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遗事

110 第二十四章:泣尽风檐夜雨铃


“你听阁老的口气,那秦佩当真死了?”苏诲把玩着手中折扇。
    刘增帛看着扇面——大片留白,唯有寥寥几枝桂花,又有枯瘦字迹题着“不见离骚人,憔悴吟秋风”。他缓缓闭上眼,回想起半年以来秦佩言行,哪里算得上天衣无缝?简直处处透着不祥……
    “你倒是看重他,”苏诲怅然道,“我只是不喜这些踩着我世家脊骨往上爬的从龙功臣之后,对这个人我并无恶感。死的这么不明不白,也是可惜了。”
    刘增帛低声道,“虽是在府中,到底隔墙有耳,此事日后不必再提。”
    苏诲“啪”的一声将扇子合上,“说这些也是无用,去者不可追,所以咱们更要好好活着。”
    “对,好好活着。”刘增帛压下满心的疑虑附和道。
    秦佩……难道真的不在了?
    天光未亮,恨狐带着木桐等数个仆从便已立在安义坊陈宅外。
    陈充应门出来,便被这个阵势吓了一跳。
    “在下奉秦大人之命前来,见过小公子。”恨狐拱手行礼,边从袖中取出几人的卖身契。
    “请小主人安。”木桐几人齐齐行礼。
    陈充吓懵了,慌得倒退几步,“这可使不得,无功不受禄,这如何敢当?不知秦大人现在何处,我亲自去与他说。”
    几个下人不明所以,恨狐却是笑的勉强,“秦大人外出未归,一年两载怕都是回不来。他临行前叮嘱我等,务必将这几人送到,小公子每日还需温书,令祖母、令堂又还病着,后宅之事总须有人操持吧?这些人的工钱大人给足了五年,小公子不需担心。”
    陈充还欲推辞,又听恨狐道,“秦大人还说令尊于他有救命之恩,他也早将你认作家中子侄,小公子若是实在过意不去,那便安心苦读,早日取得功名为殿下分忧,为天下百姓谋福,这样令尊九泉之下也可瞑目,秦大人也可安心去办差。”
    陈充红了眼眶,“不知秦世叔何时归来?我当登门致谢。”
    恨狐哽住,强笑道,“差事办完他自会回来,待那时我定会告知小公子。”
    陈充恭恭敬敬地做了个揖,又对木桐等人道,“世叔虽将你等暂借给我,但你们还是秦府的下人,如今只算作在我府上帮工,待他回来,尔等再自行回去。”
    恨狐目送陈充引他们入府,方缓步离去。
    德泽二十年四月初二,永兴坊秦府。
    “殿下,后日便是登基大典,明日圣上亦会回京,您还是早些歇下罢。”
    轩辕冕摆摆手,“孤心中有数,你们退下吧。”
    怀恩不无忧虑地抬头看了眼,低声道,“天色不好,怕是要落雨。”
    轩辕冕不语,只淡淡看他一眼,怀恩不敢多言,只好带着一干人等退下,只余数个暗卫在屋顶廊角守卫。
    轩辕冕拎着把油纸伞,独自一人沿着幽静长廊进去。秦佩不在,府中奴仆只留了一两个可靠老奴洒扫,久无人至,整个宅邸都显得空荡冷清,鬼气森森。
    正值仲春,庭院里桃李海棠开得烂烂漫漫,只可惜无人来赏。
    天边阴云聚聚散散,最终合拢到一处,淅淅沥沥地落下雨来。
    轩辕冕定定地站在廊下,看着檐铃在风雨中摇荡,泠泠作响。秦佩于此道甚为精通,他做出的檐铃能奏出宫商角徵羽五音,只是无人击打,仅凭风力,难免有些曲不成调。
    若是秦佩还在,恐怕会在廊下摆上几碟几菜,再温上一壶好酒,伴着风声雨声檐铃声吟诗作赋,惬意得眯了双眼吧?
    轩辕冕闭上眼,静静在心里描摹秦佩眼角眉梢、一颦一笑。他不知道还要过多久秦佩才会回来,他甚至不知晓秦佩还会不会回来,所以他只能牢牢将秦佩记住。
    这样就算有日秦佩忘记了他,他也能认出秦佩,免得故人相见不相识。
    哪怕是到了奈何桥上。
    “殿下,”喻老急匆匆冒雨而来,“圣上顾相等人已到了蓝田,明日清早便会到了,殿下还请速回东宫布置接驾事宜。”
    轩辕冕垂眸,“近来雍王在府中都做些什么?”
    “回殿下的话,雍王如今闭门不出,每日只烧香念佛,抄写经书。”
    轩辕冕低笑,“他既如此诚心,不如便剃度了罢,也算是为父皇祈福,为社稷积德。”
    喻老一愣,“此事何时去办?”
    “捡日不如撞日,孤看今日天光不错,不如就今日罢,辛苦你走一遭。”轩辕冕沉思道,“林氏曾在大报恩寺禁足过,想来大报恩寺也与他母子有缘,你交待方丈,切勿苛待他二人。”
    喻老有些不忿,欲言又止,又听轩辕冕笑道,“优待倒也不必,和其他僧人一视同仁便好。”
    说着二人向府外而去,轩辕冕回首看了眼,骤雨过后,庭中落英白白。粉粉落了一地,说不出的凋零气象。
    “将那檐铃拆两个下来,”轩辕冕沉吟道,“就放在……”
    喻老不动声色,却是打起了精神,太子后日登基,寝宫却是迟迟未定。原先圣上住在紫宸殿乃是因紫宸殿离内朝及中书省均是极近,方便探看诸位阁老,而后宫嫔妃则集中在珠镜、清思二殿,就是周贵妃林氏当时以贵妃之尊都是与另两位妃嫔同居一殿。因此,偌大的大明宫,宫室竟多空置。
    太子似有断绝婚娶之念,这大明宫日后倒当真是十室九空,不闻人声了。
    “不如便含凉殿罢。”轩辕冕缓缓道。
    喻老倒也不甚惊奇,含凉殿地处清幽却不远僻,北面临水,与蓬莱殿遥遥相望。先前顾太傅常在蓬莱殿教导太子,想来太子定居含凉殿亦有睹物思人之意
    “挂在何处?”
    轩辕冕看他一眼,自己撑起油纸伞步入雨帘,“便挂在寝殿轩窗外吧。”
    此时,距九月卅已过去整整半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