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

第46章


  优秀的政治家是不会被个人情绪左右的,所有这一切,藏在背后的只有两个字:利益。
  事实上,在阿保机死后立即爆发的这场冲突,根本不是述律平皇后喜欢哪个儿子的问题,问题的本质其实是新生契丹帝国中,契丹保守势力和汉化契丹贵族以及中原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自从黄巢之乱后,中原大乱,各路诸侯自立山头,老百姓民不聊生,很多人为了活命只好北投契丹。这些中原人为契丹民族带来了新文化、新技术、新生产方式、新作战方式。正因为他们在契丹民族和新生的契丹帝国中发挥的作用日渐重要,他们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阿保机当上夷离堇之前,没有任何中原人在契丹人的历史上留下名字,等到阿保机开始了自己的征途,二十一佐命元勋中竟然已经有不少中原人。诸弟之乱中,领兵的还都是契丹贵族,从卢文进归降,阿保机举兵南下起,越来越多的中原将领出现在战场上,甚至开始独领一军。修建皇城的大功,干脆就是中原人立下的,没有契丹人什么份。相比之下,契丹贵族们必然会有大权旁落的感觉。阿保机在世的时候,凭借他无与伦比的威望,这种矛盾被压制住了看不出来,他一死,多年积累下来的矛盾马上总爆发。
  汉化契丹人和汉臣们的领袖就是耶律倍。希望坚持自己民族特色的,或者说明白点就是不愿意眼看中原人爬到自己脑袋上边去的契丹贵族们,绝对不会允许这个亲近中原人,喜欢汉文化、会写诗、会画人物像的“契丹皮、中原心”皇子登上皇位。述律平则是契丹贵族们的利益代言人,在她的率领下,契丹贵族对闯进自己部落占据高位的中原人进行了血腥的总反扑。
  这也恰恰解释了上一章末尾咱们留下的一个问题:阿保机为什么要亲手在自己建立的帝国内部搞分裂?事实上,契丹人中最早的汉化急先锋阿保机,正是因为看到了述律平为首的契丹守旧势力对汉文化有多厌恶,对契丹人的汉化现象有多么反感,对汉臣有多憎恨。同时他也意识到了,只有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才会让契丹人保持发展的势头。而契丹帝国内部的新兴亲汉势力,虽然发展迅速,但却仍很柔弱,不是手握军事力量的契丹贵族们的对手。他亲手建立渤海国,就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老熊推测,他建立沿用中原王朝制度的渤海国,也是做了两手准备。如果天假他阿保机几年时间,他在契丹帝国内部能够把亲汉势力扶植得强大一点,那么统治渤海国数年时间,对汉化管理制度非常熟悉的耶律倍接手他的契丹帝国继续搞汉化改革,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如果他活得没那么久,没来得及让亲汉势力大发展,汉化的渤海国也能给这些为他打江山的汉臣们提供一条出路。
  可惜的是,阿保机死得太早,也太突然了,还没来得及做好这方面的安排。耶律倍也没有了解自己父亲的苦心,听说他的死讯后,马不停蹄地赶回去奔丧,或者说是去争皇位了。如果阿保机死得晚一点,拖着病体多撑一段时间,或者耶律倍没有忙着回去争位,而是先稳固自己在渤海的统治,再徐徐图之的话,契丹帝国的发展可能就要走上另一条路。
  不过历史是没有假如的,既然阿保机早死,耶律倍回朝争位,那一切就都无法挽回,阿保机的汉臣们,就要遭到血的清洗了。
  如果说耶律倍是契丹帝国汉化的精神领袖,那作为二十一佐命元勋之一的康默记就是契丹帝国汉化的核心人物。这个人是耶律阿保机从降将中亲自提拔起来并委以重任的,代表了所有后归附阿保机的汉人势力。他和韩知古那种从六岁起就生活在契丹人中,早已严重契丹化了的汉人有本质不同。而这位爷最大的罪过,就是被阿保机任命为皇都夷离毕,手握依据法律裁决契丹贵族们生死的大权。就因为这个原因,康默记必须死,无论他是否支持耶律倍,他也注定要被打上“党附东丹王”的标签,住进自己刚刚修建好的太祖陵墓中。
  不过,新生的契丹帝国已经离不开这些中原人了,契丹帝国中有许多中下级官员都跟老康差不多,是在阿保机上台后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契丹帝国的。推倒耶律倍,杀掉老康以后,这些人必有狐悲之心。如果没有新的核心产生,这群人在恐惧的趋势下不一定能干出什么事来。
  一年前决然率部归顺后唐的卢文进,已经给述律平皇后敲了警钟,述律平皇后必须要给这些人制造一个新的领袖出来,偏偏她手里没有人可用。
  契丹帝国的汉臣里,跟述律平皇后关系最密切的是韩知古,但他从六岁起就被掠入契丹,是在契丹人中长大的,跟后附汉臣完全捏不到一起去。其次就是韩延徽,他的命是述律平皇后在阿保机面前保下来的,对述律平的忠诚不会有任何问题。这个人的能力也够用,辽世宗耶律阮在位的时候,他的官甚至当到了南府宰相。
  可问题是,这位老韩的能耐主要在内政和谋略方面,打仗不是他的强项。即使他能替述律平统一杀剩下的汉臣思想,在百战立国的契丹帝国中,他也得不到契丹人的足够尊重。更不用提他本人身上早打上了鲜明的“后党”标签,汉臣们也不会买他的账。
  综合考量之下,在葬礼上负责逼述律皇后剁掉自己一只手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重担,终于落到了赵思温的肩膀上:老赵是降将,对那些后归附的汉臣们来说,他是“自己人”;为人英勇善战,能够获得契丹贵族们的足够尊重;阿保机在世的时候他就立过大功,受到了阿保机相当的重视,提拔他也不会有阻力;最后一点最重要,他是耶律德光的部将。逼述律皇后剁手,救大家的性命,弥补了老赵所有条件中唯一一块短板:资历和威望略显不够。
  就这样,代表传统契丹贵族利益的述律皇后,和代表汉化契丹贵族、契丹汉臣势力的耶律倍之间这一场激烈的冲突,在阿保机的葬礼上就已经分出胜负。汉化的中坚力量几乎被扫除一空,剩下的团结到了赵思温这个新树立起的标杆周围。耶律倍在自己的家里,自己的母亲和兄弟们身边众叛亲离。不久之后的那次选举,只不过是在形势上确认一下述律皇后的这一伟大胜利而已。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虽然述律平皇后自以为得计,守旧的契丹贵族们额手相庆,但历史却一次又一次告诉大家伙儿,两个民族迎面撞车的时候,文明程度高、文化底蕴深的民族永远会给对方造成更深的影响。这种影响和战场上的、政治斗争中的胜负无关。这个道理,就好比大卡车迎面撞法拉利,死的可能是法拉利上的人,但赔钱赔得多的肯定是大卡车司机,又好比罗马吞并了希腊,最终罗马却希腊化了一样。
  虽然契丹贵族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清扫帝国内部的汉人势力,但契丹帝国的汉化进程却根本无法阻止。新上台的耶律德光本人,其实也是个汉化的急先锋,因为他跟他死去的父亲一样,都想成为汉人的皇帝。
  坑你没商量的秃馁
  虽然自从天赞二年(公元923年)耶律德光无功而返以后,阿保机就调整了战略,不再大举南下抢地盘,而是采纳了述律皇后的提案,派小股部队不间断地袭扰中原地区。但事实上,直到他去世之前,入主中原,起码在中原的锦绣河山里给自己分一块大的,在汉人的花花世界里给契丹人弄一份肥的,一直是阿保机魂牵梦萦,没有改变过的理想。就在他临去世前,从渤海返回皇都,因病在扶余府驻马的时候,他就曾经对后唐派来的使者公开提出了这个要求。
  在听完使者关于李存勖已死,李嗣源登基的报告后,阿保机对他说:“李存勖这孩子虽然算起来是我侄子,可他一点也不知道敬老,我派人去占地盘是给他面子,他竟然敢打回来,实在太不乖了。不过现在既然他死了,咱两家的仇怨自然也就揭过不提,我还是愿意本着和平共处的原则和你们的新皇帝搞好关系的。当然,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无代价的和平,为了体现你们的和平诚意,你们总应该拿点实惠出来。这么着吧,把‘大河以北’给我,以后我保证契丹人再也不南下侵略。”
  虽然人都是有感情的,无法免除自己的倾向性,但老熊一直希望能以史实和在史实基础上合理的推测来说话,不太喜欢出口褒贬自己笔下的人物。不过,这一次请大家允许我破例一次。对阿保机这个要求,恕我要说一句:你也不怕风大吹跑了自己的舌头。契丹人多次大举侵略,折兵无数也得不到的东西,你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就要让人家双手奉上,凭什么?凭你长得帅吗?
  这个名叫姚坤的使者是来报丧的,大概他万万也不会想到,就在这么个简单的例行外交通报中,心知自己来日无多的阿保机竟然猴急地提出了领土要求。更想不到的是,阿保机提完要求后,立刻命人拿过笔墨来,要他签订割地条约。
  我想阿保机自己也明白,这个条约是不可能被后唐方面承认的,他要的无非是未来侵略后唐时能有个道德制高点而已。姚坤既然能担任外交使节,当然不会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知道自己签了这个条约一样是死,只不过晚几天而已,还要背上汉奸的骂名,所以严词拒绝。眼看以死威胁也不能压服这个硬骨头的使者,阿保机最终也只好算了。
  他死以后,继承他皇帝宝座的二儿子耶律德光同时也继承了他对中原的野心,同样非常热切地想去中原当皇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