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人物正解

第16章


守坛将士被这种场面唬住后不敢行动,他乘机脱身离走。出祁山时,为保证自己兵士陇上割麦的顺利,他装神弄鬼,以四组“神兵”围定四个“诸葛亮”,从四面迷惑魏兵,弄得司马懿也心中疑惑道: “此必神兵也!”(第一百一回)因而军心大乱,不敢交战,保证了蜀兵顺利割麦。为抢夺魏兵仿制的木牛流马,他安排五百兵士在山旁扮作六丁六甲神兵,以配合截击部队。孔明使蜀军装扮神兵,一般是在自己兵力不足时借此以弥补,这种“神兵”极大地迷惑了敌人,动摇了对方的军心,这是一种积极防御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必要条件是: 第一,对方要有迷信观念,否则就不会被迷惑;第二,自己首先不迷信,因而能随心所欲地安排;第三,达到迷惑对方的程度即止,不能让“神兵”动真格,主动出击,否则就会因为没有“神兵天将”的威力而被识破。
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一种技术手段,它与迷信观念相对立,似乎水火不容,但孔明为了军事斗争的需要,对两者同时加以利用。因为在他看来,目的是第一位的,手段要服务于目的,为了达到战争的目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事实上,对先进技术的利用和对迷信观念的利用还是有所不同的,先进技术越是独占越好,装备自己;迷信观念则本来存在于敌人一方,利用它以愚弄敌人。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只要能和目的相联系,它就是合理的、必要的。迷信的手段在和目的的联系中可以改变自身的性质。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二部分》
军师的驭将之术
孔明了解自己部将的特性,他依据场合和对象,对部将有许多不同的授命方式。其中有两种方式值得注意。
第一,征求意见的方式。孔明南征孟获时,兵至泸水两军相持。当时马岱从后方送解暑药物和军粮到军中,孔明想借马岱的三千生力军破敌,遂对马岱说: “吾军累战疲困,欲用汝军,未知肯向前否?”马岱回答: “皆是朝廷军马,何分彼我?丞相要用,虽死不辞。”(第八十八回)于是孔明分配给他偷渡泸水的艰险任务。孔明六出祁山时,急攻魏兵不下,他欲联络吴国出兵伐魏,以分散魏国兵力。恰好费祎自成都来军中,孔明对祎说: “吾有一书,正欲烦公去东吴投递,不知肯去否?” 祎回答说:“丞相之命,岂敢推辞?”(第一百二十回)孔明遂写信让费祎去送。马岱、费祎均是蜀国的忠臣,与孔明又无私人隔阂,孔明若以丞相身份授命,他们绝不会推辞,但孔明在这里却以征求意见的方式授命。
以征求意见的方式授命,给接受命令的部下以平等感、信任感,使其在完成艰巨任务的过程中不生怨言,积极主动。同时,孔明对二人分别以这种方式授"奇"书"网-Q"i"s"u"u"."C"o"m"命,还因为他们非本战役的随军将官,系朝廷派至军中,本人对接受任务无思想准备,以征求意见的方式授命,能避免他们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另外,孔明大概担心朝廷给二人会另有任务,不给他们直接下令,留有回旋余地,就完全避免了对他们的多头领导,不至于在他们另有朝廷使命在身时无法接受丞相之令,造成双方的难堪。有这三条理由,所以孔明谨慎地选择了征求意见的方式。
以征求意见的方式授命,其对象是忠诚的人,而且是主观能动性强、能独立完成任务的人,上级只简捷地告诉其任务,注意留给部下发挥能动性的余地。
第二,激将式的授命方式。孔明特别喜欢对他的部将采用激将法,有如下多例。
例一,他决定让关羽战黄忠以攻取长沙,临行前对关羽介绍了黄忠的厉害。并说: “子龙取桂阳,翼德取武陵,都是三千军去……云长去,必须多带军马。”关羽觉得军师的话把自己放在了赵云、张飞之下,于是慨然表示: “关某不需用三千军,只消本部五百名校刀手,决定斩黄忠、韩玄之首来献麾下。”(第五十三回)于是不顾众人劝阻,执意领五百军马前往长沙。
例二,刘备在攻取益州的关键时刻,张鲁派马超兵犯葭萌关,进攻刘备,张飞欲战马超,前来请战。孔明假装未听到张飞之言,对刘备说: “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张飞一听,大声喊道: “军师何故小觑吾!吾曾独拒曹操百万之兵,岂愁马超一匹夫乎!”“我只今便去,如胜不得马超,甘当军令!”(第六十五回)然后率兵赴关,大战马超。
例三,刘备争夺汉中时,曹操大将张郃来攻葭萌关,孔明聚众将于堂上,说道: “张郃乃魏之名将,非等闲可及,除非翼德,无人可当。"奇"书"网-Q"i"s"u"u"."C"o"m"”老将黄忠厉声喊道: “军师何轻众人耶!吾虽不才,愿斩张郃首级,献于麾下。”孔明对黄忠劝阻说: “汉升虽勇,怎奈年老,恐非张郃对手。”黄忠听罢,白发倒竖,下堂拿起大刀,舞动如飞,对孔明说: “如有疏虞,先纳下这白头。”黄忠遂与严颜率兵离去。孔明对众人说: “吾料汉中必于此二人手内可得。”(第七十回)后来黄忠用骄兵之计大胜曹兵。
例四,刘备夺定军山时,孔明又对黄忠讲: “今将军虽胜张郃,未必能胜夏侯渊,吾欲酌量着一人去荆州,替回关将军,方可敌之。”黄忠奋然答道: “军师言吾老。吾今并不用副将,只将本部兵三千人去,立斩夏侯渊首级,纳于麾下。”(第七十回)黄忠在法正的协助下,设计斩杀夏侯渊,夺取了定军山。
例五,孔明南征孟获时,欲派将深入重地破敌,遂唤赵云、魏延近前,却都不吩咐,又唤王平、马忠至前,对他们讲: “今蛮兵三路而来,吾欲令子龙、文长去,此二人不识地理,未敢用之。你俩可如此如此。”二人领命去后。又唤张嶷、张翼吩咐说: “你二人可如此如此。——吾欲令子龙、文长去,奈二人不识地理,故未敢用之。”(第八十七回)二人亦领命而去,赵云、魏延见孔明不用自己,各有不平之色,孔明对他们讲: “吾非不用汝二人,但恐以中年涉险,为蛮人所算,失其锐气耳。”二人怏怏而退,私下作了商议,生擒了几个敌兵,让其带路,深入敌军重地,立了大功。
看来孔明是善于对部将使用激将法的,激将法的适用对象一般是有傲气、好胜心强的忠诚将士,因为忠诚,所以部将不会因为领导人对自己的贬损而产生怨情;因为好胜,因而能使部将发挥出他的最大能量。由于运用激将法时,上级事先可以直接指出部将的弱点,这就提醒或逼使部将用心仔细,提防自己的弱点,避免疏忽大意。
激将法的使用场合一般是在至关重要的战场上,在遇到劲敌的时候。这种方法对部将的心理刺激大,应掌握“适度”的原则。
上篇:《风云人物 青梅煮酒论英雄 第二部分》
妙计源于长期缜密的统筹计划
孔明是一位处事精细、虑事长远的领导人,由于他对许多问题考虑深远,准备较早,所以临事不慌,应付自如。彝陵战役后。吴国大将陆逊欲乘胜进攻蜀国,却在夔关不远处误入石头阵,石头阵是孔明入川时所布,他自己说可顶十万兵,陆逊陷入阵中后被其迷惑,几乎走不出去。我们无法知道这一事实的真相,若真有其事,那可以说孔明对防止吴兵入川的准备工作做得很早了。孔明南征,在对付木鹿大王的虎豹时,从随军柜车中搬出了喷火假兽,对众人说: “吾未出茅庐之时,先知南蛮有驱虎豹之法,吾在蜀中已办下破此阵之物也。”(第九十回)
而火烧藤甲兵的“火炮”、“地雷”,也是在蜀中早先准备的。孔明在一出祁山,招降了姜维后,即拉着姜维的手说:“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第九十三回)他临终时,又单独对姜维叮咛了许多事情,可见,他对自己的事业继承人的问题考虑较早,这使他有机会能在长期的征战中考察选拔,并加以培养。在孔明临终前,后主派尚书李福急往军营看望,征询他对身后相位继承人的考虑意见,他提出了蒋琬,又提出了蒋琬之后费祎可以继承。我们不认为在人事问题上这样细致而长远的安排十分恰当,但孔明作出这样的提议,说明他对这一问题早有久远的考虑,作为一位实际主持全盘工作的领导人,这样的深谋远虑却是必需的。
孔明在安排刘备去东吴招亲时,事先准备了三条锦囊妙计,这些计策均显示了孔明对各种事情细致而长远的考虑。孙权、周瑜让刘备来招亲,本不是实心,是想以此诱骗刘备至东吴,加以扣留,孔明交给随刘备前去的赵云三个锦囊,让他一到南徐,打开第一个;年终打开第二个;临到危急无路时,打开第三个。
刘备到了南徐,赵云依第一计而行,让刘备去牵羊担酒,前去拜见极有声望的国戚乔国老,说知此事,又让随行五百兵士披红挂彩,到处买办物品,宣传此事,在城中大造舆论。孙权之母吴国太从乔国老那里闻知此事,急招孙权相问,当知道这是孙权拘囚刘备的计策时,她担心女儿的名声,坚持不答应,大骂孙权与周瑜。但因此事也闹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已经欲止不能,因而在吴国太见面看中了刘备后,就一口答应了亲事,弄假成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