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玩家赵匡胤

第18章


  此故事的2.0版显得更符合逻辑,是说范质与其他旧臣为求自保,主动上书自贬,请太祖改变旧制,废除宰相坐议之礼,太祖欣然应允。相较前者,2.0版故事简单,脉络清晰,逻辑合理,可信度极高——当然,最重要的,是因为《续资治通鉴》里面就是这么写的。
  也许有人认为撤掉宰相的椅子并非那么要紧,不值得作为建立政权后一件大事单独描写,但是如果你碰巧有过被人请客吃酒,主人坐着喝,你站着陪的经历之后,就能明白这里面有多大的差别了。
  当然,如果范质再多活几百年,就会发现这有地方可站的宰相还是算好的,明洪武十三年(1380),诛杀了宰相胡惟庸后,明太祖朱元璋直接把宰相的职位废掉了;随后清朝虽未正式恢复相位,但也设置了大学士和总理大臣,略相当于宰相一职——然而自康熙八年(1669)康熙设计除掉鳌拜以后,这帮高级官员都只能跪着和皇帝议事了。
  宋朝建立至此,大功告成。后人读书至此,多会念叨赵匡胤辜负世宗厚爱,夺取后周江山;然而纵观宋祚300年,我泱泱中华,国富民强,纵恭帝如康熙在位60年,国运能昌盛如此?
  然而我们终须知道,显德七年正月初五,七岁的柴宗训孤儿寡母正式迁居,后周皇后、少主之显赫从此不再。319年后,赵匡胤的后代,时年9岁、由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的宋恭帝在即位不满2年时,孤儿寡母无力掌控的宋廷就投降了元朝,后人写诗慨叹:
  当日陈桥驿里时,欺他寡妇与孤儿。
  谁知三百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历史的吊诡,三百年前谁能预知?
  
第十二章 自焚者李筠
  改元后的宋朝大地春暖花开。
  春天的赵匡胤心情大好,很快就干了几件大事,先是登基不久就下令疏浚开封河道,所需费用由政府负担;再过几天又开科取士,第一次就录取杨砺等19人。
  二月十六日,年满33岁的赵匡胤大摆筵席庆祝生日,在此之前宰相已经上表,立当日为“长春节”,普天同庆。这一天,赵匡胤收到很多贺礼,包括众多大臣准备的生日礼物,还有南唐李璟、吴越王钱俶派来的使者。我怀疑赵匡胤甚至就在这几天派一个姓孙的修订好了《百家姓》——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过生日的送礼的,都在《百家姓》上名列前茅。无论如何,赵匡胤很高兴,李、钱二位也很高兴,而且他们一直还要高兴好多日子,因为距离宋军日后打将过去,还有很多年呢。
  三月二十三日(960年4月21日),宋太祖开始追封祖上,一口气封了四代皇帝,谥高祖赵朓为宋僖祖、曾祖赵珽为宋顺祖、祖父赵敬为宋翼祖、父亲赵弘殷为宋宣祖,并且为各位先皇的陵墓命名。接着诏令天下,凡有与御名、庙讳重名的,一律避讳改名。
  一切看起来都很好,赵匡胤也代表全国人民表示很希望看到春暖花开、安静祥和的日子无限地继续下去,然而大家很快发现不行了,因为四月,潞州昭义节度使李筠造反了。
  李筠曾经是一个给赵匡胤留下了很深印象的人。
  一切始于七年前的高平之战。
  那年也是在这么一个暖风习习的春天,那时的柴荣新登帝位,那时的刘崇来势汹汹,那时的李筠还很年轻,当然最重要的,是他那时候甚至还叫做李荣。李荣在邢州与刘崇打了后者南下途中的第一仗,结果是李荣很快落败,退回潞州继续干自己的昭义节度使,而刘崇觉得对手太菜,也不追赶,直接绕过潞州赶赴高平,被柴荣赵匡胤联手用太祖长拳和其他武艺打得骑着自在将军很不自在地逃回去太原了。一仗打完,赵匡胤记住了“李荣”这个名字。
  虽然初战不利,但是媳妇做久了也能熬成婆,随后多年驻潞州期间,李节度使与北汉还是打出了许多心得。显德二年到显德六年(955—959),他连年与北汉作战,先后攻克辽州(今山西左云、右玉)、长清寨等,俘获刺史、大将数百名,让北汉新任皇帝刘承钧颇感头疼,成了后周朝北方的稳定屏障。柴荣成了周世宗后,李荣也避讳改名李筠,因功进太尉。
  现在,柴荣死了,当了皇帝的赵匡胤可没忘记李筠,刚登基就派使者前来加封其为中书令,并喻示李筠入朝。李筠想到自己的老领导离去不久,原先的同事竟变成领导,不仅节度使不让干,还要把自己召到身边,心情好了倒是可以一起喝酒吹牛,心情不好了就得让自己磕头下跪,不禁悲从中来,于是打算拒绝受命,但左右苦苦劝阻,李筠不得已勉强下拜。然而等到使者升阶,摆酒奏乐,李筠却突然发作,把郭威的画像挂在墙上,痛哭流涕,门客只好尴尬地告诉使者:“昭义节度使喝多了,发酒疯呢,您可别在意。”
  听到李筠发酒疯消息的赵匡胤却不能不在意。他亲笔写了诏书安抚李筠父子,征召其子李守节为皇城使,入京见驾,打算再给一次和平解决的机会。同时李筠发酒疯的消息不知何故竟然传到北汉,闻讯的刘承钧大喜,虽然以前你杀了我很多大将,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往事不可追,合力打老赵。于是修蜡书一封,约李筠联合攻宋。李筠大喜,不听儿子李守节“泣谏”苦劝,执意造反。
  于是李守节建议父亲,既然皇上令我进京,咱们不如将计就计去走一趟,顺便探探口风,也计算下造反成功概率,李筠同意。于是李守节带着蜡丸赶赴开封,得到了赵匡胤见面第一句寒暄:“太子,你好啊!”李守节吓得浑身哆嗦。哆嗦完毕,赵匡胤又来了几句软的:“你回去跟你爹转告一下,我跟他是同事的时候,他怎么干都没关系;现在我当皇帝了,他不能稍微让我一点吗?”软硬几句话说完,李守节大汗淋漓,随后将蜡丸给赵匡胤看了,过了几天离开京城,回去告诉李筠:“爹咱还是投降吧,要打真打不过。”李筠斥责:“还我儿子呢,胆量怎么就跟我相差这么大,我决定了,打!”
  李筠要造反的消息同样传到了扬州,昔日的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如今被提拔为中书令的李重进也听说了这件事。如果说在酒席上捧着老领导的照片,对着新领导的使者痛哭的李筠是一个有点单纯也有点二的人,那么李重进就是一个行事谨慎而同样有点二的人。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当年郭威临终时担心此人不服柴荣,所以让他在病床前向柴荣跪拜,以定君臣之分。周世宗即位后,李重进与赵匡胤分掌兵权,但是心中对赵匡胤颇感忌惮——当然,如果你看到每次打仗都有人身着艳装不要命地冲杀在前,你也会对此人表示很忌惮。赵匡胤称帝后,加封其为中书令,后调为青州节度使(今山东境内)。
  听到李筠造反消息的李重进很兴奋,因为他虽然单纯,却不傻,自己当初和赵匡胤平起平坐,他当皇帝我又没帮忙出力,现在这位子说什么也坐不稳了,等着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于是决定加入李筠造反的阵营,派亲信翟守珣前往潞州联合李筠,让造反大业从李筠、刘承钧的二人转,变成李筠、刘承钧、李重进的三人行。
  看着翟守珣打马远去的背影消失在去往西北的路上,单纯的李重进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事实证明,世界上最难熬的时间,不是五指山下的500年,不是雷峰塔下的20载,而是送信的人走了,你等他的捎信回来的这几十个日夜。
  很快翟守珣从西方回来了,告诉他:“李筠成不了大器,跟着他造反,前景不佳,咱们可不能轻易发兵,还是养精蓄锐,静观其变吧!”单纯的李重进一沉思,“好,静观其变,那咱们等等先。”
  那边的李筠倒是没等多久,就在四月兴兵造反了。
  多年以后,徒步想办法还原了当时李筠、李重进的聊天记录:
  李重进:兄弟,听说你要造反?一个人势单力孤,咱哥俩一起干吧!
  李筠:太好啦,你准备好出兵吧!
  李重进:(自动回复)嗯!
  李筠:可别耍我哦!
  李重进:(自动回复)嗯!
  李筠:那我去了啊!
  李重进:(自动回复)嗯!
  李重进:我靠,刚才上厕所去了,你说什么来着,我还没来你就打起来了?
  李筠:(自动回复)你好,我现在有事不在,一会再和你联系。
  李重进:……
  李筠:赵匡胤来了,完了,中书令,快来帮我啊!
  李重进:(离线)……
  至于这里面的沟通为什么会出问题,李筠、李重进都以为是腾讯的服务器坏了,然而他们都不知道是传讯的网线坏了——信使翟守珣偷偷去了开封,把本应该告诉李筠的话,原封不动告诉了赵匡胤。赵匡胤赏赐了深明大义的翟守珣,并从他口中确信了李重进终究不会归顺的事实,遂命其回扬州延迟李重进的反叛计划,避免背腹受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就算是跑腿,也要找真正跟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啊。
  四月十四日,高举造反大旗的李筠,写了一篇列举太祖众多罪行的檄文,然后出兵进攻泽州,同时让刘承钧派兵支援。史书上只记载过这篇檄文列举有太祖十大不忠不孝之罪行,却未见全文。斯诺给徒步提供的版本是“昔尔之太祖者,窃国之大盗也,口称莲花,心实豺虎。谋不臣倡乱吴楚,图社稷割据晋秦。明为天下公邦,阴图帝王私业。荼毒生灵,何止百万千万;蹂躏神州,岂止十年八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