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796

第235章


  董诰是朝廷的重臣,同时也是一名书画家,在朝堂还有学界的威望很高,高鸿信为了显示重视,决定亲自去董诰的府邸探望。
  董诰的府邸距离皇宫的距离并不算远,高鸿信为了多游览京城,故意绕了远路,不过路总会走完,没过一会儿便来到了董诰家。
  来到董诰家之后,高鸿信亮明身份,很快便被迎了进去。
  董诰现在已经不能离床了,高鸿信特意嘱咐不用他出门迎接。
  来到董诰的床前之后,高鸿信看着已经奄奄一息的董诰,凑近了说道:“董大人,朕来看你了!”
  “臣……参见……皇上……请……恕臣……不……能……起身……迎……接……之罪。”董诰断断续续的说道。
  高鸿信见状说道:“董大人,你好好修养,朕还等着你回内阁办公呢。”
  董诰听后,挣扎着急忙说道:“皇上……微臣快不行了……臣有一事禀报……请皇帝陛下思量一二。”
  高鸿信听后觉得董诰临死的话,应该涉及不小,正色说道:“董大人请说!”
  “陛下……请务必善待前朝皇室……以全陛下之名!”董诰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说道。
  高鸿信听后愕然,他没有想到董诰最后会为大清的皇室求情,接着脸上不由苦笑。
  对于这些前朝的大臣,他不得不用,对于他们心怀前朝也丝毫不在意,可是现在董诰临死还惦记着前朝的皇室,心里不由得不高兴。
  不过看着董诰一脸的哀求,想了想,然后笑着说道:“董大人忠贞情操,朕也很感动,你放心朕会一直贯彻现在的政策,不会改变的。”
  高鸿信的话并没有直接回到,董诰不由有些失望,还想挣扎着说什么。
  只听高鸿信接着说道:“朕决定给你董家后辈一个进入皇家学堂的名额,董大人务必好好斟酌,朕还有奏折要处理就不便多留了,你主意好好休息,过几天朕再来看你。”
  高鸿信说完之后,不等董诰说话,便转身离开了。
  看着高鸿信的背影,董诰一脸失望,接着躺在了床上,昏睡了过去。
  高鸿信走后,董诰便一直昏迷,知道晚间猛然转醒之后,交代了一番便骤然逝世了。
  董诰逝世对于朝堂上的大臣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
  他在前清的时候已经位极人臣,供职一直勤恪,进止皆有常度。另外他熟谙掌故,对于政事得失,皆能洞鉴本源。朝见时,一旦有献纳,都是当面陈说,从来不用奏牍。他平生所学,也都在一“诚”字,以为天下无不可与外之人。
  正是因为他品行端方高洁,朝堂上下从来没有人敢小看他。
  即使后来投降了华国,他的性子也依然没有改变,同时也受到了高鸿信的格外重用。
  现在董诰还是原来大清众臣在朝堂的领袖,如今领袖没了,以前在大清身处要职的官员们都很伤心。
  不过日子还有继续,悲伤总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变淡。
  令这些大臣赶到高兴的是,高鸿信给与了董诰高规格的身后待遇。
  高鸿信亲临祭奠,并当场作诗以表达对董诰品行的赞许,最后赐谥“文恭”,并且董诰的一名孙子还被特许进入皇家学堂。
  董诰去世之后,戴均元、曹振镛两人便成为了原来大清降臣的代表任务,在内阁之中的地位也进一步攀升。
  其实按照岁数,曹振镛甚至比董诰还要大,只是曹振镛属于大器晚成的人,名气并不比董诰大。
  高鸿信从董诰家会到皇宫之后,直奔御书房而去,他有些事情要好好想一想。
  现在华国已经立国十四年了,经过高鸿信这十几年的努力,天下总算恢复了元气,百业昌盛,百姓也开始富裕起来。
  但是现在仍然还有人对前清抱有幻想,这不得不另高鸿信格外的警惕。
  虽然说现在原来大清的近支皇室都已经被安置到了北京,时刻处在情报司的监视之下,但是经过今天的事情,高鸿信觉得这样也许还不够,也许时间久了情报司的人会放松警惕,也许有人会想方设法的将这些人搞出去。
  总之时刻提防着总是不靠谱的,以前高鸿信还没有下定决心,不过现在他决定不能在任由这些人逍遥下去了。
  现在在北京被监视的皇室成员,一共也就十来位,高鸿信打算用十年的时间让这些人都消失掉。
  之所以要用十年的时间,主要是因为现在前清降臣的还有很多,势力也很大,如果做的太过会引起这些人的反感,如果用十年的话,则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阻力。
  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情,高鸿信海华丝交给情报司去办,至于怎么办顾俊杰自己有分寸。
  
  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战目标
  
  更新时间2015-6-11 11:01:24  字数:2161
  前清皇室自然包括嘉庆皇帝的两个尚在的儿子绵恺和绵忻,但是现在他们的母亲现在已经是高鸿信的妃子,并且还为高鸿信生了一个儿子。
  高鸿信对于两人也颇为头痛,他可不想现在的妃子对自己恨之入骨。
  其实他们两个虽然是前清的皇子,但是大清灭亡的时候,绵恺刚刚十一岁,绵忻更是还在襁褓。
  如果说仇恨的话,也许绵恺会有,但是绵忻绝对没有。
  在牛昭玉刚刚进攻的时候,绵忻还是个小孩,搞好个内心为了避免牛昭玉在皇宫之中寂寞,甚至偷偷派人将绵忻接进宫,让绵忻亲自抚养。
  更是为绵忻改名为高久忻,对他完全没有丝毫的成见。
  对此牛昭玉也很感动,在孩子面前从来没有提过他的身世。
  在高鸿信的命令下,周围的人自然也不敢提,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十四岁了,一直以为自己便是高鸿信的儿子。
  高鸿信虽然子嗣众多,但是外面的大臣也就知道几个,至于其他的子嗣也了解的不是很多。
  对于以前的绵忻,现在的高久忻,虽然有一些人注意到了,但是并没有人说什么。
  高久忻也同高鸿信的其他孩子一样,一直在皇家学堂学习。
  对于高久忻高鸿信自然不能怎么样,但是绵恺就不一样了,虽然不能明着杀死,但是用慢性毒药,让他不能生育,并且身体不断恶化还是能办到的。
  既然现在已经下定了决心,高鸿信不再由于,哪怕以后牛昭玉知道了,怪他也必须做。
  其后的十年之内,原来的大清皇室成员一个个无疾而终,直至子嗣断绝,只留下了高久忻这一个血脉。
  神武十五年(公元1819年)三月份,尼布楚附近寒冷依旧,不过新的战事又拉开了帷幕。
  为了这次大战,高鸿信特意离开北京北上辽宁沈阳,坐镇东北督导前线战事。
  本来高鸿信还想到黑龙江走一走的,但是却架不住群臣的劝谏,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沈阳了。
  沈阳便是原来大清的奉天城,城中本来就有皇宫,这样也方便高鸿信。
  高鸿信这次之所以北上,也不仅仅是为了前线的战事,主要还是为了稳固东北的统治。
  只有高鸿信这个皇帝重视,底下的臣子们才会重视。
  高鸿信的车驾出了北京之后,先到了山海关,视察了防务,然后接着北上到达了避暑山庄。
  在避暑山庄会见了内蒙的蒙古王公之后,高鸿信这才北上前往沈阳。
  虽然现在北方的战事还没有结束,但是高鸿信已经很满意这次北上的行程了。
  不由原来大清的时候,皇帝经常去避暑山庄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也不光是为了避暑。
  主要还是前去安抚蒙古的王宫贵族,稳定蒙古地区的统治。
  毕竟说再多的话,都不如见一面。
  蒙古平定之后,由于实行行省制度,蒙古境内的王公贵族权利不断缩水,有很多人很有想法,通过这次北上,起码能安抚住一部分人,好稳固祝蒙古的局面。
  毕竟现在还在与沙俄战斗,一旦蒙古乱起来,这场大战很有可能输掉。
  这次高鸿信北上为前线送去了两百门火炮,这才是战争真正的助力。
  一旦有了这些火炮,那么尼布楚估计都坚持不了一个月。
  不过从沈阳到尼布楚路途也很遥远,因此,高鸿信决定让北海舰队从天津直接装船,直接通过黑龙江运往内陆,然后运往前线,这样一来时间便大大的节省了。
  黑龙江是流经中国、俄罗斯的亚洲大河之一。中国古称羽水、黑水、浴水、望建河、石里罕水等,蒙语称哈拉穆河,俄语称阿穆尔河。黑龙江有南北两源,以南源额尔古纳河为河源,北源为石勒喀河。全长4440公里,在庙街注入库页海峡。流域面积184.3万平方公里,出了石勒喀河部分在俄国境内以外,其他部分均在中国境内,基本相当于中国的内河。
  是中国境内出了长江与黄河之外最长的河流,甚至径流量比长江还要大。
  这样的大盒自然可以进行同行,甚至在上游地带只要不是太大的船只,都能通行。
  因此,北海舰队沿着黑龙江从动到西,一路顺畅,甚至进入了石勒喀河一直到了前线。
  前线大军有了这两百门火炮补充之后,活力立马跟上,司梦星也开始部署总攻了。
  这场大战,脸上准备的世家已经连年多了,不能再耗下去了,毕竟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数十万大军的粮饷都是一个大问题。
  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中俄双方使团在尼布楚城签订条约,同意两国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为界,并将尼布楚地区割入俄国版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