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大传

第七十六章 宽和


陈豨将长安派去的都尉扣押在北地,拒绝返回长安的消息很快就被快马飞报至宫中。刘邦看完奏报后,虽然原本已有所预料和准备,但仍然很是愤怒。没想到,自己的同乡原本军中的一个参议也敢谋反,也暗暗责怪自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握有重兵的几个异姓王那里,忽略了在北地貌似忠心耿耿的陈豨,不经意间他的势力就已经发展成敢和自己叫板起来的程度。
    这等大事,刘邦必须要召集在长安城内的文武重臣到未央宫谋议平叛的方略。
    重臣们大都已经知晓了陈豨欲在北地割据为王的情况,在大殿之上个个义愤填膺,特别是军事将领纷纷主动请缨要上前线将那陈豨捉拿回来,由陛下处置。但是刘邦未置可否,始终未有表态。
    这喧喧嚷嚷的大殿之中,唯有淮阴候韩信一直神情漠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做派让始终都在殿上观察各位文臣武将神色的刘邦很不舒服。
    刘邦终于发话了,他问韩信:淮阴侯,你可是我大汉的常胜将军,此番要去剿杀叛军,你来领兵如何?
    樊哙和周勃这二人因为在北地统兵抗击过匈奴,所以本是最积极要去北地征伐陈豨的,但听刘邦亲自点将韩信,也就立即不吭声了。在他们的心目中,若要是战神韩信亲自领兵出征,他们也就甘于在其麾下授命行事而已。
    倒是没有出乎刘邦意料的是,韩信又如同上一次抗击匈奴一样,称病拒绝。
    这等于是一而再地不给刘邦丝毫面子,刘邦的脸色阴沉得可怕。做为韩信的伯乐,丞相萧何也暗自着急,可是也没办法。他了解韩信的脾气,一旦倔强执拗起来,那是怎么拉都拉不回来了。自从韩信由楚地被带回长安贬为淮阴候后,萧何、韩信一向亲密的关系,一下子因为萧何主动疏离而冷淡下来。所以站在殿上的萧何本想劝慰勉励一下韩信,让其能再次披挂上阵,这样就能给刘邦一个大大的台阶,使得君臣关系融洽和气。不过,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因为他也没有把握,如今对谁都牢骚满腹浑身都长满刺的韩信,还能不能听得进去自己的劝。
    众臣窥见刘邦的脸色,也都暗暗心惊,不敢说话了。大殿一下子鸦雀无声。
    刘邦本来对韩信还存有一丝希望的心理,经过今天大殿之上韩信毫无回旋余地的拒绝,使得他对韩信彻底失望。有时就是这样,当对一件事或是一个人彻底地失望之后,反倒无所牵绊,不必再左右权衡,反而轻松下来。况且,刘邦要韩信领兵出征,也不过是试探一下韩信对自己是否还有忠诚之心,若韩信真得爽快答应了,他倒并不放心让其统领大军,因为那无疑是放虎归山。而且若如自己的皇后吕后所疑虑的,韩信很有可能与陈豨有串通一气之可能,那阵前倒戈合兵一处,那就会造成天大的麻烦。
    所以沉默了一会儿的刘邦,又笑了起来。出乎所有人意外地笑着对韩信道:既然淮阴侯身染沉疴,那就在府中安心养病。待痊愈之后,若国有战事,再上阵杀敌不迟。
    韩信见刘邦这么和颜悦色对待自己,丝毫不怪罪自己刚才不留情面的直接拒战。也满脸困惑不解,有点痴痴傻傻地对刘邦道:谢陛下体恤臣的难以统兵之过,陛下宽宏隆恩,臣感激涕零。
    刘邦看着匍匐在大殿上的韩信,嘴角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之后,便大声道:既然淮阴侯因病无法领兵,朕命樊哙、周勃二人各领一路大军,分左右两路,进兵北地,朕会亲率中军督战剿灭叛贼。
    “诺。”樊哙和周勃二人躬身领命。
    众人也高声齐祝:大军旗开得胜,凯歌而还。
    定下吉日之后,刘邦的大军以及各封王、诸侯的军队如潮水般同时向北地扑去。陈豨见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封为代王,同时联络韩王信残部,合兵一处率军占领了整个赵代之地与刘邦分庭抗礼。
    刘邦亲自率领中军自东面进兵,顺利进入北方的重镇,战国时代韩国的都城邯郸之后,安下营盘,没有继续进攻。
    随军参议的御史大夫周昌有些纳闷,为何陛下不一鼓作气扫平北方、诛灭叛军。他真得有些担心,刘邦享乐耽色的老毛病又犯了,如同上一次在晋阳,盘恒时日过久,使得士气松垮,与大战是百害而无一利。于是便来至中军大帐,建言刘邦速速进兵。
    周昌疾步入帐时,刘邦正伏在案几上全神贯注地看着敌我双方布兵的军事地图。
    “陛下”周昌略显急躁,所以声音也比平日大了些。
    刘邦被他一惊,抬起头见是周昌,便问道:老先生如此急忙,所为何事?
    “陛下,为何不趁我军士气正盛,催动三军,速速追击逆贼,何故又在这邯郸城停留下来?陛下莫不是。。。。。。”周昌言语急促,但又结结巴巴所以涨得一张老脸都红了起来。
    “莫不是什么?”刘邦见周昌此状好笑,但又知晓一向耿直不阿,若有看不惯之事便要说出来,显然是打算揭自己在晋阳时的老底,所以又有些羞恼。
    “陛下不可留恋春色,耽误了社稷大事。”周昌忍不住还是说了出来。
    “荒唐,朕在你的眼中就如此昏庸不堪吗?”
    “陛下天纵奇才,英明神武,方有汉之天下,只是陛下有时甚爱醇酒美妇,怕因此而耽误了大事啊。”周昌非常恳切道。
    但凡有所作为,能够开创一片天地的君主都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哪怕有时不为人知的所作所为是被群臣误解被批评指责之时,依然能够平和淡定,不去做无谓的争执,更不会龙颜大怒使用权力而压服。只有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襄助者真心地帮助你完成大业,而不是被群小佞臣包围,从而如同深陷在沼泽里,不知不觉危险就已淹没至头顶,再无力气挣扎起来。
    刘邦对周昌这样赤裸裸地指责自己,并没有生气。他微微一笑,看了看周昌,道:你且近前来。周昌忙挨近刘邦身边,刘邦指着手中的地图道:你看看陈豨现在军队的布防。说着他用手指沿着图上漳水河的位置慢慢地划了下来。
    刘邦轻轻地敲着地图笑道:这个陈豨,本就是我身边的一个小吏,哪里有什么气度和格局。他只敢以漳水河为天险来阻止我进兵,不过是想在我这讨点便宜后,割据一隅,苟且偷生。若是他能抢先占据邯郸,那朕征讨起来反倒要更费心力了。不过面对朕他没有这个自信和勇气。说完,刘邦呵呵笑了起来。
    周昌虽然并不太懂军事,但是他明白天下大局,经过刘邦对于军事上两军对垒的现状分析,他已经理解了刘邦对大势的把握和自信。他不得不钦佩刘邦的眼光。
    “不过在策略上朕可以藐视这个陈豨,但是战术上朕不得不谨慎待之。”刘邦的目光变得冷峻起来。
    “老先生,你要知晓朕此次进兵,长安附近的精锐兵力一大半都已分配给了樊哙和周勃的左右二军,我这中军是要各封王和诸侯带兵而来,但是他们逶迤拖沓,精兵尚未全至,如果此刻冒进,难免会被以逸待劳的陈豨所部而围,所以朕岂能无备而攻,重蹈昔日白登被围之险呢。”
    周昌这下全明白刘邦此时为何要在邯郸停留的原因了,他想到刚才自己对刘邦出言不逊之词,完全是误解了刘邦的用意。羞惭至极,连声道:陛下知己知彼,对战局洞若观火,臣真是愚昧之至,妄言无礼,陛下当治臣之罪。
    刘邦笑了笑道:老先生你不太懂军事,也是为朕好才会直言不讳,朕不会怪罪与你。
    “臣羞惭惶恐,若有地缝臣就钻进去了。”
    刘邦哈哈笑了起来。
    “朕已有过一次疏漏和大意,断然是不会有第二次的。放心吧,我的御史大人。”
    “陛下英明,臣不及万一。”
    “真是稀奇了,一向不曾奉承与朕的你,今日也学会溜须拍马了啊。”刘邦笑得很开心。
    “臣现在是肺腑之言。”现在的周昌对刘邦的胸怀、眼光和用兵,的确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好了,既然老先生已明白朕的方略,你要抓紧时间替朕办两件事。”
    “请陛下明示,臣立即就去办理。”
    “第一件,就在这邯郸就地招兵,选出四位能冲能杀的勇士,朕要封他们为将军让其领兵出征。”
    “这,”周昌沉吟了一下,小心道:陛下,招兵之事,臣即刻去办,只是还选出将军,恐有不妥吧?
    “为何啊?”
    “跟随你被那项羽迁往蜀地之时的一些兵将,如今都还有未被封为将军的,现在若是将这四个手无寸功的北地之人封为将军,众人难以心服,陛下也不好统领他们了。”
    刘邦听了笑道:老先生言之有理。不过,眼下朕不得不出此招。一来他们对北地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熟悉,朕可用之。最为重要的是,朕就是要给跟随陈豨的人看看,朕乃大汉皇帝,随便一个勇夫朕都可以封为将军,而陈豨最多能给他们些什么呢。这仗没打,他们就会觉得追随一个陈豨能有多大的前程。
    周昌听了刘邦这一番见解,不觉大声称妙。
    “不过方才你提醒朕的也对,朕自会跟自己的老弟兄说明清楚,以免心生误会。”
    “这第二件事便是速速去筹集万金,朕有大用。”
    “万金?”周昌瞪大眼睛,看着刘邦道:如今如今粮草还算充足,哪里需要万金去购置补给啊。
    刘邦笑了起来,道:朕这万金是给陈豨用的。
    “什么?”
    “老先生,你忘了你给朕上的章奏里,言陈豨所用之人大多是经商之人,狼狈为奸,囤积居奇,使赵代二地民怨沸腾了吗?”
    “正是如此。”
    “商人的眼中只有钱财,朕只要用这些钱,就可以让跟随陈豨之人心猿意马,到最后定会弃陈豨而阵前倒戈,这样的话岂不是让朕省了不少事情。”
    “陛下真是洞破世事,那陈豨是在螳臂当车啊。”周昌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速去办理吧,朕还真要在这百年大城好好高卧几日了。”
    “诺。”周昌欣然领命而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