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圣张良

第69章


    雍齿茫然无计,束手无策,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心想,难道我连季布都不如吗?突然,他心里一亮,为何不找张良替自己向刘邦说说呢?
    天黑以后,他骑着一匹马出城来到张良的山庄。
    张良听何肩禀报雍齿求见,心里已明白了几分。待客人进来之后见礼坐定,雍齿羡慕地说:
    “好一个清静的山庄,我雍齿能在这样的地方,平平安安无疾而终,就是人生一大幸事了!”
    张良笑道:“将军放着荣华富贵不享,倒羡慕起这清净无为之地来了!”
    “先生差矣!我有何荣华可享?如今我已危在旦夕,望子房救我!”
    说完嚎啕痛哭起来,哭得象个小孩一般,哪里还有点将军的威仪。
    “将军有何为难之事,不妨直言相告。”
    “只因为当年在丰邑,一念之差与皇上积怨甚深。后来虽然我屡立战功,但皇上仍无捐弃前嫌的意思。恐怕哪一天皇上一怒,我将成为刀下之鬼。”
    张良说:“当年丰邑投魏,与沛公反目成仇,确实使皇上深恶痛绝,同乡故友实在不该做出这种事情来,人不能见利忘义!”
    雍齿痛心疾首地说:“大错已经铸成,又如之奈何!”
    张良问道:“那么将军想要我为你做一点什么呢?”
    雍齿说:“我决没有脸面请求皇上封赏我,我只有请皇上免我一死,将我革职为民,让我回乡老死田园!”
    张良说:“当年为荣华求封侯,不惜背叛故人。今日为免死求还乡,不惜抛官弃爵,将军前后为何判若两人?”
    雍齿痛切地说:“我雍齿今生今世,正是为这荣华富贵,弄得我脑袋都难保住了,只求解脱,退隐乡居。”
    张良淡淡一笑说:“将军恐怕误解了,这真正淡泊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么?”
    雍齿默然。也许他这般利欲熏心的一介武夫,也根本没有听懂张良的话。在他看来,天下扰攘皆往利行,舍此别的还有何价值可言?
    张良说:“我可以把将军的话转告皇上,至于皇上如何处置,我就无能为力了。”
    “深谢先生!”
    雍齿拜谢而去。
    隔了几天,皇上请张良到南宫去,上朝之前张良把雍齿夜访的事向他说了。刘邦不以为然地说:
    “我们自小在一起,他的脾气我非常了解,得势时趾高气扬,失势时低三下四!不过,正如子房所说的,他现在正对我有用,不然我真想宰了这只连狗都不如的东西!”
    张良说:“其实也等于把他宰了,然后烹成羹,让大家都喝上一勺,清热败火!”
    说完,刘邦和他都会心地哈哈大笑起来。
    刘邦上朝了,自从上次分封了二十多位通侯之后,又分封过四位刘姓诸王,大家又在等待着新的封赏。这些日子只要上朝,大家都蜂拥而至,即使病了也没有谁愿意告假,生怕错过这一千载良机。“
    刘邦看了看鸦雀无声的群臣,他本来要先封雍齿的,突然想起那天去见太公的事,老爷子那付拿着扫帚边扫边后退的样子,实在使他既痛心又尴尬。不过那位家令的说法也很有道理,所以后来赏了他黄金五百斤。于是他首先宣布尊太公为太上皇。
    一提起太公,刘邦又想起太公提醒他侄儿刘信的事。他眼前又浮现出嫂子喂侄儿的那一勺勺的汤,他仿佛又闻到那汤飘来的热气腾腾的香味。虽然他如今已经做了皇帝,顿顿吃的是山珍海味。但他一想起当年嫂子一口也不给他尝的羹,仍然觉得是一种极大的遗憾……
    于是他还是勉强宣布了封刘信为羹颉侯,却未分封土地和城邑,而是留在栎阳,变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头衔。
    这刘邦的报复心也真太强了。
    这时,刘邦突然厉声叫道:“雍齿!”
    雍齿一动不动地站着,一点也没听是在叫他。旁边一位大臣捅了捅他一下,轻声说道:“快,皇上在呼你!”
    正在这时,刘邦又发出一声更为严厉的呼叫:“雍齿!”
    雍齿象触电般的一掣,赶紧迈步上前,他感到腿肚子在转筋,在发颤。他本来想大声响亮地回答,但发出的声音却分明沙哑而又干涩,还带着轻微的颤音:
    “臣在!”
    刘邦的声音从来没有这般冰冷过:“你——知罪否?”
    他本来要在群臣面前装出一付宽容大度的样子,但当他一念到“雍齿”二字时,顿时从心里涌起一阵厌恶与仇恨,脸色立刻变得阴沉而冷酷,他真担心自己压抑不住,一声怒吼把这家伙推出去斩了。
    张良也担心刘邦反复无常,如果意气用事把他杀了,会激起意想不到的后果来。
    雍齿早已吓得灵魂出窍,他一听见皇上问他“知罪否?”就知道刘邦要给他算旧账了,今日必死无疑了。心里一横干脆回答:
    “自张耳派臣领兵来助陛下灭楚,大小征战从未怯阵,斩杀、俘获楚军士卒甚多,不知臣罪从何来?”
    刘邦气极了,你还敢不认账?便毫不留情面地揭他的老底:“雍齿,丰邑背我降魏算不算罪恶?”
    “陛下,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就象季布当年攻击陛下,今日仍为陛下所用,难道臣还不如一个季布么?”
    刘邦的情绪缓和过来,本来不过是想吓唬他一下,不必把事情弄僵,更何况还是儿时的伙伴,便转而含笑问道:“你求朕有何封赏?”
    这一问反倒让雍齿满腹委屈地失声痛哭起来:“臣身犯不赦之罪,哪里还敢向皇上求封赏?只求皇上准臣革职还乡就算万幸了!”
    刘邦表现出一派宽容大度地开怀大笑起来:“这么大把年纪了,还哭什么?你雍齿虽然曾有负于朕,但朕却以德报怨,仍封你为益州的什方侯!”
    雍齿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赶紧叩谢皇上。
    刘邦又当着群臣的面,催促丞相、御史加紧定功行封,不得有误。
    散朝以后,群臣走出南宫,一个个脸上泛起笑容,心里踏实多了。
    张良乘车回家,突然从后驰来一辆高车驷马,只听见驭者高声喝道:“闪开!什方侯驾到!”
    马车驶过时,张良掉过头来,看见雍齿正襟危坐,凛不可犯的样子,心里骂道:
    “无耻小人!”
第27章 帝者师封万户侯
    刘邦坦率地承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不如张良,因此封张良“自择齐三万户”,当群臣正争功不已,而张良却坚辞不受,只选中了一个小小的留县,被封为留侯。
    还是刘邦刚从定陶率军进驻洛阳的时候,那时他在垓下最后彻底战胜了项羽,而且还在定陶夺了韩信的兵权,并将他的齐王改封楚王,使他的一大心病暂时得以缓解。因此,这些日子他的心情特别好。
    一日,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宴会大宴群臣。
    经过八年血战终于活下来,并以胜利者的姿态来赴宴的群臣,心里当然别是一般欣喜。在那个时代,连科举都还没有建立,一个人未来的命运,贵族还可以世袭,而对于多数平民百姓来说,要想取得荣华富贵,唯一的机会就是战功,只要有战功就可以封侯拜相。如今终于取得了胜利,只等皇上分封功臣了,大家怎么不兴高彩烈呢?所以今天的宴会气氛特别热烈,大碗大碗的酒,大盘大盘的肉,如倒海翻江,如风卷残云。这与当年在向汉中进发的途中,在秦岭大山里为送别张良回阳翟,举行的那个凄凉压抑的酒宴相比,豪华多了,气派多了,气氛和情绪更是今非昔比了。
    刘邦也和大家一道,痛痛快快地开怀畅饮,喝到酒酣耳热,心里就有说不完的话往外直涌。于是,刘邦觉得与其这样喝闷酒,还不如出个题目让大家谈谈。
    的确,楚汉相争已经结束,自己终于夺得了天下,这已经是铁定的事实。然而回首往事,汉究竟怎样才夺得了天下的?他想出这样一个题目来让大家讨论讨论,当然他还有一个目的,要让有些人的头脑清醒清醒,别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以为天下是老子一个人打下来的。
    刘邦大声地说了一句:“列侯诸将们!”
    皇上要发话了,大家顿时肃静下来。
    刘邦继续说道:“朕如今已得天下,今召大家欢聚一堂,君臣同饮。在这里,朕想说一个问题让大家议论议论,好不好?”
    “好、好!”
    “讨论什么?大王你说吧!”
    “好,朕说!但是朕没说之前先讲清楚,朕提出的问题,你们有啥说啥,怎么想就怎么说,一定要说实话,不要有什么顾忌,说错了朕也决不怪罪大家!”
    “好、好,大王请讲吧!”
    反正刘邦还没有正式登基,更没有一个规矩,讲话都还十分随便。
    刘邦终于出题了:“大家说说看,朕为什么缘故能够得到天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