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圣张良

第72章


临别淑子那怨恨的一瞥,当年那位毫无怨尤的淑子哪里去了?在那连命都保不住的日子里,她的贪婪象一颗冻土中的种子,埋藏得严严实实,发不出芽来,如今当她又成为侯王夫人的时候,那颗贪婪的种子,又正碰上了发芽的季节,就再也难以抑制了。
    贪婪使良知泯灭。
    张良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疼痛
第六部 逍遥游
第28章 未央宫上空的阴云
    张良杜门谢客,称病隐居,渐渐淡漠了权势,远离了朝政。他深深厌恶皇室家庭内部的立嗣之争,采取了超然的态度。
    刘邦有八子一女。
    吕雉生了一男一女,即太子刘盈和后来的鲁阳公主。
    不过,刘盈还有位同父异母的长兄齐王刘肥,这就颇有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既然吕雉为太后,那么刘盈当为长子。既然刘肥是长子,但却又不是太子,他的母亲又不知何许人也?
    史书为何含糊其词,是否为了避讳,难道其中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隐私?
    皇帝也有隐私,但却隐不了私。
    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就是戚夫人生的如意,即赵隐王。
    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就是薄夫人生的刘恒,即代王,也就是后来的文帝。
    刘邦再后面的四个儿子,就是其他几位后姬所生,他们分别是梁王子恢、淮阳王子友、淮南王子长、燕王子建。
    刘邦当了皇帝,吕雉成了皇后,刘盈成了太子。当然,他不当皇帝则已,一旦当上了皇帝,就绝对摆脱不了继承权问题上的纷争。
    有趣的是,这八个儿子谁又不想当皇帝呢?他们各有各的品格,各有各的心计。有的机关算尽,最后梦断魂残。有的做梦也未曾想到,皇冠又出人意料地飞落到他的头顶。
    刘邦的继嗣风波又缘何而起呢?
    他的八个儿子,除长子刘肥已成人封齐王,这些儿子年龄都还不大,象赵王如意也不过十来岁。他中意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刘盈和如意。
    不过,他逐渐出现,太子刘盈大温顺、太善良了,与自己的性格很不相象。有一天他带着刘盈和如意来到林苑中游猎。在一泓清泉边,立着一只母鹿和一只小鹿,在静静地饮水,影子映在清澈的泉水里。
    刘邦对太子说道:“盈儿,快,替父王把那只小鹿射死。”
    “遵命,父王!”
    太子弯弓搭射,瞄准小鹿。距离很近,就在山石下边,要射中它是很容易的。但是太子瞄了许久,仍不见箭飞射出去,最后他放下抬起的手臂,含着泪乞求地说:
    “父王,别杀那只小鹿吧!你看它多么美丽、多么善良,杀死小鹿,那只母鹿不知道有多么悲痛啊!”
    刘邦的脸上,顿时变得不高兴起来。这太子也真太软弱,一只小鹿都舍不得下手,还敢杀人吗?他哪里象我,带领千军万马,杀得尸骨成山,血流成河!还是试试如意看,便说:
    “如意敢射吗?”
    “有什么不敢?”
    他弯弓搭箭,“嗖”的一声射了出去。一箭正射中小鹿的颈上,小鹿带箭跑了几步,终于倒在地上,四蹄在痛苦地抽搐着。母鹿一直跪在小鹿身边,护卫着它,小鹿倒地后,它舔着小鹿的伤口,留在身边一直不忍离去。
    太子难过得伤心地哭出声来,而如意却拍着手开心地大笑。
    刘邦的脸沉了下来,太子哪能如此怯懦,今后又如何治国?还不如他的弟弟!要是能颠掉过来就好了。这如意的性格倒还有些象我!
    看来,如意才真正如刘邦的意。
    其实,这废立太子的事,已在刘邦的心灵深处埋藏了许久许久,只是他还没有找到表白的最好时机。
    吕雉虽为皇后,也是刘邦迫不得已的事。这七八年的戎马生涯中,其实吕雉很少随军在他的身边。开初,吕雉带着一儿一女在家乡丰邑和太公住在一起,让男人安心在外面打天下。后来又被项羽掳去,作为人质扣留一年多。鸿沟划界后,项羽放还太公和吕后,在成皋没有住上几天,刘邦就派兵把他们送入关内,安置在栎阳。再加上吕雉是刘邦的原配,青春年华早已逝去,早就失去了令男人怦然心动的吸引力。
    而刘邦呢?就连正史也毫不隐讳他的“好色”,他年轻时在家乡,就是个出了名的浪荡子,成天在酒店里与老板娘厮混,自然属于那种“力比多”格外充沛旺盛的人,尽管戎马倥偬,有时算得上亡命天涯,总还是不忘带着一个美人在身边。就象项羽随身带着虞姬一般,刘邦随身带着的就是如意之母戚姬。
    这楚汉之争总有一个胜利者,然而不论虞姬和戚姬,却没有一个得到好死,戚姬反而比虞姬更悲惨,难道真是红颜薄命?
    戚姬是一位定陶美人,风流顾盼,多情动人。自打刘邦从汉中杀出,夺取关中之后又出关东向,逐鹿中原。在金戈铁马的日日夜夜,血雨腥风的岁岁年年,当这位斩蛇起义的当代英雄,在强敌重围的绝望日子里,在众叛亲离的孤寂清夜里,在身负重伤的痛苦日夜中,总是这位多情的戚夫人,给这颗冷酷的心以温存和慰藉。楚汉相争太残酷了,有戚姬在身旁,如在严酷的冰天雪地里,犹有一堆燃烧的火,使这位逐鹿者尚能感受到一丝暖意。因此刘邦心中最难割舍的就是这位温柔多情的戚姬。
    别看这位多少带有几分流氓习气,爱作弄人,对人不大恭敬的刘邦,他只要一回到威姬身旁,在这位爱姬的抚慰下,就变得格外的温顺、安详。正因为如此,他才打心底格外疼爱如意。
    在楚汉相争的年月,废长立幼的问题,虽然在刘邦心中多次闪现。但那时鹿死谁手,尚难预料,倒用不着那么着急,但一等到立国登基之后,戚姬经常在他面前唉声叹气,伤心落泪。刘邦又偏偏见不得这位爱姬掉眼泪,只要见她一哭就会顿时变得心烦意乱,六神无主。
    “爱妃有什么伤心事尽管讲出来,朕一定替你做主。”
    “这件事早已定下了,恐怕陛下做不了主,还是不说的好!”
    “这是什么话?天下事没有朕说了不算的,你只管告诉我好了!”
    戚姬擦干了眼泪,抬起一双哀怨的眼睛望着皇上说:“妃子年轻,如意尚幼,陛下在时当然没有谁敢欺负我母子俩。但是谁又能保证皇上百年之后,我孤儿寡母不受欺凌呢?”
    刘邦心中完全明白,吕后生性倔强,气量狭小,心狠手辣,他死之后戚姬根本不是吕后的对手。更何况他已经明显地觉察得出,吕后因戚姬受宠,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妒忌与敌意。
    想到这些,他终于下定决心废太子盈,改立如意。
    这天一上朝,刘邦就将废立太子的问题提了出来。他确实过份相信自己的权威,以为只要他提出要干什么,群臣就一定会齐声应和,决不敢说半个不字!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话音刚落,满朝文臣一齐跪了下来。从萧何、曹参、周勃、王陵等重臣到文武百官,都以为不应该如此,立嫡以长,古今如此,怎能废长立幼呢?在满朝文武看来,这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然而倔强的刘邦也不肯让步,今天朕就是要废长立幼,看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于是,他下令草诏。就在这时御史大夫周昌大声呼叫道:
    “不可!不……不可!”
    刘邦一见是周昌,就知道这是个不好对付的家伙。他还记得,有一次周昌入宫奏事。没想到正碰见皇上抱着戚姬在玩耍,戚姬银铃般的笑声,在寂静威严的宫殿里,显得十分不谐和。
    周昌感到非常尴尬,慌忙转身便走。没想到刘邦看见了他的背影,连忙放开戚姬叫住了他:
    “周昌!”
    “臣在。”
    周昌赶紧跪下。
    这时,身为天子的刘邦,又耍出老顽童的无赖本性。他竟然不顾皇帝尊严,上去骑在御史大夫的脖子上,成何体统!不仅如此,还故意询问道:
    “周昌,你说说看,朕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呢?”
    周昌本来就是个敢于说话,性格刚烈的人,此刻也顾不得什么了,他抬起一张涨红的脸又气又急地回答道:
    “臣以为陛下是桀纣一样的皇帝!”
    要是换了别的皇帝,一怒之下,早就让他人头落地。不过,这正是刘邦的优点,他有容人之量。并没有把他当做一回事,只是开了一个玩笑罢了,听了他的回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从此,也不知道究竟什么缘故,他反而有些畏惧这个周昌。
    不过,这个刚直敢言的周昌,虽然气壮如牛,却是个说话口吃的人,连说了两个“不可”,就再也说不出什么来了,一张脸胀得通红。刘邦抓住了他这个弱点,非逼着他讲出道理来。愈逼他心愈急,愈急他愈口吃,盛怒之下竟然说出一串令人捧腹大笑的话来:
    “臣口不能言,然而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