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的黑洞

第39章


大约追出2华里,秦春生兄弟俩终于撵上了那买烟的青年人。
  秦春生掏出“绿世界”对那青年人说:“这钱是假的。”
  “你们瞎说,钱还会有假的。”那青年人言词凿凿。
  “不是假钱,那我们到银行检验检验。”秦春生义正词严。
  “凭什么要我跟你们去银行?没有空。”青年人态度强硬。
  秦春生见那买烟人对他兄弟俩根本不予理睬,也变得愤怒起来,一把抓住那青年人的衣袖,大声说:“那我们就去派出所评评理。输了,我们赔你钱。”
  那青年一听要去派出所,身体不由地打了一个寒颤,装作愤怒地甩开秦春生的手,说:“谁跟你去胡搅。”跨上自行车就想开溜。
  秦春生兄弟俩早有防备,一左一右,伸手就扭住那青年人的胳膊.强行把他塞进了三轮车里。
  三轮车朝曲兴乡派出所开出二三里地,到了公路一急拐弯处,坐在后排车座的青年人猛然用右手死死扼住驾车的秦春成的脖子、秦春成眼前突然一黑,手向右猛一打方向盘,三轮车向右翻入路旁一条一米深的水沟里.秦春成当场被摔断两根肋骨,不省人事。
  就在三轮车即将翻入水沟的时候,那青年人从车座上迅速跳了下来,撒腿就跑。
  压在三轮车下的秦春生醒悟过来后,大声喊叫:“截住他。”正在地里弄庄稼的村民听到呼喊声,马上明白了眼前的一切,迅速放下手中农活,朝那青年人包围过去。青年人才跑出2OO米远,就被村民们抓获。村民们把那年青人送到了曲兴乡派出所。
  在曲兴乡派出所,民警立即对青年人进行了审讯。那青年人刚一进入派出所,两腿就开始发软,迈不动脚步,说话也语无伦次。
  民警问:“你叫什么名字?”
  那青年人答:“我叫黄卫。”
  “那里人。”
  “山东东明县人”
  “来河南做什么?”
  “做皮鞋买卖。”
  “你的假币是从哪里来的?”
  “做买卖时,别人把它混在真钱里一块给我的。”
  “谁给你的?”
  “记不得了”
  “你身上还有没有假钱?”
  “没有了,就只有这一张。”
  “请把你衣兜里所有的东西拿出来。”
  那年青人到此也无可奈何,只得把所有衣兜里的东西拿了出来。除了一些手纸、钥匙之类的东西以外,也没有发现什么假币。
  “兜里还有东西吗?”
  “没有了。”
  一民警上前,伸手在那年青人的身上摸了一遍,感觉在上衣口袋里有一小包东西鼓鼓的。用力一掏,是一包钱,共有9张,全是100元的票子。后经过仔细辨认,发觉这些全部是假币。
  派出所民警马上警觉起来,立即意识到这件事的背后肯定还大有文章可做。所长迅速把这一事件通过无线电台,向县公安局值班室做了详细的汇报。当时正在县局值班的副局长王中志听了值班干警的反映后,迅即下达了命令:“扣留此人,继续深挖。”
  派出所接到局长的命令后,马上加强了警力,继续对那年青人进行审问。又经过了近三个小时的较量,那年青人才终于吐露了一点真情。那青年人供认:他叫栗卫,现年24岁,河南省兰考县三义赛乡农民。曲兴乡派出所立即派专人前往兰考县搜查栗卫的住所,从栗卫家里搜出5O元面额的假币18张,并且全都是同一个票号。派出所据此又多次提审栗卫,追问假币的来源。栗卫只是一口咬定:假币是他做皮鞋生意时,客户给他的货款。至干客户姓啥名谁,他也说不清了。派出所眼见此案不再会有多少收获,只得将案情报告给县公安局。开封县公安局领导接到派出所的案情报告后,马上召开了会议,研究方案对策。决定将粟卫押回县公安局来审讯。
  2月13日,开封县公安局接管此案。栗卫被收容审查。县公安局派出刑警队副队长司学志和民警王青山、范孝忠、田玉林四人进驻收审站突击审讯栗卫。干警们先从清查栗卫的皮鞋生意入手。通过对栗卫的生意财务帐簿的清查和对村民的调查,既没有发现9OO元以上的生意进项,反而还发现了栗卫在淮阳县做皮鞋生意时亏本了300O多元。可以肯定:栗卫家中的9O0元假币肯定来路不明,其中大有文章可做。经过十几天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栗卫在的事实面前终于低头交代了假币的来源:
  1990年元月,粟卫去项城推销大头鞋,经项城县大棚街个体劳动者协会购销服务部的粟某引荐,结识了准阳县鲁台乡新王集村的王培臣。在一家小饭馆,两人点上几道菜,寒暄了几句,就是一通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酒足饭饱后,王培臣主动发话说:“老弟,眼下我正闲着没事,能让我帮您代销一部分鞋吗?我以人格担保,货脱手后就还你鞋钱。”
  粟卫一听王培臣刚见面就打上他的主意,马上警觉起来,可又不好拉下面子回绝,只得皮笑肉不笑地说:“这事儿以后再说吧。这么大的事,我一人也作不了主,等我回去跟哥儿们商量再说。”
  粟卫婉言拒绝了王培臣的要求。但王培臣并不死心。不几日,王培臣找到粟卫住的旅馆,见面后笑容可掬地说:“老弟,你让我找得好苦啊。告诉你一个消息,销售的地点我已经帮你选好了,就放在俺县姚营我表哥家中。你若信得过我这个朋友,就跟我去一趟试试,卖完了鞋,你就把钱带回去。”
  粟卫毕竟年轻,挡不住王培臣的花言巧语的诱惑,被王培臣这种“甘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热乎劲所打动,立刻改变了脸色,开玩笑似地说:“王哥,我俩既是朋友了,还分你我干吗?咱们一块去看看。”
  这对狐朋狗友,各自心里打着“小九九”,带了48O双大头鞋来到了姚营。刚开始,生意还真的不错,当天就售出1OO多双鞋。不几天,生意突然冷落下来。眼见要到春节了,粟卫急着赶回家过年。这时,老奸巨猾的王培臣看出了粟卫的心思,十分关切地说:“老弟,眼看就是年关了,家中弟妹和小侄都等着你回家团圆。手头的30O双鞋眼见一下子也销不完,我看这样吧,只要你信得过我,就把货留下,你放心回家过年就是,到时,我把鞋卖了后,还给你钱就是。”
  粟卫见王培臣言辞恳切,也无法推却了:“老哥,那就全拜托了。”不过在临走时还是撂下一句话:“你知道快过春节了,我欠人家的钱就全指望这些鞋了。”粟卫的话中有话,两人心照不宣。
  说也奇怪,这300多双鞋王培臣在春节期间,硬把它推销出去了。可是到春节后,粟卫来取钱时,王培臣却摆出一个可怜巴巴的样子:“老弟,实在没办法。过年家里用钱大。卖鞋的钱也给我全花了。眼下手头正闹荒。请老弟宽松几日。下次再来,我砸锅卖铁也要还上你的钱。”粟卫无奈只得空手而归。可是直等到1992年的春节来临,粟卫还未讨回王培臣所欠的货款。
  1992年春节将至,上门讨债的人接二连三。粟卫坐不住了,再一次坐上长途汽车来找王培臣。
  王培臣见是讨债人上门,立刻就没了脾气。近乎用哀求的
  口气说:“老弟,不是大哥要赖,现在手头确实没钱。我也正愁着怎样去弄钱过年。”
  这回粟卫没有给好脸色,桌子一拍,激动起来:“王培臣,这次来,你必须有个说道,不能再变卦,否则,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厂家整天追着我要货款,我也只得整天在外躲债。老
  兄,你使我有家难归。这次要再不把钱给我,我也就只得拿东
  西抵押了。”说完,粟卫果真在王家到处寻找起值钱的家什来。
  王培臣见粟卫动起真的来了。欠钱还债,杀人偿命。王自知理亏,也不去劝阻,只有在一旁叹息。王培臣的老婆见粟卫在他家中翻腾起来,心中“噌”地冒出一团怒火、但这团怒火可也不能撒在粟卫的头上,只得在一边数落起她的丈夫来。王培臣这才有些上火,眼睛也有些喷火。他一把把粟卫拉到门外,悄悄地对他说:“你也看到了,家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不如这样,我给你介绍一门来钱的生意,保你发大财。”
  粟卫一听是有大钱可赚,眼珠子都绿了,急不可耐地说:“快讲讲看,如真能介绍我做成大生意,你欠我的钱就一笔勾销。?”
  两个人臭味相投,沆瀣一气。
  王培臣故作神秘地说:“我认识一个做钱生意的人,这几年,他发大了。”
  粟卫一听是做假钱生意,头皮一阵发麻,颤颤地说:“这种买卖,要是被抓了,可是要蹲大狱的。”
  王培臣急忙说:“现在全国人都在忙着赚钱,谁还有时间管这事啊?”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心理鼓起了粟卫贪婪的欲望。“这生意怎么做?”
  “这个很容易。”王培臣说完,从里屋拿出几张钞票对粟卫说:“就是这个,10比6,干不干。”
  粟卫望着这花花绿绿的钞票,沉默了片刻,心想:眼下货款也追不回了,倒不如顺便做点钱的生意,说不定也能赚上一笔。这就叫堤内损失堤外补。
  “这钱怎么能花出去?”粟卫还是有些担心。
  王培臣开始有些得意起来:“这个很简单,乡下人有几个见过大票子的。用大票子到乡下买些小东西,就花出去了。这样,只花几毛块把的假钱,捞回几十块的真钱,这生意怎能不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