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十大虎将传奇

第56章


  “继续监视敌人,听候命令!”
  放下电话,罗元发急速地思考起来:野战军主力在此,敌人仅仅这么点兵力敢冒犯吗?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对,后面一定有胡宗南主力跟进,这预示着一场大战在即。
  想到这里,他立即命令部队迅速占领阵地,控制制高点,加修工事,注意警戒,准备迎接来犯之敌。
  同时,他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彭德怀。
  原来,胡宗南获知我西北野战军发动荔北战役,如果此仗失败,则不仅整17师、38师被歼,而且解放军将打过洛河,逼近渭河,直抵西安城郊。这还了得!他急忙令第65师和第1师前往增援。
  10月11日8时,敌65师先头部队向6纵的各前哨阵地发起了进攻。
  罗元发下令,教导旅新4旅各前哨阵地奋力抗击,没有命令,不得后撤。同时命令纵队主力迅速占领第一线防御阵地。
  敌人动用了大口径火炮、战车、飞机等,攻势十分凶猛。
  罗元发感到,自延安保卫战以来。还从未遇到如此猛烈的炮火。
  战斗一开始就十分激烈,敌军借助飞机的轰炸,在炮火延伸后,就咿咿呀呀地冲了过来。6纵的指战员同仇敌。汽,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攻击。
  战至午后,敌人率先突破了新4旅16团柳家源及龙窝以北阵地。又迂回抢占了771团、3团背后高地。771团和3团被迫交替转移到杏子河及乌泥庄西南阵地。
  下午3时,敌人又从新4旅和教导旅的结合部突破东西汉村以北第一道防御阵地,教导旅被迫退守山梁山东、西窑头第二道防御阵地抗击。
  战斗一直进行到天黑,双方的枪炮声才慢慢停了下来。
  这时,野司送来急电:野战军决定趁敌立足未稳,集中主力1纵、2纵、3纵和6纵攻击敌整编65师,务求全歼,定于次日拂晓总攻。
  罗元发立即作了重新部署。深夜2点,他来到阵地检查。战士们不顾一整天激战的疲劳;仍在紧张地构筑工事。
  12日7时,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教导旅率先向大壕营及东西汉村之敌进击,主要攻击目标为敌187旅560团。
  敌560团在李家坡,因位置突出,迅速被教导旅1团包围。敌187旅多次增援,均被打退。战至下午1时,敌560团全部被歼,团长冯直夫被活捉。
  教导旅2团,同时向东汉村的敌187旅主阵地和西汉村的敌123旅阵地发动进攻。进攻敌187旅,因该旅预备队增援,未能拿下,但进攻敌123旅,进展顺利,敌阵地被突破,此时,教导旅回团、3团占领李家坡后,乘胜从东汉村右侧插入,与2团迅速对敌123旅形成合围之势。尽管敌人派出了督战队,但终未挽回失败的命运。
  与此同时,我新4旅各团作战神勇,纷纷夺回了11日失去的阵地。
  战至黄昏,敌人大批增援部队不断拥过来。
  原来,胡宗南先是调李日基的76军投入战斗,后又令36军、1军、17军、38军、90军赶来,顿时,在荔北,除65师外,胡宗南一下子又投入了13个师约八九万兵力。
  胡宗南这次学“乖”了。与西北野战军数次交战,方才明白“集中优势兵力”的好处。胡宗南这次动用了他几乎所有能动的部队。
  彭德怀见此,决定主力撤出战斗,待今后再次寻找战机。
  同时,彭德怀命令,罗元发的6纵负责抗击敌人,掩护主力转移。
  接到命令的罗元发,再一次感到,一场恶战在即。
  罗元发作了深入动员,号召部队坚守阵地,寸土不让,坚决完成掩护野战军主力安全撤离的任务。
  10月13日9时,敌人同时投入2个整编师的兵力,分别向教导旅和新4旅发动猛攻。
  6纵的指战员们奋勇抗击,打退了敌人几十次进攻。战至上午11时,部队分别撤至第二道防御阵地。
  中午,敌人见进攻缓慢,急了。先是十余架飞机轮番轰炸。扫射,同时,成千发炮弹向我阵地倾泻。顿时,我阵地被硝烟和尘埃所笼罩。
  紧接着,敌人以装甲车开道,步兵以密集队形向我再次冲锋。
  激战数小时,我第二线防御阵地有几处被敌人突破,情况十分危急。
  见此,罗元发拿起电话:“陈旅长吗?野司就在我们后面2里处,你们一步也不能退!你们要坚守阵地,抗住敌人的进攻,不能随便放弃一个阵地,要坚持到黄昏,坚决保证野司首长和野战军主力的安全转移!我再重复一遍:死守阵地,一步也不能退!”
  同样的命令,罗元发给新4旅同时下达。
  命令下达后,部队的团、营指挥员都跑到了第一线阵地,同战士们一起,与敌人反复争夺,经2个小时的激战,阵地稳住了。
  在教导旅1团1营阵地上,教导员张世平见身旁的重机枪突然不响了,问:“怎么回事?”
  “机枪里的水打干了,附近又没有水,咋办呢?”
  “没有水你们不会尿尿?”
  张世平的一句话提醒了机枪手,不一会儿,重机枪又吐出了愤怒的火舌。
  3连1排长慌慌张张地跑来了。
  “教导员,我们连子弹都打光了。”
  “子弹打光了,还有手榴弹,手榴弹打完了,就准备拼刺刀!”
  1连巩连长带1连和2连3排组织反冲锋,他端着机枪冲在最前面。一阵阵猛烈的扫射,一颗颗手榴弹在敌阵上开了花。反冲锋成功了,失去的阵地夺了回来。
  敌整编90师主攻东西窑头。距东西窑头不远处是野司和6纵的指挥所。下午2时,在敌人的一阵猛攻下,我前沿阵地被突破,东窑头阵地被敌1个营的兵力占领,敌后续部队不断跟进。
  罗元发火了,“陈旅长,怎么搞的?给我把东窑头阵地夺回来。野司有什么三长二短,我拿你是问!”
  陈旅长从来没见罗司令员发过这么大的火。他立即令1团组织1个营实施反击。
  1团参谋长任书田自告奋勇担任突击队队长。
  突击队上去了。他们兵分两路,迅速隐蔽接近东窑头。随即,他们端着刺刀,一鼓作气冲上山头,东西夹击,将山上的敌人全赶到了山下,敌人抱头逃窜,死的死,降的降。正在上山的援军也只好停止了进攻。
  东窑头阵地夺了回来。野司和纵队指挥所的险情得到了缓解。
  17时30分,彭总来电:野战军主力已转移完毕,命令6纵撤离战场。
  罗元发接电话后,兴奋地说:“是,彭总,我们马上行动!”
  正是黄昏时分,恰恰利于6纵撤退。罗元发命令教导旅3团占领韦庄、高庙一线,掩护纵队主力撤退。在给各部队下达撤退命令时,特别强调有秩序分批次实施。
  19时,纵队全部撤出战斗。
  10月14日晨,当朝霞染红了荔北高原的时候,6纵在罗元发的率领下,扛着战利品,押着一队队俘虏,转移到澄郃以北休整去了。
    5.皋兰山上,遍地是殷红的血浆,满目是燃烧的火焰,如血的残阳
  里,愈显得残酷而悲壮
  兰州战役,史称第1野战军在西北的最后一战。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自1949年8月30日兰州战役之后,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第1野战军几乎未遇到大的抵抗,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解放了大西北。
  之所以这样说,还因为,兰州战役,第1野战军打得十分艰苦,历时回个多星期,曾二次攻城,马家军的疯狂抵抗,使我第1野战军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而其中打得最苦,付出代价最大的要数第1野战军的第6军。
  自1949年6月始,在西北野战军基础上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按编制序列,原第6纵队被划为第2兵团第6军,军长是原纵队司令员罗元发。
  在兰州战役中,第1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把整个战役中最艰巨、最难啃的“骨头”交给了罗元发的第6军。
  这是彭德怀对第6军作战能力的信任,也是对军长罗元发指挥才能的信任。
  战役的胜利再一次表明,罗元发及他的第6军没有辜负彭总的信任,第6军不愧为是野战军的第一主力,罗元发是一位能征善战、善打硬仗恶仗的虎将。
  在兰州战役中,第6军负责攻打兰州的南大门——皋兰山主峰营盘岭。
  兰州,古代有“金”城之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北濒黄河,三面依山,地势十分险要。环抱城垣的皋兰山,峰峦高耸,成为古城的天然屏障。
  攻克兰州,必须首先攻占皋兰山这道天然屏障。
  营盘岭,是皋兰山的主峰,兰州的南面屏障,从兰州内城有公路直通峰顶。各种火炮、弹药及其他作战物资,均可由汽车直接送到阵地。
  山上的工事,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以1个工兵团,外加3000民工,整整修筑了半年多。尔后,马步芳又派了1个工兵营,还有数千民工,又加修了3个多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