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抒情的替换,六十年代出生的情侣用各种方式在表达着自己,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傻气幼稚,可是无疑是认真的又充满激情的。现在想起来,我们那时候天天都谈论些什么啊--人生价值、爱情真谛、理解万岁。我们眼里的完美爱情,就是找到一个可以去依赖去爱护去沟通的知音。那时候,我们喜欢刘惠芳,那时候,我们喜欢高仓健。
有一个调查说,在海洋中拥有一座孤岛是很多六十年代生人的欲望。而这一般是排在十个欲望的第三到第五位之间。这个欲望,有可能是精神上的,也有可能是物质上的。从物质上讲,这说明了六十年代生人到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拥有了坚实的基础;从精神上讲,六十年代生人已经盼望远离都市,修身养性了。
这时候再来讨论完美爱情,恐怕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家庭幸福快乐也曾经被列为完美爱情的美好结局之一。总的来说,六十年代生人是严谨的一代人,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是热烈的又是严肃的,一如学院派风格的繁复。他们时刻拥有着一种责任感,无一例外地渴望着成功。这时候,一场完美的爱情,或许就是弗兰西丝卡的《廊桥遗梦》,爱得深沉馥郁却又隐忍而充满责任感,最终把一切深深地埋在心里,暗自回味。
70"s
BEATLES唱着梦想的时候,他说他有一个梦想,他说昨天已经远离,他说一切就叫它LET IT BE。这个时候,我们出生了,长大。
七十年代生人,前面那拨儿人基本上已经算传统派了,后面八十年代那拨儿又是完全的现代派。我们的出生成长,正好夹在中间,两头都沾上了一点儿。历史的交替,使这个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我并不认为他们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颓废。虽然身上有反叛、矛盾的一面,但同时也受到了逐渐规范的教育和拥有了比较宽广的视野。
关于爱情,无论哪个年代的人都会渴望,关于完美爱情,没有人不希望是深深相爱并且直到永恒。只不过在不同的年代,人们的追求方式方法以及爱慕对象的标准总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七十年代生人的思想观念开始变得多元,我们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已经有了教科书。王朔已经火起来了,琼瑶的小说也正看得如醉如痴。选择一个爱人和一段完美爱情的标准更加多面性:除了外貌、文凭和门户以外,还要看一个人的职业、收入、家庭情况,同时又要看自身素质和文化素质,但是一旦有了感情基础,又什么都不考虑不顾一切地相爱着。
物质对七十年代生人来说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我们需要完美的爱情,这个世界开始逐渐变得冰冷,物质爱情和金钱婚姻也开始成为潮流。很多人一边高唱"不管与你的爱有多苦",一边盘算明天到底是不是去买那个PRADA的皮包;伴随着一个广告的广告词,新的观念第一次被大声说出口: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爱情,第一次在七十年代生人的眼里,变得不再是一生一世。
七十年代生人的爱情,没有六十年代那么凄苦和煽情,也没有八十年代那么自我和孤独。
七十年代生人眼中的完美爱情是这样的:依旧是俊男美女,但是美貌已经不再是重要条件,人们看重的更是气质;文凭和工作以及收入都不能代表什么,我们更看重的是人的能力。但是我们不轻视金钱。完美的爱情就是我们敢于相信和正视爱情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对物质追求也很执着,我们会给心爱的人买玫瑰买钻戒买汽车买别墅,带着她环游世界。这需要很多钱,我们认为没有钱就没办法表达我们的爱。我们在一起为了梦想而努力,因为梦的那边有很多幸福。
所以七十年代生人的爱情注定是矛盾的。一方面钢筋水泥的都市,使人感情空洞追求金钱,另一方面又不是麻木的赚钱机器,而是依然固执地相信这世界充满爱。
七十年代生人就是这么跌跌撞撞地在爱情中寻找着自己的道路。七十年代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是多元的,但在这个多元性中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七十年代更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更尊重人的自由,更崇尚社会的进步和个人价值的完美结合,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爱情感动着社会。
一百个七十年代生人有一百个完美爱情故事的结局。这是因为,如果不是幸福的完美的爱情,我们根本不会去选择它。在这个年代,爱是自由的,所以爱更加是真实的,即使是金钱的光泽也掩盖不了它的光辉。
说到底,我们依然相信爱情。有了爱情这个世界才变得完美。
补丁
2004-2-4 7:45:02
夜里,姜老师上来邀俺写稿。根据紧急程度来看,俺恶毒地猜他一定是被人放了鸽子了。
于是一边琢磨着主题,一边打着游戏。然后一边写着稿子,一边打着电话。
这样的事情以前也有。俺有个不固定的专栏,通常都是个十万火急的活儿才轮得到俺。最怕的是新片儿影评,因为那样的话半夜都没地方买盗版去看。就好像情人节正主儿缺席,拉个暗恋的垫背也算聊胜于无。
这种事情对俺来说倒也无所谓,因为毕竟俺手脚还算麻利,要是字数不多,写写写也很快就出来了。当实战演习还是不错的,就当帮人打个补丁……俗话说早不忙夜心慌半夜起来补裤裆就是此理……写完了心里还特美,颇有曹植七步成诗的那股子得意劲儿……看看……朕还没老,相煎何太急……对于文字的控制能力,俺觉得吧,好歹讲明白一件事儿,还算是通俗易懂,也就是所谓的话糙理不糙。
据说倪匡和金庸因为文章经常在一起吵架。倪匡最怕的不是和金老面对面脸红脖子粗地吵,因为他说话比较利落又善辩,金庸讲不过他。但是他最怕的是金庸事后写信给他讲道理,因为金老的文字能力太强了,一封信能看得人哑口无言。比如俺,一直觉得自己嘴巴还算厉害,但是现在说着说着也经常词穷。然后觉得写起来会比较清楚一点儿,却发现辩论是件最没劲的事情。看论坛上乱抡的板砖就知道,通常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而且双方还都觉得自己赢了。唉,这些真叫人灰心。如果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话,一不留神又变成了翻旧账,这样的事情真是让人厌烦兼无奈。
人有时的境地挺悲惨的就在于,别人看你是什么样子,你如何去做都是毛病。不敬地说起阿梅,其实生前也算是阅人无数豪宅华服夜夜笙歌,人一去了,大家盖棺定论一致认为她凄凉孤独,这些话,俺想其实她也不一定爱听,那么一个坚强的人。再举个例子,俺有幸去过两次精神病院,走进去以后就战战兢兢规规矩矩的,生怕乱说乱动被别人当成真病人。到那时候俺再喊俺没病,谁又能相信啊。所以说有时相同的表象下是不同的真相,但是俺们现在,已经没有探究它的兴趣和欲望了。
看前几天大伙儿给俺的留言里说,知道的越多,有时候越搞不懂爱情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了。俺估计俺也是如此,有时琢磨推敲,经常会把一些思想引向一个未知的境地。哈哈哈……想起在MOP上看到的一道数学题:一个人八块钱买了一只鸡,九块钱卖掉,觉得赚少了,于是十块钱买回来,十一块钱卖掉,问这个人到底赚了几块钱。那个帖子真是个强帖,记得当时俺自然的反应推算就是赚了两块钱,但是还有说一块和三块的,而且他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真是个长帖啊,看到后来,俺完全糊涂了,也不知道到底赚了多少,光看见一群人在互相鄙视对方的智商和互赠SB的头衔……啊哈哈哈真是太可爱了……真是想得越多越麻烦……
这样事件的推论可能就是需要简化掉很多思维,拣自己喜欢做的一些事情,按自己的真实意愿去做。尤其是这一把年纪……已经慢慢开始正视自己的需要和忽略别人的看法。但是吧,结果又是猴吃麻花满拧了,在别人眼里看起来,这厮怎么越活越不懂事儿了啊。这样的悖论简直是太多了。比如一件无趣的事情,小时候可能觉不出无趣和丢人,还呵呵地将SB进行到底,现在恐怕没那耐心去奉陪,随时可以抽身而退,干点儿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儿去,但是人家眼里,这个人真是不成熟啊,怎么搁不住一点儿事说翻脸就翻脸。还有,朋友到底是干嘛吃的……应该是些有共同语言兴趣爱好话题的知己,而不涉及对方的隐私和空间……现在也被俺们玩儿反了……天天在一起就是聊隐私生活……其他做人处世方式,倒是格格不入了……唉,这样的世界已经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儿了……只可惜脸,不能跟着脑子越活越回去……
唉,路漫漫其修远兮啊……俺还要继续上下摸索……但是作为一块补丁……恐怕也难有什么大作为了……只有找找悲观主义的乐子罢……
上元片段
2004-2-5 23:01:22一一年中初次的月圆。无雪无灯。冷。元宵煮熟了像乒乓球。难吃。它和汤圆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包出来的,一个是摇出来的。吃多了,夜里会折饼。听窗外。爆竹不绝。
二黄色小说有固定的套路,看多了就生厌。远不如情色小说动人心魄。就好像正面全裸不如重重衣衫间掩映来得诱惑人心。它不论是怎么开始的,最终的结果都是用快感征服了对方。所以,黄色小说的危害性在于,它叫一些人误以为,性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最有效的东西。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