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三部曲

第293章


而春茶为什么不宜留真叶,为什么要洗丛呢?那是因为春茶留下的真叶到夏茶时会转青,那就被茶农们称为“抱娘茶“ 了。这些抱娘茶半老不老的,会在采摘夏茶的时候被摘下来,影响夏茶的质量啊。
  至于说到采摘方法,父亲说得多么好,“采定级,炒定分,“采摘是茶叶品质中多么重要的一环啊。这里的茶农历来用的都是提手采摘法。父亲模拟了一下这种采摘法的样子,真像采茶舞里那些姑娘的采茶动作啊:手心向下,大拇指和食指夹住鱼叶上的嫩茎,轻轻向上那么一提,看着的同学们都轻轻地会心地笑了起来。父亲的动作,还有他说话的口气,那是多么幽默啊。
  突然,父亲的口气严肃起来,父亲说:采下的茶叶,一定要是芽叶成朵,大小一致,匀度好,不带老梗、老叶和夹蒂,这样,既不会伤害芽叶,又不会扭伤茎干。同时,要求茶丛采净,顺序从下采到上,从内采到外,不漏采,不养大,不采小,要全部采净。.大个子姑娘真讨厌,不知道她是不是已经不习惯这种严肃的传授知识的课堂,还是为了出风头,一举手站了起来,然后两只手像鸡啄米一样滑稽地动了起来,又像一只下水鸭子般地叫了起来:“喂,那你说这样采茶,是台上跳跳的,还是真的那么采的?”
  她的话显然冲淡了刚才大家严肃的学习气氛,大家看着她不由得笑了起来,大金牙笑得嘴上一片金光。这个大金牙,一直从小学跟他们进了中学,就像甩不开的牛皮糖一样令人生厌。迎霜气愤地盯着大个子姑娘,她恨她,觉得她是一个野蛮人,一个小市民,一个从头到脚粗俗不堪的弄堂女人。她想父亲一定会很尴尬,但父亲却比她估计的要平和得多。他甚至也一起笑了,说这个同学问题提得好,双手采摘是一种新采摘法,1958年,由梅家坞大队的沈顺招和她的十姐妹从提采法发展而成的。不过这种采摘法一定要做到“一集中,三协作,五个巧“。一集中,是要思想高度集中,这样才能做到心静,手灵、眼准,脚勤。三协作,是要眼、手、脚密切配合。五个巧:突出枝条的茶芽要自下而上交替采;丛间茶芽要双手插入,用手挡开枝条采;不同高低的茶丛要蹲立交替采;雨天和露水茶芽要抓把采;晴天要随采随手放人茶篓。
  又有人学着大个子姑娘喊:那茶篓是不是也像台上跳舞用的那样呢?大家又是一阵哄笑,这一次迎霜也不像刚才那样气愤了,她发现父亲能够轻松地应付这种场面。父亲已经开始作结束语了.他一边收拾着那些实物和图片,一边说:“茶篓也要讲究啊。鲜叶一下树,就容易失水,还会散发大量的热量,所以要用通气好的茶篓。他们现在这个季节采茶用的高档茶篓,都是一斤到两斤装的。等采中档茶了,可以用三斤装的。等采低档茶时,就可以用五斤装的茶篓了。还有,千万记住,不要为了多装就用力激压,这样会把鲜茶揪坏的。你们看,还有什么要问的?”
  大家站了起来,拥到杭汉面前,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倒把迎霜挤到了外面。她的心里热乎乎的,父亲啊,我多么爱你,你让我多么骄傲啊!等到大家慢慢散去的时候,她才走到父亲身边,叫了一声爸爸,眼睛里湿湿的,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倒是杭汉平静一些,问他刚才讲的课她有没有听懂,迎霜用力点点头,说她都听懂了,还记了笔记呢。
  那一天对她多么重要,她向老师请了假,送父亲下山。她和爸爸走在一起的时候,分明看到了人们向她投来的羡慕的眼光,有一丝这样的目光她就够了。
  已经是薄暮时分了,同学们都去集中吃饭,烟霞洞前没有人了。父女俩站在洞前,杭汉突然说:“从前洞口竖着一块字碑,上面写着:烟霞此地多。那是因了前人的一句诗,叫做"白云烟霞此地多",你大爷爷告诉我,这就是烟霞洞的来历。你们现在当了临时宿舍的房子,从前就叫做烟霞寺,后来改作茶楼,我们一家还到这里来喝过茶呢。”
  迎霜很少听父亲讲那么多家常话,她有些吃惊地问:“我怎么不记得了?”
  父亲抚着她的肩膀,说:“那时候还没有你。”
  他想了想,又说,“不,已经有你了,在你妈妈肚子里,正好三个月。”
  他没有像家中的其他人一样,在她面前尽量不提妈妈,这使迎霜感到巨大的温暖。她想,就因为他是她的父亲吧,他们之间有权利互相沟通他们的痛苦。正是这种慰藉安慰了她,使她听到妈妈这个字眼时,没有像往常一样流下眼泪。他们趁着最后的天光往洞里走去,说着女儿和父亲之间的悄悄话。
  她第一次知道父亲原来懂得那么多。当她问他,为什么这个洞里会有那么多石雕的和尚呢?你看,都被红卫兵砸得那么七零八落了,还剩下那么多――为什么呢?
  于是父亲便告诉她关于烟霞洞的传说:一个和尚,经神人指点,在洞里看到六尊罗汉像显形,所以把它们按刻出来。他刻完了六尊像后就死了。又有一天,吴越王做梦,梦到那和尚对他说,我有兄弟十八,现在才只有六个,那其余的得让你来帮我聚起来了。吴越王醒来后就到处找,果然在这个洞里面找到了六尊石像,连忙就把那十二尊补上去。这都是我们小的时候你嘉和爷爷带我们出来踏青时讲给我们听的。这里本来有三十八尊大石像,还有一些小的,我小时候专门数过。这些石像,都是利用天然岩穴接刻而成的,他们大多是五代时的作品。五代你知道是什么朝代吗?不知道,真不知道?算了,你就记住是夹在唐宋之间的那个朝代吧,以后还是要读点书啊。你过来看,这里的人口处有一尊苏东坡的像,那是清代人刻的。你看看这洞口两旁的观音像,你看那身上披着的薄衣,真的像是风都可以吹起来的呢。
  迎霜禁不住上前摸了一把,说:“真的地,好像给她哈一口气她就会活过来一样。”
  杭汉看到女儿懂事的面容,他想:可惜蕉风看不到,女儿长 大了。
  他们走出洞口的时候天色又暗了一层。父亲把她带到了烟霞 洞左边的象鼻岩前,这是一块天然生成的象形巨石,两只耳朵紧贴着,鼻子下垂着一直拖到地上。父亲问女儿这是什么石,女儿说我们一来就知道了,这是象石啊。父亲又问她,还看见了什么,女儿摇头。父亲指着那石大象腹下一只小石象,说:看到了吧,它躲在大象肚子下面,不敢出来了呢。迎霜看看胆怯的小象,又看看父亲。父亲突然说:“爸爸就是大象,你和你哥哥,就是我的小象。”
  迎霜抱住了爸爸的脖子,眼泪就流出来了。十六岁的少女知道父亲的脾气,她明白父亲到了什么样的境地,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关于二哥回来以及他想见一见谢爱光的事情,就是在这时候由爸爸告诉迎霜的。迎霜听了这消息之后,吃惊地说:“爸爸,爱光姐姐明天就要走,我们还要到车站去送他们呢,这件事情交给我了,你放心,这件事情交给我了。”
第三部:筑草为城
第二十七章
  爱光本来是被发到黑龙江去的,1968年底,《人民日报》正式发表文章,传达了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最高指示。浙江省六万军民在省城集会,杭州一百三十名中学毕业生和近千名知识青年,表示要到遥远的冰天雪地黑龙江支边,爱光首当其冲地被安排在这批人员的名单之中。
  布朗把这消息传到天台山中,得放就开始坐立不安。好几次动脑筋想潜回杭州,都让布朗给挡了。他把胸膛拍得脸膨响,说:“侄儿,你要相信我,把爱光交到我手里,我送她回云南去。等她在那里安顿好了,发个消息,你也一起来,我们全家到大茶树下快活。“得放说:“你要走早就好走了,你又没人抓,不是寄草姑婆不放你走吗?”
  “这么呆下去也不是一个事情啊!反正工作也丢掉了,老婆也讨不到了,还不如一走了之呢。”
  得放听了深感惭愧,无论丢老婆还是丢工作,得放觉得都和自己有关。倒是布朗大方,说了一声你在山里等着我的好消息,可别乱跑,找不到你大哥要跟我算账的。粗粗叮咛了一番,便下了山。他和得放不一样,年来还出人过杭州城几次,派仗打得正紧,也没有人来管他,他倒还算顺利地回了家。
  他开门见山地跟妈妈寄草说,他想带着爱光回云南,爱光一个人发到黑龙江,非得死在那里不成。
  寄草一开始有些惊异,说:“你把她带走了,那得放怎么办/"“过一段时间风声不紧了,再把得放也接到云南去,让他们在大茶树下去成亲,比什么不强?"布朗又开始拍胸脯跷大拇指做大。
  寄草这一下子真是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她眼前晃来晃去的,就是那唱着山歌的大茶树下的小邦成的身影。她扑上去抱住儿子的高大的身躯,声音都发起抖来了,说:“儿子,他们成亲,你怎么办?”
  布朗愣住了,母亲一问,他所有的快乐、坚强都上崩瓦解,突然悲从中来,打开柳条箱子,一只手捧着一团定亲的沦茶,趴到了床上,嚎陶大哭起来。
  寄草也伤心地大哭起来――一杭家几乎所有的人都走了,但她不能走,大哥嘉和得了眼疾,夜里什么也看不见,她得陪着他;罗力在劳改农场,她时常去看他,她不能离开杭州。母子两个抱头痛哭的声音,惊动了鸠占鹊巢的老工媳,她出来看了看,心里暗暗高兴,想:这个云南蛮胡佬,终于要被发配回去了,这院子终于要全部归我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