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无双理想流

第7章


而丰臣秀吉则率剩下的5万大军,路经筑前筑后肥后三国,从西路直逼相同目标。
  在来势汹汹的丰臣军面前,岛津氏
  不禁一阵慌乱。岛津四兄弟聚在一起讨论是战是和,
  但除了三弟岛津岁久主张和谈以外,岛津义久,岛津义弘和岛津家久都主张迎击。对抗的政策就这么定了。但是,
  除了萨摩,大隅
  和
  日向三国以外,
  其余九州诸国都为岛津氏新得,领内民心不稳。为了对抗
  丰臣军,岛津军决定全面后撤到了旧有的三国,
  倚靠熟悉的地利人和,
  险中求胜!
  单说丰臣秀长一路并无遇到多大阻力,直至杀入日向国高城城下。9年前,岛津氏就在此处大败大友氏。岛津义久于高城布阵,大概是想借这块风水宝地,
  再现当年的辉煌吧。
  但是,岛津义久可曾想过,如今的
  丰臣军是大友军可比肩的吗?4月6日,8万丰臣军团团包围了高城,参战的各路大名包括毛利氏,吉川氏(吉川元春之子吉川元长继承家督之位,戴孝出征)小早川氏,宇喜多氏,蜂须贺氏,大友氏等等。丰臣军仗着兵多,不但把高城围得水泄不通,
  还派出
  长宗我部氏的水军攻击
  高城
  之南的
  财部城,
  切断了高城
  的补给线。岛津
  想再翻身,
  难!
  为了救援高城,岛津义久亲率精兵2万赶赴日向战场。可是岛津军刚到离高城不远的根白坂,就遭到了丰臣军宫部继润的迎击。为了防备岛津军再耍“钓野伏”的把戏,宫部继润命令部下搭起栅栏,只派铁炮手躲在栅栏后面射击,任岛津军百般挑衅就是坚守不出。
  战况胶着,岛津义久心急如焚。如果援军不能抵达,高城陷落只在旦夕之间。气急败坏的岛津军最后向丰臣军发起冲锋,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退,岛津岁久的养子岛津忠燐也战死沙场。高城守将山田有信见援军无望,只得派出自己的儿子为人质,
  向丰臣军
  投降。高城
  一失,
  岛津再也无险可守。
  面对声势浩大的丰臣军,岛津氏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斤两。5月8日,岛津义久退下家督之位,并剃发出家,起法名龙伯,向丰臣军谢罪请降。二弟岛津义弘继任家督。
  丰臣秀吉的西路军也捷报连连。4月1日,筑前藩国的秋月种实在丰臣军的猛攻下投降。4月10日,龙造寺氏在锅岛直茂的主持下归顺了丰臣氏。4月13日,有马氏也向丰臣军遣质投降。待得丰臣秀吉正踌躇满志,要挑战岛津氏的时候,岛津义久已经非常识趣地去当和尚了。
  自
  丰臣秀吉
  发出九州征伐令,
  短短半年时间,
  辽阔的
  九州岛
  就已被
  丰臣氏
  囊括手中。
  此刻秀吉即将要进行统一日本的最后一步,那就是占领小田原,占领小田原代表着丰臣秀吉完成了对日本三岛的统一。
  下集:小田原城
 
10.小田原城
更新时间2015-11-29 20:44:27  字数:2201
 早在北条氏政之父北条氏康时期,小田原就已经几经战事,小田原城更是在氏康手下成为了“天下第一坚城”。
  永禄三年(1560),“东海道第一弓取”今川义元于桶狭间奇袭战被讨死,今川氏开始衰落。正当氏康想趁机拿下骏河国之际,受关东管领上杉宪政所托的长尾景虎(上杉谦信)于永禄四年(1561)攻打小田原城,关东大名闻讯纷纷来投,长尾势势如破竹,快速到达小田原城,开始围攻。氏康多番研究景虎的战法,决定全军死守小田原,准备两年的粮食,并加强防御工事,等候景虎之临;氏康更请武田信玄出兵上野国牵制景虎以争取时间。关东大名闻讯被吓坏不敢前进,景虎再三命令下,才正式围攻小田原,但当时已俨如一座峻山,难以攻破,加上上杉势远来疲累,粮草补给也十分困难,十五日后,景虎望著小田原叹然退兵,到镰仓继任关东管领,然后撤回越后,据说谦信曾叹道:“北条氏康真不是浪得虚名!”
  永禄十二年(1569),氏康与谦信和睦,达成“相越同盟”。同年十月,武田信玄因相越同盟转攻小田原城,武田军来势汹汹,氏康命令全军退守笼城,纵使信玄大骂大嚷,耀武扬威,但氏康仍然休闲自得与臣下下将棋,氏政见此大表愤怒,以为氏康怯怕武田“风林火山”之势。围城半月后,武田信玄以为氏康惧怕不出,轻描淡写的退兵,氏康闻讯后愤翻棋盘,大喝道:“吾等就在此时把多日之悔恨尽情发泄吧!吾等一定要让那武田小子毕生难忘,令他知晓我北条之力量!”氏康遂亲率兵马追击武田信玄至甲斐边境才撤离,此战令武田信玄狼狈不堪,叹道:“相模之狮真的名不虚传!”信玄也从此再不敢轻言进攻相模。小田原城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坚城”。(一个更为世人接受的说法是此次追击战败者为北条方,双方于三增岬正面冲突,北条军的追击部队遭到信玄事先调遣以拒追击的别动部队的侧面冲击以致惨败。)
  秀吉就任关白、太政大臣,得到德川家康、上杉景胜的臣服,又平定了中国地方和九州后,丰臣家实际已经掌握了天下。秀吉要真正成为“天下人”,控制关东和东北是必要的。关东最大的势力——北条氏,就成了秀吉要征服的下个目标。北条家从始祖早云到四代的氏政一直都支配着关东,势力已经根深蒂固了。这时北条氏政已经把当主之位传给其子氏直,但仍然在幕后掌握北条的实权。
  为了进一步控制北条家,天正十六年(1588)秀吉在聚乐第宴请后阳成天皇,举行盛大的庆典仪式炫耀他的地位和权威。再三地派遣使者邀请北条氏政、氏直父子上洛,而氏政无视秀吉的威势,拒绝前往,使秀吉大怒。而把女儿督姬嫁给氏直的德川家康,就做了双方的调停人,在家康的规劝下北条氏终于折服了,让氏政之弟氏规上洛觐见。氏规到达京都后,为实权掌握者氏政上洛提出条件,就是沼田领问题的裁定。
  沼田领问题——是德川.北条两氏和议时,将沼田领(今群马县沼田)划归北条氏所有。但家康的家臣真田昌幸以沼田城对岸有其先代祖宗的坟墓为理由,提出反对,双方一直争执不下。秀吉裁定沼田领三份二的领地归北条家所有,而有真田家祖先坟墓的名胡桃城归真田氏所有。氏直接受了裁定并向秀吉递交了氏政上洛的誓文书,而沼田城则派遣氏政之弟氏邦的家臣猪俣邦宪为守将。
  这时双方之间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沼田城守猪俣邦宪为自己扬名,对沼田对岸真田领的名胡桃城发起进攻并夺下城池。这是对秀吉政权裁定的反抗,违反了秀吉发布的禁止大名私斗的《惣无事令》。丰臣政权当然不容许有这类事件发生,而北条家在“名胡桃城事件”发生后态度强硬,双方关系面临决裂。
  天正十七年(1589)11月,秀吉向北条氏递送了最后通牒和宣战布告,并对属下大名下达了动员令,准备进攻北条的据点小田原。小田原城是东西长2.7公里,南北达2.2公里的超级大城。巨大的城郭两旁有酒勾川和早川两条河流围绕,背靠相模湾,是座难攻不落的巨城。对这些了解的很清楚的秀吉共动员了二十二万人,准备对小田原大包围作战。
  小田原的包围分三方面进行,以家康为主力的军队从东海道向小田原进发,以上杉景胜、前田利家为中心的北陆势力从西北方向小田原进军,而在相模湾集结的是中国和四国的水军,并且派遣别动队攻击北条家在关东各地的支城。天正十八年(1590)二月,家康从骏府出发进军小田原之后,北陆方面中国、四国方面的大部队也陆续开到。
  二十二万人的粮食供应是个大问题,秀吉任命长束正家为兵粮奉行在清水湾调集了米二十万石,这数量足够二十二万大军维持200天,这是秀吉了解小田原的坚固而做长期作战的准备。另一方,在收到宣战布告后,北条侧火速派人命令各地支城强化防御,充实军备。天正十八年初,发布大动员令作好迎接秀吉大军攻击的准备。北条家重臣们进行讨论商议是守城还是野战,这就是俗称的“小田原会议”。推行积极进攻策略的是北条氏邦,他提出从富士川和黄漱川出击作战的方案,而松田宪秀则提出利用险要的箱根山做防守的方案,会议结果决定以守城作为战斗方式。原因是过去北条氏在面临上杉谦信、武田信玄的攻击时都是因为守城而度过危机的,这些事实使北条家有守城的自信。决定守城的方针后,除防卫据点上的城外,其他所有城的留守全部撤除,将战力集中在小田原,并且征集足够供应五万六千人守城大军的粮食。
  但小田原城并不是能一战而克的。秀吉将本阵布于箱根汤本,而家康则在小田原以东布阵,以西的是细川忠兴、池田辉政、堀秀政、丹羽长重等人的阵营。在相模湾配置水军一万人,总兵力共22万人。四月六日,这个大包围网布置完成。
  下集:奥州之战
 
11.日明合兵
更新时间2015-11-29 21:16:55  字数:2013
 以坚固着称的小田原城和强大的丰臣军之间的持久战开始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