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锁灯红

第13章


因此,委屈林非凡了。
第十五章    笛声悠扬
  自从那次晴川生病以后,她晚上都不愿意出去散步。胤禩想,她大概是真的累了,于是,傍晚的时候,体贴地帮助晴川按摩肩膀。
  “哎呀,真幸福,能让大清朝的八阿哥以及史上第一帅哥儿给我按摩,这滋味儿简直爽透了。”接连几天来,胤禩难得看到晴川露出笑脸,所以按得更起劲了。
  “八福晋,您看看哪里还需要加强啊?”胤禩装作小太监的样子恭敬地问。
  “这里,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随着晴川的指点胤禩移动着手指,后来发现,晴川简直是在乱指,弄得胤禩手忙脚乱的。所以,胤禩就趁晴川不注意的时候,呵她的痒。晴川自小就受不了痒,两个人都在一边防守,一边攻击对方,嬉闹着,玩笑着,多日来,压在心里的阴霾一扫而光。
  忽然,楼下传来一阵笛声。两个人停止了玩闹,都静心倾听起来。晴川觉得那优美的旋律是如此的熟悉,听着令人心中总有说不出的舒畅。
  胤禩听着悠扬的笛声,觉得那简直像一股清甜的甘泉滋润着他那干裂的心田。静静地陶醉于其中,胤禩犹如回到了大清朝的草原上。还记得,在与蒙古头人共饮的那一夜,胤祥就是吹了这首曲子,当时只觉得小草都在随着笛声翩翩起舞,沐浴在夕阳下,胤祥的身姿显得那样倜傥。更是因此,才使得蒙古格格动了芳心。
  “吹得不错嘛,很有点儿老十三的风味。”说着,胤禩向窗口走过去,向下面张望。
  “不是谁家放的碟子吧?”晴川随意地说。
  “不是,你看”
  晴川也走过来,好奇地向楼下张望。
  楼下小区的中心有一个小广场,那里如今围满了人。在场子中间站在一个人,打扮古怪。他居然穿着一件清朝的长袍,只是没有套马褂。略显得有些穷酸。那人手里拿着一管笛子,吹的曲子正是《梅花三弄》。真可谓是白云悠悠,玉笛袅袅,秋风瑟瑟,妙人风流。
  “那个风姿绰约的风骨,还真的很像老十三。不如,我们去看看。”
  “哎,他那个样子怎么与你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差不多啊?”
  “是吗?不会是?”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
  两个人默契地互相对视一眼,“我们下去看看吧?”
  几乎是跑的,胤禩来到人群后面,“借过,借过。”可是,很少有人回头看他一眼,更别说有一个人肯动一下。胤禩一着急,一把抱起晴川,运用起了轻功,从人群的头上飞过去,耳听得衣袂猎猎作响,胤禩和晴川已经稳稳地站在了场子中间。
  笛声戛然而止,场外的人们也一阵发愣,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飞起来的两个人的身上。人们有点儿搞不清刚才发生了什么状况。过了好一会儿,才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钱像雪片一样飞到场子中间。
  敢情大家以为这是胤禩和晴川是和里面那位一起卖艺的呢。
  胤禩不管这些,大踏步径自走向吹笛的人,完全采取的是古代人相见的礼节。他双拳抱腕,问道:“这位仁兄,敢问你来自何方?姓甚名谁?”
  晴川在后面小跑着跟上来,她觉得此时的胤禩又有些像清朝时候的八阿哥了,充满自信,指点江山。
  晴川望向里面的人物,她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你不是?”
  是啊,眼前的人不仅穿青色长袍,而且剃了光头,梳着长辫,个子比胤禩稍微高一点儿,年龄更小一些,面目白皙,眉目清秀。乍一看,还真像老十三。
  但是,走近一看,原来不是。
  “二位会武功吗?刚刚的那一手真是干净漂亮!小弟初来贵地,盘缠用尽,因此在这里借宝地摆个场子,请各位好心人支援一下,好买车票回归故里。看来我们这里真是民风淳朴,而且喜好音乐者颇多啊!”也许是因为胤禩用的是古代的礼节,也许他一直装扮成古代人,总之,他的回答也是古代版的。
  “哦,是这样啊,我还以为遇到了熟人。”胤禩不无遗憾地说。
  “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们初次见面吗,下次就是朋友了。”此人二十岁上下年纪,这几句话一说,看出来他在社会上肯定已经漂泊良久。
  看清了面前的人,胤禩刚刚意气风发的状态忽然不见了。
  晴川非常理解胤禩此时的心情。由于胤禩来自古代,因此他非常希望见到同样来自古代的兄弟,虽然那时他们兄弟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他肯定希望十三也随后穿过来。就像自己在清朝的时候,刚刚知道额娘也是穿越过来的时候,那种高兴劲儿,不是“他乡遇故知”这种情感所能形容的。因为,那是跨越了时空的穿越。
  因此,晴川不死心地问:“你怎么这种装扮?”
  “哦,现代人喜欢新奇,喜欢清代电视剧。我找了这样一套这衣服,就像道具一样,会给我的表演增加一些气氛,多赚一些钱。哦,今天这些钱二位取走三成,你们看怎样?”
  “不用了,你继续吧。”
  胤禩突然变得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诶”晴川突然发出惊叹。
  胤禩回过头来,顺着晴川的目光向前看,发现晴川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人手里拿着的那管笛子。
  那居然是一管玉制的笛子,它通体冰凉透澈完美无暇,但是显然已经经历过许多年代,笛身已经被摩擦的发亮了,更奇特的是笛子带着的一个白玉坠子,那是用红色的中国结拴就的一只玉蝴蝶那不是在清朝时,胤祥过生日的时候,晴川作为贺礼,亲手为胤祥编就的中国结,亲手拴上的白玉蝴蝶吗?
  “怎么?姐认得此笛?”那人看到晴川热切的目光,不由得一阵狐疑。
  晴川却是按捺不住心底的激动了:“这是一柄白玉笛。玉石取自九华山颠。传说是上古之神所造的白玉仙笛。有缘之人才能得此仙笛。又听说,那仙笛在九华山颠整日吸取日月精华,四百年终于有了灵识,又四百年终能幻化人形。而且传说,有缘人在用此笛淋漓尽致地演绎神曲之后,会在恰当的时候,邂逅笛仙。想当初,此笛由康熙爷钦赐十三阿哥胤祥。敢问此笛先生是从何得来?”
  “看来,姑娘真是此笛的有缘人,将此笛来历讲的如此详尽。此乃我先人留下的,从我记事起就跟着我了。我二十几年来一直笛不离手。”
  “就此一笛,便价格不菲,先生又何必受此磨难。变卖一下,便会使生活有很大的改观的。”胤禩试探道。
  “这乃是我的传家之宝,怎舍得随意变卖。家父曾说,此笛要作为传家之宝是世代相传。”
  “哦?仁兄真是至孝之人啊。敢问仁兄贵姓?”
  “说来惭愧,我乃爱新觉罗。云飞。”
  胤禩与晴川对视一眼,彼此已经了然。此人必是老十三的四世孙儿。而他手中的玉笛正是胤祥手中经常把玩的那柄玉笛。跟随了胤祥五十载,最后流传下来的。
  胤禩不禁脱口吟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晴川也道:“玉笛凌秋韵远汀,谁家少女倚楼听。”
  “看来两位也是深谙此道之人啊,不如今天我们共奏一曲。”
  胤禩倒也不推辞,被兄弟的孙子称作仁兄的滋味儿还是很有趣的。他拿起刚刚从房间里带出来的竹笛吹起来。
  云飞也不示弱,两人马上共同演绎了一曲,还是刚刚的《梅花三弄》,此时听来,却别有一番风味。
  一阵风吹来,树上的叶子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就如胤禩此时的思绪。在大清朝时的种种又一次在脑海中回放。人到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本性。
  还是那首曲子,此时胤禩演绎出了比相思还浓,比忧郁还轻的韵味。来到现代,胤禩曾经无数次觉得自己在沉沉夜海里,在时光的遂道里,逆流而溯,寻寻觅觅。是何等的苦闷,此时在悠扬的笛声中,胤禩任凭思绪随着轻风在夜空游走。
  周围的观众听得入了迷。今天简直比去听一场音乐会还要过瘾呢。懂得音乐的人可以从中听得到世间的悲悯情怀。
  胤禩想不到在现代以这样的方式与后人相遇。在与晴川上网查询爱新觉罗后人的时候,胤禩曾经有一种冲动,想去认亲。毕竟,来到现代,胤禩觉得太孤单了。
  可是,如何去找?怎么去认?谁能相信如今的胤禩是大清朝那个货真价实的八阿哥呢?自己以什么身份去认亲呢?然而,缺少了亲情,友情,胤禩经常感到难言的孤独。此时云飞的到来,真的令胤禩很激动。
  今天傍晚的这一场表演,挣到钵满盆满。而胤禩重视的不是这个,而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亲人相聚。
  可是云飞不知道,这是云飞第一次有如此多的收获。他只是以为自己在他乡遇到了一个知音。是啊,知音,真正的“忘年交”。
第十六章 街头卖艺
  表演完毕,曲终人散。三个人坐在街边的小摊上,一起吃馄饨。如果是前些日子,他们还可以吃一些烤串,但是,随着天气转凉,晚上出来在路边吃饭的人越来越少,烤串的职业基本上放假了,胤禩觉得不无遗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