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不需要三国

第53章


刘协转身面对徐荣及高顺,再度开口说道:“朕的意思,长安凉州兵,有几分是朕可信任的?”
这事高顺回答不了,而刘协故意没有让高顺离开,是因为他知道,高顺此时已经完全接纳了自己,应该让他这位有谋略的将军参与其中。
“陛下,依臣以为,长安凉州军,应分三派。”徐荣思考了片刻,才慢慢说道:“一派是皇甫将军手下旧部,忠于汉室,可堪重用,但人数不多,约六千有余;另一派是臣的属下,微臣对汉室亦忠心耿耿,部下久跟微臣,其心无二,望陛下明鉴,但微臣乃辽东人士,董卓也未曾相信微臣,所以手中人数也不多,约一万两千人;另一派,乃董卓旧部,为中郎将统胡轸统领,人数最多,约有两万四千人……”
胡轸这个人,刘协还是知道些的,这人是凉州大家豪右,说白了就是比较有钱的二百五。以前在董卓手下跟着华雄混,但这人水平不咋滴脾气倒不小,跟吕布的矛盾最是严重。吕布整天叫嚣要屠尽凉州兵,跟胡轸就有很大的关系。
历史上,孙坚讨董卓之时,董卓派胡轸和吕布一起去攻孙坚,胡轸为主将大督护,吕布只是骑督,然后不知胡轸和吕布闹了什么矛盾,胡轸喝醉了就叫喊着要先斩一个“青绶”立威(吕布当时的级别就是“青绶”),导致“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于是吕布决定给胡轸拖后腿,“欲贼败其事”,便胡搅了一番,以至胡轸无功而返。
后来因为此事,吕布跟胡轸的矛盾越来越大。诛杀董卓之后,胡轸不是不想造反,而是因为那个时候他外出不在府中。现吕布得势,整天叫嚷要屠尽凉州兵,就是要砍胡轸脑袋的。
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两人都二百五,光叫喊不干活儿,就跟说日你妈一样,光说不兑现,一点诚信都不讲。
“胡轸之外,凉州将领还有何人?”想着胡轸跟吕布这俩二百五就头疼,刘协干脆不想。
“除胡轸之外,还有李蒙、王方、杨奉为校尉。”徐荣答道。
李蒙?历史小角色而已;王方?也是小角色。不过,刘协知道,历史上就是这两小角色,带着自己的部曲和叟兵,打开了长安的城门,让李傕、郭汜叛军一拥而进,彻底埋葬了长安新政权,使得大汉天家的威信扫地,大汉天下沦为一个可悲可叹的笑话。
胡轸、李蒙、王方,这三个家伙,差不多都跟董卓一个德行,没一个能用的。刘协此时考虑更多的,不是如何收买这三人,而是如何做掉这三个家伙。
不过,最后那个杨奉,可是有点意思啊:杨奉是西凉旧部,正规军出身,不是草寇或农民起义军,比之于李傕、郭汜之流更适宜于庙堂汉室。杨奉同徐荣一般,始终忠于职守,后李傕郭汜相互厮杀,祸乱长安,杨奉才率军挺身而出,在大汉最困难的时候,他是唯一可以依靠的武将,有匡扶之功,皇室和大臣对他都很信任。只可惜,这娃命苦,保护历史上那个刘协回洛阳的时候,让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惇给砍了。
在目前这样一个混乱时期,出现杨奉这样一个虽然武力不咋滴、战略不咋滴但忠于汉室的武将,已经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了。尤其,尤其让刘协激动地浑身乱颤的是:这货手下还有一位说出来吓死你的大将!
徐晃,徐公明,曹操部下“魏国五子良将”之一,原跟随杨奉,曾保护汉献帝东行,有功。后降于曹操,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于延津率兵击杀文丑,于官渡率兵截烧粮草,平马超时率先渡河,守汉中时大败蜀将陈式,多有战功。特别是在解樊城之围的战斗中,徐晃率军长驱之入,一举击退蜀军,立下了大功,受到曹操的赞扬,称徐晃有周亚夫之风矣。
徐晃为人忠义,曾有言:“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五子良将当中,徐晃治军最为严谨,部下也多愿为之效力。即便徐晃每战有功却从不邀赏以赐部下,部下仍旧愿为徐晃死战。
在刘协认识当中,蜀国的五虎将普遍偏重于为将,单挑那是一个比一个厉害;而吴国的那些武将,大多是儒将,能文能武;唯独魏国的五子良将,则最像现代的军人统帅,虽单挑及打游击不如蜀、吴两国的将军,但在大规模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当中,这些良将却相当擅长,军事素质一流。
徐晃此时就在杨奉手下当一个小督骑尉,刘协自然不会让这位良将跑到曹操手中。何况,长安此时真的很需要能打能拼的良将:卢植、皇甫嵩已然老矣,徐荣、高顺可后来居上,但一座拥有几万兵马的长安,只有区区几位将军,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
人才!
而刘协此时就想说,在面临大军压境、长安朝不保夕的时候缺什么?
还是人才!
尤其是像徐荣、高顺、徐晃这种潜力股人才!
然而,此时不是考虑如何坑蒙拐骗徐晃的时候,而是要好好考虑一下如何整顿好长安内的西凉兵:听徐荣的意思,他能控制的,只有大概一万西凉兵,而剩下差不多三万凉州兵就都是不安定因素,加上胡轸那二百五和李蒙、王方两颗墙头草的原因,这三万凉州兵很可能会在长安动乱的时候反水。
刘协神情淡淡变得肃杀起来:为今之计,便要诛杀掉胡轸、李蒙、王方三人,然后将凉州兵分散到徐荣和皇甫嵩的手下,方可能避免长安内乱的状况产生。并且,这件事还要尽快办,因为李傕、郭汜不会给刘协太多的时间,让那些凉州兵彻底融入新的军营中。
而即便如此,也只能避免那些凉州兵不会反水,却绝不会提起他们与关外凉州兵奋战的士气。毕竟,长安与关外的凉州兵同出一脉,毫无缘由的自相残杀,只会让这些凉州兵与刘协离心离德。
但这至少,这能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值得搏一搏的机会!
所以,胡轸、李蒙、王方这三人必须死,即便是他们只是有叛变长安的可能性,刘协也不敢拿整个长安来赌!
只凭测历史的记载就定下了三个人的死罪,刘协不觉得自己残忍或者愚蠢。自古帝皇,均是无情之人,别说是历史上这三人确实叛变了长安,就单凭此时他们三人手下握有重兵、让刘协觉得惶惶不安这一条,就完全可以让他们去死!
所谓伴君如伴虎,便是如此。
愚蠢的人,是不配站在汉末这个风云舞台上的。
刘协此时心中已然定下了一计,一条要立刻展开的君王之计:杯酒释兵权!若三人还执迷不悟,则诛之!
想到此,刘协慢慢转过身来,竟看到徐荣、高顺、张宇以及那些侍卫已然纷纷跪了下来。刘协知道,这自然是自己的杀心使得这些人惊惶。不禁心中感慨:自己还是太过年幼,太容易让别人看出自己的情绪了。
可刘协如此感慨,徐荣、高顺却不这样认为。两人俱是上过战场,手刃过头颅的将军,自然对杀气最为敏感。而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先前还是一副笑意吟吟的样子,转瞬间就发出如此犹如实质的杀气……
幸好,这位天子看起来还是挺英武睿智、心怀天下的,也是值得自己效忠的。只是,这喜怒无常的秉性:大汉乱世有此帝君,不知是福是祸?
“徐将军、张宇,朕先前说过,要奖赏你们。君无戏言,汝二人可去国库挑选一件物品做奖赏。”刘协尽量使自己的语气平和一些,看了一眼高顺之后,便又说道:“高将军心忧天下,疾民间之苦,朕亦要奖赏,汝可随二人同去挑选一件物品。”
“谢陛下!”三人谢恩告退,而刘协,看了那两缸长势良好的土豆苗之后,径直走向了一间僻静的屋子:搞阴谋害人,还得去找李儒那条毒蛇……
李儒近来虽然极少露面,但看起来心情还是非常好的。看到刘协又来找自己,甚至都脸上带笑的给刘协煮了一壶茶。
可刘协却没心思去喝什么茶,不是因为刘协为胡轸、李蒙、王方之事烦心,而是因为汉代的煮茶实在跟马尿没啥区别:啥时候,朕一定要好好静静,想想后世的炒茶法,可不能天天喝这药汤子了……
“陛下此次请得荀攸大才襄助,又于朝堂上威慑王允。臣斗胆进言,陛下如今越发有天子气象了。”李儒这家伙,都学会拍马屁了啊?
“老毒蛇,别扯这些没用的。朕来找你,自是有事儿。”收服李儒之后,刘协越发放肆了,居然直接这样称呼李儒。
可李儒听到刘协的称呼后,非但不恼,反而有些暗喜的说道:“陛下可是在为长安当中凉州兵之事烦忧?”
“别给朕整这些虚的,再卖弄的你聪明,小心朕也拿那把宝剑在你脖子上蹭蹭。”这些谋士,咋就这么能呢?难道自己来的时候,脸上就写着‘朕不高兴,是胡轸、李蒙、王方那仨孙子让朕不爽了’这行字吗?
“别废话了,既然你都知道朕为何而来了。那么,照你这老毒蛇的意思,该咋办?”
“杀!”李儒眼中冷光一闪,甚是平淡说出这个字。
“哦?为何?”虽然李儒这家伙的想法跟自己一样,但刘协想知道,这老毒蛇为啥也要让这仨人死:难道这仨人曾经是李儒的情敌,跟李儒竞争过董卓的闺女?
“无他,陛下乃天子,此三人手握重兵,却迟迟不向陛下表示效忠,便当该死。更何况,古语云,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李儒冷笑,他自然知道刘协已然有所决断,但为了加强刘协的信心,李儒还是将这番话说了出来。
没错,在封建王朝,君让臣死,毫无原因。但刘协来找李儒可不是想知道这三人该不该死的,而是想知道自己那个‘杯酒释兵权’的计谋能不能用的。
万一,刘协让这三人去死,人家不但不想死,还带着手下小弟叛出长安,那自己岂不是亏死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