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衰落之鉴

第14章


隶农和土地所有者之间不再是奴隶那样的人身占有关系,而是一种有条件的雇佣关系,他要向主人缴地租,服劳役。可以说,隶农是中世纪农奴的前身。这也说明,罗马奴隶制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处于烂熟状态,必须要有新的东西来取代它。然而,由于奴隶制度在罗马社会处于主导地位,奴役他人的观念在统治者和奴隶主中已经根深蒂固,因而也给新生的隶农制打下了奴隶制的烙印,隶农地位越来越与奴隶接近,越来越奴隶化,这就使得隶农也越来越丧失劳动兴趣。隶农的境遇极端恶化之时,他们也像奴隶一样发动了反抗和起义。因此,隶农虽然是新的事物,但对罗马社会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刺激和补救作用。
  第六章 艰难苦斗的奥斯曼帝国
  第28节:一、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
  那么,自由农民又怎么样呢?自由农民曾是罗马共和国的支柱力量,罗马正是依靠自由农民组成的公民兵军队,才完成了对地中海各地的征服。但扩张所得来的大量土地,只有富人才有财力占有和开发,从而形成大庄园制。大庄园残酷地榨取奴隶的剩余价值,将生产成本降到最低点,使得大量自由农民在竞争中破产。这些破产者流入城市,变成流氓无产者,过着寄生生活,越来越鄙视劳动,逐渐成为罗马社会的累赘和毒痈。随着共和后期募兵制实行、公民兵制废弃后,没有土地的自由民更多了。他们整天无所事事,早已习惯于寄生生活。越到后来,这种不事劳动的流氓无产者越多,3世纪时达到了80多万,他们完全靠社会养活,不但不创造财富,反而还要接受统治者的抚慰和招待。后期罗马设有那么多的节日,就有安慰这些流氓无产者、避免他们寻衅滋事的因素。在这种玩乐中,又消耗和浪费了多少物质财富!总之,无论奴隶,还是隶农、自由民,都已不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同时也没有其他的生产者产生。正是罗马的生产劳动者亦即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发生了问题,罗马社会才走向绝境。
  本章主要参考书目 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杨共乐、杨俊明:《璀璨的古希腊罗马文明》,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黄宜思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
  ① 指所谓享乐主义。这是孟德斯鸠对伊壁鸠鲁思想的一种误解,其实伊壁鸠鲁更强调精神享乐,在物质生活方面只要求基本的生活条件而已。
  第六章 艰难苦斗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Ottman)土耳其帝国是15至20世纪的强大伊斯兰帝国。它兴起于小亚细亚,靠着其草原"加齐"(Gazi,即"圣战勇士")的传统,在与拜占庭和穆斯林国家的长期战争中发展起来。14-15世纪间进入巴尔干半岛, 1453年攻占拜占庭都城君士坦丁堡,并大举向中欧、西亚和埃及扩张,16世纪后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将整个阿拉伯世界与巴尔干半岛及中欧联系在一起。17世纪以后,随着西方的崛起,伴随着巴尔干和近东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奥斯曼帝国逐步走向衰落,成为欧洲列强角逐近东和黑海地区霸权的牺牲品。
  一、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
  突厥、西突厥和塞尔柱人 奥斯曼土耳其人属西突厥人,黄色人种。其祖先最早出现于贝加尔湖以南、戈壁沙滩以北的今外蒙古一带,与中国早年史籍所提到的匈奴人共处于一个庞大的联盟中。公元前6世纪,一个叫"突厥"(或"兜鍪")的部族正式出现于中国史料中。
  汉唐以降,突厥人主要活动于中国长城以北。在现西伯利亚一带,曾经出现早于8世纪30年代的突厥语铭文,说明突厥人此时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由于同中原王朝经常发生边境冲突,这支突厥部族辗转西迁至咸海和锡尔河之北、里海和伏尔加河以东、额尔齐斯河之西南的广漠草原上。552年,突厥人击败中亚柔然人,建立突厥汗国,其首领额尔浑汗领可汗称号,统领汗国东部;其弟室点密统领西部,领叶护称号,此即西突厥。不久,西突厥与波斯人结盟击败白匈奴人(中国古籍称哒人),扩大了领地,利用地处丝绸之路要隘的便利,积极开辟东西方贸易商路,与拜占庭、波斯和中国商人建立了活跃的贸易关系。
  伊斯兰教兴起后,一些突厥族人进入伊斯兰教地区,还有一些人进入伊斯兰国家军队中当奴隶,在伊斯兰教商人和苏菲派苦行僧人的影响下,接受正统派伊斯兰教。11世纪中期,西突厥人的一支塞尔柱人部落越过锡尔河南下,在今伊朗境内建立国家,并进入巴格达,迫使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授予其首领以素丹称号,称"东西方之王"。塞尔柱人并不满足于这一称号,他们相信自己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人,理当拥有被异教徒占据的东地中海地区和埃及,相信伊斯兰教的"圣战"信条,自称"加齐"勇士。他们与"土库曼人"组成乌合之众,骚扰信奉基督教的和平居民,迫使拜占庭皇帝迎战。这样,已经停止扩张的伊斯兰教帝国开始了新的发展,而拜占庭帝国的东面边界再无宁日。
  第29节:二、悬于欧洲门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1)
  1071年,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率领抗突厥大军在两河地区凡湖附近遭到惨败,皇帝本人被俘。这次失败引起了拜占庭的改朝换代,罗曼努斯被赎回国后,被政敌刺瞎双眼,悲惨死去。突厥人却从此在东安纳托利亚获得了一片领地。"土耳其人开始在以往曾经辉煌的古罗马的废墟上支起了游牧帐篷。人类文明的摇篮从此落入穆斯林的野蛮而极其残酷的统治之下"。1077年,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罗姆素丹国①。从此,这个素丹国成为拜占庭文明与突厥人草原传统及西亚伊斯兰文明交流融汇的重要平台,小亚细亚逐渐突厥化。1230年左右,罗姆苏丹国达到极盛,其文明达到相当高水平。安纳托利亚地区保留至今的道路、石桥、商栈、清真寺、经院和防御工事等,昭示着这支部族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卓越贡献。
  突厥人在近东的崛起引起了西方社会关注,诱发了以拯救圣地为名的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十字军东征。第一次东征的十字军,在近东建立了四个国家,小亚出现了多种文化和宗教势力激烈冲突的局面。第四次十字军攻取君士坦丁堡之后,这种形势更加严峻。当时近东的所有政治势力,包括突厥人势力、拉丁-十字军人势力和希腊人势力等竞相角逐,突厥人"加齐"势力受到了抑制。蒙古人西征使近东局势更趋复杂。罗姆素丹国由于其地理位置,成为抵制蒙古人进入西亚的桥头堡,并与希腊人的尼西亚帝国结盟。1243年,罗姆素丹国被蒙古人摧毁。1261年,尼西亚帝国的皇帝迈克尔八世"光复"君士坦丁堡,小亚细亚再度成为突厥人"加齐"战士重新活跃的战场。在数十个加齐人小公国中,奥斯曼国家开始独领风骚。
  奥斯曼土耳其人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著名族长奥斯曼的后人。塞尔柱人兴盛时期,它只是处于罗姆素丹国监护下的小邦国。该邦国位于拜占庭帝国边区,在所有酋长国中离君士坦丁堡最近。它以圣战为号召,将周边好武善斗的"加齐"勇士吸引到自己周围,帮它传播伊斯兰教、帮它征战掠夺,不断蚕食拜占庭边境。酋长奥斯曼被称为"加齐的素丹"。一部编年史强调:"信仰武士(加齐)是传播真主宗教的工具,是涤净人世间多神论污秽的神的仆人;信仰武士是安拉手中的利剑……" 1337年,奥斯曼的儿子奥尔汗兼并了小亚细亚的数个突厥人公国,自称"加齐"素丹,正式发行货币。不久后,马尔马拉海周边的伊兹尼克(原名尼西亚)和伊兹密特(尼科米底)以及周边重镇也相继落入奥斯曼人手中,奥斯曼人在马尔马拉海和爱琴海、黑海之滨不断扩张,很快控制了整个小亚细亚,奠定了向巴尔干半岛进军的基础。
  二、悬于欧洲门口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奥斯曼人进入欧洲 1341年,奥斯曼素丹奥尔汗应拜占庭权臣、后来的皇帝约翰六世之约,参与拜占庭内战,乘机进驻巴尔干半岛,占领达达尼尔海峡岸边的加利波利(1354年)城和巴尔干重镇亚得里亚堡。1365年,奥斯曼人迁都亚得里亚堡,将此作为向欧洲扩张的基地。往东方向,奥斯曼人势力扩张至安纳托利亚中心。此后,奥斯曼人就在近东和巴尔干两线作战,像钟摆一样,左右摇摆。当它摆向东方时,目标是另一支穆斯林突厥人部族卡拉曼人;当它摆向西方时,则不断深入巴尔干半岛,向中欧推进。
  1389年,奥斯曼人在巴尔干的科索沃平原血战中,以沉重代价镇压了当地被征服各族居民(包括塞尔维亚人、波斯尼亚人和保加利亚人)的联合抵抗,巩固了对巴尔干半岛的统治。虽然素丹在此役中战死沙场,但此后君士坦丁堡成为被奥斯曼人四面围困的孤城。
  1396年,欧洲各国组成联军试图阻止奥斯曼人的西向扩张,遭到惨败。
  1402年,帖木儿受土库曼诸酋长的策动,率大军在安卡拉重创土耳其军队,素丹战败被俘,次年去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