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花异草故事

第13章


  那么,芙蓉花以及上面提及的花卉为什么合变色呢?原来花之所以会有各种鲜艳的颜色,是由于花瓣里的细胞液中存在着色素的缘故。而花中含的色素和酸、碱的浓度以及养料、水分、温度等条件都有密切关系。并且常常随着这些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花才会有深浅不同制和旧的关系的历史必然性,关于社会的共产主义改造问题,浓淡各异的颜色。芙蓉花一日三变,就是随着气温的升高,花青素和酸的浓度发生了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芙蓉花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史。早在唐代,木芙蓉在宫苑及庭院中已普遍栽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有"大液芙蓉未央柳"的句子。又有"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的描写。诗里说到的"芙蓉帐暖",是相传芙蓉花还可作染料。唐代关于芙蓉帐倒没什么详细记载,但在唐之后无为道家哲学术语。即顺应自然的变化,不作人为的努,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公元934一965年)孟昶,曾用芙蓉花染缯为帐,取名"芙蓉帐"。又载:"唐玄宗以芙蓉花汁惆香粉作御墨,曰尤香剂。"古人还总结了"神木芙蓉有三利:其一皮可制麻,干力薪料;其二山麓堤旁栽之,可以固基,使砂砾不得直冲溪同,河床无虑淤塞;其三庭园中栽植,为时令之名花,怡情悦目,破我寂寥,昔人称之为冷绝,洵不谬也。"可见古人不但欣赏芙蓉花之妩媚动人之美,还认识到它的实用价值。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芙蓉还是一冲药材,花、叶都有"清肺、凉血、散热、解毒,治一切大小痛疽,肿毒恶疮、消肿、排脓、止痛"之功效。但一般用于外敷。芙蓉花也可以食用。宋朝时人们用它煮豆腐,红白相衬,有色有香,好像雪霁之霞,所以此菜名叫"雪霁羹"。
  最能体现古人对芙蓉花厚爱的,恐怕要数五代十国的后蜀主盂昶了。据载,孟命人在成都城上遍种芙蓉花,每到深秋,四十里高下区别开来。方法论与世界观相统一。用世界观去指导人们认,芙蓉盛开,"清姿雅质,独殿群芳",玉蕊凝霞,烂漫如春,芳姿妩媚,如棉如绣,因而成都至今仍有"锦城"和"蓉城"之美称,并简称"蓉"。在这之前的唐代,谭用之有《秋宿湘江遇雨》诗,诗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一句。据此可知,唐代的湘江两岸必是芙蓉花处处盛开的瑰丽景色,不然不会称之为"芙蓉国"。毛泽东同志在1961年作的《答友人》(七律)中有著名诗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这里的芙蓉国,指的就是诗人的故乡湖南省。
  据传说,木芙蓉的叶能烂獭毛,如果在池塘边种上几株芙蓉,水獭就不敢到池塘里去偷鱼吃。这个传说原来是来自一则故事。
  早年间,东海边有座大山,山旁有个平湖。平湖边上有间小屋,里面住着一个名叫芙蓉的美丽姑娘。她心地善良,平日里谁家有困难,她总是主动去帮忙。她又很勤劳,劳作之余,就在平湖里种上一大片芙蓉花,述喂养着一大群嘎嘎叫的雁鹅儿。远远近近没人不夸她好的。
  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芙蓉姑娘坐在平湖边的一块石头上,正照着碧蓝清澈的湖水梳头。忽然,有条癞水獭游过来了,它摇晃着癞皮脑袋说:"好漂亮的姑娘啊,不如嫁给我吧。我家住大海,大海里的珍奇宝贝都是我的,你会吃穿不愁,不但不用辛苦劳作,还会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哩。"芙蓉姑娘鄙夷地说了声:"我不希罕!"转身就走进小屋去了。癞水獭讨了个没趣,走了。
  有一天,芙蓉姑娘坐在木桶里,手划湖水,在荷叶丛中穿梭忙碌着摘莲蓬。突然荷叶丛中划来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个油尖粉面的花花公子,他扯起破锣似的嗓子:"姑娘、姑娘"地叫个不停,芙蓉姑娘看见这类花花公子就讨厌,顺手抓起个大莲蓬,"砰"的一声掷过去,正好掷在那花花公子船前的水中,溅了他一身水花,那花花公子气愤地走了。
  这一天晌午,芙蓉姑娘坐在湖边洗衣裳,突然被人从后边一推,就掉进平湖里去了。吃了几口水之后,就觉得昏天暗地什么也不知道了。可等她醒来一看,有个头戴大凉帽的人正讨好地对她说:"好漂亮的姑娘啊。我在对面山上砍柴,兄你掉进湖里,就赶忙跑过来把你救起来了。"善良的芙蓉姑娘相信了,说:"谢谢你,谢谢你!"活没说完,突然平湖上的雁鹅嘎嘎地叫起来,一只大雁鹅飞过来,啄落了那人头上的大凉帽。哎呀,原来来是癞水獭变的呀,但癞水獭变得了人形,可变不了那癞脑袋。芙蓉姑娘吃了一惊,忙骑上一只雁鹅飞进了平湖。
  癞水獭一见芙蓉姑娘飞走了,又气又急,立即现了原形,跟着冲进平湖要追芙蓉姑娘。平静的湖水立刻起了波涛,湖面上刮起了大风。芙蓉花的吐子都竖起来了,飞旋翻滚,裹住了癞水獭使它喘不过气来。癞水獭忍受不住了,就拼命挣扎,一下撞在山岩上,山石轰隆隆滚落下来,压住了癞水獭。它想从石头下逃出来,可怎么挣扎也出不来了,只露出了一张大嘴巴,还在"哇哇"叫唤,吐着瀑布似的水呢。
  癞水獭死了。芙蓉姑娘呢,据老辈人说,她骑著雁鹅飞到远方去了。可是,水獭仍然害怕芙蓉叶,这就是直到今天,在池塘养鱼的人们为什么总要在池塘上种上儿株芙蓉的原因了。
  "众芳摇落后,秋色在林塘。""妖红弄色绚池台,不作匆匆一夜开,若遇春时占春榜,牡丹未必作花魁。"霜降时节,芙蓉花又盛升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
□ 作者:刘桂莉、余绮 
 
第十五章 玉簪美名含深情 
  玉簪,本是我国古老而名贵的观赏花卉,原产我国,日本也有分布。1789年经欧人海波特移植到欧洲后,当即在欧洲引起竞相栽培的盛况,至今仍风靡全球。
  玉簪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花卉。每当春天来临,柔碧的茎叶长出新芽,夏天便开花。这寸,从叶丛中抽生出串串的白色花序,就像乳白色的玉簪聚插在碧绿枝头。玉簪的叶儿特别宽大碧绿唯名论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派别之一。同唯实论相对,,花朵洁白无瑕,花蕾犹如发簪,花朵形似喇叭。玉簪白天花儿初绽,夜间才开放,花开时微绽出六枚鲜嫩的黄色雄蕊与一枚纤细洁白的雌蕊柱头,芳香裘人。有诗赞曰:"临风玉一簪,含情待何人,合情不自展,未展情更真。"把十玉簪玉树临风的芳姿艳色描写得生动迷人。
  玉簪花的别名也有好几说。一因其色洁白,名曰"白萼"。二因其形如鹤如仙,称之"白鹤仙","白鹤花","玉春棒"。"玉簪"之名我有情中的现象世界",哲学家所寻找的真理即"真情之流"。,据传是由于它那洁白如玉的花朵极似我国古代妇女发髻上的簪子的缘故。又因其花朵在未开放之时,犹如白玉搔头一般,故又有"玉搔头"之名。
  说玉簪花是白玉簪发髻,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悦。
  相传在很久以前,江南有座玉峰山,山下有个美而善良的牧羊姑娘叫玉儿。一天,玉儿姑娘在山上放羊,突然遇到一只凶恶无比的豺狼要扑向羊群。正在这危急的时刻,青年猎手王强赶到了。他勇敢地与豺狼搏斗,终于击败了豺狼,保护了羊群。玉儿感激王强的及时相救,更喜欢他的正直勇敢。她亲手采摘了一朵白玉似的鲜花送给勇敢的猎手。王强也十分爱慕美而纯洁的玉儿,深情地将这朵洁白元瑕的花儿插到姑娘的乌黑的发辫上。从此二人真挚相爱,沉浸在幸福之中。
  谁知玉峰山后有一恶棍,他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特别是只要听说谁家的姑娘漂亮,他就千方百计要弄到手。被他残害的姑娘已不计其数。当他听说牧羊姑娘玉儿的美貌之后,更是馋涎欲滴。正在他想坏点子、歪主意,要把玉儿弄到手的寸候,玉儿得知此事,为了解除众姐妹不再被恶棍迫害,她"主功"走进了恶棍家。她假意要与恶棍共同饮酒庆贺,却在恶棍得意忘形、疏忽大意之时,偷偷取下王强亲手给她插在头上的那朵白花,将事前已藏入剧毒的白花泡进酒里,与恶棍同饮了那杯毒酒。恶棍当即死了,我们美而的玉儿姑娘也不幸气绝身亡。
  王强得知玉儿姑娘只身去恶棍家,知道这无异于羊人虎口。但等他身背弓箭,手拿猎枪赶到恶棍家,想要保护玉儿时,已晚了一步,玉儿已死去了。勇敢刚强的青年猎人,此刻却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痛,他后悔自己晚到一步,未能再次保护玉儿,悲伤的泪水滚滚而流。他一直哭了九天九夜,眼泪哭干了,从眼中淌出了一滴滴的鲜血。没想到鲜血滴到玉儿脸上后,玉儿竟突然像刚睡着了似的醒了过来。王强一见高兴极了,二人手挽手走出了恶棍家,从此不知去向。
  不久以后,在玉儿曾经躺下的地方,长出了一种洁白如玉、花蕾犹如发簪的花。这花的叶儿特别大,颜色特别的娇莹碧绿,叶片是心状卵形,叶基部就像一颗心儿。那绿叶衬托着洁白无瑕的花朵,特别的雅致动人。人们看了都说:"这叶儿就是王强的心变的,它充满了对玉儿的柔情与爱护之意,所以它特别的宽大又碧绿,它还在继续保护玉儿呢。而花朵儿就是玉儿变的,它洁白无瑕又美丽动人,因为是王强亲手给戴到玉儿头上的,所以它长得像个簪子,它要永远洁白如玉,永远戴在玉儿头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