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青溪农家

22 春天必须有蒿子粑粑


董夏拒绝了萧姨让萧觉迟背背篓送她们下山的好意,农家孩子连一个装菜的背篓都对付不了,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农家孩子吗?
    王氏担着两捆牛草,董夏背着背篓,两人就这样跟着夕阳的余晖下山回家,不得不说,这蔬菜还真的挺沉的,难道萧姨没有拍掉菜根带出来的泥土才导致这么沉吗?董夏暗暗猜测道。
    终于回到家,阿秋正在墙角一个个玩着跳格子,这个格子还是董夏见阿秋实在没有什么玩具,才将自己小时候常玩的最简单的跳格子交给他,他随着董老爹学习认字,累了就会自己在门口画格子来跳。
    董夏立刻走到门口石头旁将背篓扔到一边,一屁股坐到石头上,“哎哟,居然和昨天割的草一样沉,阿秋,去厨房里端的水出来,姐渴死了。”
    “哦,好!”阿秋蹬蹬蹬跑进厨房倒水去了。
    中午烧的开水一直没有用在水炉里没有用,现在估计也凉透了,王氏也就没有担心地阻止,只是扫了一眼董夏,“跟你萧姨学啊,这就用在阿秋身上了?”
    董夏“嘿嘿”笑了几声,这不是活学活用吗?
    “姐,水来了,喝吧。”阿秋小心翼翼地端了一碗水走到董夏跟前。
    董夏连忙接过碗,“阿秋好乖,娘,你渴吗,要不阿秋再来一碗?”
    王氏歇了一会儿,又挑起担子,往池塘边走,“我可没时间,得先把这草送到你齐表爷家!”心急的只留下一个背影。
    董夏喝完一大碗凉白开,顿时觉得舒服多了,将厨房里放着的蒿子赶紧拿出来,有大半篮子,家里米粉不多,而且米粉里一般蒿子越多越好吃,倒是很和她的意。
    提着篮子去池塘边洗蒿子,池塘靠近她家这一块通常也只有董夏家的人在这一块儿洗,毕竟也就几步路,赵大娘平日里更愿意去靠近董夏外婆家那片洗东西,那儿人多,妇人们可以在一块儿聊聊村里八卦之类的。
    蒿子是用剪刀剪下的嫩头,又是在山上,几乎没有什么泥土之类的,董夏用篮子浸在水里,使劲摆弄篮子里的蒿子,再提出水面,篮子里的水立刻倾泻而下,这样重复了三次,便提着回家。
    董夏找到砧板和菜刀,放到堂屋擦干净的大桌子上,开始切蒿子,切得很细很细,都切完后,桌子上已经堆得高高的。董夏甩了甩酸软的胳膊后,又拿起刀开始进一步加工,将桌子上的蒿子剁得更加细碎,这个切剁环节是最累人的,毕竟手要使劲,眼睛还要盯着,免得有蒿子切大了,不均匀。
    终于剁完了蒿子,董夏将碎蒿子捏成五个圆球形状,再次放到篮子里,再次奔向池塘。
    篮子沉到水里,球状的几个蒿子团立刻散开,篮子里的水就变绿了,董夏来回使劲晃了几下篮子,散去绿色的水,提起篮子放水。将篮子放在旁边的石头上,又将蒿子使劲捏成几个团子,挤出里面的汁水,然后又沉到水里散开蒿子团,用手在篮子里搅动一番,散去蒿子汁水,又挤成团。就这样重复了四次,最后团子挤不出绿色汁水,而是清水的时候才算完成了这个环节。这个环节是做蒿子粑粑最重要的环节,蒿子不过水直接吃的话会很瑟很苦,其他的野菜也有这种情况,不过野菜一般不用这样麻烦的过水,而是放到开水里泡上一段时间,就会过了涩味。蒿子不一样,它的味儿太冲了,必须切碎碎的彻底过水才好,开水还不行,失了蒿子最有特色的香味。
    董夏提着篮子上岸的时候,正好看见王氏回来了,“娘,蒿子我已经处理好了,今晚全家的饭我包了。”
    “我倒要看看你这丫头搞啥名堂?”王氏一脸看笑话的表情。
    董夏打量了一下王氏的脸,神色轻松,“娘,看起来心情很好呀,咋啦?”
    王氏自然不会将齐家表爷夸董夏的话告诉她,免得孩子得意忘形了,“和你萧姨谈了一下午话,心里舒服不少。”
    这话也是事实,萧氏一看就不是简单的人,王氏耿直,对她好的人能立刻掏心掏肺,萧氏知道王氏心里郁结地方的话,肯定会暗地不动声色地开导。王氏自尊心强,若是明目张胆的劝解,只会心思更加郁结,这种潜移默化的方法是最合适的。所以齐家表爷的话若在平日里听起来,王氏只会多想,以为表爷表扬董夏,是怪大人不晓事儿,现在却不会了。
    “我萧姨?娘和萧姨关系不错嘛!”董夏抬头笑看王氏。
    王氏感叹了一句,“她那样的人,有谁不愿亲近?哎,倒是没想到她不嫌弃你娘,愿意和我来往。不过,你可要闭紧嘴巴,你萧姨的事儿不准和外人说,晓得不?”王氏想到萧氏的模样和处境,立刻板起脸叮嘱董夏。
    “娘,这我还不懂吗?我可不会给萧姨惹麻烦的,至于娘,娘勤劳善良,对亲近的人向来是刀子嘴豆腐心,萧姨肯定知道娘的品行,才会和娘交心的啊!不过,你们的辈分好奇怪,萧姨叫你董嫂子,你叫萧姨萧妹子,而我叫她萧姨,萧大哥又叫你董大娘,这是随姑嫂还是姨娘的叫法啊?我都糊涂了!”
    “呵呵呵。你萧姨是个随性的人,随便怎么叫,顺口就行了,哪里还管那么多?”王氏现在对萧氏可是很推崇,不觉得这叫法有多么怪异。
    回到家,王氏便开始收拾背篓里的蔬菜,董夏刚将篮子放到厨房里,就听到王氏的惊呼,“哎呀!”
    董夏立刻跑出来看看,只见王氏坐在石头上,背篓里的蔬菜和大蒜放在地上,根本就没有泥土裹着的跟,向来也是,萧姨肯定考虑周全了,不会让董夏背着泥土增加重量的,而王氏则盯着背篓里的东西有些犹豫。
    “娘,我正好缺大蒜呢,没想到背篓里还有大蒜。”董夏说着,凑到背篓跟前朝里一看,怪不得王氏会惊呼,居然有半背篓的肉,大概十斤左右。
    “我说怎么这么沉,原来蔬菜底下还盖着肉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原本打算就着家里的米粉做些简易的蒿子粑粑,现在看来倒是不必了。
    “娘,萧姨肯定是怕你拒绝,才偷放进去的,怪不得要萧大哥背着背篓送我们下山呢!娘,你要送回去吗?”董夏问道。
    王氏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不用了,萧妹子送出来的东西就是真心给咱家的,不图回报,不过丫头,你和阿秋要记得,人家不图回报,在咱家为难的时候帮助咱家,这份情必须永远记在心里,要知恩图报,不能做那些个白眼狼。”
    董夏郑重地点了点头,“娘,好坏我都记在心里呢,阿秋也会的!”
    世间万事向来都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啊,不过,有不好的人存在,也自然还有一些对你好的人存在,不要怨天尤人,要坦然面对,人生的才能圆满,小家才能屹立不倒。
    董夏捡起几根大蒜,剥了干黄的皮,王氏见状,说道:“丫头,你不是说,蒿子粑粑必须放咸猪肉炒才好吗?这腌的野猪肉比家养的猪味道还好,今晚你就割些猪肉下来做粑吧。”
    董夏高兴地拿来刀子切了一块肥肉下来,从缸里舀了一脸盆水,洗了肉和大蒜,拿回厨房又重新切了起来。
    王氏趁着暮色看了看池塘对面的娘家,伤怀地叹了一口气,提着篮子回屋里,也忘了篮子里原本还有一把镰刀丢在萧家了。
    收拾好肉和蔬菜,王氏便坐到锅台底下点火添柴,看女儿到底怎么拾掇这些东西。
    锅烧得旺旺的,董夏将切成小肥丁的肉全倒进锅里,快速翻炒,然后停下,看肥肉慢慢熬出油,肥肉丁也烧的微微焦黄,漂在油上面。见油出了差不多,便舀上几瓢水,倒进锅里,顿时刺啦一声,锅里烟雾燎烧,她又加了几瓢水,烟已经萧氏,董夏让王氏停火,再倒进蒿子团子,用锅铲搅拌几下,又倒进细碎的大蒜,再将米粉倒进去,比例目测差不多的时候,拿着锅铲和着米粉和蒿子之类的东西,这个很费力气,也需要手准,米粉多了太硬不说,米粉也和不透,米粉少了则捏不出蒿子粑粑了。这在锅里来回和着,知道米粉和蒿子都掺和均匀了,也看不出干的米粉了,再全部盛进干净的大脸盆里。
    而锅里粘在锅上的蒿子锅巴被铲了出来,放到碗里给旁边已经被蒿子浓郁的香味弄得垂涎欲滴的阿秋了,“送一些给爹吃,还有娘。”
    阿秋自己先迫不及待地掰下一小块儿塞到嘴里,眼睛亮晶晶的,“姐姐,太好吃了。”
    阿秋听话的递了一块给出了锅底的王氏,又给了一块给董夏,端着碗去卧室和董老爹一起吃去了。
    “这个还真好吃。”王氏咬了一口蒿子锅巴,非常吃惊地赞叹道。没想到,这么个平日里看都不看一眼的蒿子,也能做出这样的美味来。
    “娘,这蒿子粑粑还没做呢,那个更好吃。”现代的自己也是这样,每次家里爷爷做蒿子粑粑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先吃蒿子锅巴解解馋。
    董夏端出一碗水,沾手用的,免得手被米粉黏住了。趁着蒿子米粉还热乎,掐了一小爪,沾了沾水,使劲搓了几下,滚圆之后,再轻轻一按,一个圆圆的蒿子粑粑便出现了。
    这个很简单,王氏立刻加入,王氏的手可快多了,董夏便开始将早些盛起的一小碗猪油舀了一勺沿着锅边转了一圈,再将先做好的蒿子粑粑放到锅里,大概十个左右,盖上锅盖,亲自坐到锅底,添一小把干燥的引火松毛,小火温着锅。这最后一道工序便是小火温锅,火候一定要到位,不然蒿子粑粑容易出现外面糊了,里面还是生的情况。
    锅里有“滋滋滋”的响声,董夏起身,来到锅台前,揭开锅盖,用铲子小心翼翼地将每一个蒿子粑粑翻边,再盖上盖子。等到再次出现“滋滋滋”的声音时,她便隔两分钟左右放一小把松毛到锅底。当然在锅台前劳动时一直都有凳子小助手的贴心帮助,谁让她还不够高呢?
    终于大功告成。
    ------题外话------
    写到这,已经流口水了,太想吃妈妈做的蒿子粑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