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眼看史记

第50章


他的部队遇到了匈奴的绝对主力军——匈奴左贤王率领的四万铁骑。匈奴左贤王下令打造一个铁桶阵,把李广的军队围个水泄不通,一只苍蝇都不让出去。面对来势汹汹,并且人数十倍于自己的匈奴兵,李家军全体将士都有点惊惶失措。可在李广看来,这只不过是23年前上郡一役李家军一百勇士深入敌军腹地的翻版,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五部分 第105节:李广:这个将军太委屈(5)
为了鼓舞士气,消除将士们的恐惧心理,李广特意挑选出以自己的儿子李敢为首的一支敢死队,去骚扰匈奴兵。趁着天黑,敢死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直捣匈奴兵营的心脏位置。而后,他们兵分两路,分别突围回来。
敢死队成功完成了对匈奴兵的突袭后,李广就在军中举行了一个小型报告会。一来让敢死队员总结一下此次突袭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二来就是庆祝一下,鼓舞士气。敢死队队长李敢说道:"其实匈奴人很好对付。你们看,我们只区区几十个人,出入他们拥有四万大军的兵营就如入无人之境。对匈奴人的战斗,我们就要有必胜的信心,要有吃掉他们的雄心。四万大军算什么,十万大军来了,我们也照样灭掉他们。"报告会的最后,李广说:"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战斗、战斗、再战斗!匈奴人给我们打造了一个"破铁桶",我们就用手中的箭把这个"破铁桶"射穿。敌人把我们围成了个圈圈,明天我们也组成一个圈的队列,对他们进行反包围。"
第二天,匈奴人发动了对李家军的大规模袭击。可面对视死如归的李家军,匈奴人也没占到什么便宜。但是,匈奴人毕竟占有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夸张点说:"匈奴们一人一口唾沫都可以把李家军给淹死。"
李家军在匈奴人一次又一次的猛攻之下,死伤过半,更要命的是箭都快没了。见此情形,李广立即改变了战略,他命令士兵拉满弓,让敌人靠近点再一起放箭,争取做到百发百中,不浪费一支箭羽。而李广则拉开号称"强力狙击箭"的大黄角弩弓,向一个个匈奴将领射去。"嗖、嗖……",五、六个匈奴将领们应声倒下。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失去了将领的匈奴兵,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乱成一团。匈奴左贤王不得不下令:鸣金收兵!
虽然经过一场激战,李家军的人数是越来越少,可将士们士气依然高涨。能击退十倍于自己的敌军的攻击,足以让每个活着的和死去的将士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的事迹理当写入我们的军事教科书中。
虽然说战绩不错,可李广手中的兵力已经不多了,如何应对众多的匈奴兵是李广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而就在此时,博望侯张骞的一万援兵即将到来的消息传到李广帐中,李广马上命人广泛地散布这一消息。顿时,李家军众将士士气急速膨胀了起来。匈奴兵见势不妙,就赶紧夹起尾巴逃了。
虽然这一仗后,李家军兵力已经所剩无几,但仍是战功显赫。按照以往封侯的惯例,杀敌数多少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以封侯,李广是理当受封为侯了,可汉武帝却没有一点要封李广为侯的意思。
自己戎马一生,杀敌无数,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李广甚是纳闷。恰巧,有一天,李广碰到了当时著名的星象学专家王朔。李广对王朔说:"我李广过了大半辈子了,自己觉得不比别人差,可为什么没有得到皇上的封爵呢?难道这就是我的命吗?"王朔说:"请将军好好回忆一下,有没有做过什么后悔的事呢?"李广想了想,说:"我曾当过陇西太守,在我任期内,曾经发生了羌族人叛乱,于是我设计诱降了叛乱的800多人,随后又设计把他们全杀了。要说后悔的事,这是让我最悔恨的!"王朔说:"李兄,没想到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要知道没有比杀死已投降的人更让你倒霉的了,这也就是李兄不被封侯的原因所在。"李广想,这也许就是我的报应吧,我也不奢望什么封侯了,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弥补过去犯的错。
第四节瞧这倒霉的一家子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特地叫来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与他们商议再次出征匈奴事宜。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两个称号可是汉武帝专门为这甥舅俩设立的职位,地位在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之上。这甥舅俩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之重要可见一斑。
李广得到汉武帝还要再次出征匈奴的消息后,一宿没睡。虽然已是六十几岁的高龄,李广还是一点不服老,决定向汉武帝请战。可以说,这是他证明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第五部分 第106节:李广:这个将军太委屈(6)
面对李广的请求,汉武帝说:"你这把年纪了,就别乱跑了,好好呆在家里享享清福吧,这种事自有年轻人去做。"汉武帝死活不肯答应他。可李广就是坚持到底,他对汉武帝说:"永远不要低估一颗战斗的心。"汉武帝还是经不起李广在耳边罗里罗嗦的,不得已答应让他随大军出征,做汉军的正印前锋,负责打头阵。
汉武帝虽然口上答应得痛快,实际行动却不是如此。他叫来自己的小舅子卫青,说:"李广老了,而且命也不怎么好,你最好别让他参加对单于的战斗,免得沾上晦气,把事情搞砸了。"
很快,汉朝大军再次出动,向匈奴进发。而汉家军此次出征的目标直指匈奴单于,就是要把匈奴帝国彻底瓦解掉。凭借国家安全局的全力支持,卫青很快打探到了匈奴组织一号人物单于的下落。
本来,在获得情报后,卫青应该通知李广一声,好歹人家李广也是打头阵的先锋队啊。可卫青吩咐下去,不准对李广透露半点消息。对于由谁打头阵,卫青心里早已有数,那就是自己的好友公孙敖。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更何况,这也是汉武帝的意思,可怨不得人家卫青了。
随即,卫青叫来李广说:"李将军,右先锋赵食其那还缺些人手,你去那支援他一下吧。"李广虽然年纪有点大了,可脑子还是很清醒的,他明白卫青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李广回答说:"大将军,我的职责是打前锋啊,请不要把我调到东路去,就让我在前面冲锋杀敌吧!虽然我和匈奴交手过七十多次,可还从来没跟匈奴单于交过手。如今有这个机会,就请让我提匈奴单于的人头来见你吧!"
卫青听后,生气地说:"难道你要违抗军令吗?今天你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我这里又不是菜市场,哪由得你讨价还价。"
无奈军令如山,李广再怎么生气也是没用的。李广还是乖乖地收拾起行囊,率部与右先锋赵食其会合去了。临行前,甚至都没有向大将军卫青告辞,就一声不响地走了。
李广与赵食其顺利会师后,便马不停蹄的由东路向前进发。谁知,因为人生地不熟的,又没有向导,两个大男人迷了路。最终,李广与赵食其没能按期抵达目的地。没邀到什么功不说,还要接受军法的处置。李广心想:我这一辈子算是真完了。
却说李广与赵食其二人找不着北的时候,卫青率部和匈奴单于打得正酣。卫青以为,少了李广与赵食其二部无所谓,以自己的实力,拿下匈奴单于当然不在话下。可卫青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匈奴单于还是逃脱了。也许那时他该后悔把"飞将军"李广调走了,要是有"飞将军"在,量匈奴单于也是逃不出"飞将军"的五指山的。
没抓到匈奴单于,身为汉军总统帅的卫青总得给汉武帝一个说法。他想到李广和赵食其两个人当时还在路上,未能按期抵达预定目的地,何不抓他们俩来当个替罪羊。卫青先是派自己的助手带着干粮和酒去慰问李广和赵食其,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说这是大将军需要呈给天子的军事报告。对此,李广说:"我有权保持沉默。"
卫青看李广居然不配合,不给自己面子,心想:你不说话是吧,看我怎么收拾你。于是签发逮捕令,将李广的部下收押起来接受讯问。李广这才开口说话:"我的手下都没有错,是我自己笨,迷失了道路,我现在就亲自到大将军府去接受军事法庭对我的审判。"其实,这时的李广就死心已定。
李广是个视人格尊严为生命的人,他到大将军府去,并不是去请罪,而是跟他的部下永别。他对自己的部下说道:"我从少年起就与匈奴作战,到现在算起来大大小小已经有七十多场了。这次有幸跟随大将军一同出征,可是大将军却调我这个先锋部队去走弯路,偏偏我们又迷了路,也许这就是天意!我都六十多岁的人了,我可不想再受那些狗屁法律执行官的审问了,反正日子也不长了,倒不如自己把一切结束掉。"说完,便拔剑自刎了,一代名将巨星就这样陨落了。
第五部分 第107节:李广:这个将军太委屈(7)
谁会料到,这次战役竟是飞将军最后的一场演出。李广死后,李家军上下为之痛哭流泪。百姓听到李广的死讯,不管是认识他的人还是不认识他的人,也不论老的还是少的都为李广的死而伤心落泪。
可怜李广死的时候,大儿子李当户和二儿子李椒都已经先他而去了。三儿子李敢正在骠骑将军霍去病帐下效力,都没能来得及看自己的父亲最后一眼,真是悲哀! 
李广死后第二年,李敢随霍去病一起出战匈奴左贤王。他奋勇杀敌,不仅夺得左贤王的战鼓和军旗,还杀了很多的敌人,因此被赐封为关内侯,封给食邑二百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