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那场盛夏

第19章


怎么还能够接受其他的恐怖动物。
  爷爷奶奶很热情,从屋子里搬出一堆吃的。最多的是核桃。
  夏子找了一块石头在地面敲打着。菲菲和爷爷奶奶说话聊天。夏子不忍去打扰这样和谐的一幕。所以自己看着风景,自己玩着。等着爷孙聊着。
  可能菲菲已经猜到夏子的不适应。所以下午提议自己要和夏子去镇上。
  夏子当然很高兴,也没有拒绝菲菲的提议。因为她实在受不了了。受不了没有肉吃,菜里没有油,而且还没有什么味道。
  怎样爬上来的就要怎样滚回去,这句话真没错。山路可真是不好走。
  你上来的时候累,下山的时候更累。速度不能快吧,稍微快一点就停不下来,一直不注意还会摔跟头。
  夏子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坚持下来走下山的。
  见到公路的时候夏子瞬间觉得解脱了,有救了。可是在路上走了很久还是没有车。
  虽然这个镇很小,但终究比在山上好的多。
  找了好久终于在这个镇上找到一家卖鱼火锅的店。夏子迫不及待的走了进去。
  菲菲是很了解夏子的。只是这个镇上只有这么唯一一家火锅,而且还是卖鱼的。夏子没有期待味道能有多好。只要不难吃夏子都可以接受。
  吃过饭,菲菲和夏子首先找到一家小宾馆让自己可以住下。真的是很小,而且也很简单。
  在宾馆休息了一会儿,天已经黑了。夏子总觉得在这里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虽然已经到了夜晚,但也并没有因为这个镇子很小路上就没有人。这个镇上晚上依然热闹。
  夏子和菲菲在住在河边一家宾馆。出门就是一条很大的河,和一座很大的桥。
  即使这个镇上看起来不富有,但这里的夜景却没有显得暗淡。相反,对于这样的镇子来说,这样的夜景已经算得上很华丽了。
  菲菲说别看筠连小不起眼。但有很多人是很有钱的。
  站在桥上,看着河里的水平静的淌过。似乎就像是在看一个人的人生似的。缓慢而有序的流逝着。
  觉得饿了,就随便停在了一家烧烤摊前。夏子不知道这里的烧烤好不好吃,也没有期待能有多好吃。
  点了一些啤酒和一些烤串。俩人坐在小凳子上开始喝了起来。
  谈着一些有的没的。喝的有些晕了就开始胡言乱语起来。
  说着笑笑着哭。可让这两个姑娘喝的尽兴了,说的尽兴了。
  在这样一个平静的夜里,她们喧闹着,哭笑着。在街头摇晃着。搀扶着。
  或许这是她们人生中最后一次的任意妄为。
  在分别的路上,总有着太多的千言万语想要说出来,有着太多的不舍和牵挂想要说出来。
  因为在今后,你未必就有机会再去说,再去胡闹。这样的机会,你有过就不会再让你拥有第二次。
  此后,她们的人生就会开始变得更加不一样。她即将为人妻,而她,依然继续一个人独自的浪荡。
  人生啊,就是这样说不明白。你不能去预知未来的任何一件事情。
☆、第二十章:人生终须一别
  过去,新娘出阁前夕,都要行挽面的修容礼。
  通常由一位“好命”的长辈来执行,又称“开面”、“开脸”,才可“有人缘、得人疼”。挽面以后皮肤便会变得细嫩明亮,并减少皱纹的产生;加上香粉干燥、凉爽,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的特性,因此受到妇女的青睐。
  挽面的工具很简单,只需一卷细棉线、一块膨粉(白粉)即可。开始时以膨粉敷脸作粉底,再将一根棉线缠绞成三根,并分成两角交叉状,一端在手,另一端用牙齿咬着,双手一拉一合,一松一紧,细棉线绞缠分合就像剃刀般来回在妇女的脸上“挽”。
  随着细棉线的翻转,将面部的细毛连根绞除,干净又利落,接着敷上面霜,便大功告成。)新娘子出门前还要在被窝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时还必须哭着向父母辞行。
  即使你是满心欢喜也要硬挤出几滴眼泪——以示对父母的不舍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否则会被别人笑话的。
  新娘的母亲及嫂婶也需哭着为其送行,俗称:“哭缘”,出门之前新娘的兄弟要帮新娘打开红伞(用红伞取代红盖头),新娘要出门时需撑着红伞从一个上面放着燃香火炉的米筛上跨过,为筛新娘,据说是可以辟邪。新娘的叔伯还要帮其“挑花担”。
  “菲菲啊,你们这里结婚的习俗可真多。你紧张吗?”
  夏子站在菲菲身后替镜子中的新娘梳妆打扮着。
  夏子也曾参加过好几次的婚宴。新婚中的新人们大都是紧张或者激动地,可是菲菲却是个如此淡定的女子。夏子一点都猜不透菲菲心里到底怎么想的。
  “有什么可紧张的。不就是一个过程而已。他,不是我心中的选择,但也只能如此了。”
  菲菲说的那么若无其事,却又是那么的不甘。
  她到底有什么样的苦衷要这样委屈自己呢?
  “怎么了?为什么这样说?你不知道结婚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吗?是你一身中最重要的决定吗?”
  看着这样淡漠的菲菲,夏子放下自己手中的梳子,坐在菲菲旁边忧心忡忡的看着菲菲。
  “重要?我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菲菲看了看镜中的自己。那张冷漠的脸,夏子觉得自己已经快要不认识她了。
  “你到底怎么了?”
  夏子握着菲菲的手。
  认真的看着菲菲,她渴望能够在菲菲的眼神中读到一些什么东西。可是菲菲,她现在就连眼神都是冷漠的,冷到夏子不敢再多看她一眼。
  “菲菲不管怎么样,不管你有什么样的苦衷,我都希望你的那个他能够带给你幸福,希望你以后能够过得快乐。”
  听菲菲说男方好像是镇上镇长的儿子,自己倒也不担心菲菲嫁过去之后会受到多大的委屈与来了这些天,一直都没有听菲菲提起过自己的未婚夫。
  每每夏子问起菲菲的时候,菲菲总是说离那天还早,甚至也不说他们是怎么认识的。让自己先过几天自由的单身日子。
  终于离成婚的日子没有几天了。大家也都开始忙乎了起来。
  “菲菲啊,怎么不见你的未婚夫呢?”
  夏子很不解,为什么自己来了这么久,也没见菲菲带自己去见见那个传说中所谓的老公呢。
  后来才听菲菲说,其实自己也就见过一次而已。后来是因为双方家里都忙着准备婚事才没有机会再见面。
  夏子很不能理解这样以这样的方式来决定未来那个陪在自己身边的人。就算自己再怎么不能理解,但毕竟这也是菲菲自己选择的。
  每个人都有权来决定自己的人生不是吗?
  根据习俗,大概是新婚男女结婚前一晚个晚上才能见面。
  苦难。虽然新郎可能智商有些问题,但都说傻子有傻福。应该也不至于日子会过得多苦。
  是呀,就像菲菲说的,她还有什么选择呢,穷苦家的孩子不就是这样吗?她还能为自己选择什么呢?
  之后,夏子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那位新郎。一脸憨厚老实的样子,倒也让夏子挺放心的。虽说有些傻里傻气的。但也傻得真实,傻得可爱。
  相处中,也发现这个傻里傻气的新郎,对菲菲倒也客气礼貌。看得出来,他以后也会对菲菲好。
  像这样的人好啊,傻得真实。倒也知道要对自己身边的人以诚相待。不像有些人,表面上老老实实的,却有一副恶毒的心。
  接下来闹洞房可也让夏子打开眼界了。什么丢拖鞋呀,砸鸡蛋呀,洒酱油和醋什么的,简直就是和新人过不去的习俗嘛。
  到了新郎家中,两个新人也同样要跨过相同的米筛火炉以去邪,到新郎家时新娘也需撑红伞直至“进房”。
  新郎新娘“进房”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进房”时新郎的家属需回避(不能看)。
  而这时,送新娘去新郎家的客儿中的送嫁娘就要起到很大的作用了,她需要提醒男方的父亲开箱子,也就是将新娘装有嫁妆的红色箱子要拿天井,(以前人们住的都是类似于四合院的房子,在大厅的前面就是天井)当着大伙的面,由新娘把钥匙给公公,然后公公打开箱子,在箱子的四角抓一抓,寓意抓箱角,富掉掉(赚钱很多的意思)。
  当然,箱子的四角已经由新娘的妈妈放了红包进去。喜娘的嫁妆则放在所有东西的最上面的中间,这样一打开就看得见。然后再把箱子拿回新房。而有的地方还公公还需要放一个红包进去,叫“压箱子”。然后就是要“赶床母”
  这就是要在新床上撒上花生桂圆红枣等寓意早生贵子,然后还要在一个装满米的小红木桶里插上尺子,香烛,放上镜子,其寓意是什么意境很多人不知道了,人们只是知道有这一道程序而已,这就可以说明一些习俗,已经在慢慢的流失,正被人们所遗忘。
  喜宴的操办总是十分丰盛的,旧式喜宴需要有八道菜,俗称八大碗,或许是由于过去条件比较艰苦吧,现在虽然有所改革,但有几道菜是有内在含义不能更改的,比如:整鸡一出表示宴席到了一半;最后一道菜是一个甜汤,表示甜甜蜜蜜。男方设宴摆酒,等女方家开始发嫁时,这边就通知村里的人来赴宴。新郎迎娶新娘回来后,先去祖厅拜祖,男方事先要在祖厅点好红色的蜡烛。新娘新郎快进祖厅时,要放鞭炮迎接,三拜之后要在祖厅喝一杯交杯酒。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