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玩家赵匡胤

第30章


可怜蜀国兴州刺史蓝思绾,虽然在兴州城内外安排重兵把守,而且把山寨名字都取得威风凛凛,什么万仞寨、白水阁,就差叫做黑风岭了,可还是在王全斌的第一轮攻击之下就全部败下阵来。
  郁闷的蓝思绾退守距离兴州67公里的西县(今陕西勉县),撤退路线基本上与如今309省道重合,开车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紧急逃命的蓝思绾的速度可以算得上风驰电掣,居然仅用了半天。
  遵照战前部署,韩保正已经率军驻扎到距离兴州100多公里的兴元(今陕西汉中)。在孟昶的计划里,这位蜀军招讨使将在此与宋军展开激战,让他们在遇到王昭远之前先打一阵,起码也要尝一尝蜀军的厉害。
  可是韩保正听到兴州失守的消息,惊吓过度,直接放弃城池,沿着108国道,行军40公里,尾随蓝思绾进入西县。我感到好奇的是,如果逃命,韩保正应该选择距离兴州更远的剑门或者利州,跑去西县算什么啊,距离宋军更近了。
  消息传到成都,孟昶几乎吐血。
  这时候他肯定想到自己的母亲先前对韩保正的评价,“保正等皆世禄之子,素不知兵,一旦边疆警急,此辈有何智略以御敌?”可惜当时“昶不能遵用其言”,这下尝到失败的代价了。
  这说明,就算你是皇帝,也是要听听妈妈的话的。
  提前退入西县寻求安全感的韩保正没有安全很久,王全斌就派马军都指挥使史延德杀过来了。一个月以前,史延德在朝廷上对赵匡胤信心十足地说:“四川如果是在天上,我们倒是没办法攻克,但只要它在地上,我们就能拿下。”韩保正此时藏匿其中的西县,虽然地势很高,可惜却不是在天上。
  《续资治通鉴长编》行文至此,讲出了韩保正接下来的部署:“保正懦,惧不敢出,遣兵数万人,依山背城,结阵自固”——依山背城结阵,这是一个连《孙子兵法》的作者都从未见过的阵形,开战争史之先河。因为若是想以逸待劳,利用身处高处的优势击溃敌人,就应该布阵山顶,士兵冲下来的时候可以将势能转化为动能,一个蜀兵可以压倒一片宋军;若是想断绝士兵退路而背水一战,那就应该布阵崖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打不过了士兵还可以往山上逃。
  史延德追入城下,看到韩保正摆出来这么一个四不像的阵形,忍不住哈哈大笑。不过他没有忘记当初跟太祖的诺言,迅速发动凶猛攻势,很快击溃西县蓝思绾、韩保正联军,生擒蜀国正副招讨使韩保正、李进,缴获军粮30万斛。
  打了胜仗又得了粮食的宋军高呼口号“信史哥,有饭吃”,一时间士气大涨。于是宋军饱食一顿,乘胜追击招讨使韩李余部,越过三泉(今陕西勉西南约百里),直抵嘉川(今四川广元东北50里),一路虏杀蜀军甚众。
  史延德率军稍事休整,打算等王全斌到来,兵合一处,进击王昭远、赵崇韬率军重兵把守的利州(今四川广元)。
  利州在嘉陵江东岸,群山环绕,形势险峻,是入蜀的咽喉之路,如能攻下此城,成都必将手到擒来;而山寨版诸葛亮之所以能向孟昶以“姓氏倒写”来发誓击败来犯的宋军,也正是倚仗着利州天险的存在。可是要抵达利州,要先越过几个山寨。
  对比蓝思绾把守的兴州城外那些山寨的名字被叫做万仞寨、白水阁之类,利州城外的山头工事名字更加大气磅礴,叫做漫天寨。其中较小的一座叫做小漫天寨,较大的自然就叫做大漫天寨——大小漫天寨分别位于利州城北25里、40里,两寨之间是波涛汹涌的嘉陵江,江水咆哮翻腾,看一下就眼晕。江上只有一个小渡口可以渡人,名叫“深渡”。王昭远认为,甚至不需派兵,只消安排几个力气大点的士兵拿着棒子守在深渡渡口,就能让三万宋军无功而返。到时自己可以站在山顶,挥舞着铁如意,看着宋军一个个被棒子击落水中,然后可以哈哈大笑,并且表示惋惜。
  更惨的是,王全斌、史延德如果要想活着来到利州,除了渡过深渡,攻破大小漫天寨,而且在到达小漫天寨之前穿越葭萌关,人称“天下第二险”。
  葭萌距“天下第一险”剑门关仅20公里,险峻之势相同,我以为,如果不是“剑门关”三字听起来更具江湖气息,而且“葭萌”二字难认难写,说不定“天下第一关”的名字就要被后者夺去了。
  古人描写葭萌关之险,曰:“峰连玉垒,地接锦城,襟剑阁而带葭萌,踞嘉陵而枕白水,诚天设之雄也。”唯一能通过关口的道路是一条栈道,是在山体巨石中打孔,孔穴内插上石桩或木桩,再以木板或石板横铺其上,供行人和车辆通行。
  而败退逃命经过葭萌关的韩保正、李进余部,早已将栈道全部烧毁,只留下巍巍高山,浩荡深涧。
  打了胜仗的史延德终于等到了王全斌,他们此刻就停留在让人头疼无比的葭萌关前。
  没了栈道,现在唯一的穿越之法,似乎就是让士兵绑上被单,脚上拴一根绳子,逆风而跑,然后飘起来,降落对岸——放风筝就是这么干的。
  王全斌念及至此,不禁哈哈一笑,然后问众人:“还有别的办法吗?”
  众人赶紧思考,还真翻出一个典故:700多年前,姜维倚仗剑门关天险,拿3万人阻挠钟会10万大军,魏军逡巡而不得入;邓艾率军走阴平小道,部队走到马阁山,道路断绝,一时进退不得,跟如今的境况一模一样,后来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抄了蜀军后路,大获全胜。
  此法的好处是有成功先例,坏处也很明显,滚下去的时候脑袋万一撞到石头啥的,基本上就要去见先人了。何况就算运气好不撞到石头,一不小心也会砸到你前面滚下去的人。
  此法照样行不通。看着眼前的天堑,王全斌一筹莫展。这个站在葭萌关前勇猛的将领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他回忆自己多年征战的艰辛历程,似乎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手足无措。叹息完毕,王全斌提笔写下一诗,日后流传甚广,这就是著名的《忧愁》:
  小时候
  忧愁是兴教门前疾风劲雨的呐喊
  我在里头
  郭从谦在外头
  长大后
  忧愁是泽州城上冲天的火光
  我在外头
  李筠在里头
  而现在
  忧愁是葭萌关前被烧光的栈道
  我在这头
  王昭远在那头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
  就像当年和钟会一起被阻在剑门关外的邓艾找到了阴平小道一样,宋军也很快找到一条小路可以直通深渡,名叫“罗川道”,不过荆棘遍地,极难行走。王全斌当机立断,别说它叫“罗川道”,就算是叫“鬼门关”咱们也得去闯一下,有路可走总比裹着毯子从山顶滚下去好。于是自己带两万主力抄小路直奔渡口,为了蒙蔽敌人,给他们造成一种宋军无力进取的假象,王全斌还安排副都部署崔彦进带一万人留在葭萌关栈道旧址,当然,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不是凭吊,也不是放风筝,而是修路,要把被敌人烧毁的栈道重新修起来!
  这是一种怎样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绝啊!
  崔彦进为了修好栈道,很快找到几个四川人,向他们询问当初栈道被焚毁的情景,也希望找一些锤子来把木头钉进山体上打出来的孔里去。不过河北人崔彦进很快见识了四川方言的高深莫测——
  崔彦进:你家有锤子吗?
  四川人:有个锤子!
  崔彦进:有锤子?那快拿来给我们修路。
  四川人:莫的,有个锤子的锤子。
  崔彦进:什么?还有两个锤子?
  四川人:哎呀,有个铲铲。
  崔彦进:铲子?那也可以借给我们铲石头啊。
  四川人:铲个锤子的石头。
  崔彦进:是铲石头,不是叫你铲锤子。
  四川人:哎呀,我跟你说个锤子。
  崔彦进:我说的是修路。
  四川人:锤子。
  崔彦进:那你家到底有什么?
  四川人:有毛线。
  崔彦进:哦,难怪前面他们把栈道烧得那么干净呢。
  虽然沟通效率低下,但是崔彦进最终还是找到锤子修好了栈道,此时这一万士兵心中压抑的怒火全部爆发,化愤怒为力量,一鼓作气拿下小漫天寨,在深渡会合了走罗川道赶过来的友军王全斌部。
  两军交流了这几天千辛万苦跑路的凄惨情状,互相安慰了对方一阵,然后同时认为,都是这些可恨的蜀军害我们遭受了如此苦难,抓住他们,决不轻饶!两军赶到深渡已经是后半夜,甚至休息都免了,天亮后王全斌就兵分三路,发起猛烈攻势。可怜王昭远当初还想着派一人拿棒子守住渡口,就能把来犯的宋军一个一个打进河里,这下傻了眼,他可没想到宋军翻山越岭之后,还有如此强大的攻击力。深渡、大漫天寨、利州接连失守,王昭远三战三败,弃城渡江退保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宋军在此俘虏蜀军无数,缴获军粮80万斛。
  利州城破之日,是乾德二年腊月三十。
  如果没有这场战争,孟昶、王全斌、赵匡胤应该正和家人开心地吃着年夜饭。
  而随后两位相距千里的皇帝,听到前线传回的战报之后的心情,却迥然不同。
  其时赵匡胤正在皇宫的讲武殿中穿着紫貂皮衣、戴着紫貂皮帽办公,犹觉不足,还用毛毡围了一个幕帐,可仍然忍不住打了一个寒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