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归来之盛宠太子妃

后记(下)


    新任二皇子妃姓孟,出身沛国公府,与通哥儿定亲前倒也是见过的。
    但通哥儿并不若念哥儿那般心思细腻,最爱的便是舞枪弄棒,行军打仗,所以二人见过面后,虽都对彼此颇有意,却不如念哥儿与陆氏般,在婚前便已通过时不时的互送东西互递信笺——当然,都是在大人知情后默许下发乎情止乎礼的往来,建立起了感情,所以二人昨儿刚独处时,还都曾不自然了好一阵子。
    不过这会儿二人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进一步的感情也已建立起来了,通哥儿自不必说,只看他眼角眉梢都是笑意,便知道他对新娘子是满意且喜欢的。
    孟氏是女子,矜持是天性,倒是没将自己的满意与喜欢毫无遮掩的表现出来,但心里却也的确是极满意极欢喜的。
    不自觉就想到了前夜自家母亲屏退所有服侍之人,与她说的悄悄儿话:“我早打听清楚了,太子殿下大婚前,身边一个贴身服侍的宫女都不曾有过,想来二殿下也是一样,不过太子殿下自来便身体不好,不若二殿下健壮,可能是碍于身体原因才没有收人,也是有的,若你明晚上发现二殿下以前有过人了,你也别委屈,连寻常人家的少爷小爷,婚前尚且会收一两个人在屋里,只不好公然的过明路而已,何况二殿下是皇子,天下一等一的尊贵?”
    “你只当做不知道便罢了,皇后娘娘是个最重规矩的,必定会为你做主的。便皇后娘娘不为你做主,你也别觉得委屈,或是惧于娘娘的威仪就远着她,只怎么待我的,就怎么待娘娘即可,将心比心,我相信娘娘必定也会真心待你的,太子妃娘娘不就过得很好,至今没生下太孙来,皇后娘娘也处处优容维护她吗?寻常人家的儿媳进门两年未开怀,尚且没那般滋润的,哼,那些背地里说娘娘厉害不容人,说娘娘让这世间纲常都乱了套的,不过是觉得娘娘让他们再不敢像以往那般肆无忌惮玩女人养小老婆,或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再不然就是逆来顺受的糊涂人罢了,理他们呢,你的福气且在后头!”
    孟氏自听了母亲的话后,便做好了心理准备,没想到昨夜殿下的反应却比她一个女子从容不到哪里去,第一次更是……等到之后她实在痛得受不住,累得受不住求饶时,还向她致歉,说他‘以前从来没做过,对不住’,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便是现在再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来,她都还忍不住心悸与狂喜,何况当时,可见都是皇后娘娘素日将殿下教得好,便没有有意教,也一直在默默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所以殿下才能那般洁身自好,只为着这一点,她便一定要好生孝顺皇后娘娘,拿她当自己的亲娘一般敬爱才是。
    很快小夫妻两个便到了坤宁宫,就见帝后与太子夫妇,还有三皇子四公主,并宗室里排得上号的长辈们都到了。
    孟氏不由有些忐忑,这样的场合,他们却来得这般迟,也未必太失礼了。
    不想皇上虽一脸的威严,皇后娘娘却笑得十分和蔼,待她敬过茶赏了见面礼后,便拉着她的手温柔的说起话儿来,说完又让太子妃亲领了她挨个儿认亲去。
    太子妃也是个再好不过的,出身沛国公府那样的大家族,孟氏日常又岂能没见识过母亲与伯母婶子们,还有各房嫂嫂们妯娌之间的明争暗斗?那种口蜜腹剑,脸上虽在笑,眼里却一片冰冷的“骨肉之情”,孟氏长到这么大,见识得不要太多,自然一眼就能看出,到底怎样才是真心,怎样又是假意。
    这会儿太子妃待她,她就能一眼看出是真心,当然,她也不敢就凭这一会儿的功夫,就认定太子妃是个好的不藏私的,就全心全意信任净重她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不是吗?
    对别人孟氏不过笑脸相迎以礼相待罢了,对上三皇子四公主时,笑容便不自觉真心得多了,都知道三位皇子感情极好,又都最宠四公主这个小妹妹,她自然也要爱屋及乌。
    三皇子因是幼子,性子稍稍有些跳脱,四公主却出乎孟氏意料的好说话好相处,半点天之骄女的骄矜之气都没有,虽然这世上再没谁比她更当得起“天之骄女”四个字了。
    看着满殿的俊男美女,感受着满殿和乐融融的气氛,孟氏暗暗感佩这一定都是皇后娘娘的功劳,老话说的‘好女人旺三代’果然不假,乍然换了全新地方,换了全新人际圈子的忐忑与不安都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全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等到几年后,三皇子妃丁氏,也就是荣亲王妃丁氏的娘家侄女儿嫁给天家时,少不得也经历了这样一番与孟氏别无二致的心路历程,只不过这一次无私带她融入夫家圈子的人,除了长嫂太子妃,还多了个二嫂孟氏。
    妯娌三人因此处得比寻常人家的妯娌们,尚且要好出许多,一时让满盛京城,乃至全天下的人都引为佳话。
    不过,三人之间也不是任何摩擦任何不愉快都没有,牙齿和嘴唇再要好,也还有磕着碰着的时候呢,何况是三个各有自己思想,各有自己意志的大活人?
    而让三人都视为最大心病的,便是太子妃陆氏一直都没能怀上身孕,在她嫁给太子两年后没有,五年后没有,到了第十个年头,还是没有!
    这就由不得前朝后宫上下人等不着急了,东宫安稳与否关乎国本,而东宫有无嫡长子,
    ,而东宫有无嫡长子,又是衡量国本稳固与否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可这么多年下来,东宫别说嫡长子了,连个女儿都不曾添过,要说问题不是出在太子妃,甚至是太子身上,傻子也不能相信。
    一个连子嗣香火都无法替皇家绵延的太子,还配当这么大个国家的继承人吗?
    孟丁两家免不得都生出了些见不得人的心思来,谁让他们两家的女儿争气,后来居上,已为皇上和皇后娘娘各自添了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儿和两个孙子呢?不管是过继,还是怎样,譬如……由他们的女婿取而代之,他们可都有至少一半的机会,岂能轻易放过!
    只是他们还未及有所行动,宇文承川与顾蕴已先窥测到了一些苗头,将三个儿子三个儿媳都叫到了跟前儿,开诚布公的问念哥儿于自己一直没有子嗣之事上,“……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念哥儿见问,正要答话,陆氏已先跪下请起罪来:“都是臣媳无用,不能为殿下绵延子嗣,不能为天家传承香火,臣媳回去后一定立刻另挑了好生养的女孩儿封为妃嫔,争取早日为殿下诞下麟儿。”
    又拿先帝也是登基成亲十数年后,才得了宇文承川之事举例,“正所谓好事多磨,大器晚成,殿下虽不敢比肩先帝爷的福气,到底也是龙子龙孙,想来福气再次也次不到哪里去,父皇与母后只管等着抱孙子罢。”
    跟当年的宗皇后,后来的庶人宗氏一样,念哥儿一直没有子嗣,压力最大的从来都不是他,而是陆氏,到得二人成亲五年后,饶再不愿意承认,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这辈子怕是没福气为太子殿下生下嫡子了,陆氏没办法,只得含悲忍痛为念哥儿纳了两个好生养的嫔御,以期二人能为东宫早添子嗣。
    念哥儿本不愿去那两个嫔御屋里的,架不住陆氏一再恳求,只得去了,奈何二人同样也没能怀上身孕,之后陆氏又为念哥儿添了两个人,也是如此,念哥儿便坚持不肯再让她给自己添人了,说儿女都是天定,岂是人力所能更改的?
    陆氏这才暂时熄了继续为念哥儿添人的心,没想到如今帝后终于也耐不住,将此事摆到了台面上说,陆氏惟恐他们怪责太子殿下,甚至因此未及到太子殿下的地位,自然只能自己站出来,将罪责都往自己身上揽,为东宫再赢得一阵喘息的时间了。
    不想听了她的话,帝后还未发话呢,念哥儿倒先开了口:“太子妃你先起来,此事错不在你,你不必将什么罪责都往自己身上揽。”
    待顾蕴也发了话,陆氏依言起来后,他才又继续道:“父皇,母后,不瞒您们说,儿臣私下里早已召过王原判,并太医院的其他太医了,都说儿臣是胎里带来的毛病,能平安活过四十岁,便已是万幸,子嗣的事,却是强求不来。事实也的确如此,这几年东宫竟一个有孕的妃嫔都不曾有过,可见问题不是出在太子妃身上,也不是出在那些妃嫔身上,而是出在儿臣身上,既然如此,儿臣也不想再白白耽误那些女孩儿们了,横竖还有二皇弟三皇弟呢,将来这偌大的江山也不至于后继无人,还请父皇母后明鉴。”
    这几年东宫的子嗣问题也是压在宇文承川和顾蕴心口的一块大石,让夫妻两个每每想起来,都会觉得心疼与愧疚,当年若不是他们粗心大意,念哥儿又何至于身来便有不足之症,打小儿体弱多病不说,如今更是殃及了他的子孙后代?
    ——念哥儿私下召过太医的事,又岂能瞒得过夫妻两个,事实上,他们比念哥儿更早召过王坦,自然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都早知道了。
    可如今他们再心疼再愧疚,也是于事无补了,就如今念哥儿能平安活到这么大,已经是老天爷开了大恩了,他们岂能再强求更多?反倒是念哥儿的身体,本就不算好了,若再过多的耽于男女之事,岂非越发雪上加霜?
    还有他和陆氏的感情,就算只是为了子嗣,也经不起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消磨和损伤,别到头来,孩子仍没来,夫妻两个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那就真是亏大发了,毕竟能陪伴彼此到老,生同衾死同穴的,只有夫妻,顾蕴虽是做婆婆的,却也同是女人,实在不忍心让陆氏再为不是自己的错而继续自责憔悴下去,直至彻底的枯萎了。
    所以听得念哥儿的话,顾蕴看了宇文承川一眼,待他微微颔首后,方缓缓开口道:“你既能退一步海阔天空,你们父皇与我自然不会拖你的后腿,只会尊重你的选择,只是你二皇弟有勇无谋,三皇弟性子跳脱,都不适合弟承兄业,倒是你几个侄儿,如今年纪还小,倒还可堪栽培,你不若挑一个过继到你名下,悉心栽培,将来自然也就能子承父业了。”
    说完看一眼通哥儿与泽哥儿:“你们两个也别怪母后偏心,让你们骨肉分离,你们大哥素日待你们有多好,你们自己心里最明白,何况你们日日都可以进宫,日日都可以见到孩子,只不过孩子换了个称呼而已,其他并无任何分别,也算不得真正的分离,你们意下如何?”
    通哥儿与泽哥儿两个都没想过取念哥儿而代之,他们自家知道自家的事,论身体他们是比大哥强得多,可论起智计谋略来,却是两个捆一起也及不上大哥的一半儿,何况一旦当了太子尤其是皇上,就是一辈子都卸不掉的差事了,他们可不想让自己余生都与奏章为伴,也自问没有那个责任心
    那个责任心。
    于是毫不犹豫都道:“但凭母后吩咐,我们绝无二话。”
    若不是怕大哥大嫂与旁人觉得他们有不可告人的心思,他们早提出这个建议了,压根儿不会等到母后来开这个口,总归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儿子就是大哥的儿子,叫自己是‘父王’还是‘王叔’,根本没有任何差别,难道他们过继了,就敢不尊敬孝顺自己了,或是没过继,就敢不尊敬孝顺大哥了不成?
    顾蕴闻言,就满意的点了点头,她就知道,在自己的儿子们心里,骨肉亲情,任何时候都是要更胜权势一筹的,哪怕那权势足以改天换地,煊赫滔天!
    她于是看向了次媳和小儿媳:“你们两个当娘的呢,又是什么个意思?”虽知道此事委实委屈了两个儿媳,这个恶人她也只能自己来做了。
    孟氏与丁氏私心里都极矛盾,既想各自的儿子一步登天,又不想母子分离,让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以后都只能叫自己‘婶娘’,而再不能叫自己一声‘娘亲’了。
    可母后开了口,她们也不能不答话,何况她们各自的夫君已经表了态了,她们纵心里再不愿意,又能怎么着,这样的大事,本来也没有女人质疑的权利不是吗?
    不过她们的话终究还是没能说出口,因为念哥儿再次先开了口:“父皇,母后,其实儿臣从没过继哪个侄儿的意思,两位弟妹十月怀胎,辛辛苦苦才生下来的孩子,若以后都只能叫她们一声‘婶娘’了,叫儿臣于心何忍?何况儿臣便不过继他们,他们同样也会尊敬孝顺儿臣的,不过只是一个形式罢了,自家人,何苦闹这些虚的?儿臣的意思,倒不如直接立二弟为皇太弟,‘主少国疑’,虽说如今父皇正当盛年,儿臣也精神犹可,却也得防着万一,还请父皇母后定夺。”
    念哥儿既是太子,考虑问题便不能只为自己的小家,还得为着大邺这个大家,所以,他提这个建议,固然有为将来沈氏考虑的私心在,——嗣母虽听起来比伯母更近一层,敢给嗣母受的委屈,却未必敢给伯母受,生母便要计较,也计较不到伯母头上去;却更是为了将来朝野内外不出乱子,天子有两个外家,一个名义上的外家,一个真正的外家,算怎么一回事?真是不乱也得乱了。
    而且他能过继这个,凭什么不能过继那个,都是一样的侄儿,难道在他心里还有什么高低之分不成?若说才德智谋,如今几个孩子都还小,能看出什么来,只要悉心教导,谁又能比谁差不成?
    倒不如直接按长幼秩序立了二弟为皇太弟,那便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况三弟那人他知道,因是幼子,从小便被父母养得娇,也的确没什么大志与野心,定不会因他立了二弟就觉得他偏心,乃至兄弟龃龉的,自然能皆大欢喜了。
    这样的法子,是宇文承川与顾蕴都没想过的,不过认真一想,便满心感动与欣慰的觉得再好不过了,倒是难为念哥儿能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也难为通哥儿泽哥儿和三个儿媳都无异议,也不枉他们素日的悉心教导。
    于是三日后,宇文承川正式下旨册了通哥儿为皇太弟,泽哥儿则封为贤亲王,世袭罔替。
    朝中免不得因此激起了一阵大浪,宇文承川视若无睹,只召了孟丁两家的当家人至御前敲打,儿媳妇他做公公的不好敲打,臣子却是想怎么敲打都可以的,竟敢变着法儿挑拨他儿子们之间的关系,真当他是傻子么!
    ……
    大邺昭明三十六年端午,后病笃,翌日薨于坤宁宫,谥号贞。
    同夜,帝抱后崩于坤宁宫内,谥号文,庙号成宗。
    大邺昭明三十六年七月,太子琰登基,改元永光。
    永光三年,帝驾崩,遗命皇太弟璞灵前继位。
    另留密诏,许皇后陆氏出宫隐姓埋名另嫁,却被陆氏含泪拒绝,随即触柱于灵前。
    此生爱过你,如何还能再爱别人?此生有过你相伴,如何还能相伴别人?你既许我一生一双人,我自当生死相随……
    ------题外话------
    白天报驾校各种折腾,所以更新迟了哈,不过幸好没食言,O(∩_∩)O~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