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

第59章


  手底下一帮大臣可能是出于想拍耶律二爷的马屁,提出:“既然您想老娘了,为嘛不把太后接到这儿来享福呢?”
  耶律二爷咬牙忍了又忍,没直接伸脚踹这帮没眼色的家伙,推说自己老娘肯定不愿意南下,下旨把汴州改称宣武军,把当初那个给他出馊主意,让契丹骑兵下马步战,坑过他一道的萧翰留下当宣武军节度使,带上搜刮来的金子银子和美貌女子,起程打算返回塞北。
  到这时候,耶律德光还觉得自己能接着当中原的皇帝。北返的路上接到三弟耶律李胡的信,问他在中原玩得是否开心的时候,他还回信说:“你哥我当初逼降了杜重威、张彦泽的大军,老牛逼了。等到了开封我一看啊,好嘛,人都跑得差不多了,虽然政府部门的房子啥的还在,可人都没了。我告诉你,这可不是你哥我折腾的,这都怪你那个倒霉侄儿孙子石重贵,都是他又是征军粮又是盖大屋啥的,把老百姓折腾得活不下去了,这才到处都有人造反的。现在河东刘知远那老东西还不服,西边的好多军阀也跟着他瞎起哄。我想了想,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三个办法,一是尽量跟汉地的官员搞好关系;二是抓住军队,攥紧了枪杆子;三当然就是得安抚老百姓,让他们觉得跟着咱哥们儿能有口粥喝了。现在你哥弄到的这块地盘老大了,总共有七十六个地方宣布归顺,管辖这一百九十多万户老百姓。也就是汴州太热了,你哥我实在待不下去,不然的话,再给我一年工夫,我就能还你个世界和平。现在我打算把镇州改为中京,这地方怎么也比汴州凉快点,以后处理中原事务的时候,我就到这里办公。刘知远那个老东西,咱慢慢对付他,不用着急。”
  可就在他写完这封信后不久,压垮他精神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落下来了。契丹大军离开开封北返的时候,从后晋的武器库里卷了大批的武器装备,装了几十船,打算走水路运回幽州。半路上走到河阴,派来护送这批战略物资的宁国都虞侯武行德跟手下人说:“此去关山万里,咱大家伙儿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到中原。与其当个塞北无主的孤魂,不如咱反了算了吧。要是能守住一座城,等到咱中原人自己的皇帝上台,咱也算是功臣。哪怕死了,好歹也是家乡的鬼。”
  中原人最重乡土,大家本来都不愿意走这一趟,眼看有他带头,大家纷纷响应。武行德领人杀死契丹监军,把船上的武器装备拿出来分发给民夫们,趁着河阳守将领兵外出,占据了河阳城。
  这件事在当时发生的众多反抗契丹人统治的事件中,大概比插曲大点,但最多也只能算是一般。可对耶律德光来说,这个消息终于击垮了他早已不堪忍受的脆弱心灵。
  此事之后,他终于肯承认自己已经丢掉中原的统治权了,跟手下人说:“这么多人造我的反,我分析了一下,归根结底还是我自己造成的,一来,我不该拒绝赵延寿给士兵发粮饷的建议,非让士兵坚持打草谷那个狗屁倒灶的传统;二来,我不该让人到处搜刮钱财;三来,我不该扣着各镇节度使不让他们回去。”
  从此之后,耶律德光的精神一天不如一天,走到临城的时候开始生病,全身燥热难忍。到了栾城,实在病得不行了,把冰块放在胸口和肚子上,嘴里还含着,也压制不了身体里的燥热感觉。最终,在栾城杀胡林,耶律德光病逝了。
  后世有人说杀胡林是因为耶律德光死在这里才得名的,其实不然。这个地名是从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的,据说是因为武则天时期曾经在这里杀死过一批突厥人,这才把这片树林称为“杀胡林”。中国历史上很多巧合真的很有意思,正如同“凤雏”庞统走到落凤坡被射死的故事一样,耶律德光这个胡人的帝王,最终也死在了中原的杀胡林。
  可怜耶律德光不光要成为杀胡林这个地名的牺牲品,还有中国历史上另外一项殊荣等着他。在他生病以后,大概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了,派人飞马赶回塞北,告诉自己的母亲述律平说自己病重。
  历史上,帝王们很少会主动承认自己生病,有时候为了安定人心,即使生病了也要装作没事人,照常参加典礼、欣赏音乐。所以有时候大家看历史,看到某个皇帝欣赏女乐的时候突然病倒,不久就去世,别着急骂此人荒淫无道,要想一想他是不是装出来给别人看的。耶律德光如果不是病到自己觉得没希望了,也不会把生病的消息告诉母亲。这个“病重”实际上就是请述律太后为他安排后事的意思。
  可以这么说,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耶律德光终于领悟到了,述律太后的话是正确的。自己是契丹人,应该当契丹人的可汗,不应该奢望当中原的皇帝,既然要当契丹可汗,那就还是要依靠契丹贵族。他没有选择扶立身边的亲汉契丹贵族,而是要求远在草原的母亲替自己做决定,正是他在弥留之际向母亲低头,承认在契丹帝国发展的路线之争中,母亲述律平最终获得了胜利。
  述律太后当然明白二儿子突然汇报“病重”代表着什么意思,抛开母子俩之间的路线斗争,述律太后对耶律德光还是非常喜爱、非常倚重的。如果说三儿子耶律李胡是她最宠爱的儿子,那二儿子耶律德光无疑就是她在失去丈夫后最为依赖的人。为了能够见到自己二儿子最后一面,述律太后派人飞马传旨:“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耶律德光去世的时候,已经是辽国大同元年(公元947年)农历四月末,天气已经比较炎热了,从栾城运一口棺材到塞北的上京,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里少说也要两三个月之久。真的就这么一路运过去,只怕到了上京,耶律德光就该烂到只剩下骨头了。述律太后说“死要见尸”,可没说见骨头也可以,太后的旨意是不容违抗的。敢违抗的,包括耶律二爷在内全都死了,这件事实在让随行的大臣们左右为难。
  正所谓压力有多大,动力就有多大,在运不回皇帝遗体要挨太后的刀这种不靠谱的威胁之下,终于有人想出了更加不靠谱的办法:把皇帝陛下做成腊肉。
  没有其他办法可想的大臣们,最终只好采纳了这个只有厨子才能想出来的建议,把死去的耶律德光像杀牛宰羊一样开膛破肚,腔子里塞了几斗盐进去,制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见于史册的皇帝木乃伊。
  成了木乃伊的耶律德光,终于保持着原样被送到了述律太后面前。在他的灵前,述律太后连一滴眼泪都没有掉。这个刚强狠毒的女人只说了句:“等到为娘我把国家的事情处理妥当了,再回来安葬你。”
  述律太后绝不是没有人类的感情,也绝不是不伤心,即使因为这个二儿子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宠信中原人官员,非要去当中原的皇帝,让述律太后对他多少有点意见,一个母亲失去儿子的痛苦也绝对不会因为和儿子闹过矛盾而有所减轻。述律太后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冷静,是因为有件大事等着她去做,她要借兵败和二儿子去世这两件事,着手再次清洗辽国内部的汉化势力。
  眼看,述律太后这头草原上的雌豹再一次露出了獠牙,举起了屠刀。与此同时,留守在中京的燕王赵延寿和先前陪伴在耶律德光身边的亲汉契丹贵族们又各有自己的心思。建立不久的契丹帝国,再一次面临分裂,注定又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黄斌在《大辽国史话》中记述了一件有趣的事:13世纪蒙古族南征中亚、西亚等地,将中国火药和管形火器的制作使用方法传到阿拉伯国家,此时契丹已灭亡了100余年,但成书于13世纪晚期著名的阿拉伯兵书《马术和军械》,还把火药配方记为“契丹花”,把管状火器记为“契丹火枪”“契丹火箭”。
  在俄语、古葡萄牙语、古西班牙语,以及中古英语中,整个中国均被称为“契丹”。在俄语中,中国的发音是“Китай”。英语也有用“Cathay”的雅称来表示中国的情况,如“Cathay Pacific”(国泰航空,“中国太平洋航空”),而葡萄牙语(Catai)和西班牙语(Catay)亦然。突厥人说契丹时,不论汉人还是契丹,一律使用克塔伊一字。
 【由www.sjwx.info整理,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站仅提供预览,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删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