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隋唐 隋唐乱

第126章


因此,对才学出众的周欢颜,洪修平自是大力拉拢。   
  经过洪修平帮忙一番查找,所得的消息却让周欢颜伤心欲绝……其父在唐贞观九年为征唐大军统军副将,随苏定方征伐大唐,就在潼关外暴病身亡!而且,由于战乱,连其父的尸身都不知被埋在了何处!   
  从此周欢颜断了寻父的念想,一门心思扑到了学业上。在华纪六年,周欢颜以优异的成绩结业于大赵国政学院,并在洪修平的刻意施为下进了政务部商务司为官。及至华纪十年,武帝将凌敬、洪修平,及一干与之亲近的官员派往了室韦,周欢颜便也随之前往。   
  其后,洪修平在室韦大力发展党羽,并与监察部、军部驻室韦的将领、官员勾结。周欢颜不太赞同洪修平拉帮结派为文官争权的作法,可洪修平对他有知遇之恩,因此他虽然不情不愿,却也勉强参予其中。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两年。终有一天,洪修平带来的一份监察部档案让周欢颜改变了想法,继而全身心投入了洪修平的夺权大业之中!   
  那份档案记载:……唐贞观九年九月十七,征唐大军副帅周景洪欲煽动中级将领兵变,因形势危急,由特战队第七监察小队将其秘密处决,特此备案……   
  周欢颜不相信、也不能忍受父亲是一个策划兵变的叛徒,他费尽力气去了解那时的情形……父亲许多部下的回忆让周欢颜惊怒了:自己的父亲认为久攻潼关将会为冀州军队带来更大的伤亡,此见解由于得到了众多将领的支持,所以,父亲被陷以煽动兵变的罪名秘密处决!   
  ……   
  汉白玉纪念碑上,“冀州英雄”……四个鎏金大字在耀眼的阳光下闪闪发光!   
  那里,本应该有自己父亲的英魂萦绕!周欢颜收回望向纪念碑的复杂目光,闪身没入人群。      
第五卷 民生民计 第二十五章 造势(2)    
  “清污肃贪”在大赵掀起打击贪官污吏的浪潮,大赵国民无不踊跃。民众举报、上告,甚至纵火焚烧贪官宅院的过激行为也有发生。但随着为数不少的贪官污吏、心怀叵测者被处决或监禁,民众们的情绪也正在平息下来,人们普遍以为,整风的行动已经接近尾声。   
  ……   
  全国掀起整风浪潮时,位于洺州的赵国政学院中的广大学子们便已热血沸腾,心潮彭湃,他们恨不得自己也投身这浪潮之中。只可惜,朝廷不可能给这些尚在苦读的学子参予其中的机会,因此学子们也只得在心中为朝廷加劲。   
  这天,赵国政学院中,周欢颜正在给学子们讲课……赵国各地道一级的官署每年会推选出几名有能力的官员,轮流来到政学院作一个月的老师,周欢颜此次来到洺州便是由此。   
  “各位对此次朝廷‘清污肃贪’有什么看法么?”周欢颜向满屋的学子们问道。刚才他在有意无意之间,为学子们透露了一些朝廷的“内部资料”,着力为学子们讲述了百姓们受的苦难、遭的冤屈。其言辞间,仿佛天下百姓俱在贪官污吏的压迫下,黎民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年青人相对来说总是热血的、冲动的,他们爱国,希望自己的国家繁荣富强,所以他们不能容忍天下的不平事,更不能容忍危害到国家安全的贪官污吏!特别是,这些还在政学院埋头苦读,没有接触到现实社会的学子!   
  一个面容瘦削的少年霍地站了起来,朗声道:“周师,学生认为,此次‘清污肃贪’的力度太小,好些地方的清查都因为官商相护、官官相护,因此进行的并不彻底!就如学生的家乡……”少年的脸色黯淡下来,“学生昨日接到的家书,学生的父亲在信中说……”少年有些哽咽,“父亲说……家中山下的良田竟然被县令之兄强行用山上的贫瘠土地调换,父亲与其据理力争,却不料…….却不料因此被县令的兄长痛痛殴打……呜呜……”少年竟当堂痛哭起来!   
  周欢颜闻之,面露激奋之情,慷慨言道:“在我大赵全国整风之际还有官员胆敢如此而为,他们目中还有没有王法!……”    
  “啪!”一拍书案,周欢颜高声道:“皇帝陛下为肃清贪官污吏,呕心沥血,诸多官员却阴奉阳违,欺凌百姓依然如旧!”   
  又一名学子站起,激昂出言:“周师所言甚是!陛下日理万机,虽有心灭贼,奈何心有余却力不足,以致天下贼子横行!学生以为,既为大赵国民,当身体力行,为国家分忧!……”这学子“哗啦”撕下自己的一幅衣袖放于面前书案之上,高声道:“学生虽无勇武之力,却也愿以己一身,换贼子一命!”说罢,这学子毅然咬破食指,在那幅衣袖上书道:还天下清白!   
  写罢,这学子任凭手指血流不止,高举写着血字的衣袖,面向众多学子,朗声道:“各位同窗!吾愿寻得不畏死者,以我等性命搏杀那些乱臣贼子!”   
  之前,渴望着参予“清污肃贪”的学子们一直没有机会一展热血雄心,此时,在同窗的慷慨激昂中,他们忽然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惩治心中痛恨的那些贪官污吏,为朝廷尽上自己的一分心力!   
  一时间,学子们群情振奋,一一站起,就要响应!   
  周欢颜喜在心头,暗赞两名学子的出色表演。可他心头虽喜,面上却是一寒……“啪!”周欢颜重重一拍书案,大声叱道:“放肆!”   
  学子们被老师的高声喝斥震住,只听周欢颜道:“尔等能进入政学院,当是聪慧之人,难道就不知凭尔等之微薄力量对抗贼子,不过只是以卵击石吗?”   
  写血书那学子立即接口辩道:“周师,以我等之力或许是以卵击石,但凡事总需挺身而出之人……”   
  周欢颜“呸”的一啐,打断他的话,道:“枉尔等在政务院饱学古今,竟只会以愚鲁的法子处理事务!……”丝毫不理会学子们的忿忿不平,周欢颜自顾说道:“以命搏命?尔等可知还有国法!尔等此举至多伤得一、二贼子,不但不能还得天下清白,还要受国法制裁,甚至因此还可能引发朝野动乱!那时,苦的还不是普通百姓!……尔等当以己身之优势、本着国法原则,为黎民百姓尽一番心力才是最好!”   
  学子们虽在群情激昂之中,却也觉得周欢颜之言甚有道理。当下,那写下血书的学子上前几步,来到周欢颜面前,深深鞠了一躬,道:“周师才是心怀国、民之人,学生受教了!”   
  周欢颜快走几步绕过书案,搀扶起那学子,道:“尔等胸有热血,心怀天下,实乃大赵国的栋梁之材!为师能教导尔等,实乃为师之幸啊!……”扶着那学子的肩膀,面对满屋的热血少年,周欢颜无限感慨,“来来,为师就是拼着被谏官弹劾结党营私,也要为尔等指引一条报效国家的正途!”   
  ……   
  与此同时,洺州行宫中,政务部吏务司都督吴千里正在面圣呈奏。   
  “陛下,臣以为,天下腐败官员日渐增多,其中有监察不力之故。但究其根本缘由,却是因为官员自身!……我大赵官员多自政学院出,而政学院中的学子却只知苦读。他们多知大赵富强,却少闻民间疾苦,由此胸中自然便少了为黎民百姓造福之念。如此,待得学子们学成放官之后,自是容易忽略民众,而将自身利益放置更高!所以,臣以为,应多让政务院的学子们深入民间,知晓百姓,其日后方能成为国之栋梁!”   
  武帝李元霸听罢,道:“吴卿言下之意,可是想让政务院的学子多去民间历练?”   
  吴千里点头称是。   
  李元霸点头赞同,道:“多些阅历不是坏事,此事朕会立即安排!……吴卿,还有其它事务么?”   
  吴千里躬身道:“禀陛下,因年前清肃处理了众多官员,如今地方官员有些紧缺,不少官署的一些事务都是由监察官员代行。陛下可否准许吏务司自下层提拔一些,或是精选政务院中的优秀学子,提早使其放官地方?”   
  李元霸沉吟半晌,道:“此事容朕思虑一下……”   
  见皇帝陛下若在思索,吴千里跪请辞,复退出。   
  ……   
  是夜,一本政学院监察队的奏折由总管屈不归亲自送到了武帝李元霸的书案上。   
  屈不归面容憔悴,此次因“清污肃贪”处理的官员中,监察部官员占据其中一半,这使得屈不归的处境甚是艰难。不少平日与监察部有怨的朝廷大员俱都向其发难,若不是武帝有意维护,只怕屈不归早已丢官了!   
  阅过奏折,李元霸眉头紧蹙。   
  “屈总管,吏务司的吴千里可是亲近洪修平的官员?”   
  屈不归摇摇头,道:“陛下,吴都督既不偏向武官,也不偏向文臣,平日里也只与商务司的一些官员来往稍稍频繁一些。不过……吴都督与洪修平曾是政学院的同窗。”   
  “二人同窗时可交好?”李元霸问道。   
  屈不归摇摇头:“这个臣却不知!不过,臣可立即去查!”   
  李元霸点点头,道:“速查,尽快将消息禀与朕!”   
  屈不归之前已经审过政务院监察队的奏折,自知奏折的内容,当下便问道:“陛下,吴都督可是与周欢颜鼓动政学院学子之事有关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