停在金水桥和天安门之间的红旗检阅车引起了一对外国朋友的注意,他俩非常感兴趣,很想到车前和检阅车留个影,可是为了安全起见,警卫人员告诉他们不能停留,他俩才一步一回头地离去。
    10月1日7点20分,车辆保障人员最后一次精心检查之后,几辆车开进了天安门。由于北京下了一夜的雨,提前铺好的红地毯浸上了水,为了安全起见,大家先调了一辆车在金水桥上来回跑了几趟,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大家才又回到城楼里。
    隆重的升旗仪式后,江泽民总书记登上了老式红旗检阅车,检阅了陆、海、空三军部队,引起了世界轰动。
10.我们是人民的武装(7)
           三、历史回声
    10年已去,弹指一挥间。
    195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十周年阅兵,却又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为同是一个阅兵道,同是一支军队,但与10年前却不可同日而语了。
    威武雄壮的陆军各兵种部队洪流般向天安门奔涌而来。官兵们手中的武器装备已经完全看不见昔日的英文字母,而是清一色的"中国造"。机械化炮兵方队操纵着被誉为"战争之神"的144门各种远程火炮,大部分都是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这说明共和国的国防工业已经跨进了自己生产火炮的新阶段。被誉为"地面战场之王"的坦克方阵中,有33辆是我国自己生产的59式中型坦克。这种坦克虽然是仿造苏联的,但却开共和国坦克制造业之先河,而且属当时世界先进坦克之一。人民坦克兵欣喜地感到:在坦克登上战争舞台近30年的时候,中国自己不能生产这种重型武器的历史也终告结束。伴着装甲之旅的巨大声浪,125架喷气式轰炸机和歼击机呼啸着飞向天安门上空。银色的战鹰涂印着鲜红的"八一"军徽,似道道闪电挟着雷鸣掠过长空。它向世人宣告:中国已能自己制造超音速歼击机和轰炸机了。新中国的航空工业由修理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由生产活塞式发动机飞机到掌握喷气式飞机制造技术,前后只用了七、八年的时间,这在世界航空史上实属罕见,也是共和国航空工业的历史性飞跃,从此不受任何制约地走上了自行研制的发展之路!尤为令人振奋的是,我航空兵某师飞行员胡春生、舒积成曾驾驶受阅中的"歼-5"喷气式战斗机,在1200米以上的同温层,轮番对来犯的美国侦察机发动攻击,终于将其击落。
    国防工业崛起,也标志着共和国的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已经从"学徒"发展到"出师"的程度了,从依靠别人的兵工厂到有了自己真正的兵工厂,由此使人民解放军三军登上了"武器装备走自己发展道路"的庄严而光荣的战车。
    车轮滚滚,战鹰高翔,从未停息过的共和国国防建设,如今更加昂首阔步,技惊天下!
    十年的苦炼,十年的锻造,这正是:十年磨一剑,"当惊世界殊。"
--(本卷结束) --
第三部分 [分卷阅读]
1.我们的队伍向太阳(1)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50年的历程,50年的奋斗,50年的发展,云集十里长街:阵容雄壮,铁流威武,新型坦克、步战车、装甲输送车、自行火炮、各型导弹隆隆而过;领队机梯队、轰炸机梯队、加受油机梯队、歼击轰炸机编队、强击机梯队、三个歼击机编队、两个武装直升机梯队等依次列阵而来,自豪地飞过天安门上空!——
    题记
    二、精彩链接
    1.接受江泽民检阅的第一兵——宋月强
    在举世瞩目的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的仪仗方队。而在这个方队里,高擎"八一"军旗,走在整个受阅大军最前面的队员,将第一个接受江泽民主席的检阅。他就是受阅部队的军旗手宋月强。
    27岁的宋月强来自山西平遥县,是个地地道道的黄河娃。人伍8年来,他和队员们已经万无一失地完成了300多次外国元首访华时的仪仗司礼任务。1997年7月1日,作为护旗手的宋月强,和队友们一起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升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上空。
    我国决定在建国五十周年大庆时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仪仗大队将作为军旗方队,在军旗手的引导下,走在整个受阅队伍的最前面。听到这个消息,队员们都激动得彻夜难眠。受阅队员要优中选优、层层选拔,而宋月强的目标却是要求最严、动作最难、责任最大的军旗手的位置。
    选拔的日子开始了,个头1.88米、体重190斤的宋月强往操场上一站,如同一尊铁塔岿然不动。体形:良好;动作:良好;心理素质:良好。几位严肃的考官全票通过。那一夜,宋月强想了很多很多,一个美丽的梦把他带到壮美的天安门前,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他高擎军旗,健步走过天安门……
    梦是美好的,然而要实现这个梦想,还必须经过近似残酷的磨炼。军旗手是整个受阅方队的"龙头","龙头"怎么摆,"龙尾"就怎么甩,他的动作直接关系到身后50多个方队。在正常的气候下,军旗轻盈飘扬;可在风雨中,军旗却重达二三十斤。军旗手要在难以预测的变化中始终保持挺直的身姿,均等的步距,电子秒表一样的均匀步速,真是谈何容易!不要说出现什么差错,就是动作稍欠精彩,整个队伍也将受到影响。
    为了练就超一流的掌旗动作,宋月强自制了一根钢管,灌满沙子,重达34斤,反复练习45度角旗杆,定位动作,一练就是两个小时。战友们都知道,在宋月强的宿舍里,已放着练坏的三根旗杆。宋月强那双粗壮大手上的血泡己连成一片,双臂练肿了,吃饭连筷子都拿不住,体重也一下减少了12斤。宋月强的皮鞋也很特殊,加钉了两层鞋底和8个大号铁掌,重量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就是这样的鞋,短短几个月里,宋月强竟已穿坏了4双。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宋月强终于摸索出了根据不同的风向甩旗、端旗、展旗的规范动作,把误差减少到零。为了达到"走百米不差毫厘,迈百步不差分秒"的标准,宋月强除了正常的训练外,还在双脚和手腕上分别绑了5斤、2.5斤的沙袋,加班加点地练。中午别人休息,他顶着炎炎烈日,一步一动地练正步;夜深人静,他又偷偷地扛起旗杆跑到训练场一招一式地体会要领。脚上磨出了血泡,腰疼得直不起来,但他一刻也没有放松。终于,他练就了"踢脚带风,落地砸坑"的硬功夫。
    起初,仪仗队领导专门给宋月强准备了预备队员。宋月强看到队里外事任务很多,就婉言谢绝了。他说:"没有预备队员,就没有后路可走,我只能孤注一掷,把标准定得更高,要求更严!"因为没有预备队员,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宋月强都必须在场。有一次,徒步受阅部队进行合练,宋月强正发着高烧。因为没有预备队员,高烧近40度的宋月顽强坚持准时站到了军旗手的位置。两个小时的合练一结束,宋月强就象一根木头,直挺挺地摔倒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