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美女

第11章


那朋友充满歉
意他说,那是当时的地图绘制者想象中的东亚人。我哑然,一时竟无言以对,明知是彼
时彼地的谬误,心中仍然莫名地难过和不平,想我的古代先人,虽然也把洋人描绘成食
人生番,但毕竟没有把他们想象成独腿怪物呀。
    欧洲人的地图上欧洲是世界的中心,这不奇怪,任何国家的地图都把自己的国度画
在世界的心脏部位上,但欧洲人其实是知道自己的疆域窄小的、偏偏他们又不愿意局限
于小国寡民的生活,于是古代的欧洲人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制造快船利炮扬帆出征,在地
球各处随心所欲地写下了一个个大宇,因此我们在如今的历史教科书中,在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的许多地方看见了英属殖民地、接属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地、荷兰殖民地这些
历史沉淀物。
    那当然都是历史了。九十年代的世界基本上是温文尔雅的世界,闯到别人家去做主
人的事已不容易实现,今天的世界人们对人类本身都已不再有什么新鲜感,我们已经确
认爱斯基摩人和塔希提岛的人与我们一样都是四肢健全的人,我们对未知人类的想象也
已经针对外星人了,有关的电影和媒体把外昌人描绘成大头智障的摸样,也不知道是否
真实,因为无案可稽,假如真有那么一天,外星人来地球控告人类丑化他们的形象,那
么倒霉的将是美国人了,好莱坞的制片商说不定要付出数额巨大的名誉赔偿金。
    欧洲人早巳告别了强权和扩张的历史,如今的国际舞台上欧洲人一如既往地在发言,
但他们的发言常常被美国人粗壮的声音所打断,欧美几成一体,但两强的对话中欧洲人
总是显得温柔而忍让,欧洲人正变得与西装领带的形象越发地严丝台缝,但是只有无知
的人才会轻视欧洲,只有弱视的人才看不见欧洲人在自己家里写下的那个大字。
    欧洲入一直坚韧地写着那个大字,假如你有机会从荷兰驾车一路西行至葡萄牙,途
经中根协约七国、当你越过一条又一条虚拟的国境线,你会觉得自己正走在那个大宇的
一撇上,当你在电视上看见即将出笼的欧元币面,你会觉得看见的是那个大字的一横,
当你发现北约东扩的手指印已经摁在捷克、匈牙利和波兰的版图上,差一点就要摁到罗
马尼亚了,你会觉得这个大字的最后一点也已经写好了。
    欧洲很小,但欧洲又很大,欧洲人的团结也许会使他们的大字越写越大。
-------------------  txtxz||txtxz
        
纸上的美女 
谈《三联生活周刊》
    近年来《三联生活周刊》成为了我个人的梳边书,灯下翻阅,每次读后都有服用强
力维生素的感觉,此盲听似夸张,其实绝非戏言。
    我的阅读习惯一直是功利的,假如把阅读当做餐饮的话,我是要摄取营养的那一种,
假如是一本期刊的话,我对它的要求往往是既能消遣又能从中获取信息,而我所希望的
信息最好是覆盖文化、科学、体育、政治这些门类,我所希望看到的是一种图文并茂的、
直观的、文笔轻松如聊家常的此类文章,我还希望能找到一本装帧和纸张都摆脱了“勤
俭节约”风格的新型阅读物,使你在处理垃圾时不舍得将其清理出门,这样的愿望因为
《三联生活周刊》的出现渐渐地变成了现实。
    这本刊物好就好在它的“营养”搭配和“气度”不凡上,好就好在它有最快的信息
网、最具“新人类”特质的一批才思敏捷训练有素的专栏作家,当然也包括信息社会中
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一流的图片。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今春轰动世界的“克隆”
新闻、由于当时我在外游历,消息闭塞竞不知此事,回家后女儿问我克隆其事我茫然不
知,所幸恰好收到《三联生活周刊》的第七期,封面上便见这第一速度的文章大标题:
上帝的笑声——克隆技术与速度的世界。打开刊物,一口气读完其中七篇与克隆有关的
文章,我立刻有一种病后大补的感觉,我相信关于这个话题,刊物上所涉及的要比电视
新闻和报纸深入有趣得多。
    我敬佩这本刊物的办刊风格,既知识分子化而又不排斥世俗众生,既有超前意识而
又不鄙视人们的智商,因此它有一种可贵的温文尔雅的说话态度,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
些普通读者参与了其中一些栏目,听他们说话就像听一些熟悉的朋友说话,他们讨论的
生活就是我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就是我们的喜怒哀乐,编辑们如此培养读者的参
与感,从而也巧妙地令刊物贴近了人们的现实生活。
    如今的世界,人们端坐家中的习惯是打开电视机,但有的人会永远保持灯下阅读的
习惯,假如在睡觉之前想知道这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假如想知道这世界上别的人在想些
什么、做些什么,读一本《三联生活周刊》是个不错的选择。
-------------------  txtxz||txtxz
        
纸上的美女 
女大当嫁
    最近的一则家喻户晓的国际新闻是前英国皇纪戴安娜之死,人们在为这个美丽的女
人香销玉陨一掬同情之泪的时候,恐怕想到的都是红颜薄命这样的字眼,或者说那些讨
厌的小报记者用他们手中的相机和镁光杀死了戴安娜。红颜薄命其实说的是针对女性的
一种劫数,而小报记者对名人的追逐并无杀人动机,那么是谁杀死了戴安娜?准确地说
是当今世界数不胜数的车祸杀手,别无其他。但不知怎么,我还是想到了这个女人当年
轰动世界的婚姻。
    总会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子嫁给风流倜傥的威尔斯王储,不是戴安娜就是别人,
假如那个幸运的新娘不是戴安娜,戴安娜会不会在法国遇难?这样的假设是无稽的,但
我们至少可以从这样的假设中看见一些操纵命运的棋子,婚姻在许多女人的命运中是一
颗具有“胜负手”意义的棋子,输赢有时皆在这一招一式之中。
    女大当嫁。嫁个什么样的人在各个阶层各种品貌的女性那里有不同的回答。就像男
人求偶一样,女性对男性的要求也是好上加好,假如从“好”上判断,威尔斯王储可说
是一个理想化的标准了,戴安娜的婚姻相信是一些女性梦中的婚姻,但遗憾的是众所周
知,这门婚姻花团锦簇却并不幸福(我们也是通过那些庸俗小报知道了关于王储夫妇各有
外恋的花边新闻),于是最终离婚、于是最终发生了法国隧道里的悲剧。相信戴安娜在遇
难前的瞬间是不会想到什么婚姻之棋的,是我这样的无聊文人在替她胡思乱想,我心里
在想,让皇储与卡米拉结婚,让曾为幼儿园教师的戴安娜与某个她爱着的普通人步人婚
礼教堂,也许大家活得更好一些。
    问题在于谁能预料婚姻棋局的发展呢?当局者迷,旁观者也不清。
    女大当嫁。这句话的重要意义在于女孩子长大了需要去找个男人,找个男人成立家
庭,再生些孩子,找个男人来合作,谱写你生命剩余的篇章,人们从不质疑这种流传百
世的真理,但细细想来,这样的真理是不是有点像一条赶羊的羊鞭呢?多少女孩子在它
的驱赶下慌不择路地跑上了婚姻的迷宫,随后便迷失了方向。
    当然有许多女性是拒绝进入婚姻的迷宫的,如今社会有许多优秀的女性抱定独身态
度,气死热心的红娘。嫁个什么样的男人?她们根本不去选择,不选择是不是就不会犯
什么错误?女大不嫁,会不会成为未来的什么新的真理?谁也不知道。戴安娜如果是个
独身主义者,她能否躲避这一次车祸?谁又能知道?
    人类就是这样又聪明又愚笨,人类已经能登上月球探究月球的奥秘,却说不清自己
的许多奥秘。我当然也说不清楚。
-------------------  txtxz||txtxz
        
纸上的美女 
电视时代
    曾经读到过一篇报道,说的是一个体重如山的肥胖症患者,终年不能跨出家门,最
后死在电视机旁,警察们费了九中二虎的力气才把那胖子搬出门户。这个真实的故事不
知怎么竞让我倒吸一口凉气,并非是悲天悯人,我想假如没有电视这个东西,那可怜的
胖子该怎么度过他的一生呀?
    这样的设想当然已经排除了一个前提,我设想他不读书或者只是偶尔读书,不听音
乐或者只是偶尔听音乐,不要想或者只是偶尔冥想。不能否认的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
说,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空闲时间是与电视为伴,恰如中世纪那些虚诚的教徒与教堂的
关系,电视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宗教,而电视机几乎就是一个口齿伶俐吃苦耐
劳魅力四射所向披靡的传教士,整个世界都成了他的教堂。看电视的人们对电视缺乏虔
敬之情,他们的身体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他们的嘴里嗑着瓜子含着蜜饯呷着绿茶,但
他们的眼睛和耳朵却关注着电视机的屏幕和声音,这样的时刻,克林顿和刘德华,邢质
彬和张曼玉,航天飞机和汇源果计令人惊讶地获得了一种平等的机会,电视的大嘴对他
们一视同仁,电视机前的人们对他们或者热情或者冷淡,于是换频道,最终找到一个比
较喜欢的节目,于是一个空闹的夜晚就被电视安排妥当我认识的一个作家朋友坚持不买
电视机,因为他说他痛恨电视,但他又喜欢足球,每次世界杯的时候他就跑到别人那儿
去看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