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的黑洞

第20章


  易忠明非常后悔当初把大笔的货物交给这种人去推销,既然找到了陈某的家门口,易忠明也不甘心空手而归。公司里的工人还等着他的货款发工资过年呢!经易忠明发出的货物已有上百万元货款还没有回笼。这次再空手而归,怎么对得起百十号工人。易忠明铁定了心,非要回货款不可。易忠明干脆利落:“你不交货款,我就不回去。”
  易忠明发来的货早已脱手,货款就捏在陈某的的手中。象陈某这种吃惯黑白两道的人岂肯平平常常地给你做买卖。坑蒙拐骗是他的生意信条。到手的现钞岂会轻易交出来。毕竟心虚有鬼,陈某说话也不敢硬气,老是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欠你的那笔款子,我一定会想法子还上。只是手头太紧,容陈某几日,过年后,一定全部汇到你们公司的户头上。”
  易忠明很是生气。“不行,公司正等这笔钱发年终奖金呢。你不给钱,我就不走。”
  “这叫我怎么办,你看见了,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不行,你看上什么就搬什么吧。”陈某马上露出了无赖的面孔。破烂的家什总起来也值不几个钱,陈某干脆玩起泼来。
  易忠明以前见识过这种无赖相,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你要赖是吧,我可不怕,咱们明说吧,是公了,还是私了,你说吧。”
  陈某当然知道公了、私了的意思。如果公了,家中的存折就要全部没收,到头来会是鸡飞蛋打的结果。公了,就得出血。看来易忠明也是在江湖上闯荡的,不好惹。搞不好,两败俱伤。陈某思虑再三,还是以退为守,少惹官司为妙。陈某明白自己在当地名声不好,又没有后台作靠山,吃官司决不会有好果子吃。
  陈某忽然脸上堆起了笑容。“刚才说的都是气话。多蒙易老板的抬举和信任,陈某决不做那种损人的事情。大家出门做生意都不容易,易老板的帐一定还上。不过有件事情得请老板海涵一下,眼下手头确实很紧,你看这样行不行!先还5万剩下的5万过年后,等别人欠我的钱还上后,我保证给你汇过去。”
  易忠明沉默不语,是在无言地抗议。
  陈某见易忠明没有反映,知道此主意被反对,连忙又换了一种口气:“易老板的公司财大气粗,陈某只是小本经营,吃饭还得靠易老板这样的朋友帮忙。自古是大人不计小过。宰相肚里能撑船。易老板这次放陈某一码,日后定有厚报。”
  “别给我逗门子。我放你一码,我回去后,怎么交待。”易忠明一听说“厚报”就来了精神。
  陈某立马听出了这藏而不露的意思。“陈某手头正有一桩大买卖,一定能赚大钱,不知易老板感不感兴趣。”
  听说是“大买卖”,易忠明的胃口马上被“吊”了起来。
  “说来听听。”
  “我们这里有很多人买假钞发了大财。”
  “怎么过买法?”
  “易老板用真钞按1比10或1比15的比例买进假钞,运回重庆后,再用1比5或1比6脱手,只要这一倒手,花花的钞票不就到手吗?”说完,陈某从衣袋中摸出一张50元的假币递给易忠明。
  易忠明反反复复观看,惊讶不己:“怎么跟真的一模一样。”
  陈某顺风使舵,“陈某介绍的买卖,还会有错吗?”
  易忠明自然知道贩卖假钞是犯罪行为。但此时财迷心窍,早已把法律抛到九霄云外。这几年,易忠明的事业可说是一帆风顺,可他并不满足每月公司给他的千儿八百的工资。他渴望富翁般纸醉金迷的生活。每次往返重庆和广州之间他都要想方设法倒腾一些私货,小发一笔横财。洋烟、洋酒、走私物品、甚至毒品,易忠明都干过,每次都能赚过万儿八千的。这一次听陈某介绍,倒腾假币能获得高额报酬,贪婪之心迅速膨胀,便迫不及待起来。“能帮我换点吗?”
  陈某故意要吊易忠明的胃口,“眼下,风声正紧,不好弄。这样吧,等我弄到货后,马上通知你。”
  易忠明揣上陈某还上的5万元货款和发财的梦想回到重庆过年去了。
  一个月后,易忠明果真收到陈某的一封来信。信中称:“货已备齐,速来取。”易忠明揣上几千元钱,匆忙赶到广东。
  这一次是易忠明有求于陈某。易忠明很识趣地只字不提欠款的事。
  陈某在家恭候着易忠明的到来。陈某心中盘算着如何躲过这笔欠款,见易忠明进后不提欠债的事,他也就更懒得去提这码事。
  陈某从一纸箱里取出500张10元和50元面值的假钞递给易忠明。“这是1万元面值的货,看在朋友的面子上,这批货就算是陈某送给你的礼物。花完后随时可以再来取。”
  易忠明心中明白透彻。说是赠送,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狡猾的陈某分明是在堵我的嘴。五万元的欠款看来是可能再要不回来的。还不如就此作个顺水人情。在社会上为自己多交一个朋友。再说受损失的还不是公司。自己分毫未报,何乐而不为呢?
  易忠明装模作样地掏出皮夹子非要付款。“哪能让朋友破费呢?”
  陈某连忙把递过来的钱挡了回去。“咱们朋友一场,这是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是不是小意思,两个人心照不宣。
  易忠明挎上一万元假币后兴冲冲地回到重庆,至于那五万元欠款是如何在公司的帐本上冲掉的,就不得而知。说到易忠明个人从中获得的好处费决不会少于这个欠款数。
  一万元假币运回重庆,易忠明就迫不及待地要试用。
  第二天晚上,易忠明带着两张50元面值的假钞人民币来到石桥铺街上。走到一家个体熟食摊前,要了2斤卤鸭脚。易忠明递给个体摊主一张50元面值的大钞。摊主把大钞在眼前晃了晃,感觉钞票的水印有些模糊不清,自言自语起来,“这不会是假吧。”
  易忠明本想趁黄昏时昏暗的光线混过关,不料还是引起了别人的怀疑。当听到那女摊主自言自语时,易忠明的额头突然沁出一片冷汗。万一这女摊主喊叫起来,自己就插翅难逃了。易忠明猛地伸手,把大钞夺了过来,扭头就钻进了行色匆匆的人群中。
  几乎有半年时间,易忠明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到了9月份,易忠明惊心已定,见周围不再有什么危险,又想起了假币。易忠明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从一万元假币中精心挑选出那些印刷质量好、技术较逼真的钞票确保万无一失。这次果真出奇地顺利。
  易忠明用50元的大票去农贸市场购买肉食和水产品、香烟酒,用10元面值的钞票去坐车和买冰棍。在近一个月时间里,易忠明疯狂地花出去2000多元假币,而且每次十分地顺利。
  10月份,易忠明带着剩下的7000多元假币再次到广东找到陈某,一方面是要求陈某收回这些花不出去的劣质产品,另一方面是自己想再购进一些假币。
  陈某虽心中不悦,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知道他遇到了一个难缠的主。与其这样长期被他敲诈勒索,不如想法一次跟他搞定。陈某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摊了摊手说:“现在手头确实没有了货,听道上的说,近期内也弄不来。”
  易忠明尝到了甜头,岂会就此罢休。他似乎是在哀求地说:“帮帮忙,想想别的办法吧?”
  陈某眼珠子转了转,“办法有是有,不知易老板肯不肯出这个价。”
  “说来听听。”
  “我有一个朋友,号称民间造币专家。上次你带走的货都是出自他的手。正巧,这位朋友就在廉江。俗话说:买别人的不如自己造的。如果易老板真心想学的话,我倒可以厚着脸皮去求这位朋友收你作徒弟。”
  易忠明简直是求之不得。“你的朋友真愿意收我这样的徒弟吗?”
  “看在我的面子上,他一定会答应。”陈某直想快些把易忠明轰走,永不再见,这样的忙自然乐意帮助。
  当晚,陈某带着易忠明来到一家旅馆,拜见这位民间造币专家。
  这位专家自称姓刘,道上的人都叫他“财神爷”,其真号实姓谁也不知道。50多岁,操广西口音,个头不高且头发稀落,十指短而粗,象小松树枝一样。“财神爷”四处夸下海口,称自己这一辈子是“一把刻刀走天下”,由此得了一外号:“刘一刀”。
  陈某把易忠明介绍给“刘一刀”。易忠明刚见面一口一声地叫师傅,还递上1000元现款,说是拜师钱。
  刘一刀深为有这样诚心孝民的弟子所感动,当即满口答应收易忠明为徒弟。
  行过师徒之礼后,陈某离开了旅馆,也离开了易忠明。他从此再也没有见到易忠明来登门讨债了。
  易忠明大喜过望,把“刘一刀”尊奉为“财神爷”,毕恭毕敬地把“刘一刀”请到重庆的家中。
  为了不使徒弟失望,到重庆的当晚,“刘一刀”就在易忠明的房间里从背包里拿出工具,现场拓印一张50元钞票作示范。易忠明拿着这张几乎可以乱真的假钞欣喜若狂。从此,“刘一刀”就栖身在易忠明家中。白天,易去单位上班,晚上就诚心跟着“刘一刀”学习拓印术。半个月,易忠明亲手拓印出了一张50元面值的钞票,其技术水平已超出了师傅。易忠明看着经过自己的双手,一张白纸竟神奇地变成了一张花花绿绿的钞票,禁不住手舞足蹈,其神态近似颠狂。在房间里,易忠明捧着自己的“杰作”又喊又叫:“我要发大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