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史综览

第103章


唯有神特别的眷顾,才能够解释这种不可思议的演变。
    5.普珥节(Feast of Purim):第五个重要意义是,这次的事件产生了犹太人的普珥节。「普珥」的字根是「签」(Lot)(注九八)的意思。哈曼曾摇签决定屠杀犹太人的日期(斯三7)(注九九)。既然这次的事件有利于犹太人,所以按此命名设立节期。历年来,它成为犹太人中相当流行的节日。
 
第九节  伊里芬丁殖民地
 
    犹大地以外,犹太人居住的另一个范围,位于埃及尼罗河中的伊里芬丁岛。这个岛屿位于地中海之南五百哩,第一瀑布的下游,当地发现无数亚开文字的蒲纸,大部份是在一九○三年发现的(注一○○)。它们的日期是在第五世纪,正如前文所论述的,这一群犹太人,可能是早期逃离犹大之人的后裔,他们因为惧怕巴比伦人,所以挟持耶利米逃亡。这个殖民地成为波期驻防埃及南部的军事基地。自第四世纪初叶,波斯的驻军似乎已撤退了。
    蒲纸的内容性质不一。其中一份记录著名的贝希斯敦碑文,是波斯的的大利乌二世刻在伊克巴他拿附近之峭壁上的(注一○一);一份是结婚证书;另一份约写于主前四一九年,提到波斯政府下谕令,吩咐伊里芬丁的犹太人,按照耶路撒冷圣殿的规例,遵守逾越节,这事真令人惊奇。
    当地犹太人拥有耶和华的殿,可说是意义深远的事。因此,虽然远离耶路撒冷,他们却没有忘记独一的真神。然而,耶和华的敬拜并不单纯,因为发现了某些居民还敬拜其他三个神只(注一○二)。主前四一○年发生暴乱,由埃及赫农神(Khnum)的祭司率领,与波斯的官长共谋,结果耶和华的殿被毁。伊里芬丁的犹太人因这事,而致函耶路撒冷的大祭司约哈难,求援重建圣殿;但毫无回音,然后在主前四*七年,再致函给当时的犹大省长已阁阿斯,也写信给撒玛利亚省长,参巴拉的儿子第来雅(Delaiah)和示玛雅(Shelemiah)。这事引起总督阿撒米斯(Arsames)的注意,他显然曾竭力相助;因为最近发表的备纸明说,圣殿至少在主前四○二年重建了(注一○三)
    其他值得注意且具历史价值的事情就是,第一、在埃及地的这群犹太人,与犹大地的本族人,有定期的书信来往。第二、这一群人期待,也有时从故乡接受经济的援助。第三、对于某些人物它提供了有关资料,这些人物也出现在圣经的记载中。其中之一是撒玛利亚的省长参巴拉,即第来雅与示玛雅的父亲(注一○四),显然也就是尼希米的劲敌。另一位是哈难,被称为耶路撒冷的大祭司(注一○五),尼希米记十二章10~11节、22~23节说,他是以利亚实的孙子,尼希米之时代的大祭司(尼三1)。第三位是哈拿尼雅,是主前四一九年,称为「逾越节蒲纸」(Passover Papyrus)的作者(注一○六)。他可能就是尼希米立为耶路撒冷总管的,与尼希米的兄弟哈拿尼同负一轭(尼七2)(注一○七)。
 
第十节  旧约历史的尾声
 
    旧约只字不提自尼希米以后的历史事实,约有四个世纪过去了,却没有任何圣经话语,直至新的时代才打破沉默。亚伯拉罕的诞生与尼希米的时代相距十七个世纪。按人的计算,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尤其是与一百年的新约历史比较,为其序言的旧约更显得冗长了。事实提醒我们,神是超越时间的,而人却是短视的。神绝不浪费光阴,十七个世纪的每一刻,各自见证所达成的目的。
 
注释:
 
注  一:撒玛利亚人是以色列人杂婚而生的后裔。至于犹大,在以斯拉返回耶路撒冷的时候(主前四五八年),与异族通婚的情况早已存在了;但他们是与邻族通婚,并非与入徙的外族通婚(拉九1~2)。
注  二:可能就是约西亚的书记,他在约西亚改革的运动中,非常活跃(王下廿二3)。
注  三:他曾经拯救耶利米免于一死(耶廿六24)。
注  四:关于位置,参考第九章,二五六页,注八二。
注  五:论述方面,参考H.G.May,AJSL,56(1939),一四六~一四八页。
注  六:Albright所估计的二万人,数目显然过低;参考Albright,BP,四九、五九页及下文,六二页及下文。
注  七:他是在第七个月被杀害(王下廿五25)。虽然没有明载确定的年日,但其含意显然就是被毁的那年,即主前五八六年。耶路撒冷在第五个月失陷(王下廿五8)。
注  八:过去以色列一直信赖埃及(虽然往往大失所望),但从未曾大批地往埃及逃亡,可能商讨的人数稀少,以致促成这个不智的决策。
注  九:即Tell Defenneh,位于port Said西南偏南二十七哩。第六世纪,在埃及发现的一封腓尼基信件内,出现相同的子音拼法,thpnhs。(参考A.Dupont一Sommer,PEQ,81〔1949〕,五二~五七页。Petrie在一八八三~一八八四年挖掘该地,发现一座堡垒的根基,可能就是耶利米在它跟前埋石块的一座堡垒;参考Barton,AB,二八页。
注  十:预言应验了。在大英博物馆内,有一块石碑记载,尼布甲尼撒第三十七年(五六八~五六七),曾成功地对抗法老亚马西士。亚马西士是承继法老合弗拉的,合弗拉在主前五七二年,被尼布甲尼撒大败。现今既然亚马西士叛变了,尼布甲尼撒便趁机迈进埃及,再度击败她。参考Wiseman,  Chronicles of Chaldean Kings(主前626~556)in the British Museum(London: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1956),九四页;另参考Finegan,LAP,一三一页。
注十一:关于论述与参考书目,参考本章,四四五~四四六页。
注十二:这次巴比伦的战役,部份地应验以西结的预言(廿六1~14)。后来,当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将旧推罗的破瓦残砾堆在地中海,作为通往离岛上之堡垒的堤道时,预言就完全兑现了。
注十三:耶利米记载说,这次共有七百四十五人披掳,可能与其他的叙利亚人、摩押人和亚扪人同时被掳,当年尼布甲尼撒也击败这些国家。
注十四:参考约瑟夫(Antiq,X,9,7)。尼布甲尼撒一份没有注明日期的记录,曾论及进攻利巴嫩山的战役,可能是指同一个时期。参考ANET,三○七页。
注十五:参考本章,四四八页,注十。
注十六:有关的图片,参考ANEP,760~762页的图。
注十七:A.Parrot推测这个金字塔型的庙宇,约有二百九十八尺正方,三百尺高,共有七层。Parrat,The Tower of Babel(London:SCM Press,1955),四六~五一页。
注十八:关于这年代的详细资料,参考R.A.Parker and W.H.Dubber- stein,Babylonian Chronology,626B.C.-A.D.45(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2)。
注十九:他的母亲可能是Nitocris,尼布甲尼撒的遗妻,参考Sidney   Smith, Babylonian Historical Texts(London:1924),三七、四三页中的讨论。另一个说法是他可能迎娶了这位Nitocris,她是尼布甲尼撒的遗妻,或者是他的女儿,参考Dougherty,Nabonidus and Belshazzar(New Haven:1929),五九页及下文。两种观点都足以解释尼布甲尼撒为何被称为伯沙撒的父亲(但五2)。
注二十:希罗多德记载说,当玛代与吕底亚在主前五八五年签订和约的时候,拿波尼度是巴比伦的代表(Herodotus,I,  74);参考Dougherty,Nabonidus and Belshazzar(New Haven:1929),三六页。
注二一:但以理书五章1至31节记载,但以理为伯沙撒解释殿墙上的神奇字句。因此,但以理被封为「国中第三位」(但五29),与伯沙撒是国中第二位统治者的事实相符,拿波尼度的有关文件,参考ANET,三一二~三一五页;DOTT,八九~九一页。
注二二:四人都有巴比伦的名字,但以理被称为伯提沙撒;哈拿尼雅被称为沙得拉;米沙利披称为米煞;亚撒利雅被称为亚伯尼歌。
注二三:可能当时正十六、七岁,理由可见于:他们被带往巴比伦的目的;但以理活到高龄(至少到主前五三六年)。
注二四:在尼布甲尼撒的第二年(但二1)。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