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缘·情[梦子轩]

第152章


但其四子朱棣十分不服,于是起兵政变。。。。。。。。最终攻入南京。
    朱棣攻入南京后,长舒一口气。
    但此时,他想起一个人,一个他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人,你祖父。
    朱元璋死后,其孙明惠帝即位。你祖父迎来了他仕途生涯最辉煌的时刻,他被擢升为“侍讲学士”。有时朝堂议事,惠帝干脆坐在影壁后面,让你祖父代替他批答各种文件。你祖父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惠帝把国事几乎全部交给了这位德才兼备的人。不但治国安民上依赖他,连军事上也唯他之马首是瞻。
    朱棣想起自己起兵,朝廷方面时而诏抚,时而讨伐,时而割地求和,这些举措,几乎都是他这个书生在远隔万里的京城运筹帷幄的。
    这些使得朱棣对他恨之入骨。
    当时他带兵渡过了长江天险,打进了南京城之后。听说有人劝惠帝转移到别的地方躲一躲,但你祖父坚决反对。他说:“一国之君应当以社稷为重,不成功,便成仁,以身殉国是人君的天职”。
    想当初,朱棣发兵北平之时,就宰相李成向就他恳求:“您若攻下南京,你祖父必不肯降,您千万不要杀他”。
    现在朱棣终于夺取了皇位,但对于你祖父该如何处置,他心里还没有下断论。
    于是,你祖父就被从狱中请来。
    朱棣摆出一幅明君姿态,打算学李世民劝魏征,他给你祖父设了一个座位,还起身安慰说:“先生何自苦,余欲学周公辅成王耳。”
    意思是说我是一片好意。
    他不说话倒好,一说你祖父就来气,于是反问:“成王安在?”
    你祖父的意思是说,朱棣你不是说你做周公来辅佐成王吗?现在建文帝都被你给害死了,你还假惺惺地说这些废话。
    朱棣解释说:“渠自焚死”。
    你祖父不给朱棣台阶下,说:“保不立成王之子?”
    朱棣挺好脾气地说:“国赖长君。”
    你祖父再问:“何不立成王之弟?”
    朱棣语塞,干脆不耐烦地说:“此朕家事耳,先生无过劳苦。”
    看到你祖父挺倔强的样子,朱棣也不愿意纠缠不清,命令左右把笔给你祖父,说:“诏天下,非先生不可。”
    你祖父没有理睬朱棣,拿过笔来,,疾书“燕贼篡位”四字,掷笔与地,并对朱棣说:“万世之后,你也脱不得此字!”
    燕王心里明白你祖父只求一死,于是就拿他的家人来威胁说:“如果你再不不写,我就灭你九族。”
    方孝儒直挺挺的竖起脖子,奋然作答:“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勃然大怒,命人剁孝儒嘴,史说孝儒血涕纵横,仍喷血痛斥,朱棣厉声道:“汝焉能遽死,当灭十族。”
    李成赶紧劝说道:“圣上,请您三思啊。”
    但心虚的朱棣永远无法面对你祖父咄咄逼人的追问,他暴跳如雷的说道:“谁要是再替他求情,我连他一起杀了。”
    此时此刻,他变成了一只发怒的狮子,他早忘记了那个忠告而下令:“杀了这个不开窍的东西!”
    听到这里,方韵婷本已停止流泪,但却又泪如雨下,问道:“我爷爷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善和师太说道:“他是一个什么人啊?师承宋濂,后为帝师,一代大儒。”
    “但为何遭此厄运?”方韵婷哭泣道。
    善和师太说道:“想当年,朱元璋将皇帝的位子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后,燕王朱棣不满,于建文元年谋反,建文四年燕王获胜,进入京师。这一切都是燕王朱棣的野心造成的。”
    在我们看来,天下有能者居之,朱允炆技不如人,完败于燕王,没什么值得同情的,这是他们皇族自己的家事,和老百姓无关。这次篡位就像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了他的兄弟,就像唐明皇李隆基抢了儿媳妇做老婆一样被视为可以理解。
    新皇帝即位,就需要舆论上的支持,朱棣篡位,可并不希望别人学他的样子造反,他要确立自己的权威,所以这位强横的皇帝做了不少事情,比如重用东厂太监实施特务统治,比如要郑和下西洋去耀武扬威,在民间传说中,还有他以真武大帝下凡自居,要工匠以他的样子菩萨雕像的故事,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地位,朱棣在造势上煞费苦心。
    在朱棣起兵南下时候,他的军师姚广孝说过:“南方有方孝儒者,素有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这句话的分量很重,杀一人而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朱棣进京后,急于确立自己的权威,他想起军师曾提到过的你祖父,觉得如果这个“天下读书种子”能够带头效忠,不是天下读书人就能安定了吗?
    眼下他兵权在握,他也知道知识分子造反根本没戏,成功的控读书人,也就控制了舆论,控制了现在,也就控制了过去,控制了过去,也就控制了将来,省了史书上的骂名,就像李世民那样子。
    朱棣很看得起你祖父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大好机会,飞黄腾达本来在此一举。其实这诏书哪里会要你祖父来写,只怕朱棣起兵的时候就想好了怎么写啦,你祖父只要表一下态,就可以继续当他的明代大儒,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受到万世景仰。
    可是你祖父竟然披麻带孝而至,痛骂不绝,拒绝草诏。
    方韵婷停止哭声,问道:“师傅,你知道我还有家人存活下来吗?”
    善和师太无奈的摇了摇头,说道:“你的祖母郑氏、你爹和你的一个叔叔,知道在劫难逃,都上吊死了;而你的两个姑姑投了秦淮河;他的门生卢原质、郑公智、林家猷都因都是你祖父的学生而被杀,凑足十族之数。”
    “我爷爷为何如此冷漠,如果他答应了写诏书,也不至如此?”方韵婷说道。
    善和师太说道:“你爷爷绝非冷漠无情之人,当他的弟弟方孝友被捆缚带到时,你爷爷泪如雨下,反而是孝友从容吟诗安慰他:“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
    (注释:最后,朱棣将孝儒处死,所灭10族(9族及学生),达873人,入狱及充军流放者数千。
    刘宗周在其《方逊志先生正学录序》中曰:“忠臣之事君,服勤至死已耳,甚者殉以妻子,若乃死而殉以十族者,千古以来,自本朝方逊志先生始。”)
    诛十族,这是前朝历史上的空前,不过未必绝后吧。
第一百章 史无前例诛十族(下)
           第一百章史无前例诛十族(下)
    方韵婷收起泪水说道:“我爷爷虽然就这么和他的“十族”一起死了,但天下的读书人不会闭上嘴的,我要当面对他说这个“篡”字。”
    善和师太说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方韵婷流泪,笑道:“我等庶民都知此理,可惜一国之君却为盲人。”
    善和师太手指指向角落里一个箱子,说道:“你祖父一生勤俭,却留下甚多传世名著,也算是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只是他死后,这些典籍不敢现世,是以都藏于此。”
    方韵婷打开箱子,仔细的抚摸着每一本书,就像看到亲人一般,脸上露出笑容。她随手拿起一本“方孝孺文集”,说道:“师父,我想去我爷爷和爹的灵位面前去拜祭一下。”
    善和师太点点头。
    方韵婷拿着那本文集走向第一间石室。刘子晗在外面看到方韵婷出来,看到她泪流满面,不禁问道:“方姑娘,你没事吧?”
    方韵婷摇摇头,沉默不语,径直走向第一间石室。
    刘子晗怕她出什么事情,便跟在后面,岂知方韵婷说道:“刘公子请留步,”
    刘子晗看她神情悲伤,不忍拒她,就留在实施外面。但他看到方韵婷手中拿着那本“方孝孺文集”,内心隐隐明白几分。
    但见方韵婷走进石室之后,便放声大哭,之后便大声说道:“爷爷,爹,娘,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替你们报仇雪恨的。”
    此时,刘子晗心中的猜测终于得到肯定。
    之后方韵婷便走出来,又来到善和师太所在的第三间石室,刘子晗也被善和师太叫进来。此时方韵婷极力擦干眼泪,整理衣装,想隐瞒什么。
    刘子晗说道:“师太,我刘子晗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我懂得什么是是非曲直,什么是正义和邪恶。我从小便读过方学士的著作,对他特别钦佩。如果你们是怕我泄漏什么而隐瞒我的话,我在此可以发誓,绝对不会泄露这里发生的一切。”
    善和师太笑道:“我刚才叫你出去,就是想测试一下你的为人。结果,正如我耳闻,你乃是一个正义之士。其实,你的大名,我是早有耳闻。还听说你乃是武当派前任掌门李丹青的亲传弟子。”
    刘子晗说道:“确实如此。”
    善和师太说道:“我也相信你的为人,所以我也不怕告诉你,婷儿乃是方孝孺的孙女,如果你明理是非的话,就不要告诉朝廷。”
    刘子晗笑道:“师太也太小看我刘子晗了,其实我对朱棣也有不共戴天之仇。”
    善和师太咦了一声,问道:“如果刘少侠信得过我们的话,但说无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