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战

第29章


 
  最后,谈谈空运。我们认为空运日益重要。几年以前,几百人由飞机撤离喀布尔的情景确实令人谅讶,并且预示了大规模军事空运的可能性。 
  [注:这种可能性已被充分证实,例如空中入侵挪威、克里特等等。] 
  在未来,大量的士兵、成箱的补给品、甚至侦察坦克将从一地空运到另一地;在不发达国家,飞机将作为后送伤员的常用工具,这样的设想并不过分。最固执的人道主义者也不会反对拥有一百张床位的空中医院。但是,如果不能使用战斗机,那么飞行医院却没有多大困难就能改装成三十吨的轰炸机。战争是一件奇妙的事,而解决和平的问题似乎是一件更加奇妙的事。                                 
第12章 命令、指示、报告和电函 
   我不止一次地指出过,命令、指示、报告和电函应该抛弃官腔,反映战争的实际情况要直截了当。作战命令的目的在于传递不能用声音直接传递的情况。它可以就是一个“走”或“停”字,也可以是长篇大论。两种情况,都没有必要把它变成一种绝对不可能改变的格式,不能认为作战命令不以“情况”……、“意图”……等等作开头就几乎是亵渎神明的。 
  所有的命令都应该尽可能简明,而不是尽可能格式化。命令应该以对可能性和可行性的深刻分析为基础。我说过,这种分析一般会导致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因此,一份命令不应该只适用于一个作战行动,而应该适用于这一作战行动的几个可能发生的阶段。其内容应包括达到最终目的(你的胜利和对方的失败)的作战主导思想和手段。 
  如果我们准备打机械化战争,那么现在正是破除陈规戒律的时候,应以常识代替旧的程式。一个讲究方法的军人,就象一个办事有序的人一样,是有能力发现问题的。这当然很好。但是更好的是有能力及时利用地形、坦克、步兵以至扫帚把等东西。一个参战的士兵最需要的不是一个照章办事的脑袋,而是一个依据实际情况立即处理问题的头脑。 
  这种独立处置问题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命令和指示。与过去相比,将来给予个人发挥主动性的余地将会大大增加。 
  [注:北非的各种战役一再显示了这种作法是明智的。] 
  作战主导思想必须坚持,但采取的措施应尽可能灵活机动。报告必须尽可能简明,并提出关于行动的建议。报告中叙述敌人正在擤鼻涕固然有趣,但是指明敌人正朝东望时,从西方背后踢他一脚则具有实际的重要意义。电函应加密。战斗单位之间送发的电函一般用明码。 
  [注:在北非的快速机动作战中,这已被证明是正确的。] 
  时间,时间,节省时间,应该是每一份命令、每一份指示、每一份报告和每一份电函的灵魂。                                 
第13章 内部通信联络 
   《野战条令(二)》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内部通信联络问题。 
  这也是《野战条令(三)》写出来之前必须首先彻底研究解决的问题。没有十分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系统,就没有确当的指挥控制,而没有指挥控制,行动速度越快,越会增加混乱。 
  在这里,我提不出任何正确的建议。因为尽管设计出内部通信联络系统是相当容易的事,但是,没有长期的检验和试验,不可能断定哪个系统最佳,某个系统什么时候能用。 
  整个内部通信联络问题可按以下四个方面来研究: 
  (1)坦克乘员之间的联络; 
  (2)坦克之间的联络; 
  (3)坦克建制单位之间的联络; 
  (4)野战司令部与后方司令部之间的联络。 
  关于坦克乘员之间的联络问题,已由喉头送话器解决。关于坦克之间的联络,彩旗和旗语通信信号已经试验,并获得相当的成功。在战争期间,还使用过彩色灯光进行夜间通信。但是到目前为止,不论旗语通信或彩灯,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检验。 
  至于坦克建制单位之间的联络和野战司令部与后方司令部之间的联络,无线电似乎是唯一令人满意的手段。这就意味着两个问题:一、每个坦克大队必须由一辆装有收发报机的指挥坦克控制;二、每个坦克大队必须成建制单位作战,每个坦克绝对不准长时期处于建制单位指挥官的视界之外。 
  [注:现在,在英国,不仅是指挥坦克,而且所有的坦克都装有无线电设备。] 
  当前内部通信联络的困难主要是由体制,而不是由通信器材造成的。在精心制定了明确的坦克战术、并完全摆脱了现时坦克与步兵协同作战的理论之后;在冲击不再是坦克进攻的目的之后;在主动性被认为与服从具有同样重要意义之后;在指挥官学会更敏捷地思维、更简练地表达之后;在坦克行动图下发之后;那时,也只有那时,才能对我们拥有的通信器材进行真正的检验,这种检验将证明这些通信器材对机械化作战将有重要作用,而对行动缓慢的步兵作战用处不大。在这里,也象在其他任何方面一样,首要的问题是树立考虑问题的新角度,使我们的思想脱离马车作战的时代,这样,我们就能头脑清醒、不抱成见地展望未来。我就以这一最高的军事需要作为我的结束语。我将把上述各讲内容编成一本书,并希望大家很快能看到这本书。   
附录 
   附录一 突破的理论 
  突破的主要困难在于要不间断地前进。突破时通过敌翼侧威胁地带比遭敌正面抗击困难要小些。有趣的是,在上次世界大战中,突破所形成的突破口的侧角一般都是四十五度,没有大于四十五度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突破必须以对突破深度和敌防御性质等因素的严密计算为基础。这些计算(记住按四十五度角突入侧翼)使我们能够判断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兵力承担负定正面的进攻。如图二十三,假如敌防御纵深A-B为五英里,那么我们就知道要进攻的正面C-D为十英里。但是,只派少数兵力自A突破是不够的,因为突破的缺口必须有适当的宽度,足以使担负扩张战果任务的部队能迅速向前机动,也就是说能够不遭敌机枪火力的杀伤。这样的缺口至少得五英里宽,如E-F。这也会使一个两英里宽的前沿G-H完全免遭火力攻击,同时也会有一个相当大的区域GIJH能够配备部队。因此,我们必须给原来十英里宽的进攻正面每侧加两英里半,从CD扩大到KL,这样KL就有十五英里。   
图二十三 一点突破的理论 
  我们弄清这个问题以后,就必须查看敌防御阵地,把它们分成具体目标,给每个目标指派一个攻击部队,并且确定扩张战果所需要的部队。最后,我们必须把这些数字综合起来,权衡一下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兵力。如果没有,那么进攻就是招惹祸秧。在上次大战中,成千上万的人丧生,其原因就是没有认识到突破要从侧翼按四十五度角突进去这一道理。 
  部队数量不够怎么办?有两个办法――即两面突破和坦克突破。我将逐个谈谈这两种办法。 
  假如在敌方翼侧某处可以找到一个突破部――如图二十四中的ABC。如果从DE和FG两面发起正面进攻,其目的并不是要从这两个正面突破敌防御,而是要使这个地区的敌人不得安宁而只好从这个地区撤退,敌人一撤退,我们即沿着JK线实施突破。   
图二十四 两面突破的理论 
  这种进攻办法的困难在于需要大量的兵力,因为两个正面进攻需要大量的兵力,以便吸引大部敌人,使敌人无力抵抗沿JK线发动的攻势。 
  这种进攻办法实际上仍是权宜之计,因为并没有克服突破翼侧向内倾斜的主要困难,如果我们不使翼侧向内倾斜,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这正好就是坦克能够使我们做到的事情,因为坦克可以防子弹。 
  ……坦克分三路机动,见图二十五。中路照直前进。……翼侧的两路冲进敌的凹部,再向外迂回,涌向各侧的敌后方。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呢?随着突破的深入,最初的进攻正面就会扩大,而不会缩小。   
图二十五 坦克突破的理论 
  在两面突破中,从翼侧扩大突破口的能力可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因为它可以使两路进攻之间的间隔距离较大,那么两路进攻之间对敌的威胁地区也扩大了,从而给敌防御造成较大的破坏,直至重创敌人而将其置于死地。 
  附录二 坦克在峡谷地的进攻战术 
  现在谈谈对隘路的进攻。主要困难是什么?隘路是避不开的,因为贯串隘路的峡谷地是后勤补给线。敌人占领了两侧高地。正面攻敌意味着要遭受严重损失;从翼侧包围敌人往往是不可能的;如果敌人翼侧被包围,即敌人后方遭到威胁,十之八九它将放弃阵地。1926年我在印度西北前线视察了许多这类隘路,几乎全部隘路对轻型坦克的机动都不能或很少构成困难。轻型坦克在几分钟内就可通过谷道,凭借迫击炮和机枪火力就能夺占敌后方地区(见图二十六)。这种进攻的作用就在于把敌人堵在两侧火力之间,敌人的退路不是被切断就是遭受威胁。我可以肯定地说,一旦山地居民遭到这样的攻击,他们一看到坦克开来,就会一轰而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