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玩家赵匡胤

第51章


  历经十余年的艰辛背书终于披上了袈裟的和尚哥马上将这个天大的喜讯托人传回了老家,让不打算土里刨食的老乡赶紧偷渡过来出家,很快消息传到了赵匡胤的耳中,他哈哈一笑,派出一人。
  史书上没有叙述此人的姓名,只知道他后来的法号叫做“小长老”。此人熟读佛经,口才极佳,到了南唐之后大量开班收徒宣讲佛法,这点很像如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承诺你只要进去学点技术就能找到高薪的工作——区别在于小长老的培训竟然是免费的。设想哪天“英孚”或者“新东方”宣布免费了,或者哪个驾校突然宣布不收钱了,你就会从第二天开始看到他们门前像堵车那样长长的队伍,川流不息,而这正是开班授课之后小长老所见到的情景。
  这位知名度大增的和尚很快引起了李煜的注意,见面一番沟通之后聘其为自己的专职导师,自己则认真地做了他的研究生。随后李煜不光为其送上了“一佛出世”、“小长老”这些封号,而且天天都在皇宫里面听这位导师的佛法课。《隋书?经籍志》称“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一小劫是1680万年,可见在李煜心目中,这位导师是1680万年才出一个的佛。
  受到尊崇的小长老旋即向李煜灌输“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的概念,只要你对于拜佛舍得花钱,下辈子自然还会投胎富庶之家,可以尽情写诗填词泡妞,于是李煜就从有限的财政收入减掉进贡北宋与购盐所需后不断拨巨款兴建庙宇,让南唐数万僧尼提前1000年过上了咱们现在还在为之努力奋斗的小康生活,同时李煜本人也带着小周后天天对佛磕头,乃至脑门上都结了硬痂;甚至日后宋军在曹彬率领下围困金陵数月,李煜都一直躲在深宫研究佛法,等到某日突然看到城外宋军的铺天盖地的旗帜时,方才大惊失色,下药毒死了这个骗了自己多年的和尚,当然也有另外的故事版本是说小长老名叫江正,而且最后在被毒死之前早就偷偷逃掉了。
  面对李煜的不务正业和南唐的日渐式微,众多大臣也给出了各式各样的表演。紧跟领导步伐虔诚信佛的自然不在少数,采用“非暴力不合作”手段的也大有其人,当然言辞激烈上书批驳且奋不顾身的也不可或缺。第一类的马屁精自然在任何朝代都不缺乏代表性,也就没有必要花费笔墨做一番描述;第二类人物的代表是前文曾经出场过两次的韩熙载,这位昔日的升州太守和铸钱使应该是智商和情商都超越了时代,曾经不但让后周使臣陶谷狼狈而逃,而且研究出了以十倍面额的铁钱代铜钱流通的货币政策,随后面对李煜对佛教的真切感情,这位悲观主义者采用了日后在印度被甘地发扬光大的应对方法:非暴力不合作。
  李煜知道这位大臣的才能,所以曾经打算任命他为宰相。
  可韩熙载却从悲哀的现实中预见到了南唐的未来,在他看来,谁当宰相都改变不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于是很快韩熙载从一位上进的中年人变成了一个醉生梦死的堕落之徒,不但在家里养了四十多个歌妓,而且任凭这些歌妓跟那些客人打情骂俏,搅作一团,社会影响极差。而且把每个月的工资都一分不留地分给她们,自己需要花钱的时候就开始玩行为艺术,穿得破破烂烂,手提破琴,背着竹筐,化装成沿街乞讨的盲人,到各个姬妾的门前去讨钱。
  这些传闻很快传到李煜的耳中,于是他命人去收集一点证据回来,看看传闻是否属实。
  当然干这件差事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狗仔队,只要他们照相机一架,灯光一闪,然后往网上一发,韩熙载放浪形骸的模样就会立刻传遍南京,闻名天下。
  可惜李煜派去干这事的顾闳中却是连照相机长什么样都没见过。
  不过没关系,因为这位顾先生是南唐著名的画家。很快他的作品就会青史留名,是为《韩熙载夜宴图》。
  徒步每当想到顾闳中只是到韩家走了走,顶多坐了一小会喝了杯茶,就能凭记忆将韩家放荡的夜生活尽收笔底,画出这幅长达336厘米的连环长卷,而且用专家的话说,那是“全卷构图巧妙,用笔凝练柔劲,设色沉丽清雅,人物形神兼备,细腻生动”,都会觉得神乎其神。这种惊人的记忆力,如果早十年在周朝愿意出家当和尚,别说一百卷经文,就是一百期《人民日报》,也能给一字不落地背下来。
  毫无意外地,看到韩熙载像画中描绘的那样生活状态之后的李煜,打消了任命其为宰相的念头,而韩熙载也在不久之后的开宝三年(970)死去,终于避免了在死前见到自己所不愿面对的国破山河亦不在的悲惨情形。
  而其他的大臣,则扮演了第三类人,成为了李煜笃信佛教的反对者。
  李煜某一天上朝之后收到一封奏章,在对自己过度崇佛做了一通批判之后,奏章写道:“忠臣志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李煜看了看署名:自己的爱臣、贴身秘书、知制诰——潘佑。
  作为从李煜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成了他部下的潘佑,不仅以文采出众深受李煜赏识,而且人品刚直不阿,堪为大臣楷模。李煜初娶小周后时,曾在后宫遍种花草,花开时召集一群文人,打算让他们写诗歌颂自己的浪漫生活和夫妻的甜蜜感情,以李煜的这种心态,自然是愿意听到别人用这样的诗句歌颂小周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是潘佑大笔一挥,写出来的词都成这样:
  楼上春寒山四面,桃李不须夸烂漫,已输了春风一半。
  “桃李”,自然是暗指这位姓李的皇帝,“已输了春风一半”是说南唐在江北的那半壁河山已经拱手送给了别人。可怜李煜正在兴头上,被这么一搞,赏花的心情都没了。此时面对潘佑的“国将不国”论,李煜在他的作品和另一份奏章上一并批了个答复:“知道了。”
  另一位上书者名叫汪焕,还是个没当官的进士,他在奏章里将李煜和历史上另一个更为狂热的佛教信徒梁武帝相提并论,此人曾经刺自己的血写经书,把自己施舍到寺庙中去做和尚,每次都是大臣们用巨款把他赎了回来,赎了回来他又去,又赎回,他一共去了四次。他跪下来给僧人行礼,把头发披散,让僧人去践踏。可一个如此虔诚的佛教信徒,最后还是国破家亡,而且甚至是被围困在台城中,活活饿死。
  面对这种恶毒的对比,李煜倒是并没有发怒,而是夸赞了一番汪焕的忠心,给了他一个不大的官职,算是应付了过去。可这位潘佑就没这么好对付,见自己奏章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心头愤恨难平,竟然连续上了七道奏折,并以辞职相威胁,赌的是李煜舍不得他这个笔杆子的离开,肯定就采纳自己的意见了。可一路退让到底的李煜竟然在辞职报告上签了字,给潘佑安排了一个去国史图书馆去做历史研究的工作。
  愤怒的潘佑决定使出杀手锏了,973年九月,他再一次饱蘸浓墨写了第八道奏章,和前七道一起,复制数千份,进宫之前沿途发放,由于奏章太多,潘佑只得以牛车拉之,又因为拉车的是头公牛,所以潘佑此举被称为“公车上书”。当然类似事件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又在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下反对《马关条约》时上演过一次,但彼时的“公车”又有别的意思了。
  在这封著名的奏章里,潘佑诠释了“愤怒出诗人”的真正含义,骂完了李煜治国昏庸之后,还为其指出了未来的归宿:会像历史上著名的桀、纣、孙皓几位昏君一样。
  这几位大名鼎鼎的前辈,李煜自然是知道的,桀的名气已经大到成了“残暴”的代名词,至今还有“桀骜”之说;而酒池肉林、比干挖心,都是拜纣王所赐,家喻户晓;至于孙皓,更是具备借鉴意义,因为此人是孙权的孙子,吴国末代皇帝,当西晋大军杀来的时候,他还忙着在宫中剥人皮、剜人眼,后被俘投降,更重要的是,这事就发生在不足七百年前,地点是南京。
  好脾气的佛教徒李煜终于怒了,这时又有大臣告诉李煜,潘佑这种恶毒攻击陛下的言语背后,绝对有人煽动,我看他朋友李平嫌疑不小。
  李平也是像韩熙载一样是外来户口,祖籍幽州,算是赵普的老乡,于李璟当政时偷渡至南唐的,曾担任南唐农业部长。任上为了解决南唐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曾经向李煜建议恢复古代的井田制,勒令富人退出夺占穷人的土地,同时依《周礼》造民籍、牛籍,全国范围内大量开荒种地。这个措施并不意外地很快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坚决反对,改革失败的李平也成了很多人的眼中钉。加上李平平时喜好谈神论鬼,好结交江湖术士,跟笃信佛教的李煜谈不到一块,也让李煜感到不满。
  既然这样,那就一锅端了。
  于是李煜先派人去抓了李平投入大牢,随后又派人去抓潘佑。自由惯了的潘佑没想到老上级这次来真的了,绝望之中在家自杀,不久之后,改革家李平也在狱中上吊自杀了。
  听到两位文臣自杀的消息,李煜突然感到有些眩晕。因为就在此前不久,他还赐死过一位武将,林仁肇。
  作为南唐第一名将,林仁肇的身材是很特别的,体魄雄健,骁勇善射,膂力过人,有《终结者》中施瓦辛格之风。不过林仁肇行事风格有点非主流,曾经在胸前文了一头猛虎,故号称“林虎子”。后周显德二年(955)十一月,柴荣率军攻淮南途中于正阳桥与南唐军激战,林仁肇带领1000敢死队员去焚烧此桥,结果风向突变,焚桥不成,撤退时他单枪匹马在后面断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