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

第48章


 
  母亲对此的评价是:“这孩子面试发挥比较好,在学校的时候,上台演节目、演英文短剧都很喜欢,属于那种人越多越来神儿的,我跟她说,你应该去当演员。”朱蓓蓓本人对就职三菱商事的事感觉很自然:“考上三菱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就是每次面试的时候,感觉都不错,就按部就班地考上了。接触每家公司职员的时候,能感觉到每家公司气氛的不同,三菱的气氛和我自己想要的一样,所以就决定进三菱了。” 
  在异国他乡并肩奋斗的日子里,他们彼此依靠着、鼓励着,曾经青涩的感情经过岁月的淘洗变得成熟而坚定。“青苹果”总有成熟的那一天,2006年5月,高尚和朱蓓蓓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那天,新娘演奏了至今仅存的一支能够完整演绎的钢琴曲,以此纪念那段曾经青涩的感情。 
  高尚、朱蓓蓓:那是一段很美好的情感升华过程 
  朱蓓蓓顺利进入三菱商事就职,高尚也正在医院实习,因为学制六年,他要等到2008年才能毕业。但幸福正在不远处向这对年轻的小夫妻亲切挥手,未来的生活将会更美好。 
  回首这段漫长的情感历程,高尚说:和RPG游戏一样简单,没有用密技,按部就班地练级,从同学到朋友,再到恋人,不知不觉就练成了大侠。 
  当笔者问及:“高中时期的感情对你们有什么影响?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你对老师和家长有哪些意见和建议。”高尚的回答也许会引起很多人的思索:“我觉得只要还有这样的提问,就证明国内中学青春期教育还是空白。很正常、很美好的一种情感升华的过程,所以也就根本不用心存杂念却又装作小心翼翼地干涉。加以正常的引导,完全可以事半功倍,也不会出现,国内一进大学就忙着整天激情燃烧的岁月了。有了一个现象,与现行体制不和谐,不去正面解决,先进行取缔,这也算是有中国特色吧!” 
  同样的问题,朱蓓蓓的回答是这样的:“当时或许因为年轻,认为老师不应该反对我们。但是现在想想,老师也有老师的立场。对我们自己而言,我觉得对于学业没有任何的影响,相反倒是很安心地来到了日本。” 
  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看得出来,对于那段曾经青涩的感情,虽然旁观者的心中充满了惶恐和不安,但两个年轻人却平静而自然地品咂着那段情感升华的美好过程。 
  在采访过程中,朱蓓蓓的母亲向我们透露说,在那一届日语特长班赴日留学的23个学生当中,已经结婚或者正在准备结婚的就有5对。这样的数字让我们感到惊讶,当我们向当事人探究其中的奥妙的时候,朱蓓蓓回答说:“对于我们来说,孤身一人来到日本有些时候确实会感到寂寞。剩下的大概就是所谓的缘分吧,毕竟在一起六年,还是彼此都了解一些的。”   
  从“青苹果”到“红苹果”(9)   
  高尚的回答总是幽默中透露着些许深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花雪月,也可能月老天天重复一种工作心里烦得慌,这次就没一根一根而是一捆一捆地给系上了。我对这件事儿,也没有什么发言的权利。但不能不承认身处他乡,突如其来的空虚与寂寞也许对此是一种解释。……这种社会现象也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的。一个避重就轻的说法:‘这也算是一种缘吧。’” 
  双方父母:恋爱是一种动力 
  回忆起当年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表现,双方家长都有很多感慨。 
  高尚的父亲高敏说:“当时老师也经常找双方家长谈话,但我们做家长的只是点到为止,既不放任也不限制,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处理,其实事态也是这么发展的,他们没有过多地沉浸在感情当中。现在我们两家做亲家了,人家老岳母就说:‘只要是我姑娘认为好的孩子,那就是好,我们就信任她’,我们俩也是这么想的。” 
  朱蓓蓓的父亲朱理说:“知道这件事之后,我们并没有评价人家男孩子怎样,我们是看他们的前途。”母亲孙经玲说:“所谓早恋,我觉得老师和家长在这方面特别紧张,实际上也许大人很紧张,但孩子感觉没什么。另外在这方面应该做好引导,让他们把这个事情变成努力奋斗的动力,而不是横加阻拦,那么大的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你越不让做的事情他还越想做。” 
  在高敏和李燕的眼中,儿媳妇朱蓓蓓是一个淳朴、稳重、优秀的好姑娘,“他们俩处对象以后我们看出来了,这个小女孩太好了。他们俩在街上走,她总跟在高尚后边走,有点像日本小女孩;在商场试衣服的时候,她也不像别的女孩那样嘻嘻哈哈地闹,就在那里坐着,等高尚穿好了,她过去看一下。” 
  蓓蓓的母亲说:“从日本回来,这两个孩子天天拉着手,过马路等红绿灯就手拉手在那里等着,别人谁闯他们也不闯,我还逗他们:‘你们俩这样估计今天都不一定能过去马路。’”两人还没结婚的时候,回国都住在各自家里,“他们俩就是发短信,从早上起来就开始聊,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在蓓蓓家,我们看到悬挂在墙上的一幅小夫妻俩的婚纱照,温柔美丽的新娘和帅气英俊的新郎,让我们再一次想起那个古老的传说: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着眼前这幸福的一对,我们在猜想,如果当初家长一味反对,坚持拆散他们,那么今天将会是怎样的结果,面对终成眷属的孩子们,父母是不是会对自己当初的行为产生疑问甚至进行反省。 
  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随着青少年心理成熟期的提前,随着孩子们所面临的各种压力的增多,我们曾经大张旗鼓加以反对的所谓“早恋”就真的只是孩子们青春期单方面的躁动么?很多家长和老师所采取的“一刀切”的措施就真的可行并且有效么?实际上,在我们的故事当中,高尚和朱蓓蓓的父母并没有采取特别的行动,也没有起到过多的作用,他们更多的是作为理智而宽容的旁观者在注视着孩子们的发展。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故事中的主人公高尚和朱蓓蓓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自觉性强并且在学业上很少让父母操心,同样的方法用在其他孩子身上也许就不那么奏效。确实是这样,我们承认任何问题都有例外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这里我们想说的是:青春期的恋情并不可怕,甚至是美好的。曾经走过青涩岁月的父母、师长如果能以己之心来理解孩子,那么当他们从迷茫、困惑中走出时,留给他们的将绝不是一段青涩的回忆,而是一份美好而丰硕的收获。 
  正像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中一段独白所说的那样:“十六岁的歌委婉动听,未必上口;十六岁的诗热情奔放,未必押韵;十六岁的梦纯洁真实,未必成功。难怪诗人席慕容无不留念地说:十六岁的花只开一季。但是朋友,只要你拥有过十六岁,你就拥有过一份和太阳一样滚烫,一样血红的青春!”   
  从“青苹果”到“红苹果”(10)   
  采访节录 
  笔 者:怎样看待父母对孩子的付出;请讲一讲在你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你的影响。 
  高 尚:当我自己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往往很茫然。但是,每次在我小学、中学寒暑假开学前,为写作业而抄袭着作文选里那些最俗套、最煽情的段落的时候,却总是很心安理得。因为,那些镜头,总是似曾相识——雪夜,补习班教室外那不少于教室里学生数目的人群;清晨,醒来就已出现在桌上的早餐;机场,国际出口那等待着光鲜艳丽的土里土气。我不是标榜着完全理性的父母于子女无恩论的支持者,所以这些点点滴滴不会让我无动于衷。但我也不认为,每提到此,就要感恩戴德,泪眼婆娑,这么朴素的感情不需要那些恣情的杂质。付出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那么坦然地接受后,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快乐与幸福也许是最质朴的回报。 
  我的家庭是一个中等程度的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法官,母亲做财务工作,现已退休),我的父母努力给我制造了一个宽松并且优越的生活环境,而且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使我对物质没有很强烈的欲望。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但这种影响是在小资拜金主义充斥着整个社会,尤其是那些所谓的精英层的今天,我最要感谢我父母的。 
  笔 者:请讲一讲在你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你的影响。 
  朱蓓蓓:耳濡目染,很自然地就受了他们的影响。我觉得比起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我更重视平常一些琐碎的小事。 
  在去日本的飞机要起飞之前,看到他们在机场边上一直在向我招手,眼泪一下子就涌出来了。那个时候我就决定一定要让他们放心,开心。在那之后,不顺利的事情我不会讲,只有顺利的事情才让他们知道。现在我还没有太大的能力去孝顺他们,也许让他们安心就是最好的孝顺吧。   
  后记   
  2007年春节前的一天,笔者接到一位老朋友的电话,他在电话中称:我发现了一个十分独特的群体,你是否有兴趣写一写他们的故事?他说的群体,就是本书中介绍的12个成功学子。写作者的职业直觉告诉我们,这确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好题材。于是,经他穿针引线,我们走进了东北育才学校,并在学校的帮助下,联系到了书中的12名学生及他们的家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