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渡

第43章


云天溪源头在彭城的经环山,只是环城一转直达这里,再加这北城地势很低,故而水流较急,哗哗作响仿佛瀑布之声。云天溪旁有一天然形成的石桌,石桌旁围了几张竹制的藤椅,高雅非常。青竹子正坐在那藤椅上朗朗诵读。但听他念道:“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师傅错了!”我说道。
  老父听我说话,起身整了整素袍,呵呵一笑说道:“哪里错了?”
  我说道:“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错了,应该这样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父问道:“此话何解?”
  我说道:“此句的解释是,君主统治人民,只是他们去做事就可以了,没必要让他们知道在做什么,为什么做。”
  老父反问道:“然而如此解释可符合夫子仁政爱民的原则?”
  我细细想来,确和孔子的仁义不符,不免结舌。
  老父接着说道:“我如此断句,却是符合圣人的仁爱的。如上句所说,诗、礼、乐这三种东西是教育民众的根基,必须抓好,若百姓掌握了诗礼乐,那便是好事,就应该让他们发挥;若百姓没有掌握,我们就应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如此上下文联系的解释,岂不是恰到好处?”
  听老父如此解释,忽然明白,读了这么多年的《论语》,我竟然断错了句字!如此一想,不知还有多少句子因为没有标点,自己断错了,误解了句中的含义。一时沉默,局促不言。
  老父见我如此摸样,哈哈一笑说道:“写文不加注,后人各自述。多少高雅意,皆被子曰误!看你也是爱书、痴书之辈,只是仅仅学会了断章取义,却不能上下联系。以后需要好好揣摩文意,我那陋室之内四书五经、古往今来的名著文章,诗词歌赋,礼仪诗乐,九章算术,天文地理等等应有尽有;更有古往今来的大师为此多数的注解,满满三间书简。自今日开始,你便在那屋中研读诗书,可愿意?”
  我听到老父如此说立时激动的说道:“我愿意!”
  除了在尛儿家中那段时间看了些许书籍之外,这辗转一年多的时间,除了佛经,我再也没看过其他的书籍。我本是爱书之人,对书籍的痴迷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学生对游戏的痴迷程度度。这么长时间没有看过书,正暗自心急,如今挺老父说要让我在此诵读诗书,当然高兴万分!
  老父捋须说道:“如此甚好!只不过,在你读书之时,你的两位师姐也会时不时的和你一块儿学习,你切不可在读书期间生有别念。”
  我点头如捣蒜。这种情形那还管他有什么条件,我只要能够读书就行了。
  老父莫测一笑,而后问道:“是不是吟雪让你喊我回去吃饭?”
  我一拍光秃秃的脑袋,竟然忘了自己所来的目的,不免哑然一笑。
  饭后,老父将我领到东面的那栋小楼的二楼。这栋小楼名唤博雅阁。取藏书广博,书意高雅之意。老父推开其中一间房间的门,映入眼中的全是书简。房中除了一张书桌,一张藤椅,剩余的空间全填满了书简。看了其余几个房间,也都是如此。我心中大喜,反正也回不去了,倒不如把这里的书全都看完,哪怕一生守在这里也是好的。故而说道:“老先生,我可不可以现在就开始啊!”
  老父哈哈笑道:“当然可以!”然后又吩咐了几句,便下楼去了。
  我先进入最北面那间房间,粗略一看,书架上都是诗词歌赋。又随手翻了几捆书简,忽然发现在一部分书简之中各夹有一个卷轴。顺手打开《孔子家语》中夹带的卷轴,只见卷轴中写着两列字。左边一列字迹苍劲,虬劲有力,显然男人手笔。这列字道是:吾从何来?凭一支神笔,借一道天火,穿千年风霜,幸能谈笑间翻天覆地。最后一个“地”字右下角写着三个小字道是:青竹子。原来,这句话是青竹子老先生所写。在看右边另一列字迹隽秀,宛若行云流水,又似桃花甫开,美丽异常。道是:君欲何去?收绿林豪杰,灭铜马悍匪,行一世轮回,竟开汉家江山三百年。那“年”字的右下角却也写了字,只是两个,道是:晴儿。
  暗自读了几遍,忽觉这副对联竟是对那大门上的“做一世闲人,无拘无束,无牵无挂,诸君莫问:吾从何来;饮三杯淡酒,散发披头,袒胸露背,莫要追寻:吾欲何去?”的回答。只是其中却含有一些天机和杀戮,莫不让人难以捉摸。
  又看了看晴儿那两个字,暗想,这晴儿可能是位女子吧,兴许是老父的妻子,不然老父怎会与她如此一问作答。人人都说,字如其人,这列字美丽异常,想这叫做晴儿的女子也必是十分漂亮的。但为何不见她呢?她去了哪里?忽又想,老父可是龚胜的师傅,年纪早已过百,想那叫晴儿的女子也早已魂入黄土了吧。也罢也罢,我再看看其他书简中夹带的卷轴中写的什么吧。翻开《列子》,打开其中的卷轴,上面写的不是对联而是一首诗和一首词。
  诗曰:千年微尘凝未发,一朝才满冠天下。
  寻得前世高祖约,三尺青锋斩霜华。
  读了两遍,没有读出任何意思,便不免有些索然。于是看了下面的那首词,词曰:《清平乐》
  原宿林间,却欲入尘凡。奈何情深多幽怨,误了几句谶言?
  佛渡博雅一微,天地反覆伐断。千古绝世奇才,沦落天上俗仙!
  仔细看了又看,却比那首诗更让人不解,一时暗忖:这些是什么?有诗有词,似乎说的是一个人的经历一般,只是模模糊糊猜不透具体事件。只好作罢,然后又从《老子》中拿出一个卷轴打开一看,却是十首七律。###第三十四章 十言九谶
  那卷轴之上分明写着十首七律,字如云霞,飘忽若天马行空,苍劲似蛟龙倒海,当是行书无疑。细细瞧来,第一首诗写道:
  半生军师侍东汉,风雨沧桑历千年。一世痴情谁复问?轮回寻得十世缘。
  莫说君无通天志,只是心中唯林泉。奈何人间帝王师,旷世奇才沦为仙。
  诗的旁边是一幅小图,图中所画乃是一竿青竹。那青竹色碧叶青、竹节分明、刚劲异常。只是这首诗中所写与这青竹没有任何关系,思索了半晌,却也思索不透这其中含义。
  不觉转看下首,下首诗道:
  本是赤龙帝子裔,蛰居南阳隐华气。长安学得治国志,绿林铜马合为一。
  宝剑锋从磨砺出,借得天地共发机。一朝登上天子座,笑制六合施仁义。
  这首诗的旁边也画着一幅插图。这插图的内容却是一棵长了九穗的禾稻。却想这九穗的禾稻又是什么意思?当真非我所能了解。再看下一首,插图所画,是两把大刀,把把锋利无比,寒光四射。那诗写道:
  宝刀暂藏何妨老?生死十年利未消。他日出鞘惊天地,见血封喉啖肉笑。
  谁哂英雄成燕雀,鸿鹄高翔千里遥。万种悲欢尚识得,莫叹当初羽一飘。
  这首诗却是简单。毕竟这插图所画就是诗中所写的大刀。说是这把刀尘封了十年,锋利如往,一朝出鞘,便可啖肉饮血,成就主人封侯拜相之愿。我呵呵一笑暗自忖道:终于有一首看得懂了。
  接着下一首诗曰:
  久从游学识英雄,杖策南来见略同。首建雄谋恢汉业,云台端合议元功。
  功臣当有三十二,剑佩红蔼云台封。元侯第二人知否,二十八宿正相称。
  这首诗旁边的插图是二十八颗闪耀的星星,东西南北四方各有七颗。东方七星中青龙角位置的角星尤为明亮。这颗星星的旁边似乎写着角木蛟三个楚篆。这首诗我是识得的,它是两首诗的合体,前四句是宋朝诗人徐钧所写《云台二十八将诗》中的邓禹;后四句则是化用的南宋诗人林同的《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邓禹》。原诗如此:功臣三十二,剑佩蔼云台。第一人知否,曾闻孝母来。如此看来,这两首诗均是写那位于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邓禹,传说邓禹是二十八星宿的角星角木蛟转世。想来此诗定也是如此!只是,邓禹功高第一,为何此诗却称其为第二呢?这口气未免大了一点儿。
  再往下看,却见第五首诗写道:
  佛本无心惹埃尘,常坐菩提寻善因。奈何三省本非我,木框岂能照自身?
  日日蒲团数念珠,岁岁难悟是凡尘。一朝珠散人逝去,看透生死若烟云!
  这首诗的旁边画的却是一个镶镜子用的四四方方的木框,只是不见了所镶的镜子。木框清新淡雅,显得简洁大方。只色泽有些灰暗,似雾布林间,气蒸湖面。
  那第六首诗写道:
  方家有女初挽髻,清纯秀雅笑倩兮。习文习理奇女子,可诗可赋才佳丽。
  二八年华倾芳心,一生狼烟只随君。深山苦等十数载,缘来终结成连理。
  这首诗的旁边画的是雪霁初晴,霞光普照的情景。但见那雪洁白无比、无有瑕疵。浮于茫茫尘世,覆于苍茫大地,大有掩盖一切丑恶之势。
  第七首诗写道:
  沉浮梦月遮光华,天仙碧玉出林家。千里寻爱途病逝,孟姜比拟岂可差?
  奈何情缘未曾来,空留余恨夕阳匣。豫章鄱阳留一愿,来生再圆梦中话!
  这首诗的旁边所画乃是一片树林,林中三个小孩儿玩耍的高兴万分,可爱异常。
  第八首诗写道:
  谁陪终老度春秋?双宿双飞哪堪求?惟愿一生青竹傲,甘入深宫锁骅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