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元魔传

116 第 116 章


116)驱除胡虏:振兴中華。
    「飞虎重生志气高,军装脱去换尤袍。得失功过难定论,一坯黄土化虚无」。
    大鹰正想停在女主人肩膀,与她打招呼,但此时之杨灵,已凌空跃起,飞身扑向骠骑营之骑兵,她左一掌,右一掌,衣袖来一招横行霸道,把冲近的数名骑兵打下马,与小朱抢得马匹,手持短刀,冲进包围圈内,两人施展浑身解数,在佈滿兵马之敌阵中,如入无人之竟。杨广父子等四人在混战中,背靠著背,互相照应,需分心控制兩人质,却丝毫不落下风。弥勒教的教众本來是穷凶极恶,身经百战之辈,但今回遇到的却是当世之顶尖高手,顿感处处缚手缚脚,唯有使用人海战术,把敌人围在中央。
    朱元璋双手互搏,从敌兵手中抢得长㦸及关刀,把关刀掷给孫炎,孫炎上阵杀敌惯用大刀,只见他把关刀舞得风雨不透,如鱼得水,把骑兵纷纷打下马。各人抢得马匹,杨广脅持著柯天豹,杨峰控制著郭天爵,孫炎及杨灵领著众人杀出重围,向出口奔去,朱元璋典后。骠骑营统领赖老六帶队来追,却被朱元璋长㦸一送,一招顺水推舟,打得他头骨粉粹,跌翻在地。慢得一慢,帮众前扑后继,再把众人围在中央。各人奋勇力战,敌人不断倒下,尸体在附近堆积如山,阻碍著马匹前进。群雄虽是武艺超群,但敌人四方八面,如潮水般湧来,要想冲出重围,短时间内也非易事。
    时间一长,敌兵越聚越多,把出路堵死,群雄且战且走,一步步的向出口推进。虽说矩离不远,却是寸步难行。贼兵一冲,又再把把群雄冲散。忽听到城墙外杀声震天,各人心中踏实,知道是邓愈率领之缓军杀到。弥勒帮众再度乱作一团,方知今天並非是私人恩怨,而是官兵围剿。帮众心想:‘与官兵为敌,是杀头之罪,教众士气尽失。朱元璋运起内功,高声喊道:“柯天豹及郭天爵密谋作乱,大逆不道,证据确凿,本王朱元璋今天亲率大军来拘捕,阻我者以叛逆同罪,当诛其九族,若放下兵器,举手投降者,一律既往不究。”他以内力把声音远远传送出去,一字一句,咬字清晰。大部份帮众早已无心恋战,更摄于其威势,纷纷丢下兵器投降。其余正在考虑的,基于连锁效应,也驻足不前,停止攻击。朱元璋领著众人向大门冲去。
    弥勒教教主被擒,頼老六战死,教众已是人心惶惶,溃不成军。知道大势而去,只有丢下兵器,向朱元璋投降,才有一缐生机。郭英及候连海率兵攻进总坛。朱元璋在总坛中亲自指挥,帮众顽劣抵抗的全被歼灭。孫炎领军到处搜索,搜到珍宝及金银珠宝无数,简直是富可敌国,另外有一千多被关著的百姓,他们是被邪教掳來,充作免费苦力之用,更发现大量骇骨,大概便是杀人灭口之罪証。弥勒教长时期横行霸道,终于被小朱率众瓦解。濠州百姓被欺压多时,闻讯均拍手欢呼,热烈庆祝。朱元璋更把禍害百姓,贪污腐败,勾结弥勒教之官员。缉拿法办。
    三天后,李文忠及蓝玉率大军来到,肃清城中乱党,产除弥勒教残余势力,濠州之乱终告平息,弥勒教所训练之新兵及教众尽数归降。经審讯后,柯天豹被凌迟处死,郭天爵被处斩,受牵连的尚数千人,一并问罪,弥勒教徹底瓦解。郭天爵死后,郭子兴已再无后代留下。真的是绝子绝孫。小朱留下孫炎暂代管辖濠州等地,整顿吏治,重建程氏姐妹墳墓。临走前,他与杨灵再到程氏姐妹之墳前洒泪作别。缅怀旧事,不胜唏嘘。濠州叛逆已除,奸人尽数伏法,他与杨氏一家离开濠州,返回应天府。
    朱元璋回到应天府后,小豪早已在宮中等候,父子相聚,小朱不胜唏嘘,程素已死,小豪失去毋爱,在皇族血统中更是名不正,言不顺。且有些关于小朱个人私隠,男欢女爱之事,与他原本隱瞒的身份有关,亦不便曝光。他与马秀英商量后,由皇后马秀英亲自抚养,视为己出,改名为朱標。因感念程素惨死之悲痛,朱元璋对他是特别宠爱。早有立他为太子之心,可惜朱標却是中年早逝 。朱元璋忍著伤痛,把太子之位传与朱標的长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即位时刚满廿一岁,可惜在位只得四年,便被燕王朱棣武力推翻。朱元璋过于感情用事,做成日后之动乱及不幸,是他始料所不及,這是后话。
    朱元璋在应天府励志练兵,屯积军饷,做好北伐之准备。至正二十七年四月(1367)朱元璋见時机成熟,与众谋臣相讨,凭他的才智,制定北伐路缐,先取山东,切除蒙古人屏障,下河南,剪断蒙古羽翼,进军陜西潼关,扣其咽喉,使其孤立无援,再挥军长驱直入,大都自不战而降。再出兵一路,由汤和挂帅,李文忠为副,率兵十万,自山西、陜北、甘肃,下汴梁席卷而下。他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率兵二十五万,大举北伐。
    朱元璋是现代人,深知人心归向之重要,害怕北方百姓对他误解及排斥,故在北伐前,请宋濓代为起草。北伐檄文在北伐前先公告天下。避免北方百姓争相逃避,拒义军于门外。特详述北伐之大义,尽显忧国忧民,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志。並以顺天意,救黎民为己任。檄文气势磅礴,忠义俱全,发人深省,为后人所推祟。对后世更有扱深远之影响。
    兹摘錄精要如下:『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其中『驱除胡虏,恢复中華』更成为清朝时汉人借用为反清复明的囗号。
    檄文末段显出朱元璋具包容外族之胸襟,四海一家,此为建立和谐社会之先决条件。古代人对自己多称为汉人或唐人,而朱元璋在檄文中出现不少“中国”及“华人”之字眼,令到此撽文更有现代气息。除了对他爱国之情操表露无遗外,這也是朱元璋身为现代人而穿越至元朝之另一铁证。
    朱元璋知人善用,雄才伟略,更洞悉天机,一切如他所预料无异,北伐义军势如破竹,仅用了十个月时间。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七月,各路大军会师天津,于七月二十七日已佔领通州,元顺帝率妃嬪家眷连夜落荒而逃,放弃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义军兵不血刃,于八月二日攻克大都,元朝至此宣告灭亡。朱元璋统一全国,在南京称帝,驱除胡虏,改朝换代,建立了大明皇朝。年号为「洪武」。
    朱元璋统一江山后,曾四海出游。某年某日重回鄱阳湖,缅怀当年帶著十万军士与陈友谅水师六十万血战于此之情景,当年战争之激烈,死伤之惨重,把湖水也染红了,要不是当年僥幸留下一粒子弹,给了姓陈致命的一枪,现今也未知鹿死谁手,自己极有可能已尸沉江底了。据当地官府报告,這水域经常有怪风或沉船事件,极为怪异邪门,怪风说来便来,毫无先兆。小朱想起当年战死在此之孤魂野鬼。尚有忠义之韓城,为救他而自愿牺牲。朱元璋有见及此,命令官员在這里建做一间寺庙,名为“老爷庙”一为纪念韓城,其次是希望神明能镇住這些孤魂野鬼,能保一方风平浪静,国泰民安。
    鄱阳湖之西北为庐山所在,朱元璋听说此山终年云雾缭绕,难睹其真貌。见閒来无事,与侍卫上山欣赏,只见风景秀丽,山峰雄奇,云雾变幻莫测,更有瀑布飞流直下。不禁喑自喝采,脑中泛起苏东坡有关庐山之诗句:「橫看成岭側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未识庐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心想当此名山胜景,自己身为明朝开国之君,今日有幸能到此一游,总不能不留下些绝句给数百年后之同胞欣赏。他细心思考,终于灵感如雪片飞来,他挥笔而就,㝍下他著名的“庐山诗”。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此诗是明□□朱元璋创作之诗其中之一首,记载他当年畅遊庐山之景色。极具皇者气派,希望读者会喜欢他的作品。
    朱元璋是古代杰出之人物,从草拫阶层而至推翻蒙古王朝,亦是历史上唯一的布衣皇帝,在前朝从未有当过一官半职。他的一生功过,我们很难下结论。要统治如中国之泱泱大国,一方面必须巩固政权,另一方面为人民谋福祉,要两者兼顾,绝非易事。他立下刑法,使百姓有法可依,他善于宣传法律,让人民深知犯法之后果,切勿挺而走险。他鼓励农民归耕,大兴水利,奖励屯田和军屯,使长期战火后之农地恢复生产,人民能过上好生活。解除奴婢制度,抑豪强,压土豪,严惩贪官,派官员到全国各地量度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之努力,国家恢复生产及秩序。百姓有法可依,官员有例可循,令国家有崭新的景象。史称为“洪武之治”。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他为国家之事劳心劳力,本著练武之人,体格强壮,亦未見有大碍。一天晚上,他在睡梦中却梦到老顽童周伯通。周伯通眯著一双怪眼,滑稽的对他说:“飞虎仔,当皇帝好玩吧!玩腻了没有?看你是廷辛苦的。老顽童今天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你在港的母亲有災难,后果将会很严重,她正等著你回去拯救。你不能再留在此地,快些回去吧!我看你早已把父母忘记了,啧、啧!真是不孝,还好老顽童没有子孫,否则……啧、啧!真没劲……。”说完怪笑几声,便消失在梦中,朱元璋追著要问明原委,但老顽童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朱元璋刹时间从睡梦中惊醒了,出了身冷汗。梦景所見如真如幻。念到在港之父毋亲,心里总是忐忑不安。
    十数天后,朱元璋病逝于应天府(南京),时为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葬于南京明孝陵。朱元璋留下遺詔,字里行间,当可反映他的内心世界,一生致力为百姓行仁政,忧国忧民之热诚。原文如下:『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朱元璋由一位一无所有之少年,成就其鸿图伟业,大半生致力于肃清胡虏,统一中国,建立了长达二百多年的大明皇朝。为后世津津乐道的杰出人物。朱元璋葬于南京钟山南麓明孝陵内。清朝康熙南巡,六次遣官员拜祭,五次亲往竭陵。乾隆六次南下,每次必定到明孝陵奠酒,且康熙及乾隆每次祭奠均行叩拜之礼,逾于常祀,兩人对他的功绩均极尽由衷赞赏之词。康熙三十八年,康熙亲临祭奠,更亲笔御书『治隆唐宋』对前朝朱元璋之功绩作了非常中肯的定论。该石碑现仍在南京钟山南麓明孝陵内。
    正是:「飞虎重生志气高,军装脱去换尤袍 。得失功过难定论,一坯黄土化虚无」。
    全書完
    续集介绍:
    「飞虎元魔传」之青春无悔
    朱元璋身体一向本无大碍,但突然染上神秘病毒,身体严重衰竭,只十多天时间,病情竟是每况越下,大部分御医已是摇头叹息。小朱自在梦中見过老顽童后,内心一直是患得患失,心悬兩地,已往在港时之往事历历在目。想起父母亲对自己的关爱,真是无微不至。要是母亲有危难,自己更应赴汤度火,拼著性命不要,也要保护她安全。可是自那晚以后,再不见老顽童在他梦境出现过。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老顽童信口开河,或是根本是自己产生幻觉,效法𣏌人忧天之事,自己心中也是没底。他只知道,他内心的躭忧却是越来越浓烈。忧郁成病,他已到了油尽灯枯,离留之际。
    他睡在病塌之中,不断喘着气,妃嫔及大臣,御医跪滿一地,他把帝位传给皇孫朱允炆,身后事早已交待清楚,心中已是了无牵挂。他突然感到非常疲倦。薰薰欲睡……。他闭上眼睛,感觉自己身躯不断向上飘,他回头一望,身轻如燕,竟然不是幻觉,自己之意念形式已与自身的肉体分开,自己身飘在樑上,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的躯体仍然一动不动的仰卧在龙床中,妃嫔儿孫悲伤的痛哭,更有太监大声哭叫著“皇上殯天”。
    他大声呼叫:“我在這里,你等哭什么?”但任朱元璋如何高声喊叫,他们均是充耳不闻,完全听不到,朱元璋跃下地上,他们也是视若无睹,继续嚎啕大哭。小朱大力拍他们,但自己的手却仿佛是虚体一样,拍打在人身上,竟然是穿越向前,自己本欲拍打她的背部,但手掌却是一穿而过,穿透后背却在前胸出来,拍打后脑也是如是,无论他做什么,没有人发现他的存在。他自然明白,他的肉身已死,现在的状态正是传说中的灵魂出窍。
    他正猶疑著如何是好,何去何从,突然看见老顽童,只见老顽童从梁上急跃而下,一手拉著他,急促的说:“飞虎仔,还看什么?十万火急,赶快跟我走吧,迟了便不好玩,要救毋亲当孝顺仔的,快随我来。”老顽童拉著他冲过屋檐,飘浮在空中,但他看到的全是景物模糊,近乎一片空白。突然间来到一个深不见疷的黑洞,黑得令人窒息。朱元璋正想闪开,却被老顽童无情的一拖,拖进了這无底,阴森,寒冷刺骨的黑洞。
    小朱闭上眼睛,在洞中不断下坠,也不知过了一天或兩夜,突然眼前一亮,感到有刺眼之光茫,慢慢张开眼睛,惊见自已飘浮在一手术室之屋顶,那刺眼的光缐便是手术中之强灯。他细心一看,下面有三名医生及数名护士,正替手术牀中之病人急救,只见這病人年纪不大,但滿身是血,脸色蒼白,双目紧闭,眼目深陷。朱元璋一看已知是必死之人,這些人还花什么气力,若伤成這样仍救得回生,世上尚有死人吗?医生此时紧张的拿著震心仪器,不断叫护士加高电流,但数度嘗试,病人一点反应也没有,相信已然气绝,另一名医生翻开病人之眼皮,也是摇著头。护士把白床单复蓋病人头顶,病人是抢救无效,伤重死亡。
    朱元璋狐疑的望着老顽童,眼神是在质疑這老儿领他来此是什么意思,他心想:「我既不是医手,更加不会动手术救人,這位仁兄亦与他素不相识,不是弄错了吧!」谁知老顽童却嚷着:“飞虎仔,看什么?还不赶快下去!迟了便赶不及了。”话刚说完,一招双鬼拍门,在他后心一拍,小朱冷不提防,被他打了下去,刚好直冲进了躺著的死尸体内,灵魂与此肉体结合为一,几经挣扎,也是走不出這躯体。他终于明白老顽童领他来此之目的何在,他必须改头換面,从新适应另一个陌生的角色。
    要知「飞虎重生之…青春无悔」的故事发展如何?请密切留意笔者动态。
    多谢捧场!……祥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