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抗战

第48章


  1941年12月3日下达的日军大陆命第575号中,规定华中方向日军的任务是“确保从岳州至长江下游的交通,以武汉三镇和九江为根据地,竭力摧毁敌之抗战能力,其作战地区大致在安庆、信仰、宜昌、岳州、南昌之间”【注7】。中国派遣军11月27日的军司令官会议上,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也曾作如下陈述:“第11军虽应以经过湖南奇袭重庆为最后手段,但在目前应加强粉碎敌之战斗力,与此同时,一面加强谋略宣传,一面谋求实现局部休战,目标应置于‘保境安民’的战略上。”【注8】可见,在日军的计划中,占地并不是主要目的,日军的目的在于消灭国军野战军。
  但是,日军的这一方针并没有得到坚持。11月23日前后,阿南惟畿听说了军中流传的“长沙作战,反而给予敌人以反宣传的材料,很为不利。”的议论【注9】,于是产生了不满情绪【注10】。1941年12月8日,日军“中国派遣军”第23军在南方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也从广州向香港发动进攻。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了配合英军的作战,于对日宣战的当天(9日),也命令各战区对当面日军发动进攻,以牵制日军;同时还命令第四战区向日军第23军进攻,以策应香港英军,并令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分别由广西、四川向云南集结,准备进入缅甸直接支援英军防守缅甸。日军第11军发现中国军队第2军、第4军由长沙附近南下,在这一情况下,12月13日,11军参谋长木下勇少将认为有必要牵制国军南下行动,配合香港作战。遂决定先发制人,向汨水(汨罗江)方面采取攻势,以牵制中国军队南下,配合其第23军攻占香港的作战,认为这样“即使不能拖住敌人,也将给予其他重庆军队以严重威胁”。第三次长沙会战因而展开。
  根据现存的文件,这一决定作出近似儿戏一般。木下在日记中这样记载:“第二次长沙作战(日方称第三次长沙会战为第二次长沙作战),决定的很快,只用1个小时的时间就下了决心……”【注11】从提出设想到发出命令,一共只有大约短短的12小时! 
  第二次长沙会战以后,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召开军事会议,总结前两次长沙会战及上高会战的经验教训,提出“天炉战”的战法,即在日军进攻的地区内彻底破坏道路,实施空室清野,设置纵深伏击阵地,诱敌深入,以尾击、邀击、侧击、夹击,使这一地区成为一个“天然熔炉”,将日军围歼于内。会后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
  其基本内容为:敌情判断:“日军再向本战区进犯时,有两个可能:一是全力由湘北进犯,重点保持于左翼,索取我军右翼包围攻击;一是在主力由湘北进犯,重点亦指向左翼,但各以一部分由南昌、武宁、通城进犯,以策应其湘北主力的作战。”作战方针:“战区以诱敌深入后进行决战之目的,在敌进攻时,以一部兵力由第一线开始逐次抵抗,随时保持我军于外线,俟敌进入我预定决战地区时,以全力开始总反攻,包围敌军而歼灭之。”指导要领:“预定在长沙外围与敌决战,决战时重点保持于长沙以东地区。湘北守军于敌人进攻时,首先应利用既设工事拒止敌人。尔后一面采取逐次抵抗以消耗、迟滞敌人,一面以主力向伍公市、沙市街以东外线转移,同时以一部向梅仙、平江以东外线转移,一部分别潜伏于汨罗江、捞刀河间各偏僻地区。当敌军大部队通过后,自动起来攻袭敌后并阻止其撤退。至总反攻时,待命以一部向西进攻,扼守汨罗江北岸,遮断敌军退路,以主力向捞刀河以北进攻,使围攻长沙之敌不得退过捞刀河北岸。赣中、赣北守军,于敌进攻时以一部守备原阵地,以主力向浏阳以东地区前进,于总反攻时待命由浏阳地区向长沙以东攻击。战区直辖各军,以一部及炮兵占领长沙、岳麓山核心阵地,构筑坚固工事而确保之。直辖各军主力于总反攻时,待命由株洲、普迹地区向长沙以南攻击。湘北各挺进部队,于敌开始进攻后,在新墙河以北扰乱敌后;俟敌主力渡过汨罗江后,转移至新墙河以南地区活动,尔后阻挠敌军的撤退。鄂南挺进部队于敌攻击开始后,集中力量向蒲圻—临湘线、崇阳—通城线不断攻袭破坏,扰敌后方。”日军如由南昌、武宁实施牵制性进攻时,则守军分别诱敌至上高东南、铜鼓东南和嘉义附近地区,“反攻而歼灭之” 【注12】
  当日军发动进攻时,第9战区已经做好了准备。1941年11月,9战区高级军官会议上已经制定好了整套作战计划,此时各集团军已经按照计划规定的任务和行动侦察了地形并制定了局部计划。尽管日军牵制9战区增援广东方面的目的已经部分达到(欧震第4军回归9战区),但是战斗还未正式开始。毫无疑问,在准备不周的日军第11军面前,严阵以待的第9战区占有了庙算的优势。
  【注3:《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第6册P232】
  【注4:《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5册P139】
  【注5:第11军共有72个大队。摘自《长沙作战》P132、P135】
  【注6:《长沙作战》P127。】
  【注7:《长沙作战》,P137~138】
  【注8:《长沙作战》,P138】
  【注9:指1941年9月~10月间的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称之为第一次长沙作战)。日军战前的《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规定:“作战以维持治安及占据地区肃正为主要目的,不再进行大规模进攻作战。如果需要,可以进行短时间的、以切断为目的的奇袭作战,但以不扩大占领区和返回原驻地为原则。”,即日军打击国军部队后就返回原驻地,不占新地,这也是日本在中国战线缺少维持战线的兵力所决定的。此战的目的为给重庆政府以巨大的压力,力求解决中国事变。此战,在军事上,除在宜昌方向外,日军几乎完胜。在会战初期,9战区就落入阿南的圈套,27集团军在大云山被日军一个联队耍的团团转,以一个集团军之重兵竟然无法重创日军一个联队,而到了战役主攻阶段,18日,欧震的第4军被击溃,21日到23日,26,37军被击溃,26军军部几乎被歼灭,22到27日,10军几乎被全歼,27日,74军被完全击溃,王耀武几乎被俘。国军在日军没有攻略长沙的企图下仅保长沙不失。国军损失25,833人,该数字参见陈诚《抗战经过概要》。日军记载此战仅战死1670人(内军官122人),战伤5184人(内军官272人)。该数字参见《长沙作战》P126】
  【注10:《长沙作战》P138】
  【注11:《长沙作战》P139。】
  【注12:赵子立、王光伦:《会战兵力部署及战斗经过》。《国军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之《湖南四大会战》,P193~P195。各兵团部署内容此处略。】
  二,双方参战序列
  日军
  8个步兵联队(25个步兵大队)、2个骑兵联队、2个野战炮兵联队、2个山炮兵联队、1个野战重炮兵大队、2个独立山炮大队、3个工兵联队、3个辎重兵联队等,共约7万人。【注13】
  国军
  步兵30个师,6个挺进纵队,炮兵4个营,工兵1个团另4个营,近30万人【注14】
  【注13:《日军侵华战争》P1624~1627】
  【注14:《抗日御侮》,第八卷P93,此战9战区36个师中有6个师没有参加,参战序列见P157】
  具体参战序列见最后附序列表
  三、战况
  (一)新墙河地区的战斗
  12月15日,日军第11军确定12月22日前后开始进攻,计划在汨水两岸击歼守军第20军和第37军后结束作战。预定作战时间为两星期左右。其进攻的方案为:以第6、第3、第40师团并列由岳阳以南地区的麻塘、龙湾、筻口一线强渡新墙河,击歼第20军后继续向汨水南岸攻击前进,击溃第37军后结束作战,返回驻地。
  12月20日,第6师团完成了从新墙镇向新墙河下游右岸地区的集结。该师团将主力集结在河岸附近。第40师团由21日起陆续进入托坝附近,准备发动攻势。第3师团集结稍晚,大约在25日前后集结在上述两师团之间,准备从25日晨发动攻势。该师团从武昌经铁路赶赴战场的一部,由于粤汉线火车事故,在27日赶到战场。独立步兵第65大队24日抵达岳州。【注15】
  23日,香港方面英军的抵抗逐渐减弱。然而,此时11军已经来不及终止作战了。
  12月24日,日军第6师团全部进至新墙河北岸,占领了渡河进攻出发地位。左翼第40师团首先发起进攻,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于当日14时在筻口附近强渡新墙河。徒涉过河时遭到守军第134师的坚强抗击。傍晚时渡过新墙河,突破守军罗袁阵地,向潼溪街攻击前进。第27集团军急令第58军的新11师由黄崖市向杨林街前进,由东向西侧击敌人,策应第20军的作战。第134师右翼方山洞附近的部队亦向南撤退,与主力靠拢,参加战斗。
  日军右翼第6师团于24日傍晚开始进攻,当夜强渡新墙河后突破守军第133师阵地,攻占了新墙、七步塘等据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