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嫁童养媳

123 第123章


“母后……”其实我想告诉母后我喜欢的是阿述,可又担心母后听后会一直唠叨地劝慰我。我只好转移话题说:“儿臣想知道刚才柳述给母后写了什么?”
    “阿五,你别说这个还好,一说这个母后就来气,气死了!”母后毕竟年纪渐长,一生气喘气就不顺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冬季时节马车太过密封外加颠簸,母后一时间气得胸闷晕了过去。
    这可把我吓了一跳。我只是想转移话题,可不想母后出事,原来母后刚才一直问我,也是想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不那么气闷。
    我打开车帘让冷风入内,学着医书上所言,按向母后的人中穴,母后清醒一会后又晕了过去,让我很是害怕和担心。
    我对外面侍卫大声说:“母后突发有疾,现已昏眩过去。留下侍卫一人照看萧玚,另宫女步行太慢,由两名侍卫保护回宫。其余人等全速回宫,快!”
    队伍按我的吩咐,全速前进。我以为先行人马会甩掉萧玚余下的几人,没想下了山路,行至宽敞的官道后,萧玚居然不顾身上的伤痛,充当马夫,坐在马车前赶马,让宫女坐回马车里。
    官道足够两辆马车并排奔行。萧玚驾着马车赶了上来,大声对我说:“阿五莫要担心,皇后不会有事的!”
    我照顾着母后,往车帘外看,看到他咧着带伤的嘴角不惧疼痛地对我笑。
    我的心房被他触动,感激地看着他:“谢谢你萧玚。我会让太医到萧府为你就诊的。”
    我不等他回话,又大声地对其他人说:“全速回宫,快,还不够快!”
    我撇过头不再看向萧玚,害怕自己会依赖上萧玚对我的好,更是愧疚在西梁被废后,他还能不顾一切地对我好,而我对他永远都无法报以绵绵的爱意。
    我低头抱着母后不断地帮她顺气,拍着母后的胸脯,不小心摸到她怀里那张王奉年写给她的纸条。
    我担心着母后的安危,也很想知道是什么内容让母后这般气愤。
    我迅速地取出字条,快速地浏览一遍,当读完上面的内容后,我也如母后那般气得不行。
    我犹豫一会,把字条塞入自己的怀里。
    本打算就寝的父皇,没想到我与母后会深夜回宫,而且母后还晕迷不醒。
    父皇着急、担忧得不行,把太医署的太医全都叫来,还把专门医治他病情的御医给请来。
    好一会儿后,御医告诉父皇,说母后现已无大碍,先前是怒火攻心,郁气堵于胸口,致使昏眩。
    母后现在是昏睡过去,而不是昏迷,御医让父皇不必担心,母后明日定会醒来。
    父皇知道大兴善寺一行定是出了事。他让御医、太医、宫人这些人都下去后,才问我寺里到底出了什么事。
    我一五一十地把发生的事情告诉父皇。
    当父皇在得知萧玚有可能做了对不起我的事后,十分地气愤。我考虑了一下,选择为萧玚辩解,说萧玚也有可能是被四皇姐陷害的,而后我把王奉年写给母后的字条让父皇看。
    父皇看后,更是气愤,直接把一旁的茶几推倒,大骂:“难怪你母后气晕过去。杨颜真乃命煞不孝女!朕要赐死她!赐死她!还有太子,也是时候该被教训一下了!”
    我第一次看到父皇如此气愤。也难怪父皇气愤。因为王奉年在字条上面说,四皇姐在东宫的时候与大臣们有染。有大臣因不满四皇姐在床.第之间叫喊王奉孝的名字,便把对母后及四皇姐的不满发泄在四皇姐身上,不断地叫喊着母后的名讳,把四皇姐当成母后极尽侮.辱!
    王奉年有一次经过四皇姐的窗外亲耳所闻,但因守在附近的宫女发现王奉年的踪迹,王奉年不得不快速离去,无法探知这大臣是谁。
    母后因一直把持后宫,不让其他大臣有进献女儿给父皇的机会,这些大臣不能靠女儿得到更多的权势,心中对母后早已不满。
    虽然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王奉年所说为真,但既然他已发誓,而且让母后进一步调查,我想此事多半为真。
    我大隋即将攻打陈国统一中原,必不能让朝堂之上留有突生二心之人。
    父皇让我下去休息。我不忍让心神疲惫的父皇为母后守上一夜,便与父皇轮流为母后守夜,是想让心灵受伤的母后醒来后得到父皇就在身旁的安慰。
    父皇还派人连夜调查东宫,并把伺候过四皇姐的侍女抓走单独拷问。东宫这一夜鸡犬不宁,昼夜灯火通明。
    当父皇听到宫人回禀,说入东宫调查时,大皇兄这个太子正与几个妾室翻.云.覆.雨,如此地荒诞、凌乱,让父皇更是生气。父皇认为让大皇兄再这样下去,大隋的未来堪忧。若不是大皇兄如此放.纵行事,怎么会让四皇姐瞒着父皇、母后祸.乱东宫,让那些大臣借机侮.辱母后。
    临近天亮,母后终于醒了。她一醒来,什么话都没说,抱着父皇如个孩童般哇哇地大哭。
    这日,父皇不顾守夜的疲惫,让大臣及皇室宗亲都召集于朝堂上。父皇拉着双眼哭得红肿的母后上朝。
    这让众臣十分惊讶,知道今日必有大事发生。
    父皇拍拍母后的手,让她坐于下方,他坐在龙椅上,绷着脸,面无表情地看着下方的大臣。
    父皇长时间的沉默,让朝堂的气氛压抑而沉闷。我注意到被调查一夜的大皇兄,顶着通红的眼睛,战战兢兢地站着。
    终于有大臣受不了父皇的沉默不言,上前说:“皇上,臣有事禀奏。”
    父皇很不悦地说:“朕没让你发话。退下!”
    大臣一颤,急忙归位,把头低得很低,努力当透明人。
    父皇的目光环绕了大殿一圈,最后把目光落在大皇兄身上:“想必在场的爱卿,已有不少人得知,昨夜朕派人调查东宫的事。朕得到密报,说太子纵容大臣在东宫笑话朕的后宫不及太子多矣,不及大臣们多矣。朕就是那店里的伙计,而太子及诸位爱卿才是掌柜。朕这个伙计劳心劳力为了掌柜,不但缩衣节俭,还每日为太子和爱卿献上金银,让你们挥霍金银不知收敛。至少店里的掌柜还知道为店的每日支出算算账,而你们呢,都做了什么?!”
    父皇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越说越是气愤:“你们都在背后笑话朕。天下人都可以笑话朕畏妻如虎,但你们不行,你们是朕的爱卿。而你太子,是朕的长子,怎么能在背后笑话你的父皇。这还不算,你们还侮辱朕的皇后。”
    父皇一把抓起一旁的奏折摔在下方大臣的脸上。
    被甩的大臣急忙下跪说:“皇上息怒,皇上息怒!微臣是冤枉的!”
    大皇兄双腿一软,下跪磕头:“父皇,儿臣没有说父皇的坏话,一切都是奸人污蔑!”
    “污蔑!”父皇气得拿起一本奏折打到大皇兄的脸上:“若是污蔑,你会让杨颜这个不孝女捅出那么多的篓子,让那些大臣借机侮.辱你母后!你这个不孝子,平时不读兵书,只知寻.欢.作.乐,居然还有人为你写上带兵灭陈的奏折。真是荒唐,若大隋由你带兵,那不是拿我大隋将领、士兵的命运开玩笑吗?为人臣子连自己的父皇、母后都不孝顺,朕还能指望你做什么?!”
    “儿臣知错了,求父皇宽恕!”大皇兄不断地磕头。
    我注意到在场的二皇兄看向大皇兄时,一脸的幸灾乐祸。我皱了皱眉头,心想这个时候二皇兄不是为大皇兄解难,而是幸灾乐祸,实在有些过分,毕竟二皇兄不知道大皇兄做了什么错事,兄弟一场,他应该帮助大皇兄才对。
    大臣高熲出位,为大皇兄求情:“皇上息怒。太子年少,不知轻重,加以时日定会明白孝道之礼。微臣记得皇上当年很是欣赏太子的个性温厚和率真,及善于词赋之道。”
    高熲的话,让父皇听进不少,没有刚才那么气愤:“太子早年的确深得朕心,可现在他的词赋之道早已用作靡.靡之音,接见使臣的排场比朕还隆重,难怪外邦使臣会认为他这个太子才是天子,而朕是他的下臣。如今太子变得如此令朕失望,还犯了过错,但这些过错不完全是他的过错……”
    “……不但朕有错,你们皆有错。朕的错在于太溺爱太子,不忍心责罚他,因忙于国事疏于对他的管教。你们的错在于,不把太子的过失禀报于朕,还纵容太子过上奢华的生活,不断地往东宫献上美人,让美.色迷惑了太子。遂,朕要对相关人等做出责罚!来人,把名单呈上来!”
    随着殿上公公把所呈名单上的官员名字一一念出,在场的大臣们皆人人自危。被点到名字的官员,不断地拂袖擦汗,担心父皇接下来对他们的处罚。
    期间大皇兄几次欲晕厥过去,皆被母后命令的公公扶住,不得倒地。
    当殿上公公念完,父皇并没有立刻宣布处罚,而是让人把东宫女眷,即大皇兄的妾室全部赶到殿外,让大臣们看看大皇兄这个东宫太子到底有多少女人,看看他的生活到底有多么的糜.烂。
    我转身看到殿外站着排成队密密麻麻的“莺莺雀雀”,数都数不过来,心中的震撼,无法言语。
    难怪会有外邦使臣错以为东宫便是后宫,谁让大皇兄的女人多得比伺候母后的宫女还要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