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情报

第26章


  李副局长下午就带甄隐去了导弹部队。部队保卫部也觉得问题严重,但感到无可奈何。保卫部长易雄大校说:“这个事情我们可能难办,不便参与一起写报告。因为谢副市长前天还专门为此来与我们首长协商过,希望我们能理解地方政府工作的难处,理解地方经济建设的压力,请求我们全力支持。杨书记在我们的常委会上也讲了相同的话,要求军队发扬优良传统,支持地方建设。提到了这么高的高度,你说我们还能唱反调吗?我们首长在内部特别是保卫部的会上,只好强调加强内部管理,严密内部防范,不让敌人有隙可乘。所以,请国家安全局理解。我们非常感谢你们,在以后的具体工作中,有什么需要我们配合的,尽管提出来,一家人嘛。”
  没办法,李副局长一行不得不打道回府。他和甄隐向姚局长作了简要的汇报。姚局长说:“此事我们一家也要写。因为,这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我们不写谁写?我们不管谁管?不管结局怎么样,至少我们要尽到我们的职责。李副局长,你抓紧组织人起草,要写得充分些、严肃些、紧迫些。写好以后,我直接去找杨书记,当面陈述。”
  甄隐很快就把报告写出来了。姚局长与杨书记的秘书联系了一下,说有重要情况要向杨书记单独汇报,就直奔市委常委楼。
  杨书记在办公室等候。他戴上眼镜认真看了姚局长递上的报告,笑着说:“姚局长,报告写得很好啊。你们的政治意识、职能意识非常强,这一点是好的,是值得肯定的。我不否定你们陈述的理由,而且我很赞成。但是老姚啊,我有一点得跟你指出来,我们不能再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眼光来看待市场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社会。形势变化了,我们这些老同志都要与时俱进,不与时俱进,就要被时代所淘汰。老姚啊,你们是职能部门,你们看问题的视角无疑是专业的,但不能看任何问题都只用单纯的业务观点去看,那样,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你站在市委市政府的角度想想,什么是大局?什么是全局?什么是中心?什么是重点?我是一把手,我每天得想这个问题啊。你说,芜城的经济建设上不去,我们这班人能交差吗?芜城没有别的资源,就是军事单位多。在计划经济时代,这是财富;可在市场经济时代,用一句不好听的话说,是包袱。我们总不能因为军事单位多就不搞开放不搞建设了。当然,引进外资,对外开放,不可避免鱼龙混杂,但那是支流,不是主流。你们国家安全机关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怎么服务?我看两条:一条是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优化的环境,另一条是发现、防范和打击破坏者。前一条是最重要的。不能把引进外资统统看做是引进间谍,怀疑一切与杯弓蛇影都是不对的。美国那么开放,严格说就是一个移民国家,它垮了吗?乱了吗?没有嘛。”
  姚局长听了,觉得有必要再说些理由。他想打断书记的讲话,就说:“但是,我们……”
  杨书记就有些不耐烦,说:“老姚,不要说了,我都知道。为党工作了几十年,敌情意识我还没有吗?开发西郊虽然可能会影响军事安全,但这正是对你们国家安全机关的考验,是骡子是马可拉出来遛遛嘛。而且,导弹部队的安全本身就是你们的第一任务,你们可以加大工作力度嘛。开发西郊是市委常委会的决定,也是芜城经济建设的一件大事,全市人民都在盼望着。我希望你,也包括国家安全局的所有同志都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精神上来,紧紧围绕大局和全局来开展工作,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好不好,老姚?”
  姚局长只能点头:“好,那我别的就不说了,一切按书记的指示办。最后,我想转达一下我们局党委的一个请求。”
  “说。”
  “为了在这样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作用,考虑到谢副市长主管西郊开发,与各方面打交道的机会多,我们想派一个年轻干部出任谢副市长的秘书。以这个岗位为掩护,我们可以接触更多的人,掌握更多的情况。请您批准。”
  杨书记思考了一会儿,说:“这个没问题。你们选好了人就告诉我。我直接通知办公厅去办。”
  杨书记的公子
  刘峻把杨书记委托他的事悄悄告诉了小艳,并说了自己的意见:“我想把杨晋安排任天华驻L国的代办。”
  小艳就笑他:“你真是个书呆子。你以为杨书记真的是要你为他儿子安排个工作?那就大错特错了。他的本意肯定是要你把他儿子搞出国,并负担一笔费用。你可能不知道,谢璜的儿子就是通过覃军出国的,在加拿大,天华还为他在国外的账户打去了三十万美元供其生活用。刘志伟更邪,他的儿子初中毕业就要覃军想办法送去了澳大利亚上高中,费用由天华负担。我还知道其他几个市领导的子女也出国了,都是一些企业办的。杨书记以前是比较正统的,加上杨晋不争气,读书不行,没有什么留学之类的理由,所以,前几年没赶上趟。现在书记知道自己在台上只有几年了,也就想为后人着想了。不过也好,书记大人把这个人情给你做,那是对你的莫大信任和支持,你就办吧。对我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刘峻在心里苦笑了一下。书记把这个人情给他,与其说是信任,不如说是无奈。因为他是碍于覃军政协常委的身份。不然,他提出来,覃军敢说半个不字吗?
  事后,他与杨晋就有关问题单独交谈了几次,证明他和小艳都错了。杨晋和他说了老实话:“刘总,你听说过‘楼外楼’的枪案吗?”
  刘峻点了点头。他看过报纸,也看过电视。这是他做记者养成的习惯。他还记得《芜城日报》上是用大号标题,头版第二条消息登的,说芜城发生一起建国以来的首例持枪火并案。大意是在“楼外楼”宾馆餐厅里,一个叫寒山的青年与一个叫丁一的青年持枪火并,丁一死,寒山负伤出逃,公安机关正在缉捕云云。
  杨晋说:“那家‘楼外楼’宾馆是我办的,我是总经理。这个案件影响太大,老百姓议论很多,老爷子要我出去避避。要我等案子破了、风声过了再回来。”
  刘峻就望着他,心想这案子是不是跟他有关系。杨晋很淡然地一笑,说:“这案子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与我有关系,警方不就抓我了吗?你放心,你只负责帮我办好去L国的手续,然后按我提供的账户汇四十万美元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就不劳你了。我父亲在那边还有几个老关系,他们到时也会帮我的。”
  刘峻说:“放心,我会尽快给你办好的。”
  当天晚上,刘峻把这一情况报告了“闲云”。他建议L国情报部门可以把杨晋作为后备力量培养。他的理由是:第一,杨书记还年轻,还可以搞一届,他在芜城拥有绝对权力;第二,杨晋在芜城关系很广,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第三,杨晋人很灵活,爱钱爱色,弱点明显;第四,杨晋因一起枪案出国,这个把柄可以利用。他说L国的情报工作如果要在芜城后继有人的话,杨晋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当然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考虑不便说出,那就是只要杨晋被发展为间谍,那是他推荐的,他的手里就多了一张讨价还价的牌。如果L国情报部门对他耍花招,他就把这件事情捅出来,使他们在芜城的间谍网遭到破坏。
  “闲云”对他的推荐没有当场表态,只说杨晋确实是一个合适的对象,但她必须请示总部和董事长才能答复他。
  刘峻说:“杨晋去L国的手续很快会办好,请董事长尽快研究个意见。到时我好将他到L国的时间告诉你。”
  两天后,“闲云”通知他,董事长对杨晋很感兴趣,说他会在L国恭候杨晋。
  于是,刘峻加快了杨晋出国手续的办理步伐。
  临出国前,杨晋给了刘峻一块“芜O”小车牌照和一张出入市委常委大院的特别通行证。刘峻知道,“芜O”牌照是专供市委市政府、政法部门和市直机关领导使用的,享有很多权利。覃军当了政协常委后也配了一块,很方便。杨晋说,这是一百号以内的,属于市委市政府配发范围,是他专门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办的,用起来更方便。而那张通行证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证件上有杨书记的亲笔签字。据杨晋介绍,这样的通行证全市只有十张,是他父亲为了及时了解社会各阶层的真实情况,专门物色了一些来自各阶层的联络员。杨书记为此特意向大院保卫部门作了交代,持他签字的通行证的人,二十四小时可以直接找他,不得阻拦。
  刘峻连连表示感谢,并特意嘱咐他,到了L国后,有什么困难直接跟他联系。
  敲山震虎
  一天,刘峻给谢璜打电话,说有个重要的事情要汇报。谢副市长听出是天华的副总有事,立即说:“好,好,你来,我在办公室等你。”他心里明白,天华找他有事,肯定是好事。要么是送钱,要么是又安排他什么精彩的活动。
  刘峻敲门,进去。谢璜见了,马上就笑得皮开肉绽。他说:“是刘总呀,你好,请坐请坐。这人参乌龙茶是刚泡的。”
  刘峻说:“我不坐了,市长很忙。有一个朋友托我带来一盘录像带,说很精彩很好看,特意要我给您送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