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解读

第37章


存在即合理,大自然在你的生命历程中安排各种死亡,不是为了折磨你,不是为了令你畏惧,而是让你明白死亡,理解死亡,坦然面对最终的死亡。
扔掉挂碍,轻装前进,将生活过的更有意义,这才是生命存在的价值。
佛说,放下是福。
【国学故事】
雁邱: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有次去并州参加考试,漫长寂寥的路途中,偶然碰到一个捕雁者。两人随一道并路而行,元好问看到捕雁者手里提着两只大雁,不禁赞叹起捕猎者的高超技巧来。而捕雁者却说了一件令他刻骨铭心的凄凉故事:捕雁者今天设网捕雁,与往常一样,他在一旁无聊地等待着。忽然,他听见一阵大雁的哀鸣。赶紧爬起来一看,两只大雁捕得一只,一只脱网而逃。在他捉住网中大雁的时候,他发现那只脱网之雁并没有飞走,而是在他上空不停地盘旋,同时悲鸣不断,叫声凄厉。没过多久,空中的大雁突然直直冲地坠落,投地而死。元好问看看捕雁者手中的两只雁,一时心绪难平。便花钱买下这两只雁,接着把它们葬在汾河岸边,垒上石头做为记号,号曰“雁邱”,并作《雁邱词》,其中最为有名的两句便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文化常识】
古代帽子:古代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叫“冠”,后代“冠”又泛指一般的帽子。“冕” 是天子、诸侯和大夫在祭祀时戴的,上边是一块长方形的木版,前后沿挂一串小圆玉珠。汉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这样的冕,所以后代称皇帝即位为“加冕”。打仗时还要戴上“胄”,胄在秦汉以后又叫“兜鍪(móu)”,后代又叫“盔”。古代平民不能戴冠,只能戴类似后代的头巾之类的东西,称为“帩头”等。比平民地位更低的奴仆,则仅能以青布束头,所以奴仆又称为“苍头”。
古代丧葬过程:
古人将人死时叫做“属纩(kuàng)”(礼记·丧大记)。属是放置的意思,纩是新絮。新絮很轻。据说古人把新絮放在临终的人的口鼻上,试看是否断气。
古人初死,生人要上屋面向北方为死者招魂,这叫做“复”,意思是招唤死者的灵魂回复到身体。复而不醒,然后办理丧事。
古人死后,要给他沐浴。这在《礼记·丧大记》里有记载。这个风俗持续到后世。
死后有“敛”(殓)的仪式。有小敛,有大敛。小敛是给尸体里上衣衾,越是贵族,衣衾越多。大敛则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敛时死人口里须饭含,饭是把米放在死者口里。含又写作琀,是把玉放在死者口里。
入殓后,停丧待葬叫做“殡”。
送葬的规矩是白衣执绋。绋是拉柩车的绳子。执绋的原意是亲友们帮助拉车,实际上只有形式。后来出殡,在送殡人的行列的两旁拉两根带子,那就是执绋的遗制。送葬的时候扶柩的人们还要唱挽歌。
之后便是下葬。
【相关阅读】
潘岳《悼亡诗》; 纳兰性德《沁园春》
九、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生命的苦短
导读: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生命在浩瀚宇宙中短暂而永恒。
肉体躯壳百年而过,如白驹过隙,转瞬成尘;精神灵魂,却如璀璨星斗,千百年依然悬挂天边。
追求肉体的生死轮回还是精神境界的无限超脱,人们很少能悟透其中奥秘。佛教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一切凡夫,皆在生死中,故皆在此岸。一切圣人,则已从此岸,渡烦恼河,到达涅槃彼岸,永离生死之苦,长享无为寂静之乐。
如能成为圣人,当然不用担心生生死死的问题。但芸芸众生更多还是在此岸世界为生死而操劳奔波。
《蜉蝣》描写了一种朝生暮死的小动物,它弱小、美丽,有一双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几乎完全透明的翅膀。在暮霭笼罩的傍晚时分,成群结队的蜉蝣飞翔在天空中,完成生命的传递之后纷纷坠地而死,在地上用尸体堆积起一层厚厚而洁白的雪。诗人踏雪归来,内心忧愁,人之生命与蜉蝣何异?满地晶莹华丽的蜉蝣翅膀激发起诗人对人生忧伤的深深感喟。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攫住诗人的心灵,他询问自己,自己的归处在哪里?诗人不能解答生死的问题,但仍一遍遍追问自己。在疑问中内心被笼罩上一层忧伤。
《山有枢》的作者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也没有结果,但他采取了行动,一种面对生命苦短的颓废无法自拔的消极行动。穿上华丽的衣服,坐上高高的车马,四处游戏人生。拿出钟鼓琴瑟,拿出美酒佳肴,尽兴地享受着所有你所拥有的甚至不拥有的物质财富,在大朵快颐,莺歌燕舞中度过短暂的美丽时光。因为一切的一切,都终将在人死后而成为别人的东西。
相比较《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等吝啬鬼,作者至少认识到了物质财富的幻灭幻空。但一个在吃喝中度过此生的人在临死前会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足吗?
短暂一生到底该如何度过?《蟋蟀》也给出了一个答案。
寒秋的来临,让蟋蟀的歌唱变得沙哑。它需要休息一下,回味在一年里的露水滋味。于是,它带着深秋的气息一下子跳到了屋内。主人知道,一年又将要过去了。年复一年,时光匆匆而过。生命的光彩会逐渐暗淡下去,该如何度过这短暂的生命呢?还是及时享乐吧。因为不论做什么,都会在生命结束的时候失去所有的意义。
如果诗人继续下去,将会与《山有枢》的作者一样步入漫漫物欲横流的世界。然诗人转而又想,不要过度的享乐,职责和工作都还要去承担、去做,还要时刻警戒外族的入侵。因为他知道,如果过度的沉浸在享乐中,实际上是主动缩减了自己的生命。或许你可以昏天黑地的享受十年,但外族的入侵会让你立马感受到地狱的来临。然在享乐与努力之间适当平衡,一张一弛,你就有可能享受几十年的快乐。
愚蠢之人得过且过,聪明之人悠悠而过。
1、《蟋蟀》: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原文】
蟋蟀
蟋蟀在堂(1),岁聿在莫(2)。今我不乐,日月其除(3)。无已大康(4),职思其居(5)。好乐无荒(6),良士瞿瞿(7).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8)。无已大康,职思其外(9)。好乐无荒,良士蹶蹶(10)。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11)。今我不乐,日月其慆(12)。无已大康,职思其忧(13)。好乐无荒,良士休休(14)。
【注释】
①堂:堂屋。天气寒冷时蟋蟀从野外进到堂屋。
②聿(yù):语气助词,没有实义。莫:同“暮”。
③除:消逝,过去。
④已:过度,过分。大康:康乐,安乐。
⑤职:常,还要。居:所处的地位。
⑥好:喜欢。 荒:荒废。
⑦瞿(qú)瞿:心中警戒的样子。
⑧迈:消逝,过去。
⑨外:指份外的事。
⑩蹶蹶(jué):勤劳敏捷的样子。
⑾役车:服役出差的车。休:休息。
⑿慆(tāo):逝去。
⒀忧:忧患。
⒁休休:安闲自得的样子。
【经典原意】
蟋蟀栖息在堂屋,预示一年就快结束了。现在我不去及时行乐,光阴会一去不复返。也不要过度安乐。还要想着我们的职责所在。喜欢享乐但不要荒芜工作,贤士要时刻警觉这一点。
蟋蟀栖息在堂屋,预示一年就快过去了。现在我不去及时行乐,光阴就会匆匆而去。也不要过度安乐,还要想着份外的事情。喜欢享乐而不荒芜工作,贤士要兢兢业业勤快敏捷。
蟋蟀栖息在堂屋,忙碌的役车也要休息了。现在我不去及时行乐,时光就会转眼即逝。也不要过度安乐,还要警惕着外来的侵略。喜欢享乐而不荒芜工作,贤士闲乐要懂得有节制。
【当代阐释】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面对生命的无常,人们常常会感到人生的短暂。匆匆如天地间过客,生命倏忽而过。所以人们看到天空中的流星,总认为那就是一个灵魂。
短暂的人生,该如何度过?
有的人选择尽情享受生活,在醉生梦死中走到另一个世界。他们穿华衣,饮美酒,食佳肴,流连于各个酒宴聚会。用艳丽的感官刺激麻木对生命短暂的恐惧。甚至感觉夜晚的休息也是对生命的浪费,他们“秉烛夜游”,尽一切可能去及时行乐。然而游来游去,夜晚的灯红酒绿,杯盘狼藉仍然掩盖不了他们内心的空虚。第二天朝阳升起,他们只得继续这被空虚玩弄的游戏。
有的人选择如何求得更长久的生命。一种是现实世界中的长久生命,想通过炼制长生不老之药或修行得道,羽化登仙去实现从来没人实现过的幻想;一种是精神世界中的长生不老,也就是追求儒家所谓“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即树立美德、建立功业、写作文章。无论哪样,只有可以使自己青史留名,便可以实现精神生命的永久长存。
有的人选择了不去选择。他们也知道死亡的不可避免。他们参透了大自然的本质,也悟透了生命短暂的真实现实。低头走路,默默无言。踏踏实实贡献自己应尽的那份。闲暇时,便独自垂钓,笑看沧桑变化,花开花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