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手记 芝麻官悟语

第33章


风度不是卖弄风骚,不是故作姿态,而是气质的自然流露。 
  领导者应有才华领导者是群众中的优秀分子,应当德才兼备,才华出众。这里的才华主要是指领导能力,而不是干一般工作的能力。领导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运筹决策能力、演讲号召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等。领导者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提高的。 
  领导者应有经验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说的就是经验的积累。书本上的东西和实践的东西结合不起来,书本上的东西就没有指导实践的价值。经验是领导者拥有的一笔财富,尤其是反面经验更为宝贵,因它花了学费,付了代价。总结经验和教训,应是每个领导者经常做的一件事情。 
  领导者应有悟性领导者应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从现象中看出事物的本质和事态的发展趋势,并能把握趋势,因势利导地做好工作。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分析和判断事物,要注意现象的潜在性和先兆性。处处留心,快速反映,应是悟性好的体现。 
  领导者应有远见老百姓考虑的是今天和明天,领导者尤其是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必须能考虑到后天。老百姓考虑的是生活过程,而领导者则应考虑长远目标和前进方向。可见,领导者必须比普通人站得高、看得远,要视野开阔,思维超前;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尽力张开触角,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环境变化,得出比别人更有超前性和说服力的真知灼见。 
  领导者应有交际一个国家没有外交,就难以发展;一个家庭关起门来不和左邻右舍打交道也不能生活。领导者应善于交往,不仅有自己的工作圈,还要有自己的社交圈,而且要不断扩大自己的工作圈和社交圈。要有处理外界事务的协调能力,与外界交往的辞辩能力和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打交道的应酬能力。 
  领导者应有慧眼领导者要善于发现人才,推荐人才,提拔重用人才。有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伯乐不是天生就有一双“慧眼”,他之所以能“慧眼识珠”,赏拔千里马于万马之中,首先是因为他有一颗“慧心”,把选才问题时刻放在心中,酝酿千日而用在一时。领导者要甘当伯乐,独具慧眼,唯才是举。 
  领导者应有帅才《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了刘邦与韩信的一段对话,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领兵多少?”韩信说:“陛下不过能领兵十万。”“那么你呢?”“我是多多益善啊!”“多多益善?那你为何被我所擒?”“那是因为陛下虽不能领兵,却善于驾驭将领的缘故。”这段话说明,能领兵者谓之将也,能驾驭将领者谓之帅也。作为领导者应有一定的统帅能力,不能大小部属都亲自管理,要抓住牵制一方的关键的中层干部,把这些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就会围绕领导的总体意图,做出令人满意的业绩。所有中层领导都治活了各自的小天地,那么,领导者也就治好了所管辖的大天地。 
  领导者应有权威列宁说过,领导者“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丰富的经验、多方面的工作以及卓越的才能”来进行领导工作的。权威就是权力加上威望,这是领导效能的最佳统一。领导者不能只凭权力工作,没有威望的领导是不能担当重任的。权威应主要来自德望,来自才华,来自人格魅力。 
  领导者应有原则一个领导者要有灵活性,更要有原则性。灵活性好比圆,原则性好比方。没圆转不动,没方立不住。中国人传统的处世哲学,也讲究以古铜钱形状为标志的“外圆内方”,即外表圆和,内心方正。“内心方正”就是原则性。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尤其不可放弃原则。 
  领导者应有爱心爱心就是有一付好心肠。善待下级,爱护下级,是领导者的基本人品。领导者要主动关心人,关照人,爱护人,体贴人,不随随便便训斥人,不思思谋谋算计人。下级有事,只要不违反原则,应尽量热情帮助解决;下级有错,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应尽量宽容处理。 
  领导者应有激情激情之于事业就像火柴之于汽油。一桶再纯的汽油,如果没有一根小小的火柴将它点燃,那么它怎么也不会发出光和热来。激情能把你具备的各种能力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给你的事业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动力。试想,一个领导者看见或听到践踏民意、为所欲为的人和事时无动于衷,没有正义感;看到或听到贫困人家无法生存时缺乏怜悯,没有同情心;上级领导给予批评时不觉痛痒,没有悔意;下级同志提出意见时心不跳、脸不红,没有触动感,如此等等。这样的领导,没有强烈的、丰富的情感,也很难对工作充满激情,没有激情也难以当好领导。   
  为官素质(6)   
  领导者应有魄力对于领导者来说,魄力是不可少的。领导者应当有与众不同的胆识和气魄。青年毛泽东写过这样的句子:“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阻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读后仿佛看到黄河的涛声和三峡的风声,那风急浪高的画面是何等气魄。其寓意,环境越艰险,敌人越强大,越见斗争的波澜壮阔。有了这种气吞山河的魄力,才会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激昂演讲,慷慨陈词,一呼百应,地动山摇,没有魄力是不行的。 
  领导者应有毅力毅力是干大事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古今成大事者,不光有超世之才,还要有坚忍不拔之志。因为大事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努力。目标始终如一,长期坚持不懈,是成功要旨,但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毅力。认准的事,锲而不舍地一抓到底,靠的就是毅力。领导者要成功,离不开坚韧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领导者应有骨气领导者的人格力量中,不可没有骨气。有些时候,骨气和志气是同义词,但它更多时候是讲一种气节。“冻死迎风站,饿死挺肚行”讲的就是骨气。有骨气表现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困难面前不弯腰,冷眼面前不低头。领导者有了这种精神,才是硬汉子,才是堂堂正正、硬硬梆梆的领导。 
  领导者应有个性俗话说,垒墙不要圆石头。一个领导者应坚持自己的个性,有棱有角。从某种程度上讲,树起棱角,才能树起权威。这种他人所没有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构筑起自身的工作特性,别人无法仿效,无法复制。个性的发挥要体现在:对上级的精神心领神会,创造性地结合实际贯彻执行,能创新思路;对基层的实情了如指掌,自觉地发挥特色,能创新工作,而不是照抄照搬人云亦云。   
  “三给”激励法(1)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源于需求。需求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趋向目标。优秀的领导者善于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领导目标。 
  ○需求与激励○激励,给票子○激励,给面子○激励,给位子需求与激励需求是人的本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的需求做了认真的研究,他指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求大致可以归纳为生理和心理两大类,满足这两大类需求,一要靠物质的东西,二要靠精神的东西,所以这两大类需求也可称之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如一个人饿了就需要食物,渴了就需要饮水,冷了就需要衣服,遇到危险就需要寻求安全保护。同样,一个人在工作中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就需要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许,从而满足其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需求无止境。古代有一首打油诗写的好:“终日奔波只为饥,一旦吃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其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取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良田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马驴,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想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又要登天跨鹤飞。”人就是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而又不断产生新的需求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和进步的。只有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愿望不断得以实现,一个人工作和生活才具有不竭的动力。 
  激励是满足需求的手段。翻阅历史文献,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成就一番帝业或取得战役的胜利,都要采取种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属下的积极性。对功绩显赫的大臣,对战功卓著的大将,统治者总要加官进爵,还要犒赏三军,以激励全体将士再接再厉,奋勇争先。如果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任何满足,他就会心灰意冷,无法激发工作热情,更谈不上产生任何积极性。激励,就是领导者遵循人的本能需求和行为规律,按照属下的平时表现和工作业绩,设身处地、因人而异地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而有效地满足各自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领导目标的实现。激励是现代社会人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领导者实现领导目标的重要手段,是领导者用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领导者工作的一种基本职能。 
  激励要因人而异。在一定的时期,即使同一个单位,人与人之间背景不同,分工各异,能力有别,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