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四贞传奇

第三十一章:三藩之乱(三)


七日后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的这首《破阵子》恰到好处的描述出现在桂林战火硝烟的情景。
    我率领近六十万大军驻守靖江王府。
    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率领超过我近十万精兵,兵临城下。
    大清入关后。
    皇太极深知,清廷要对付李自成起义的力量和南明政府的反抗。
    明朝的投降清廷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包括我的父亲孔有德是可以利用的力量。
    谁知,仅仅二十年后。
    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
    早已是珠胎暗结,欲改朝换代、自立为王。
    三位狼子野心、虎视眈眈的藩王,经过二十载春夏秋冬的养精蓄锐
    早已形成势力强大的地方势力,现在可谓权倾天下。
    三藩中,属平西王吴三桂的势力最为强大。
    吴三桂拥兵天下,军饷开支上,于大清朝中央集权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累赘。
    清廷担心的除了巨额开支外,还有云南日渐强大的兵权。
    今时今日,吴三桂的各方势力,早已威胁到岌岌可危的清政权。
    康熙明白,下诏削藩不成,现在只能鱼死网破,拼尽全力,也要不惜一切代价用武力镇压,从而彻彻底底收回兵权,平定三藩。
    对于玄烨那立志高远的孩子来说
    削藩、撤藩直至消灭三藩势力。是他作为一个统治者完成中原统一、成就千秋霸业必经之路。
    哪怕这一路上处处荆棘丛生、步步杀机,但我与那孩子必须处处为营、运筹帷幄的赤脚踏平一切挡在路上的荆棘。
    诏告那些蠢蠢欲动,为了那一抹明黄而飞蛾扑火、近乎疯癫的人说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哪怕困难重重,但我与那孩子必须并肩作战。
    因为我相信,只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在的我,站在靖江王府的城楼上。
    穿上十六年如一日的将军戎装,俯瞰着下面士气如虹的少年们
    此次我以一藩之力与三藩抗衡,可谓是破釜沉舟
    因为我孔四贞这一战输不起,大清输不起。我守护的桂林百姓们更输不起
    否则后果只有,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大清基业毁于一旦。
    中原又要历经战火纷飞,改朝换代了。
    我深刻知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所以,此次一战,必胜。
    迎着初升的朝阳,缓缓走上最高台阶。云淡风轻的看向城下黑压压的人群
    突然间静静听侯我下发军令的人群中响起熟悉的声音
    “生得形容袅娜纤巧,柳眉笼翠雾,檀口点丹砂,一双秋水眼,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泪光点点,一身戎装英姿飒爽。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时如一代女杰。真可谓大清江山的守卫女神”
    我知道,纳兰性德终究回来了。
    他这么一说,黑压压的人群随即目光炯炯的看向高高在上的我
    人群中爆发出响亮的发誓声
    “孔将军一介女流安能戎马生涯、浴血奋战十四载。我等一定会杀出一条血路,平定三藩”
    随即传来震耳欲聋、响彻云霄的立誓声
    “平定三藩、平定三藩······”
    抬手示意、一时间城门下岿然不动的勇士们即刻禁声
    大声喊出
    “各位统帅听令”
    “得令”
    “此次,先派三十万大军充当前锋,另外三十万将士回到驻扎地待命”
    “得令”
    “此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日凯旋而归,论功行赏”
    随即,军旗一挥
    “出征”
    一时间尘土飞扬、黄沙漫漫迷乱眼。
    不知是谁桀骜不驯的大声喊出
    “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大军将士齐声附和
    “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看见将士们视死如归的决绝士气。
    我军必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