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艺二书

第12章


在激战中,最关注的问题应该是:敌人有多少兵力,战场的地形如何,自己军队的状态如何,怎样才能将其调整到最佳状态等等。只有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才能开始作战。
  敌人首先攻击和自己主动出击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在这两种情况下,你的心态也是不一样的。在回击敌人时,要尽力施展你的刀技来闪躲、招架,就好像是你的长枪和长刀都已经被插在地上变成了篱笆的栅栏;反之,如果是你主动进攻敌人,你甚至可以拔起一根篱笆棍来当作长枪和长刀来使用。这些都需要好好体会。
  
------------
其他流派的眼法
------------
  其他流派的眼法
  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眼法:有注目于敌刀者、敌手者;还有凝视敌脸者、敌足者等等。如果你把眼神固定在某个特定的一点上,你的心神就会纷乱困惑,这是兵法的弊病之一。
  蹴时,人们不会把目光总盯在球上,但他们仍能踢得十分出色。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把某件事做得十分娴熟之后,他就无须再一刻不停地盯着看了。在杂耍中,也是如此。对于技艺高超的杂技师来说,他并不需要刻意观察,就能让一扇门在鼻子上保持平衡,或者是同时抛玩好几把刀,因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练习,所以能够随时看见并感觉到即将要发生的事情,这已经成了一种本能的反应。
  兵法的道理也是一样的。经过多次的战斗后,你就能熟悉敌人的招式,认识人的轻重。总之,兵法的眼法就是要察知敌人的心神动向。
  同样,在合战兵法中,其眼法是要能明察敌军的状态。
  观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叫“观”,一种叫“看”。“观”、“看”就是眼要强,要能观知敌人的心神动态,要能看清周围的境况,视野开阔广博,能明辨战争的形势,认清敌我的强弱,通过精确的分析判断来集中力量赢取胜利。
  无论是在战争兵法中还是个人兵法中,视野都不可以狭窄。正如我已经说过的那样,如果目光过于短浅,你就会忘记注意大的方面,你的心神就会困惑混乱,这样,已经到手的胜利也会从你身边悄悄溜走。
------------
其他流派的步法
------------
  其他流派的步法
  快速移动的步法有很多,例如浮步、跳步、跃步、踏步、公鸡步等等。以我的兵法来看,这些步法都各有欠缺。
  在战斗中,步子应该尽可能地坚定稳固;而如果你采用了浮步,脚步就会不稳。这就是我不喜欢浮步的原因。
  我不喜欢跳步是因为跳步中有着激动兴奋和固执偏激的情绪。在没有需要一再跳跃的理由的情况下,跳步是不足取的。
  同样,跃步容易使精神骚动不安,所以也是一种效率不高的步法。踏步则是一种防守的姿势,尤不可取。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快步,例如公鸡步等。
  作战的场所是不同的。你可能会和敌人在湿地或沼泽中交战,也可能会和敌人在山川或河流中交战,可能是石原上作战,也可能是在窄道上作战。而在有的地形中,是不能采用跳步、跃步或其他快步的。
  在我的兵法中,是没有步法的变化的:我就像平时在路上一样走路。跟着敌人的节奏,或快或慢,因时因地调整自己的姿势,步子要井然有序,既不呆板也不浮躁。
  在合战兵法中,道理也是如此,过分注意步法是很危险的。如果没有摸清敌人的意图,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进攻,你就会错过击敌的节奏,就很难取胜。
  快速移动的步法有很多,例如浮步、跳步、跃步、踏步、公鸡步等等。以我的兵法来看,这些步法都各有欠缺。
  在战斗中,步子应该尽可能地坚定稳固;而如果你采用了浮步,脚步就会不稳。这就是我不喜欢浮步的原因。
  我不喜欢跳步是因为跳步中有着激动兴奋和固执偏激的情绪。在没有需要一再跳跃的理由的情况下,跳步是不足取的。
  同样,跃步容易使精神骚动不安,所以也是一种效率不高的步法。踏步则是一种防守的姿势,尤不可取。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快步,例如公鸡步等。
  作战的场所是不同的。你可能会和敌人在湿地或沼泽中交战,也可能会和敌人在山川或河流中交战,可能是石原上作战,也可能是在窄道上作战。而在有的地形中,是不能采用跳步、跃步或其他快步的。
  在我的兵法中,是没有步法的变化的:我就像平时在路上一样走路。跟着敌人的节奏,或快或慢,因时因地调整自己的姿势,步子要井然有序,既不呆板也不浮躁。
  在合战兵法中,道理也是如此,过分注意步法是很危险的。如果没有摸清敌人的意图,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进攻,你就会错过击敌的节奏,就很难取胜。
  
------------
其他流派之速度的使用
------------
  其他流派之速度的使用
  速度并非是真正的兵法战略。提到速度,我们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物体移动的快慢能否与其固有的节拍相协调。
  当你真正掌握了兵法时,你就绝对不会急躁冒进。例如,一个训练有素的信差一天能走五六十里,但他们却并不是从早到晚都在急奔;相反,对那些缺乏训练的人来说,虽然他们看起来好像整天都在飞跑,但实际上却只走了一点点路。
  在舞蹈表演中,一个技艺高超的歌手能够边舞边唱;但如果一个笨拙的新手也想这么做,他就会手忙脚乱,应接不暇。同样,对一个高明的鼓手来说,让他演奏《老松》,是件非常轻松的事;但是,如果换成是一个没有经验的鼓手,他就把握不好旋律的节奏,不是太快,就是太慢。
  有一句古谚曾经说过,“欲速则不达”,这是很有道理的。当然,太过缓慢也是不可取的。
  内行的人做事从不急于求成,而是从容不迫,无懈可击。从中,我们可以明晓兵法的原则。
  在兵法中,片面强调速度是非常错误的。因为速度要依情况而定,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选择。例如,如果是在沼泽里,就不像在平地上,不可能移动得太快。用太刀就不同于用折扇或短刀,不可能用非常快的速度劈砍。如果你砍得太快,就根本不能砍中。
  在合战兵法中,道理也是如此。急于求成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以“压枕”之心对敌,你就不会落后。
  进一步而言,如果敌人急躁冒进的话,你要做的却正相反,一定要让自己保持镇定冷静,千万不能受敌人的影响,这一点十分重要。
  
------------
他流派之“奥”和“表”
------------
  他流派之“奥”和“表”
  在兵法之事中,哪些应该叫做“奥”,哪些又应该叫做“表”呢?在各流派内部都有一些极致的奥蕴是通过口耳相传的。不过,既然已经作为决斗的准则,也就无所谓什么“秘剑”了。
  我教兵法的方法,就是让初学者先学习和练习容易掌握的技巧,先把容易理解的道理传授给他。至于那些他们还难以理解的深刻的道理,则根据各人的领悟情况,由浅到深地逐步教给他们。既然我教给每个人都是适合他们学的知识,所以,我的兵法中也就不存在什么“奥”“表”之分了。
  世事也是如此。如果你已经到了群山深处,还要想去更远的地方,你就必须再一次走出这些大山。就诸艺和诸学问而言,有一些是应该有所保留或秘而不宣的,有一些则是应该公开讲述的。但是,对于兵法来说,既为兵法之理,则何隐何显?
  所以,我在传授自己的兵法理论时,不喜欢誓纸罚文。根据各人的智力情况,教给他们直接的修行方式,让他们摒弃所谓兵法“五道”、“六道”之恶习,让他们的心神从疑惑不明中解脱出来,自然地参悟武士的真道――这就是我教兵法的方法。
  
------------
流派的兵法
------------
  结语
  我把其他流派的兵法,归纳为九条大纲记述在“风之卷”中。虽然我不得不详细地由表及里地论述其他各流派,但我特意不提到它们的名字以及各自的秘技。
  这是因为,即使是同一流派的兵法理论,由于各人的思想不同,理解起来都可能有些微的差别。所以,为了子孙之故,我没有指明我在“风之卷“中论述的流派的名字。
  我把其他流派的一般倾向分为九类。如果以直心观之,以正理观之,则诸如偏爱长刀或短刀之心,偏爱力量和利益之心,过分地考虑剑术的巧妙与否等等,都是偏道。所以,尽管我没有写明是哪个流派,大家也应该知道这些都是不对的。
  在我的流派中,没有什么“初步技巧”和“秘剑”之分,也没有什么“极则”之说。惟一要做的就是在你的心中细细体会和理解兵法的真髓,这是兵法中最重要的一点。
  在“空之卷”中,我对“二天一流”的兵法进行了总结。练习“二天一流”兵法,最终要达到的,就是“万里一空”之境界。在空的世界里,什么都不存在,什么都不可知,这就是“空”。
  当然,“空”是并不存在的。知无的同时也知有,这就是“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