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神勇的侦察队.

第20章


 敌中
校说:“我们的部队驻在周张淄博一带,军部在周村,下
 辖两个旅..”他又说不下去了。
 郭亮问:“哪两个旅?”
 “............”
 郭亮冷笑说:“你不说么?让我来告诉你吧!一四一旅、新
 三十六旅,对么?”
 这些情况都是郭亮从其它俘虏口中得到的,现在抛向敌中
 校的面前了。敌中校听到郭亮说出他们两个旅的番号,露出吃
 惊的样子。这时郭亮就又对他说: 
“你认为我不知道么?你们的情况我完全明白。”说着把桌
 上的一张纸向敌中校亮了一下,又说下去:“情况都在我这里,
 我所以这样作,主要是测验一下你是否老实。现在在你面前有
 两条路:一条老老实实,你的生命可以得到安全保证;第二条是
 你还企图对抗,那是自取灭亡。看样,你现在是拿自己的生命在
 开玩笑了。”
 敌中校看到郭亮是在考验他,他认为对方已经什么都知道,
 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了,而更主要的还是他害怕为此而丢掉性命。
 因此,当郭亮又问下去时,他就对答如流了。郭亮问:
 “一四一旅驻什么地方?” “旅部驻张店,周村驻一个团,其它分驻长山、桓台、齐东、邹
 平一带。” 
“新三十六旅?”
 “除一0六团驻淄川城,其它尚滞留明水、埠林地区..”
 郭亮问过驻地,又问到他们的装备,敌中校都一一回答了。
 郭亮对敌中校审讯后,对于中校所提供的材料,还不够放
 心,又和其它俘虏的口供对照,从各方面证实已准确无疑后,就 马上交电台发出。
 随着发报机的哒哒声,郭亮的心情在沸腾着,电报发出的虽
 然大都是些地点和数目字,而这些简单的地名和数字是他们几
 天来,千辛万苦,历尽艰险才追求到手的啊。是的,只要这些情
 报发回兵团司令部,他们的任务也可以说大体完成了。指挥员
 根据这些情况,就可以确定战役的部署。想到这里,郭亮听到发
 报机低微的哒哒声,像是一曲极动听的音乐。
 从俘虏口里掏出的情报,是随审讯随核实,核实后就马上发
 出的;周村、张店的敌情基本弄清了,现在电台正在发这方面的
 情报。随着情报的不断发出,郭亮肩上的千斤重担像在渐渐的
 减轻,只有发出最后一则情报,他才会感到真正的轻松。在回去
 的路上,虽然还要押解着一批俘虏,走三百多里路,沿途还得冲
 出重重危险,但这都不足为虑了。就是遭遇上敌人,他也不怕
 了,他很有信心可以冲杀出去。俘虏丢不丢已不成问题,因为情
 报已经飞回兵团司令部,他们已完成任务了。
 郭亮正在电台的发报机前沉思,突然一阵“哒哒..”的机
 枪声传过来。枪声使郭亮从沉思中惊醒过来。怎么回事?莫非
 发生了敌情?在这紧张而又无声的战斗里,最怕听到的就是枪
 声,可是枪声还是带着刺耳的哨音传来了。
 郭亮额上的青筋在跳动,他戴上帽子,气呼呼的奔出房门,
 他一出去,哨兵就向他报告:
 “西北方向发现敌情!”
 第八回.
 敌情是这样发生的。
 郭亮曾派往西北方向一个侦察小队,到周(村)桓(台)公路
 上去捕俘。这条公路是通往农村的,沿途此较荒僻,路上行人不
 多,敌人在这一带的警戒也不怎么严紧。根据这些特点,这个小
 队就采取分散硬抓的方式来捕捉敌人。他们把侦察员撒在公路
 线上,遇有可捕的对象,就猛扑上去,拖下公路越野而走。就这
 样,他们也抓到不少俘虏。
 小胡带着他的侦察班,也参加了这一路的捕俘工作。他就
 是侦察营在猛插过来的急行军中,在小焦指挥下,曾应付敌伪,
 并解救过两个村干部的那个青年尖兵班长。小胡在侦察工作上
 虽然也很勇猛,可是办法比小马和小焦少一些,特别是遇上意外
 的情况,他不能当机立断,显得有点犹豫。这次捕俘,他指挥自
 己的班,分散在一段公路上,也捕获了几个俘虏,任务完成得还
 算顺利,本来就可以回去了,但是小胡看看天色还早,还想再捞
 一把,他命令副班长带着班里的侦察员押解着俘虏先回去,自己
 就和两个侦察员留下来。 
小胡等副班长他们走后,和两个侦察员坐在公路边上,眼望
 着公路远处,像蹲在水边垂钓的渔人,眼睛直盯着钓饵,静等着
 鱼儿上钩。
 他们这次出来,是以敌人军部搜索营的面目出现的,都穿着
 便衣,并具有着敌人便衣的特点:歪戴着帽子,敞开怀,对人横眉
 坚眼的蛮横态度;枪虽然是暗藏在腰里,却故意的把枪网露在外
 边,像是生恐怕人家不知道他是带着枪似的。不过,所不同的是
 敌人这样作是为了吓唬老百姓,而小胡他们这样作只不过是做
 给敌人看罢了。
 小胡在公路边等了好一会,虽然不时的有行人从身边走过,
 这里边也有蒋匪军的士兵,但是都不是他要捕获的对象。他有
 点焦急,闷闷的抽起纸烟来了。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回去
 还有.将近二十里路程。看样,他该往回走了。小胡心里很不乐
 意的说:“难道能空手回去么?”
 就在这时候,从北边远处走来一辆人力车。一看车上的乘
 客,小胡高兴的笑了。原来这部人力车上坐着一个蒋匪军官,车
 后跟随一个斜背枪的士兵。这军官的块头很大,宽大的身子塞
 进车座里,车被压得吱吱作响。一个枯瘦的老车夫,拖着载重的
 车子,吃力的迈着艰难的步手,汗水顺着苍白的鬓发流下来,大
 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老家伙,快点走!”
 敌军官像吆喊着牲畜似的,不时的对老车夫叫骂着。跟在
 车后的蒋匪士兵虽然也从后边推着,可是车子走的还是很慢,因
 为老车夫实在是太累了。
 小胡一看是个好对象,就向身边的侦察员使了个眼色。俟
 人力车走近,他就对两个侦察员说:
 “走!咱们也得赶路啊!”
 说着他们就和人力车平行的向周村方向走去。既然是同路
 走,小胡就搭问人力车上的军官: “官长!到哪里去呀?” “到周村!”
军官又以长官对下属的音调问小胡:“你们到哪
 里去?” “我们也去周村,回军部去!” “你们在那里作事?” “军
部搜索营,我们刚出差回来。” 敌军官一听对方是军部的人,口气就
有点和缓了。他感到自 己虽是军官,可是对方却不是一般的士兵,而
是大衙里的人啊!
 这些人可得罪不得。因此敌军官就笑着对小胡说: “你们干的是好差
事啊!” 小胡搭讪的说:“官长太客气了,干我们这差事呀,整天尽
 跑腿。”
 为了讨好敌军官,小胡就对身边的一个侦察员说:“去!帮
 官长推一会!”
 侦察员马上跑到人力车后,帮蒋匪士兵推着车子。敌军官
 略表客气的说:“这怎么能行!实在太感谢了!以后你们到我那
 里,我一定好好招待!” 
小胡问:“官长在什么地方作事?” 敌军官说:“我在桓台驻防。”车
后的蒋匪士兵马上接过来对小胡说:“这是我们杨连长!” 
小胡显出恭维的样子说:“啊!原来是杨连长。以后我们出
 差到桓台去,一定去拜望!” 杨连长很认真的说:“到恒台,可
一准到我那里去啊!”说着 就大方的递给小胡一支烟。小胡接过后;说:
 “杨连长可真是好脾气!以后我们到你连上去作事吧?!”
 杨连长推托着说:“不敢!不敢!你们干的差事就挺好,可
 不能随便丢掉!说实在,我也不能请你们到我连上来。怎么能拉
 军部的兵呢!如果有人说我目无上级,这罪名我可担不起。” 小胡说:
“这没什么!到哪不是当兵!” 杨连长笑道:“话又说回来,要是你真
的到我连上来,我马上提拔你当班长,打一两仗以后,一有缺额就让你当排长!”
 小胡说:“这太好了!” 
小胡在行进的过程里,不断的和敌连长闲谈着。看来他的
 谈话很使对方欢心。按道理一旦靠近敌人,是用不着谈这么多, 就
可以下手的。可是情况有了变化,小胡不得不找些话题来和 杨连长
谈下去。小胡虽然在敌人眼前谈笑风生,实际上,他内心 里已很焦急了。 
当他一贴近敌连长时,只看到人力车后有一个蒋匪士兵,可
 是当他命令一个侦察员去帮助推车子时,这个蒋匪士兵就向后
 边的远处吆喊:“快点!快跟上来!”小胡往后一看,原来后边还有
 一个士兵。这个士兵为杨连长背着行李,由于包袱太重,走不
 动,被拖到后边大半里路。这一新情况的出现,使小胡迟迟不敢
 动手,要是一动手,后边的那个士兵跑了,一去报告就会招来麻 
烦。因此,他就不得不多找些话题来和杨连长攀谈,想等后边的
 士兵赶上来,然后再下手,把官兵三人一齐搞走。
 小胡以焦急的心情等了好久,还不见那个士兵上来,由于增
 添一个侦察员推车子,车子走得更快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