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锦绣

86 去向


    皇后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自然想要寻求有利的条件。
    “虽然载澄还小,可是本宫身子不好,只有为他早早的定下婚事,也好瞧瞧本宫将来的儿媳...”皇后笑着对文锦绣说,只是这笑容难免有些苦涩。
    太子没有得力的人手,只靠姻亲也太单薄了些。何况就算定了太子妃,也不过是无知顽童,谁知道将来长成什么样子。
    “本宫心中想着,姜闻一乃本朝大儒,虽然已经致仕,姜家却很兴旺。本宫母家单薄,十分羡慕姜家...”
    文锦绣露出若有若无的笑意,士林人家谁不羡慕姜家。姜闻一两个儿子一为朝中阁老,一为翰林学士,姜家的进士举人更是多如牛毛,名声好处都得尽了。
    “那是自然。”文锦绣道,“太子聪慧,太子妃出自读书人家最好不过了。”
    “文妃与本宫所见略同。”皇后终于有点满意,笑着和文锦绣寒暄,“姜巡的长女幼有贤名,本宫哪天诏了入宫,文妃也来瞧瞧。”
    姜巡是如今的谨身殿大学士,年纪未及不惑,若无大事,在阁老的位子上还有十几年。
    文锦绣面色不显,笑着说了两句“必当前往”的话,又提出了新的问题:“皇后娘娘瞧着,玲月、芯月、逐月这几个,给个什么位份好?”
    皇后闭眼轻叹,睁眼时已露了笑意,“芯月、逐月出身不高,也不甚得皇上喜欢。不过到底是服侍过皇上的人,给个贵人的位份如何?文妃你说玲月是皇上新瞧上的,不若封了婕妤,皇上也高兴。”
    文锦绣摇了摇头,道:“江婕妤是良家子出身,又是王府老人了,都不过婕妤的位份。玲月是宫女出身,一承宠便是婕妤,恐怕对江婕妤不公啊。”
    “那便封玲月做贵人,芯月、和逐月做美人好了。”皇后继续跟文锦绣讨价还价。这三个人里,总要有一个为首,才好管住其他两个。
    文锦绣微微一笑,“芯月和逐月到底服侍皇上的时间长些,若是在玲月之下,怕是有心结。臣妾看,不如都封了贵人好了。”
    不等皇后说话,文锦绣又道:“反正玲月得皇上喜欢,以后再晋封不就是了?皇后娘娘看臣妾说的,有没有道理?”
    皇后呼出一口浊气,知道文锦绣说的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罢了。以后?进了后宫,这三人都没了以后。
    皇后觉得身心疲惫,颔首表示同意了文锦绣的提议。文锦绣当即请了皇后下旨,只是封几个贵人的小事,皇后便让一个小宫女叫了杭嬷嬷来。
    杭嬷嬷听了皇后的口谕大吃一惊,不由睃了睃喝茶的文锦绣,面色复杂的应下:“老奴去起草懿旨。”
    皇后摆摆手,道:“文妃瞧着好就行了。你们去罢。”
    杭嬷嬷行礼告退,领着文锦绣去了书房,却只写了一份手谕。文锦绣也不在意,看着手谕的内容十分满意。
    定了五月初五端午的日子册封,文锦绣笑着回了泽秀宫。
    周承寅在养心殿不过看了两个折子的功夫,就知道文锦绣所谓的砸场子是什么了。他略感头痛的思考了一会儿,让蔡德忠赏了三个新晋的贵人一人一朵绢花。
    “我这算的上是你杀人我递刀子了罢?”周承寅用晚膳的时候笑着文锦绣。
    文锦绣翻了个白眼,“您这刀子递得可真有水平...”她摸了摸吃得很饱的肚子,笑眯眯的说:“我瞧着怎么这么像马后炮呢?”
    “贵在心意!贵在心意!”周承寅笑着打了个哈哈,指了桌上的的东坡肉道:“你以前不是很喜欢?今天怎么不吃了?”
    文锦绣看着油腻腻的肉块心烦,嫌弃的说:“太腻了,我不想吃了。”
    周承寅立刻放下了筷子,“我也吃好了,这样,我陪你走走。”
    叫了宫人来收拾了桌子,文锦绣和周承寅坐了一会儿,喝了半杯茶,才去散步。
    “你打算怎么处置长福公主?光给启安加封可不够。”文锦绣拉着周承寅的袖子,跟在周承寅的身后。
    周承寅穿着一件普通的石青色道袍,袖子宽大,好在针脚细密,不然早被文锦绣扯脱了线。周承寅一把捉住文锦绣的手,把她拉到了前头来,牵着她走。
    “暂且先记着。”周承寅也在思量,“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左右不过皇室体面的问题,不足以动摇王家。”
    文锦绣明白了周承寅的意思,笑道:“准备秋后算账?可叫上我,我瓜子花生都准备好了。”
    周承宜狐疑的看着文锦绣,“你怎么这么热心?”
    文锦绣嗤笑一声,“武平侯倒低调的很,怎么生了个没脑子的女儿?人家心大的很,可惦记着东宫呢!”
    周承寅闻言皱眉道:“既然想要体面,朕给王氏女赐婚好了。”
    “随你。”文锦绣哼道,“虽然我看不上,但是总有人想爬到我头上来,我还是不开心。”
    “周承寅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怎么这么招苍蝇?!”
    周承寅拍了文锦绣的手,横眉怒道:“说什么呢?!我可是你夫君!你难道也是苍蝇?!”
    文锦绣捂着手叫痛,周承寅打的不重,可是文锦绣眼泪都要出来了,嘴巴厥得老高,“你欺负我...”
    “好好好。”周承寅忙应道,抱住文锦绣安慰,“我以后不敢了...咝...!你轻点...”周承寅半张脸都揪在了一块。
    文锦绣这才松开放在他腰间的手,斜睨他道:“哼!认错还挺快。”
    “那是。”周承寅觉得自己是识时务的俊杰,准备说不跟女人计较,瞧着文锦绣的眼神哈哈哈哈笑起来。
    文锦绣用看蠢(sha)货(bi)的眼神看着他。
    周承寅抱住文锦绣的肩膀,笑着说:“再走走,再走走就回去歇了。”
    “哎哎哎”文锦绣拖拖拉拉的走着,又想起了一件大事,“那个姜令媛是谁的女儿?”又觉得不太对,“人家的闺名你怎么知道?”
    周承寅背手望天,显得有些忧郁,“难道还有朕不知道的事?”
    “好好说话!”
    “是翰林学士姜远的女儿。”
    文锦绣皱了皱眉,“皇后想要定姜巡的女儿为太子妃。”
    周承寅听见这话并不意外,反而露出一丝冷笑,“无知妇人!”
    “姜巡已是阁老,我在皇位一天,载澄还不必忧虑。就算载澄登基他已经致仕,他在朝中经营十几年,门生遍布朝堂。再加上姜家的名声,恐怕又是第二个王家!”
    无怪周承寅这样防着王家。哪怕武平侯再夹着尾巴做人,但是家族兴旺子嗣繁荣,总会出现如王芸昌者,不甘于人下的人。
    王芸昌一女子便想着谋求皇后之位,若是男子,难保没有问鼎之心。
    文锦绣若有所思,“你已经决定好捧着姜远了?”
    “等下旨册了姜氏女为太子妃,就封姜远一个太子少保。他在翰林院呆着,想来有几分学问,就好好教太子读书罢!”
    “皇后怕是会心怀怨怼。”文锦绣摇头道。太子少保官居一品,却是虚衔,没有实权。
    周承寅也无奈,“朝堂的事哪是那么简单。若不是皇后急着要给太子定下亲事,京中贵女如云,还能好好挑挑。那姜氏女今年不过八岁,若是不慎夭折,载澄怕是要担上克妻的名声。”
    因为幼儿易夭折,大周少有定娃娃亲的。皇后想给太子多寻找一份保障,挑选太子妃只看家世,连名声相貌都推后了,更别说心性品格。
    只能祈祷那位名叫姜令媛的女子将来别长歪了。
    二人闲话着回了寝殿,梳洗歇下不提。
    那天才养心殿的事似乎只有几个人知道,周承寅对外说是下雨路滑,启安公主不小心摔了一跤。
    宫里又多了三位贵人,皇上还亲自赏了东西,择了端午的日子册封。皇宫里有几分姿色的宫女心思不由得又活泛起来,有位份的妃嫔都送了东西去了坤宁宫,还尽捡贵重的赏,生怕不能给皇后添堵。
    过了两天,周承寅下旨封翰林院学士姜远为太子少保,官居一品,册姜远之女为太子妃。
    文锦绣不敢想象皇后此时的心情,她亲自去了坤宁宫一趟,玲月依旧是一副宫女的打扮,冷着脸说皇后身子不好,不见客。
    文锦绣吃了闭门羹,只好给玲月说了周承寅的顾虑,才回了泽秀宫。至于皇后听不听,听了又作何感想,不是文锦绣能管的了。
    于此同时,让众人议论纷纷的,是京中的另一桩婚事。
    皇帝下旨,册梁国公之女为顺王妃,武平侯之女为顺王侧妃。
    大周开国以来,礼聘入宫为妃的贵女不少,但是皇帝亲自下旨赐婚的不多,赐妾的可是罕见。哪怕是王爷侧妃,也只是妾室。
    据说武平侯接旨的时候十分高兴,还赏了蔡德忠一个鼓囊囊的荷包,全然不顾女儿惨白的脸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