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威廉?洪:《公元 708 年前的唐史馆》[272],《哈佛亚洲研究杂志》,23(1960—1961 年),第 92—107
页。
④ 《明实录?太祖实录》[380](1418 年;台北 1961—1966 年重印),第 338—339 页。张廷玉等编:《明
史》[41](1736 年;北京 1974 年重印),73,第 1787 页。
⑤ 翟善编撰:《诸司职掌》[17],(1380 年;重印,《玄览堂丛书》,第 43—50 卷;重印,台北 1981 年),
第 19 叶和第 56—57 叶;申时行编:《大明会典》[465](1587 年;台北 1964 年重印),2,第 34 叶(第
79 页),和 10,第 8—10 叶(第 196—197 页);贺凯:《明王朝的政府组织》[265],第 40 页。
① 《大明会典》[465],2,第 34 叶(第 79 页);《明史》,73,第 1787—1788 页。
史官的主要任务是编撰实录;其他工作只是为这一任务作准备。但是,
掌管编撰工作不专属史官,还有一个广大得多的官员集团参与其事。根据《大
明会典》②中制定的规章,大学士要担任总裁,翰林院学士担任副总裁。他们
由皇帝任命,任务是规定纂修条例,检查纂修官③准备的草稿,纂修官是从内
阁、翰林院、詹事府、春坊和司经局选出的。崔纂和誊录则是诰敕房和制敕
房选派的。
实际的纂修者名单表明,这些规章从 16 世纪初起就被严格遵循了。即使
在更早的时期,做法也似乎大体上跟后来的规章一致。纂修官总是翰林院的
居多。有时候,显然有 20 或 20 多个编修。
只有很少的——有时没有——纂修官是从别的部门来的。此外,誊录和
崔纂主要选自品级较高的官员,或者,至少也是国子监的生员。总之,参加
纂修工作的人的数目相当大。例如,纂修于 1522 至 1525 年间的《武宗实录》
开头的名单,记录了参加纂修的 97 人的姓名和官职。④此外,肯定还有许多
职员、随从和仆人。
这项工作的挂名领袖是监修。名义上他是总裁的上级,但实际上对工作
似乎无多大影响。他必须从世袭贵族的最高等级公或侯中选出。以《武宗实
录》为例,监修是公。3 个总裁是大学士兼尚书(正二品)。⑤2 个副总裁,1
位是翰林学士(正五品),另 1 位是侍讲学士(从五品),40 个纂修,8 位
是侍读(正六品),3 位是修撰(从六品),21 位是编修(正七品),8 位
是检讨(从七品)。3 个崔纂是太常寺卿(正三品),尚宝寺卿(正五品)
和中书舍人(从七品)。47 个誊录,2 位是尚宝寺少卿(从五品),1 位是
吏部员外郎(从五品),3 位是大礼寺右寺副(从六品),6 位是中书舍人(从
七品),1 位是翰林院待诏(从九品),1 位是光禄寺署丞(从七品),3 位
是鸿胪寺主簿(从八品),12 位是鸿胪寺序班(从九品),2 位是译字官(无
品级),可能来自四夷馆,15 位是国子监生员,1 位是翰林院秀才。最后,
有一个官员掌收一应文籍和一个尚宝寺少卿(从五品)。
对整个《明实录》来说,得不到像这样详细的参加纂修工作的官员的名
单,但从《太宗实录》起,尚存的名单中开列的 60 至 100 个官员的名字,他
们的官衔与纂修《武宗实录》的官员的官衔相似。因此,完全可以把它们看
成是全部《明实录》的纂修班子的典型。指派数目相当多的高级官员参与纂
修工作,也表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在誊录中发现有品级高至从五品的官员
是令人吃惊的,我们不得不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做抄写工作。专门的史官只做
小部分纂修工作,它主要是由翰林院和内阁在其他几个政府部门的官员的帮
助下完成的。实录的纂修是在最有权势的政策制定官员——大学士的监督下
进行,这一事实进一步证实了它的重要性。
实录的纂修主要是一件政治工作,而不是一种超然的学术活动。由于监
督纂修的大学士往往卷入了前朝的政治争论,他们当然渴望将他们的个人观
点注入原文而牺牲与之对立的观点。此外,他们有时候还可以表达地区或集
② 《明史》[41],73,第 1788 页。
③ 《明史》[41],70,第 1695 页。
④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485](4.8.2)(清初;香港 1965 年重印),32,第 1 叶。
⑤ 《明实录?太祖实录》[380],14,第 181 页。关于明代的起居注,见今西春秋的有关文章:《明季三代
起居注考》[273],载《明代满蒙史研究》[496],田村实造编(京都,1963 年),第 587—662 页。
团的观点。因此,《明实录》的政治偏见一直受到同时代学者的严厉批评。⑥
但是,大学士在规划当前的政策上有许多紧迫的事情要做,只能偶尔过
问纂修工作。他们参加决定凡例的工作,但不得不把直接的监督任务留给副
总裁,后者没有多少别的任务,从而在纂修工作的监督中处于关键地位,因
为他们是纂修官的上级。崔纂的名字总是列在纂修官之后,他们的作用也许
仅限于纂修的组织和技术方面。他们对内容没有影响。除去嘉靖和万历两个
皇帝的实录(均用了 10 年)外,纂修工作通常用 3 至 5 年。
实录不是为了刊行。在一朝的实录纂修完成后,将正本在一个精心规定
的仪式上呈给皇帝,仪式的规则最初是在 1403 年确定的,后来在 1536 年和
1577 年作了修改。⑦实录和宝训⑧在一个庄严的行列中从史馆送到奉天殿和华
盖殿。纂修班子的全体官员身着朝服跟在后面。然后,在皇帝面前和礼乐声
中,将实录和宝训置放于华盖殿。第二天,它们在另一个有皇帝参加的庄严
行列中被送到皇史宬,在皇帝面前封存。
这些记录不允许再拿出来。它们是供后代纂修正史的主要资料来源。一
两天后,设官宴邀请纂修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每人都得到赏赐,有时以升官
的形式出之。①官宴上的菜肴和给予总裁、副总裁和纂修官等人的赏赐的数目
均有严格规定。②
副本留作参考,对它的使用听命于皇帝、大学士和史官。它置放在内阁。
为了保密,所有的草稿和初步的抄本均在太液池(紫禁城西边的一个人工湖)
东边的椒园内销毁。销毁时参加纂修工作的全体官员都必须在场。③在纂修实
录时,认为适于刊行的皇帝诏令被选出来,按题分类,另编成册,这就是皇
帝的宝训。
实录原稿的保管是一件大事。1492 年,大学士丘濬(1420—1495 年)在
一篇长篇奏议中建议——就所知,是第一次——实录应有一套新抄本保存在
专门为保存实录而修建的建筑里。①他的建议没有实行。在过了 40 多年以后,
⑥ 关于宋濂、魏观和詹同的传记及(或)介绍,分别见《明人传记辞典》[191],第 1225—1231、698、43—44
页。
⑦ 《明实录?太祖实录》[380],27,第 412 页。
⑧ 《明实录?太祖实录》[380],139,第 2188 页。
① 见《大明会典》[465],221,第 7 — 9 叶。
② 奏议的日期是 1575 年 4 月 7 日。李焯然新近发现[见《焦竑之史学思想》[321],《书目集刊》,15,4
(台北,1982 年),第 42—43 页,注 51],这篇奏议确是张四维(《明人传记辞典》[191],第 103—105
页)起草的,并收入他的《条麓堂集》[38](跋于 1596 年;东京 1975 年影印),8,第 14—15 叶,和陈子
龙等编:《皇明经世文编》[57](1638 年;台北 1964 年重印),373,第 1 — 5 叶(见本章,《经世文》)。
由于这篇奏议只作了小的修改就以张居正的名义呈给皇帝,后来的作者包括今天的作者在内,就把他的作
者身分视为当然,并用他的文集《张文忠公全集》(晚明;重印,《国学基本丛书》,第 309 卷,台北,
1968 年)的原文,4,第 53—56 页。不十分全的原文,见《明实录?神宗实录》[380],35,第 825—831
页;孙承泽:《春明梦余录》[485],32,第 25—29 叶。此外,吴晗的《读史劄记》[594](北京,1956 年;
1961 年重印),第 165—166 页作了部分引证,今西的《明季三代起居注考》[273]第 611—620 页引证了全
文,并附解释。《大明会典》[465]中的有关章节,见 211,第 7—8 叶(第 2040 页)。
小说推荐
- 剑桥中国史
- 本书为《剑桥中国史》第1卷的中译本《剑桥中国史》以秦汉时代为第1卷,是由于秦汉以前时代近年出土文物多,有些资料还未得到利用,成书条件还不够成熟。本书征引文献广泛,并重视文献的辨伪和考订工作。有关思想文化史的内容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左右,对佛教的传入、民间宗教、佛道二教的关系等方面论述更详。本书充分利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15章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 一部有内容的基础性的中国史著作:即按当时的知识状况写一部6卷本的著作。从那时起,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新方法的应用和学术向新领域的扩大,已经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史的研究。这发展反映在《剑桥中国史》现在已经计划出15卷,但仍将舍弃诸如艺术史和文学史等题目、经济学和工艺学的许多方面的内容,以及地方史的全部宝
- 古典名著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82章
- 剑桥版倚天屠龙史
- 《剑桥版倚天屠龙史》作者:Dr.Jean-PierreSean译者:新垣平以倚天屠龙记作为参考而写出来的爆笑历史 作者:所写的《剑桥版倚天屠龙史》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2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 作者:所写的《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三国纪
- 曹操完全没有想到会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的抵抗,只好自己一把火烧了战船,退回北方。从此,南北划江而治,东汉帝国也分裂为三个独立王国:魏、蜀、吴 作者:所写的《易中天中华史卷十:三国纪》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6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他是汉武大帝,他的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帝国 作者:所写的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2章
- 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 有理由认为,未来的世界舞台,将是三大文明唱主角。哪三大文明?西方现代、伊斯兰、中华。是这样吗?是。请看世界地图 作者:所写的《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8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5:从春秋到战国
- 郑庄公命令各部,只要看见大旗一挥,就击鼓进军。他的手下一箭射去,拉开了新时代的帷幕 作者:所写的《易中天中华史卷5:从春秋到战国》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24章
- 中国帮会史
- 文案 中国之有帮会,已经有三百年悠久的历史了,可是没有相当的机会把它露布出来,因为过去满清政府是把帮会当做仇敌的,干脆说,帮会也确是它的仇敌,因为帮会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反清复明 本书作者刘联珂先生,本身就是帮会中的一个“同志,他对于帮会的一切,知道得太多。刘联柯加入帮会、追随“洪门”诸大哥三十余年后
- 都市言情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3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