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圣张良

第52章


    刘邦不管他愿不愿听,继续说道:“你身为臣子而杀掉自己的君王,杀掉已经投降了的士卒,主持政事不公平,订立盟约不遵守,你项羽才是罪恶滔天,大逆不道,为天下所不容。”
    项羽气得大吼一声,用手使劲一挥。张良催汉王快走,刘邦正要转身,迎面飞来一箭将他射中,要不是张良赶快伸手扶住,差点摔下马来。
    刘邦伏在马背上,用手捂住自己的脚,假装着说:“这帮强盗,伤着了我的脚趾!”
    他被簇拥着回到了营帐中,解开胸前被鲜血浸透的衣服,箭头伤在左胸上,幸好没有伤着要害处,但箭头钻入较深,伤势并不轻。立刻请来军中的郎中替他取出箭头,敷上药包扎好躺下,疼痛难忍,发出阵阵呻吟声来。
    这天夜里,纷纷扬扬下了一场大雪,营帐上面扎满积雪。
    昨夜项羽心中特别舒畅,许久没有这般高兴过了,他饮了一夜的酒。因为他分明看见刘邦被一箭射中,还差点而栽下马来,不知生死如何?要是刘邦真的死了,这不就是一箭定乾坤么?相持了几个月的不战不和的局面,不就从此结束了么?
    天蒙蒙亮项羽就醒了,身旁的虞姬睡眼惺忪地问道:“大王不睡了么?这么早起去干什么,又不打仗?”
    项羽回答说:“今天有大事,昨天刘邦中了箭,不知生死如何?”
    “要是刘邦真死了,大王不是要做第二个秦始皇了么?”
    “果真有那么一天,你是朕的爱妾,朕就封你当皇后!”
    “谢过皇上!”
    “哈哈哈哈……”
    这时有卫士在帐外大声禀奏:“启禀霸王,汉军营帐一片白色!”
    “看清楚了么?”
    “天色未明,看不清楚!”
    项羽心中格腾一跳,莫非刘邦真的死了么?他衣服都还没有来得及穿好,便大步迈出帐外,黎明前的寒气迎面扑来,浑身打了个哆嗦。可笑那卫士只是撩开帐门一望便来报告的,他看不见自己的营地,只见对面汉营一片白,便赶紧奏知霸王。项羽来到帐外一望,才知昨夜下了一场大雪。要不是他这两天心情特别好,这个卫士是要倒大霉的。他回到帐中只吩咐了一句,立刻派兵到汉营去侦察,有什么消息马上回来报告。吩咐完以后,冷得实在受不了,又回到榻上睡大觉去了。
    昨夜刘邦浑身烧得滚烫,糊里糊涂地睡了一夜,时而喃喃自语,时而痛苦呻吟,张良等人一夜守在病榻边,怕有不测。
    天明以后,何肩把他叫出帐外,报告了他两条消息:一是在士卒中流言纷纷,都说汉王伤势严重,甚至病危,人心惶惶;二是对面楚营中搭起高台向这边眺望,并且有骑兵逼进汉军营地窥探。天明以后,楚军在调集人马,似有异动。
    在广武这白雪皑皑的山野间,虽然气温降低了,而紧张气氛却骤然升温。
    张良带着何肩来到一座小山头上,俯视两军阵地,察看动静。然后默默回到汉王身旁,刘邦正醒来了,依然烧得滚烫,满面憔悴。郎中为他换了药,正端上早餐来,刘邦摇了摇头,叫端下去。
    张良请汉王无论如何也要强吃一点,才有精神。等刘邦喝下了几口粥后,张良叫所有的人都出去。刘邦问道:
    “子房,外面……还平静么?”
    “平静。但气氛紧张,汉营人心浮动,楚军蠢蠢欲动。”
    “那……当务之急……该如何办才好?”
    张良说:“别无良策,唯一的办法是,安定军心,镇住敌人!”
    “怎样……才能做到……”
    “请汉王坚持住起来,乘上一辆车在营地走一转,去慰劳士兵,既做给士卒看,也是做给楚军看!”
    “恐怕……不行吧……”
    “汉王一定要忍痛强起,事关大局,不能不如此!”
    汉王默默地合上眼睛想了片刻,毅然地翻身坐起,额上渗出了一层冷汗。
    少顷,汉军营地出现了一队威严整肃的卫兵,护卫着一辆敞篷车。只见汉王刘邦穿戴整齐,神态自如地坐在车上,张良等一批文武大臣走在身旁,视察着一个个营地。每个营地的士兵,排列整齐、威风凛凛地接受汉王的巡视。
    雪原上欢声雷动,直冲云霄。
    项羽和楚军静静地立在对面观望,一动不动。
    当刘邦快要巡视完所有营帐时,一路上紧紧盯住他的张良,看见刘邦牢牢抓住车轼的手,颤抖得越来越厉害,他紧紧咬住牙关,冷汗大滴大滴地往下直流。眼看已经越来越支撑不住了,马上就有可能倒在车上了。
    张良低声然而有力地命令推车的士兵:“快,快回大营!”
    欢呼的士卒只见汉王的车被推得越来越快,终于飞快地回到大营中去了。
    车刚刚一进大营,刘邦就一头载倒在车轼上,痛苦地呻吟起来。
    当天晚上,张良布置全军严阵以待,防止楚军偷袭。由何肩带领一小队精兵,安全地把汉王送回到了成皋城内。
    戚姬一见汉王伤成这个样子,伏在枕旁伤心地痛哭起来。刘邦的心中,无声地流着一股温暖,涤尽了战场留下的困乏与伤痛。特别是一搂着戚姬为他生下的那个胖胖的小子,他什么烦忧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第20章 跨越鸿沟,机不可失
    项羽粮尽,难以支撑,接受了鸿沟为界的议和。项羽撤军是迫不得已,刘邦准备撤回关中却是糊涂。这时,只有张良清醒地看到,大进攻的时机已经来到。
    吃过晚饭以后,张良在烛光读了几编兵书,读到“穷寇勿迫”四个字,不禁笑了起来,颇有些不以为然的轻轻摇了摇头。他以为真到了制穷寇于死命时,切不可软手。
    正在这时陈平走了进来:“子房挑灯夜读,还独自发笑,不知读到了什么精彩之处,说出来也让大家高兴高兴!”
    张良放下兵书说:“兵书曰‘穷寇勿迫’,不知是说穷时有如背水,自知死地而后生,还是勿迫以表示仁爱?”
    陈平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答,嗫嚅说:“也许二者兼而有之吧!”
    张良又笑了:“我以为这是一种迂腐的说法,穷寇犹如打伤之猛兽,若不乘此时机致之于死命,待到它恢复过来,反将你吃掉。”
    陈平赞同说:“是这个道理。啊,对了,快跟我一起到汉王那里去,陆贾从项羽那里回来了!”
    二人急忙走了出去。
    刘邦冬天受伤退回成皋治疗已过了大半年,伤口已基本痊愈,但广武的刘、项相持仍没有了结。
    但近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迹像表明,项羽支撑不住了,有撤军的可能。刘邦实施了几种策略颇得民心,一是在他管辖的地区,只收十五岁以上至五十六岁的百姓的赋钱,每人只收百二十钱。另外汉王下令,凡战死的士卒,官吏要为他换上葬服买棺材入殓,护送回乡安埋,以免弃尸沟壑,当然深得人心。连朝鲜的北貉和燕等地方,都派出骠悍的骑兵来为刘邦助战,项羽一天天成为孤家寡人了。
    最近,武涉从汉营逃跑回来了,张良使齐归来以后,武涉离间的阴谋败露,刘邦本来要杀他的,张良念其为故人,暂时软禁馆驿。也许是张良故意要送他回去报信吧,他终于找到机会逃出了成皋。项羽从武涉那里知道了,韩信不可能归附于他。而且最近还得到消息说,他要南下击楚。眼看粮食一天天少了,项羽已经做好了退军的准备。
    的确,张良纵武涉逃跑回去报信,促成了项羽撤军的决心。
    因此,前日刘邦派陆贾为使,到楚营去见项羽,谈判放还太公和吕后的问题,因为时机已经成熟了。
    等张良和陈平来到刘邦那里,陆贾已经走了。这位汉营中最善辞令、最善外交的人,此行空手而归,他始终未能说动项羽,未能迎回太公和吕后。对于刘邦来说,他的外伤虽然痊愈了,而内伤依然未曾愈合。这就是他时时忧思着自己的老父和妻子,为他们难测的命运夜不成眠。如今陆生游说失败,谁能料到那个反复无常的人会干出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来呢?
    刘邦说:“既然谈不成,项羽又正难以支撑,我想突然杀过去,一定能把太公夺回来,二位以为如何呢?”
    “我以为不可”,张良说:“战,就正中项羽所欲,于我不利。他愈是急于撤军,就愈是急于来一次决战。”
    陈平赞同说:“目前不是战的时机。”
    汉王说:“那不是就无法可想了吗?”
    张良说:“还是只有谈,不能失去耐心。”
    “连陆贾这种能言善辩之士尚且无功而还,谁还去谈得好呢?”刘邦持否定态度。
    “不是谈不好,而是没有谈好!”张良说。
    “此话怎讲?”刘邦不解。
    陈平懂了:“我以为子房的意思,是说不能单刀直入的谈放还太公,那样项羽不但不能同意,反而要价愈来愈高,以为你在求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