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我皇上陈之。
臣每于祭祀侍仪之顷,仰瞻皇上对越肃雍,跬步必谨,而寻常莅事,亦推求精到,此敬慎之美德也,而辨之不早,其流弊为琐碎,是不可不预防。人臣事君,礼仪固贵周详,然苟非朝祭大典,难保一无疏失。自去岁以来,步趋失检,广林以小节被参。道旁叩头,福济、麟魁以小节被参。内廷接驾,明训以微仪获咎。都统暂署,惠丰以微仪获咎。在皇上仅予谴罚,初无苟责之意。特恐臣下误会风旨,或谨于小而反忽于大,且有谨其所不必谨者。行礼有仪注,古今通用之字也。
近来避皇上之嫌名乃改为“行礼礼节”。朔望常服,既经臣部奏定矣,而去冬忽改为貂褂,御门常服挂珠,既经臣部奏定矣,而初次忽改为补褂。以此等为尊君,皆于小者谨其所不必谨,则于国家之大计,必有疏漏而不暇深求者矣。夫所谓国家之大计,果安在哉?即如广西一事,其大者在位置人才,次在其审度地利,又其次在慎重军需。今发往广西人员不为不多,而位置之际未尽妥善。姚莹年近七十曾立勋名,宜稍加以威望,令其参赞幕府,若泛泛差遣委用,则不能收其全力。严正基办理粮台,而位卑则难资弹压,权分则易牵掣。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诸将既多,亦宜分为三路,各有专责。中路专办武宣大股,西路分办泗镇南太,东路分办七府一州。至于地利之说,则钦差大臣宜驻扎横州,乃可以策应三路。粮台宜专设梧州,银米由湖南往者,暂屯桂林,以次而输于梧。由广东往者,暂屯肇庆,以次而输于梧。则四方便于支应,而寇盗不能劫掠。……
又闻皇上万几之暇,颐情典籍;游艺之末,亦法前贤;此好古之美德也,而辨之不细,其流弊徒尚文饰,亦不可不预防。自去岁求言以来,岂无一、二嘉谟至计,究其归宿,大抵皆以“无庸议”三字了之。间有特被奖许者,手诏以褒倭仁,未几而疏之万里之外。优旨以答苏廷魁,未几而斥为乱道之流,是鲜察言之实意,徒饰纳谏之虚文。……
臣又闻皇上娱神谈远,恭己自怡,旷然若有天下而不与焉者,此广大之美德也。
然辨之不精,亦恐厌薄恒俗而长骄矜之气,尤不可以不防。去岁求言之诏,本以“用人”与“行政”并举。乃近来两次谕旨皆曰:“黜陟大权,朕自持之。”在皇上之意,以为中无纤毫之私,则一章一服,皆若奏天以命德,初非自执自见,岂容臣下更参末议?而不知“天视自民视,天听自民听”,国家设立科道,正民视民听之所寄也。皇上偶举一人,军机大臣以为当,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臣等九卿以为当,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必科道百僚以为当,然后为国人皆曰贤。黜陟者天子一人持之,是非者,天子与普天下人共之。宸衷无纤毫之私,可以谓之公,未可谓之明也。必国人皆曰贤,乃合天下之明以为明矣。古今人情不甚相远,大率憨直者少,缄默者多。皇上再三绣之使言,尚且顾忌濡忍,不敢轻发。苟见皇上一言拒之,谁复肯干犯天威。如禧恩之贪黩,曹履泰之污鄙,前闻物论纷纷,久之,竟寂无弹章。安知非畏雷霆之威,而莫敢先发以取罪哉!自古之重直臣,非特使彼成名而已,盖将借其药石,以折人主骄侈之萌,培其风骨,养其威棱,以备有事折冲之用,所谓“疾风知劲草”也。……
今日皇上之所以使赛尚阿视师者,岂不知千金之弩轻于一发哉!盖亦见在廷他无可恃之人也。夫平日不储刚正之士,以培其风骨,而养其威棱;临事安所得人才而用之哉?……
此三者辩之于早,只在几微之间。若待其弊既成而后挽之,则难为力矣。臣谬玷卿陪,幸逢圣明在上,何忍不竭愚忱,以仰裨万一。虽言之无当,然不敢激切以沽直声;亦不敢唯阿以取容悦。伏惟圣慈垂鉴。谨奏。两个折子递进宫的第二天,曾国藩因一路风寒劳顿,
癣疾有些发作,便上折告假,想休养几天,借此整理一下落下的日记,补齐《过隙影》。
但咸丰帝却以“朕知道曾国藩查赈劳顿辛苦但因兵部事繁尚书保昌又病危挨顺天府乡试后再行休憩”而没有准假,这倒大出曾国藩的意料之外。——曾国藩想:该不是自己上的两个折子出什么事了吧?
第五部分 一肩明月两袖清风第110节 姚莹被罢黜
转天,钦命礼部侍郎曾国藩为是科顺天武乡试大主考的圣谕,下到各部院。曾国藩这才释然。
是科顺天府乡试的副主考为兵部右侍郎沈北霖。
沈北霖是浙江钱塘人,字尺生,又字郎亭,两榜出身,素有能员之称。
曾国藩到了兵部才知道,咸丰帝原定的是科武乡试的大主考是穆彰阿,曾国藩是副主考,沈北霖只是一名搜检大臣,而且穆彰阿已经着手准备武乡试的一应事情,哪知道皇上突然变了主意,撤了穆彰阿而换上了曾国藩。
同一天,上书房师傅、侍讲学士杜受田升署为协办大学士管工部的圣谕也下到各部、院。
曾国藩凭经验得出结纶,皇上要向穆彰阿下手了。
曾国藩料得不错,穆彰阿的恶运真的到了。
事情出在曾国藩曾向咸丰帝举荐过的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姚莹。
姚莹是大清国上上下下公认的能员,在福建平和知县任上,因政绩突出,调台湾署海防同知、噶玛兰同知。道光时,封疆大员赵慎珍、陶澍、林则徐等皆向朝廷举荐过,诏嘉奖加二品衔,予云骑尉世职。但因在对洋人的看法上与穆彰阿、耆英意见相左,遭穆、耆诬陷,终被道光帝帝革职归籍赋闲。穆、耆对洋人采取的一贯态度是洋人说什么是什么,从不敢存有半点的反驳,而姚莹则恰恰相反。
姚莹被罢黜,是发生在道光年间的一件大事,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穆、耆等惧洋派们曾经很是得意过一阵子。
曾国藩离京赴山西核捐查赈期间,咸丰帝在宫里便召见恭亲王奕、文庆以及肃顺、杜受田等身边的几个人,决定了解一下姚莹被革职的经过。
文庆当先讲话:“说起姚莹,确是我大清国难得的好官员。尤其在缉匪安民方面,更有一套别人学不来的本领。广西如果不是郑祖琛当巡抚而是姚莹,哪能闹出这么大的乱子!”
咸丰帝道:“曾国藩也是这么讲的。朕今天就想弄明白,姚莹究竟是为了什么事被革职永不叙用的?——听说一同革职的还有一个达洪阿?”
杜受田抢先跪倒道:“回皇上话,不是为臣要讲谁的坏话,姚莹和达洪阿,可全是穆中堂和耆中堂两个人闹的!老臣以为广西事紧,正需姚莹和达洪阿这样的能员。——郑祖琛是穆中堂向先皇保举的能员,一个好好的广西,快被他断送掉了!皇上,郑祖琛已被押进京师快一个月了,穆中堂不仅压着不审,还在想办法替郑祖琛开脱。穆党误我大清国呀!”
咸丰帝想了想,问肃顺:“肃顺哪,杜师傅讲的话你认为怎么样啊?”
肃顺跪下禀道:“回皇上话,奴才以为,要振朝纲,非下决心不可!——穆彰阿当道,耆英误国,琦善糊涂,一个好好的香港硬断送在这三人的手里!皇上,是时候了!”
杜受田这时又道:“皇上,还记得先皇最厚待的王鼎吗?——不就是因为参奏穆彰阿误国不成而自尽尸谏的?——王中堂死得冤哪!”
一说起王鼎,文庆的眼里霎时溢满泪水。
文庆是王鼎的门生弟子。王鼎自尽时,已是太子太师,以东阁大学士管理刑部。
王鼎死时,手里还攥着参穆彰阿的折子,被来验尸的陈孚恩悄悄撕毁。
文庆恨穆彰阿,实更甚于杜受田。不是触到痛处,决不表露丝毫。
但文庆的表情,还是被咸丰帝看得明明白白。
咸丰帝于是决定,就从姚莹身上找出理由,给穆彰阿来个措手不及。
顺天武乡试的第二天,一道针对穆彰阿的圣旨下到各部、院。
旨曰:“穆彰阿身任大学士,受累朝知遇之恩,保位贪荣,妨贤病国,小忠小信,阴柔以售其奸,伪学伪才,揣摩以逢主意。从前夷务之兴,倾排异己,深堪痛恨!如达洪阿、姚莹之尽忠尽力,有碍于己,必容陷之;耆英之无耻丧良,同恶相济,尽力全之。因宠窃权,不可枚举。我皇考大公至正,惟以诚心待人,穆彰阿得肆行无忌,若便圣明早烛其奸,必置重典,断不姑容。穆彰阿恃恩益纵,始终不悛。自朕亲政之初遇事模棱,缄口不言,迨数月后,渐施其伎俩。英船至天津,犹欲引耆英为腹心,以遂其谋,欲使天下群黎复遭荼毒,其心阴险,实不可问!潘世恩等保林则徐,屡言其柔弱病躯,不堪录用。及命林则徐赴粤西剿匪,又言未知能去否’。伪言荧惑,使朕不知外事,罪实在此。若不立申国法,何以肃纲纪而正人心?又何以不负皇考付托之重?第念三朝旧臣,一旦置之重法,朕心实有不忍,从宽革职永不叙用。”
小说推荐
- 曾国藩的升迁之路
- 曾国藩的升迁奥妙,官场之人不可不读 道光十三年,湖南院试,曾国藩被取中,列第十七名,属中上,入县学。当时的湖南学政为岳镇南。曾国藩时名子城,是年二十三岁 道光十四年,湖南乡试,曾国藩考中,全省排名第三十六名,属中上。是科钦命主考官徐云瑞,副主考许乃安,曾的房考官为张启庚 道光十八年正月,在京参加全国
- 侦探推理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126章
- 曾国藩家书
- 本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
- 现代文学曾国藩完本
- 最新章: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
-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
-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作者:赵月华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流传民间百年的经典谚语,深刻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术的名臣曾国藩和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传奇商人胡雪岩在人们心中不可拒不撼摇的崇高地位。他们两个是那中国历史天空中永远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双子星座,是那些在茫然之中寻找做
- 现代文学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71章
- 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
- 作为一本曾国藩的专著,本书不仅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同时也揭露了曾国藩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生遭遇过的五次重大挫折;与左宗棠的纠结和情谊;一生收入与支出;如何看待风水、相面、算卦和天命等 本书填补了历史研究的一块空白:首次详细研究了一位古代官员的收入与支出,揭示了清代官员的工资条、灰色收入与实
- 历史军事张_宏杰连载中
- 最新章:三、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 曾国藩,是中国官场史上堪称奇迹的人物,出身农家,却九年内连升十级,三十七岁便官至二品。从愤青到成为帝国重臣、屡败屡战到打垮太平天国、功高盖主却全身而退.本书不仅讲述了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也独家揭秘了他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以及驰骋官场、屹立不倒的大谋略 作者:所写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无弹窗免费全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55章
- 大象无形曾国藩
- 丁忧侍郎,被朝廷夺情起复,帮办湖南团练大臣:一介书生,为国家出生入死,终成一代相国名臣 他是大清开国文官封侯第一人,他是后世争议最大、毁誉最多、至今尚无定论的人 他到底是睁眼看世界、推动历史进程的功臣,还是镇压农民起义、阻碍历史前进的元凶 揭开层层迷雾,让你看一个全新、全面、真实的曾国藩 作者:汪衍
- 历史军事汪衍振连载中
- 最新章:一百二十二章 湘潭大检阅 檄文海内传
- 晚清有个曾国藩
- 中兴勋臣,湖湘大儒,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
- 曾国藩做事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死功夫,不留隐患,日积月累,便无人可以超越。曾国藩自幼读书就用笨功夫,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一篇文章连读几十遍才勉强成诵,连躲在床底下的小偷,都忍不住钻出来替他背了一遍;当了翰林后,为了见上军机大臣穆彰阿一面,他天天写诗文呈送,一连被拒了13
- 历史军事未知连载中
- 最新章:第68章
- 解密曾国藩性格绝学
- 解密曾国藩性格绝学 作者:方道.所写的《解密曾国藩性格绝学》无弹窗免费全文阅读为转载作品,章节由网友发布
- 都市言情方道.连载中
- 最新章:(三)养身性格:明白与糊涂之间仅一线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