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传

第1章


【由www.sjwx.info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乾 隆 传
    姚佩旭 编著乾隆传                        
    一、乾隆身世
    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八月十三日夜半子时,在北京城内千家万户进入梦乡之时,康熙皇帝的第四子雍亲王胤禎府里(今雍和宫),伴随着一声脆亮的哭声, 一个男婴来到世间。 “胤”字辈之下是“弘”字辈,第二个字用“日”字偏旁,于是亲王府循例为其取名弘历,这便是后来声名显赫的乾隆皇帝。按玉牒上的记载,弘历的母亲是格格钮祜禄氏。格格是钮祜禄氏在胤禎府里的位号,她是开国元勋弘毅公额亦都的曾孙女,时年20岁。由于钮祜禄氏位分不高,秋天,胤禎又正在远离京城四五百里外的木兰围场随从康熙皇帝打猎,因而,在连年得子的雍亲王府邸中,这个新生婴儿并未引起全府上下人等的特别重视。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他的父母在内,谁也不曾料到,这个属兔的孩子日后竟有九五之尊,并且临御天下达60余年!
    “闲云淡影空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转眼之间,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康熙老皇帝和并不太老的雍正皇帝相继驾崩,一向鲜为人知的弘历登上皇帝宝座。从此,先是满头银丝的旧时宫女和两鬓苍苍的年老太监,开始绘声绘色地私下向人们述说这位当朝天乾隆传                       ?3·子的早年轶事;而后,随着漫长的乾隆时代的结束,众多臣民也怀着诸般动机参加到了这一行列。在这些引人入胜的轶闻中,流传较广的一个是乾隆皇帝到底是谁的儿子?有关传闻不仅关系到乾隆皇帝的生母,而且也关系到乾隆皇帝的生父。
    根据清人石韫玉的《存海斋集序》一文透露,早在乾隆时期,一些宫女、太监即在私下传播乾隆皇帝诞生于热河避暑山庄狮子园的小道消息。按照清朝官方的正统说法所认定的乾隆皇帝生母钮祜禄氏,这年却未在热河随从。此说如此标新立异,不难看出,即使其说属实, 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当时,为了加强自己的专制统治,乾隆皇帝在宗室廷臣中结怨甚多。此说流传,甚不足怪。对此,乾隆皇帝本人虽甚为愠怒,但却无法把问题挑开来正面反驳,只好在有关的一些文字中正面宣传自己是出生在雍和宫。据统计,仅乾隆御制诗篇中,“凡言降生于雍和宫者,三见集中”。 尽管乾隆皇帝郑重其事、不厌其烦地再三宣示,谁也知道,在出生地这个问题上,乾隆皇帝本人所说绝非权威定论。世间哪有不经人说便知自己出生地的道理呢?因而,乾隆所说,并不为世人所重。连那只藏于雍和宫内据说是乾隆皇帝出生时洗身用过的鱼龙变化盆,也无法把沸沸扬扬的众口封住。相反,乾隆皇帝生于避暑山庄之说虽近无稽之谈,却是不胫乾隆传                       ?4·而走,在臣民中广为流传,以至在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为其纂修实录与圣训时,凡是涉及乾隆皇帝出生地问题,几乎都遇到了诞生避暑山庄说的挑战。最初,因为乾隆皇帝虽死,余焰犹烈,修纂实录、圣训的馆臣只好仍取正统说法。但至嘉庆皇帝中岁以后,时过境迁,兼之以乾、嘉两帝虽为父子,年龄却相差50岁,哪里想得到关于乾隆皇帝诞生地的不同意见会有如此深刻而又特殊的内涵?眼见朝野皆称乾隆皇帝诞生于避暑山庄,因而也就稀里糊涂,人云亦云,在自己所作的御制诗篇注解中两次提到“高宗纯皇帝以辛卯年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廷”。 而且还将此大量刊印,颁赐群臣和天下学宫。这样一来,乾隆皇帝诞生避暑山庄的说法更是推波助澜,风靡全国,从而导致了嘉庆皇帝死后因遗诏内容而发生的一场政治风波。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庆皇帝病死在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 嘉庆皇帝第二子智亲王□宁于灵前即位,这便是道光皇帝。这时,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受命为嘉庆皇帝撰拟遗诏,颁布中外,以为道光皇帝继位为君的合法根据。因为嘉庆皇帝死地和当时人们习惯上认为的乾隆皇帝出生地都在避暑山庄,为了表彰孝道,几个军机大臣绞尽脑汁,舞文弄墨,生拉硬扯,在遗诏中以嘉庆皇帝口气提到自己虽死,但死在父亲诞生之地而无遗憾之类的乾隆传                       ?5·话。时年39岁的道光皇帝在审查定稿时,竟未加注意,当即下令颁发全国。与此同时,还指派专使,分发琉球、安南、朝鲜、缅甸等邻近藩属。一个多月后,国丧告一段落。为了理政,道光皇帝开始阅读乾隆皇帝实录、圣训,方才看到乾隆皇帝诞生于雍和宫的正统记载。直到这时,他才如梦初醒:实录、圣训皆载乾隆皇祖生于雍和宫而遗诏却称诞生于避暑山庄,岂不是说实录不实、圣训不足为训?即使撇开实录、圣训所记真伪不论,宣传此说,岂不是说皇祖生母另有其人?这不是在给祖宗和自己脸上抹黑又是什么?想到这儿,道光皇帝又气又羞,立即传旨诘问。谁知几个军机大臣一时转不过弯子,竟然很不服气地举出嘉庆皇帝御制诗注解为据进行申辩。这使道光皇帝愈加恼火,当即下令追回以前颁发的所有遗诏并下令重新撰拟,再行颁发中外。与此同时,还对几个军机大臣严加处分:托津、戴均元均被轰出军机处,仍回本衙门,降四级留任,六年无过,方准开复;另外两个军机大臣虽然未被撤职,也都给予了各降五级留任,六年无过,方准开复的处分。至此,这场因遗诏内容而掀起的风波才算平息下来。
    在道光皇帝的强力压制下,外廷臣工不敢再公开提乾隆皇帝诞生在避暑山庄,然而,宫女、太监中的有关传闻却总是禁而不绝。清朝末年,熊希龄任职热乾隆传                       ?6·河,看到避暑山庄东宫院内有一间茅草小屋,与整体建筑极不协调,对此,熊希龄甚感诧异。这时,一位老太监向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乾隆皇帝生母为南方人,诨名傻大姐,随家人到热河营生。当时热河行宫外有各式南方工匠,如漆匠等。这时正选秀女,临时缺一名,就把这傻大姐列入充数。当时,雍正皇帝还是太子,一次得了重病,傻大姐在侍女之列,服侍最勤,四十余日夜不解带。太子感其德,病愈后就和她发生了关系。后来傻大姐怀了孕, 在茅棚内生了一子, 即后来的乾隆帝。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其生母,就在其出生之地盖了一间茅舍 。”
    熊氏得知此事后,于1922年4月告诉了胡适,胡氏并载入日记。由于辗转相传,此说增、漏之处颇多,但其基本情节,与乾隆皇帝有关传说相仿。按照这一说法,乾隆皇帝不仅不是满人,而且身份也极为低贱,母亲竟是《红楼梦》中那个整日嘻嘻哈哈、缺心少肺的傻大姐之类的人物,难怪道光皇帝对此传说要大发脾气并且要严厉禁绝了。
    颇为耐人寻味的是,道光皇帝虽然竭尽全力将乾隆皇帝诞生避暑山庄的传说压制下去,但是,为时不久,另外一种传说,即“乾隆皇帝是海宁陈家之子”又流传开来。由于当时朝政日非、皇权日益削弱、阶乾隆传                       ?7·级矛盾空前尖锐,以及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增长,这一传说内容之杜撰、渲染,较之前说更加肆无忌惮。不但否认乾隆皇帝为其母亲所生,而且公然否认其具有满洲血统而认定其为汉人之子。矛头所向,直指整个清朝皇室和所有满州权贵。该说大略是这样的:康熙年间,海宁陈氏名宦迭出,陈元龙、陈世倌、陈诜、陈论等父子叔侄,位极人臣,因此便成了谋夺储位甚力的皇四子胤禎争取和联络的重点。当时,有某一陈氏之妻与胤禎之妃同在孕期,同时临产且同称得子。为表庆贺,应胤禎之邀,陈氏送子到王府让王妃看视。但至送归之时,竟非己子且易男为女。陈氏夫妻不敢声张,而抚养此女情同己出。20多年后,陈氏所生之子继位为君,就是乾隆皇帝。为了探访本生父母,乾隆皇帝特借六巡江南之机四次临幸海宁陈家,并以人子事父母语气为陈宅书写了爱日堂、春晖堂两块匾额。至于那个陈氏抚养成人的公主,后来择嫁常熟蒋氏,蒋氏特为其筑公主楼,云云。此说传出后,海宁陈家后人立即跟着帮腔,编造了自己祖坟风水的种种异征,借以证实这个“帝出于陈”的传说。据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载:陈氏始祖姓高名谅,原籍渤海,流寓海宁。一天,因连日奔波劳累,在一小桥上休息时,失足落水。当时,桥边有一个豆腐坊,主人陈明遇,父女相依为命。是日,陈明遇恰因梦见青龙蟠绕乾隆传                       ?8·桥下而出门看望,遂将其搭救上岸,领回家中,讯明身世,便将己女许配为妻。后来生子,遂袭外祖之姓,取名陈荣,仍以制作豆腐为生。一日,陈荣半夜起来磨豆腐,忽于门缝中看到远方有二人提灯向近处走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