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世界

第10章


    “在新北京,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交织3000年的文化宝藏的城市面貌,伴随着象征意象的紫禁城、天坛、万里长城正在向您展开,这个城市有着多样的影院、博物馆、舞厅、各种餐馆和购物中心,正在让您感到惊喜与兴奋。”
    那天现场的光线从观众席后射向讲台,令杨澜有些看不清人们的面孔,但她又似乎能看见他们:该笑的地方,他们笑了;该惊喜的地方,他们在深呼吸。
    “在我结束前,让我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故事,700年前,人们惊讶于马可波罗描述的一个美丽的遥远国度,人们问马可波罗那些关于中国的故事是不是真的,他回答道:‘我告诉你的连我看到的一半都没有达到。’其实,今天我们介绍的只是一小部分,用你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北京吧!”
    从开头到结尾,杨澜的话语节奏显示了作为记者和主持人合为一体的职业练达,一种不再患得患失的放松感让她自己都有些惊讶。也许只有在这样百年一遇、创造历史的时刻,才能让一个“人”的“自信”如此强烈地仰仗她身后一个国家民众的意愿。
    杨澜在莫斯科5分钟的英文陈述给全世界留下了近乎完美的印象。这一次,中国终于赢回了大面子。当中国与她的人民享受胜利的一刻时,有外国记者问杨澜:“你并不为国家机构工作,甚至也不从事体育,为什么投入这么多时间做与奥运相关的事?”杨澜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主办奥运在中国现代发展史上是一件重要的事,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与贡献,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从此都将大不相同。我不仅仅是志愿者,也是受益者。因为我是国家的公民。”
    ……
第二部分 第31节:你不想赢吗?(1)
    你不想赢吗?
    赢的定义让人想到竞争,丛林法则。
    我曾两次到肯尼亚的马塞马拉大草原,面对灵巧的汤普逊瞪羚、温顺的斑马、雄壮的大象、悠闲的长颈鹿、冷静的猎豹、威武的狮子、猥琐的鬣狗……我搞不清自己的同情心更应该放在哪一方,是给小豹喂食的母豹还是那只被咬断脖子的羚羊?这片草原的生态比较平衡,植被、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数量匹配,各有领地、各得其所。日出月落,风来雨往,生生死死,聚聚散散,每个种群、每只个体,都顽强生存,也安于宿命。它们要赢,赢得土地,赢得配偶,赢得生育的机会。生存的法则虽然残酷,但动物们并不贪婪,大自然没有浪费:猎豹吃饱的时候即使瞪羚从眼前走过也不会发起进攻,鬣狗咬碎了最后一块骨头,还有甲虫热心地分解掉它们的排泄物。作为一种动物,想赢是常态。糟糕的是人比任何一种其他动物都要贪婪,而且浪费惊人。安然公司的垮掉和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就再次证明华尔街的贪婪和破坏力。
    我采访杰克?韦尔奇是在2001年年初,那时他还担任着世界最大的公司通用电气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采访的场所就是公司纽约总部的董事会会议厅,墙上挂着包括发明家兼第一任董事长托马斯?爱迪生在内的历届董事的照片。这些照片就像一部无言的历史,提醒着继任者好自为之。在前辈们或慈祥或严厉的目光注视下,韦尔奇在过去的20年使公司的市值从1981年的120亿美元增长了40多倍,成为名副其实的“经营之神”。而他的六个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国也备受尊崇。他从一名工程师成长为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CEO(上任时只有45岁),看透了大公司的官僚拖沓,决定再也不要看那些死气沉沉的计划书,而是要提供计划的人坐在自己的面前。“我要看着你的眼睛,看到你的激情!”于是他把管理层次从9个减少到4个,称之为扁平化管理。他还给自己的经理们定下了标准,那就是每年都要淘汰10%的员工,而且一家分公司要么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第一或第二的位置,要么就会被卖掉。“这不是有意为难他们,没有什么比在一个名列第四、第五的公司里任职更糟糕的了,因为他们会非常沮丧。我认为我们必须有一种求胜的氛围。”甚至有一次他去百货商店买衣服时,还被商场经理拉到角落里问:“韦尔奇先生,您认为我有必要每年更换10%的员工吗,即使他们没犯什么错?”“没错,你必须这么做。”顾客韦尔奇不吝赐教。“这是不是有点太没人情味了?”我问,“你难道在所有的竞争中都必须胜利吗?”“没错!高尔夫、桥牌,凡是我做的事我都要赢。”他坚定地回答。顿了顿,他又带点挑衅地反问我一句:“难道你不想赢吗?”
第二部分 第32节:你不想赢吗?(2)
    赢,在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布兰森眼里似乎更是品牌的成功而非单纯的规模或利润指标。为此他曾经不惜代价将已上市的公司撤市。哪里有垄断他就冲向哪里,似乎有种探险家兼侠客的味道。维珍因此进入了食品、保险、化妆品、铁路客运、太空旅行等许多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中,而布兰森本人就像是一个有着极重好奇心的小男孩,四处寻找着挑战和乐趣。“干吗一定要做最大的呢?我要的是最好,有时做第三名、第四名也没什么关系。我认为品牌比利润更重要。”他说。被公认为商业领袖的他居然分不清纯利和毛利的区别,直到有人告诉他把net想象成一张渔网,里面的就是纯利,他才恍然大悟。而平常如果有人向他汇报经营数据,他就问: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90年代,他决定出售自己创业起家的维珍唱片以注资挽救不断亏损、前途未卜的维珍航空,在许多人看来,这个行为根本不符合商业利益为先的原则。他回忆说:“我已经证明了我经营独立唱片公司可以成功,但还没有证明自己经营的航空公司也能成功。所以我做出了这个决定。滑稽的是,在我痛苦地向员工们宣布了出售公司的决定后,心里非常难过。我在街上跑着,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路上经过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布兰森出售唱片公司狂赚10亿。我就这样泪流满面地愣了一会儿,然后继续往前走。”
    布兰森的庄园占地很大,有静静的湖泊和悠闲的天鹅,房子却朴素低调。他发现一家人相处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厨房,如果有很多空房间反而会显得空荡荡的。在这一点,英国人的喜好似乎跟中国人相近,自然朴实的田园生活更令他们向往。不过英国人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他们崇尚冒险精神,英国人尊敬那些探险哪怕失败的英雄,这恐怕与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扩张时代有关吧。身价亿万的布兰森身体里流动着冒险的血液,他常常以身犯险。布兰森在家里总待不长,刚刚学会驾驶热气球一个星期,他就试图成为第一个乘热气球横跨大西洋的人。结果中途热气球失控,与他同行的伙伴跳伞,而他被孤零零地困在了高空,绝望地俯视着海洋。幸好命不该绝,他落入海中被正巧在附近的直升机救起。你以为这下他该消停一阵吧?可不久后,他又挑战飞越太平洋的极限。这回他遇上了一股高空气流,时速达到250千米/时,创造了热气球飞行速度的最高纪录。鉴于他热衷于冒险,没有保险公司愿意为他投保,所以他干脆自己开了一家保险公司。还有一次,他在乘热气球穿越中印边境时,热气球被高空气流吹到了中国西藏的军事禁飞区内。面对中国边境部队的警告,他只有拨通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电话求救:“拜托你告诉中国军队,我实在无意冒犯,但这该死的风偏偏把我吹到这儿!求求他们千万别开炮!”他说:“工作只是我生活的一个部分。我觉得人生只有一次,就要活到极致!”
第二部分 第33节:你不想赢吗?(3)
    不知是否是受到了布兰森的影响,一位中国的企业家也常常放下自己的企业,出门进行登山、航海、滑翔等极限运动。这个人就是中国房地产的领军人物深圳万科集团的董事长王石。44岁的时候他突然感到左腿剧疼,查出来是腰椎上长了血管积瘤,随时有瘫痪的危险。他一下懵了,发现原来一直想做却因生意忙而不断推后的事,比如去西藏看珠峰,恐怕再也无法实现了。为了不留遗憾,他决定马上动身,没想到这之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拾。甚至带动了一批企业家参与极限运动。他曾数次身陷险境,有一次离万丈冰崖只有咫尺距离,让他后怕不已。他数次咒骂着“我要是再来就是王八蛋”!但还是一次一次经不起远山的诱惑。极限运动不仅是对体能和意志的挑战,更是他了解自然,完善人格,提升智慧的途径。他知道山峰不是用来征服的,她只是允许你靠近。我采访他的时候是他刚以50岁“高龄”登珠峰归来不久。人又黑又瘦,但两眼精光四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自以为创造了中国人登珠峰的年龄纪录,却在不经意中发现一位70岁的日本男子和儿子一起也从峰顶下来,给正在长野室内滑雪场滑雪的99岁的老爷爷报喜!一时无语。我们一直以来给人生设立的条条框框是那么荒谬,甚至可笑。他告诉我,在一次商界聚会中,一位企业家听了他的故事,深受触动,感叹说:“人生还可以这样活,对比之下我们还以每天吃鱼翅鲍鱼当做生活品质的象征,实在太庸俗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