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

第500章


  李悝(即李克)著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学专著《法经》,商鞅在秦国变法。
  毫无疑问,子夏的法家思想来源于孔子,只不过子夏发扬光大了。
  而另一位法家代表人物吴起出于曾参的门下。
  孔子的晚年沉迷于《易经》,理想的破灭让一向不谈命不说神的孔子开始说命了,开始淡泊世间的得失了。这个时候,孔子俨然化身为道家了。这个时候,他才真正理解老子的思想。
  按《论语》。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按《论语》。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按《论语》。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按《论语》。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以上这些,都是典型的道家的思想。
  甚至,孔子还想学习老子,逃避现实,去蛮夷国家归于自然。
  按《论语》。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一个显而易见的线索说明了一切,什么线索?孔子的研究路线。
  最早,孔子研究周礼;
  之后,研究诗经;
  之后,研究春秋;
  最后,研究周易。
  这说明什么?说明孔子从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再走向神秘主义。
  儒家,是理想主义;法家,是现实主义;道家,是神秘主义。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走同样的路线:从理想回到现实,从现实走向神秘。
  孔学的自相矛盾
  从儒到法到道,孔子的思想在变化,所以,前后出现矛盾是必然的。
  譬如孔子对于各种周礼礼仪的态度,一开始,孔子非常讲究礼仪的形式,对礼仪的完备看得非常重要,这也是当初晏子对孔子最讨厌的地方。直到到了卫国,孔子还是这样,各国诸侯每月月初有一个告朔之祭,每次要杀一只活羊,子贡觉得很浪费,应该去掉,可是孔子反对子贡的看法,他对子贡说:“你爱的是羊,我爱的是礼。”
  按《论语》。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可是后来,孔子的看法有了很多变化,对于礼仪不再那么坚持。
  回到鲁国之后,有一次子游向孔子请教丧葬礼仪用具的问题。
  “应该看自己的家底量力而行。”孔子说。
  “老师说具体点啊。”
  “就算家里有钱,也不要超过礼仪规定。如果家里没钱,那么只要装殓时衣物能够盖住死者就行了。丧事只要尽心尽力了,就没有什么好指责的了。所以办丧事时,与其缺少哀痛之情而使用过多的礼仪,不如礼仪不完备却充满哀痛之情。”孔子的意思是,礼仪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情流露。
  到了这个时候,孔子对形式上的东西就远远不如从前那么看重了。
  问题在于,孔子被圣人化被神化之后,他的每句话都是真理了。既然这样,矛盾就被强行掩盖或者忽视,很多自相矛盾的东西就被熟视无睹,进而被认为原本就是和谐的一体。
  后世统治者打着儒家的旗号,实际上干着半儒半法半道的事情,就是所谓的儒表法里。而这样的矛盾体之所以能够存在,在于有了孔子这个矛盾体的存在,也就是说,不论怎样做怎样说,都能从孔子那里找到依据。这样做的前提是否定孔子本身是矛盾的,所以,宰我这样的人是绝对不能让他存在的,所以要编造他被杀的假历史,提醒后人不得质疑孔子思想的自相矛盾。
  正是因为这样,中国人能够很自然地生活在自相矛盾之中,譬如:急流勇退、急流勇进都是对的,好死不如赖活与士可杀不可辱同时运用着。堂皇的大道理和世俗的小道理之间的矛盾能够坦然共存,永远有道理,只要是领导,只要有权力,说什么都是对的。我们以为这是中华语言的特点,其实不是,这是这个民族思维的问题,而这样的思维,就来自统治者对孔子思想的“创造性”利用。
  有时人们会质疑孔子思想的虚伪,其实不然,孔子是真实的,他只是被历朝统治者们虚伪掉了。
  《胡乱论语》
  了解孔子,《论语》是最好的材料。不过,《论语》中没有记录胡乱与孔子的对话,是一大遗憾。在此,进行补充,补充部分称为《胡乱论语》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
  胡乱问:“既然这样,为什么国君这么喜欢养女人和小人?”
  孔子说:“乱啊,告诉你,因为国君是公款消费啊。”
  胡乱问:“夫子常赞扬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那夫子怎么吃了这么多家的粟?从前帮着国君灭三桓,现在吃着三桓的粟,怎么不说灭三桓了?”
  孔子说:“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胡乱问:“后世程颐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老师怎样看?”
  孔子说:“我猜他想说的应该是‘饿死别人事小’。”
  孔子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胡乱说:“老师,既然鲁国比齐国好,为什么全世界人都想去齐国,没人想来鲁国呢?”
  孔子说:“乱啊,你不是来了吗?”
  胡乱说:“老师,我们那个年代讲究做好人好事。譬如,坐火车的时候帮乘务员拖地。”
  孔子说:“那,乘务员干什么?”
  胡乱说:“乘务员帮带小孩的妈妈喂奶。”
  孔子说:“那带小孩的妈妈干什么?”
  胡乱说:“带小孩的妈妈帮司机开火车。”
  孔子说:“那司机干什么?”
  胡乱说:“司机?是啊,司机干什么?”
  孔子说:“乱啊,真乱。其实,自己干好自己的本职就行了,大同世界也不过如此。当乘客的不像乘客,当乘务员的不像乘务员,有什么好提倡的呢?”
  胡乱整日闷闷不乐,夫子不以为怪,盖因大家都是闷闷不乐。一日,胡乱同子路来,孔子问什么事,胡乱不敢言,子路说:“胡乱这些天很郁闷,因为他有问题但是不敢问。”孔子说:“为什么不敢问?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啊。”子路说:“所以他找我帮忙,让我来问。是这样的,他想知道大便的礼是什么,先放屁还是先撒尿,还是屎尿屁泥沙俱下。”孔子皱眉头,说:“这样的事情属于私事,讲什么礼?礼都是在人前的。”胡乱说:“老师说要人前人后一个样啊。何况,有的时候大家同去大便,怎么能说不是在人前呢?”孔子:“总归还是自己掌握吧,怎样方便怎样。”胡乱说:“那么,大便时狂呼乱叫,念念有词,合于礼吗?”孔子:“胡乱,真有此事?”胡乱说:“大便,人生大事也。若是憋了一个时辰,突然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岂不快哉?既然快哉,为何不能叫出来?”孔子说:“胡言乱语啊,大便本是私事,私下里进行就好,大喊大叫就不合乎礼了。”胡乱说:“那么大便的礼就是闷声大便,是么?”孔子喟然叹道:“你要这样认为,就算是吧。”
  一日,孔子与胡乱聊天。胡乱问:“老师,管仲三次打仗三次逃跑,因为怕自己死了老母无人奉养;孟公绰三次打仗三次逃跑,也是怕自己死了母亲无人奉养。我想问问,到底是行孝重要,还是忠君为国重要?”
  孔子说:“乱啊,这个问题很好啊。奉养父母,是为人的根本;忠君为国,是为臣的根本。如果不能忠君卫国,至少还能做一个人;如果不能奉养父母,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了。你说说,哪一个重要?”
  胡乱说:“老师,我明白了。”
  一日,胡乱和孔子讲起《春秋》,说到董狐直笔,孔子为赵盾鸣冤一段,胡乱说:“老师,赵盾先后杀了三个国君的儿子,杀了六个卿赶走了三个卿,又把霸权拱手让给了楚国,老师怎么说他是良臣?”
  孔子无言以对,过了一阵,小声说:“乱啊,君子识时务者为俊杰啊。当今天下,晋国最强,而赵家执掌晋国国政,得罪赵家就跟在鲁国得罪季孙家一样,何必呢,何必呢?不要因为写本书给自己带来麻烦啊。”
  胡乱感慨:“以老师这样正直的人在世俗面前有时也不得不低头,历史真是用刀枪写成的。”
  孔子说:“惭愧啊,我不如董狐远矣。”
  胡乱说:“老师也是不得已,不过春秋笔法,把事情真相都写得很清楚了,后人自会领会,重新作出结论。”
  孔子说:“那就好了,但愿后人能够领会。”
  胡乱说:“老师不知道,后世的史书,干脆就是瞎编乱造,黑白颠倒,完全没有廉耻,不像老师这样,事实保留,就算有违心的话,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孔子释然。
  孔子死后,胡乱痛哭:“老师啊,您死之后,谁还会听我的胡言乱语啊?”
  附录一: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