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km-s

第74章


  但如白先生所料的那般,在发射准备一切妥当之后,中央下达的命令却是取消卫星项目。
  通知下来之后,一时间整个发射中心都沸腾了。为之努力了三年多的工作,加上中苏关系破裂之前卫星小组的研究,这个工程已经先后耗费了将近五年的时间,凭什么说取消就取消了?!
  卫星小组的专家们和发射中心的工程师联名上书对取消命令进行了抗议,并且坚决拒绝拆除火箭发射塔。甚至有一个年轻气盛的有效载荷分组的新人,打电话到中央|军|委威胁说倘若他们执意取消计划,那么发射中心就要将“孤鹜”直接发射,才不管什么命令不命令。
  这个电话一打出去,麻烦便接踵而至。那些包头等地的红卫兵组织得到消息,说西北发射中心要违抗中央命令,要造反了,于是便乘着卡车争先恐后进了草原,要到发射中心“捉拿汉奸”。
  发射中心气象观测塔的负责人带来了一个坏消息,从望远镜看那些学生甚至还配备了可能是土制猎|枪之类的武器。发射中心的人都认为这已经属于有组织的民间军事力量,应当立刻上报上级并求助军|委。然而秦筝知道那些都没用,如果就连中央对发射中心直接下达的命令都能被周边相隔上百多公里的城市里的学生知道,那么再指望中央就只能放弃卫星。
  而卫星,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
  秦筝作为发射中心级别最高卫星小组的负责人,宣布直接发射“孤鹜”卫星。
  ——
  虽然和卫星小组并没有从属关系,发射中心的工程师团队也几乎在下一秒就一致同意了秦筝的观点,立刻开始了发射之前的最后一步准备。
  填装液体氧化剂,做最后的检查。
  在发射场距离一点五公里处,秦筝和卫星小组的专家们亲眼见证了这枚火箭在地球上最后的时刻。
  在茫茫荒原上,西北的天明净澄澈得如同一块笼罩四海的蓝宝石。万里无云,那发射塔仿佛远在天边,又仿佛就在眼前。随着工程车撤离,最后的准备也结束了。
  秦筝知道在并不远的地方,一群带着武器的学生正在向这边儿赶来,他们被所谓的观点蒙蔽的头脑里正燃烧着仇恨,渴望着用那些枪弹和“人民的力量”将发射中心的这些“汉奸”碾碎。
  她知道一旦发射,就意味着真正违抗了中央的命令。这个做法将把整个发射中心的专家和工程师甚至是其他无关的工作人员都置于不义之地,发射之后他们可能会被开除党籍,开出军籍,从航天改变驱逐,甚至是被直接逮捕。
  对于他们这些人,后果的确很严重,但卫星——
  必须要发射。
  卫星小组的对讲机被接通,火箭发射的地下控制组对秦筝说道:“准备完毕,请问何时发射?”
  “就现在吧。”秦筝轻声说道。
  每个人身上的对讲机都开始倒计时,在这最后的一分钟内任何人都可以下达停止倒计时的命令,这是给发射中心的第二次机会。
  然而没有一个人再说出任何一句话。
  所有人默默地听着对讲机里清晰的电子音,直到它数到“十三、十二、十一”,直到它数到“十、九、八”,直到它数到“六、五、四”。
  三。
  这是存在于从前每个人中国人脑海中的梦,她们准备为之奉献一生的梦,而今它终于要实现了。这只在初唐便与落霞齐飞的孤鹜,终于也将要在西北澄澈的阳光中穿过落霞,突破天际而达到梦想的彼岸。
  二。
  然而那些愚昧的人现在却想要丢弃它。他们忘记了当年共同的梦,忘记了建国之初父母辈付出的努力,忘记了在红旗下曾流泪发出的誓言。让国家强大,让社会发展。他们忘了,不过没关系,还有人记得。
  一。
  随他们去吧!哪怕整个世界都阻止,卫星还是必定会上天。
  点火。
  发动机口喷射出明亮的火焰,随后是一股浓重的白烟。短短几秒内地动山摇,燃烧的声音传到安全距离外的卫星小组成员所在地,也依旧震耳欲聋。
  发射塔松开了牵制,火箭缓缓地向上加速着,而那加速度越来越大,最终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脱离了引力的束缚,像一支后羿的矢般笔直冲向天空。
  那火箭飞入一片无垠的蔚蓝中,卫星小组的专家们和发射中心的工程师们在地面上默默地看着。蓝幕上的光点远得再也看不见了,她们也一直抬头凝视着它消失的位置。
  又过了不知道了多长时间,直到对讲机里传来地下控制组的声音:“发射成功。”?
☆、第一百零六章
?  在其余人都忙于发射成功之后与有效载荷的通讯工作,秦筝便连夜离开了发射中心。
  她开着那辆老解放来到中蒙边境,伊戈尔和她的越野车正在那儿等着。
  即使戴着帽子和围巾,打开车门之后,半夜草原的冷风吹得她脸颊都仿佛快要冻上了,然而伊戈尔却只穿着一件军大衣站在寒风里,额前的短发在风中凌乱却丝毫不在意。
  “你看,这毛茛科的金莲花都开了。”伊戈尔指了指地上,用俄语笑着说道,“我亲爱的朋友,怎么不摘下你的围巾?”
  “管他神马玩意儿,我冷。”秦筝瞟了她一眼,心情却因为发射成功而好得出奇,“上车吧。”
  伊戈尔打开她军用越野车的车门,待秦筝坐进副驾驶,又说道:“你的俄语还说的不错嘛,我以为你们中国人都不学俄语了。”
  “我也是这么看待你的中文水平的。”秦筝一边系上安全带一边说,“我上大学那会儿还是学外语的。”
  “也是。用不了多久那些年轻人就又要学了。”伊戈尔笑着说道,打开了车里的音响。
  悠扬的小提琴声响起,竟然是巴赫的《音乐的奉献》——这些以同一主题展开的卡农,完美展现了复调音乐中赋格艺术。
  “我还以为你会听点儿柴可夫斯基什么的。”秦筝有些惊讶地问道。
  “为什么呢?”伊戈尔说道,“音乐是无国界的,何况巴赫更适合心情舒畅的生物学家。”
  “都是西方音乐。”秦筝评价道。
  然而伊戈尔却突然饶有兴趣地说:“哦,秦同志,你似乎也听过巴赫?”
  “听过。”秦筝点了点头。她不怎么能领略乐曲中的情感,但却挺能欣赏复调音乐里的数学美。
  “那真是不错。”伊戈尔一边开着车一边笑道,“我打算带几首巴赫后期的赋格曲给亲代文明,那几首你听过么?就是《遗调》中的那四首,在《赋格的艺术》之后的。”
  “《遗调》么,那简直太好了。”秦筝顿时有了兴趣。
  巴赫晚年创作《赋格的艺术》时受到眼疾折磨而被迫进行了一次失败的眼科手术,之后就完全失明了。《遗调》是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完全依靠口述记录下来的最后的一组作品。可能是由于失去视力令人更能够沉思,《遗调》几乎完全展现了巴赫的赋格艺术水平。其复杂和精美程度,倘若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乐队苦练数年,则根本无法形成曲调。而一旦把每个音都安插到了其应有的位置,这组仿佛来自上帝之手的乐曲便能够交织成一幅不可思议的宇宙画卷——它不仅凝聚了赋格的艺术,还凝结着巴赫在人生最后时期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遗调》组曲开始于明快的B、A,而终结于庄重而深沉的C、H(注:按照当时德国的记谱法,B、A、C、H都分别表示一个音)。据说在H音被写下之后,那位伟大的艺术家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如果有什么值得与亲代文明分享,那么《遗调》大概就属于其一。
  “呵,你知道么,我上大学那会儿还试着演奏过《遗调》。”伊戈尔笑着说道,“那时候真蠢,《遗调》怎么可能是业余的大学生能演奏出来的?”
  “只能说勇气可嘉。”秦筝也嘲讽了一句,又说道,“但我倒是觉得,以后人们也可以直接用机器演奏音乐,或许是以类似于计算机编程的方式。”
  “嗯,那样也好。”伊戈尔赞同道,“而且以后的那些编曲家,肯定能写出更复杂精美的复调音乐——哦,秦同志,你觉得怎么样,以后当一个编曲家?你肯定不能花好几百年一直做同样的工作。”
  “我么,我觉得自己没什么天赋。”秦筝无所谓地说,转而反问回去,“那你呢,伊戈尔同志,你打算以后干什么?”
  “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比生物学更有趣。”伊戈尔颇为自豪地歪了歪头,“或许编曲吧,那些互相交织的曲调就像是蛋白质的α-螺旋。”
  什么是α-螺旋秦筝并不知道,她只是听着这优美的音乐,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沉睡之中。
  在睡梦中,她漂浮在浩渺的宇宙里,周围是一片虚空。仿佛是无限远处的远方那些恒星在安静地发着光,她感受到超越一切的空旷和自由。
  真空传不来任何声音,然而那些星辰却开始移动了,移动得仿佛是一首序曲。
  一开始只是一两颗白矮星,到最后整个银河都开始颤动。它们从原先的位置上移开,仿佛由怎样的动力驱动一般,缓缓地滑过银盘,拉长成了一条长河。这由数千亿颗恒星组成的长河在宇宙中旋转,一束支流从中分离,然后是又一束,束束支流从星辰的长河中分出,原本的长河也被分成了十几条小溪。
  这些星辰的小溪互相缠绕着、旋转着,形成了一束束优美的双螺旋,而这双螺旋又再相互缠绕着、旋转着,形成了更高层次的优美结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